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时期的吴国,和战国时期的秦国有多像?

春秋时期的吴国,和战国时期的秦国有多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566 更新时间:2023/12/14 22:40:48

从绝对实力来讲,吴国和越国显然比不上晋楚齐秦四大传统强国。

但从阖闾和夫差在位时期的战绩来看,吴国显然才应该是天下第一。

公元前506年,阖闾对楚国五战五捷,只用了十多天就成功杀入楚国都城,楚昭王逃跑;

公元前494年,夫差对越国一战功成,逼得越王勾践孤身入吴;

公元前484年,夫差战胜齐国,俘虏四大重臣,斩首3000;

公元前482年,夫差带着三万大军前往黄池与晋国会盟,成为霸主。

除了不接壤的秦国之外,其他几个国家都被吴国比下去了,但恐怕没人相信,当时的秦国能干掉吴国。

如果单看这种事实,很容易让人觉得,要不是夫差变得昏庸,那么吴国就不会输。

可事实却是:上述战绩避重就轻,并没有讲到关键。

比如说,吴国确实攻破过楚国的国都,但那是建立在楚国布重兵防范晋国的前提下,被吴国打了一记闷棍。

在随后的十多年时间里,楚国恢复得很好,而那时的吴国却显然不敢继续招惹楚国了。

再比如说,吴国确实战胜过齐国,但和战胜楚国的过程差不多。

当时的齐国被晋国吸引了注意力,结果吴国趁机给他们来了一下重拳,当场就把齐国给打蒙圈了。

你说,这究竟是吴国的功劳大,还是晋国的功劳大呢?就算真是吴国首功,那么晋国牵制难道不重要吗?话可不能这么说。

除了晋国的牵制之外,吴国能够接连击败楚国和齐国,和地缘也有关系。

晋国、楚国和齐国都是大国,而且很容易就能越过中间的小国,与对方短兵相接。

对于这三个大国而言,他们需要重点防范的,绝不是一个小小的吴国。

被吴国击败,顶多就是面子上难看点,国力受损有限,因为吴国显然没有灭掉大国的实力。

而一旦被大国击败,那种惨痛的教训绝对是需要铭记几辈子的,甚至突然身死国灭,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吴国后来之所以会被灭,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我们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其实有一点很明确,那就是“成也地缘、败也地缘。”

如果吴国没有后顾之忧,他就可以像个刺客一样,发现大国的破绽之后立刻捅一刀,然后再撤回来。

大国被捅了一刀之后很生气,却也无可奈何,毕竟抓刺客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他们主要防范的还是其他大国。

可一旦刺客的身旁出现了另一位刺客之后,吴国再准备像之前那样行事,难免就会吃不了兜着走。

后来的事实也是如此:每当夫差带着军队北上的时候,就必定会被越国偷袭。

看到吴国灭亡的情景,我总会想到后世的秦灭六国。

秦孝公变法之前,秦国因为各种原因,已经逐渐衰落了。

我们完全可以说,在变法之前的秦国,有点类似于春秋时期的吴国。

你说他弱吧,他不算太弱,要是逮着机会,也能打出漂亮仗;

可你说他强吧,他显然也强得有限:晋国三分之后,仅凭一个魏国,就能把秦国压在西北动弹不得,这算哪门子强国?

很多人都说:“如果晋国不三分,压根儿就轮不到秦国统一天下。”

可实际上,秦国能否统一天下,和晋国三不三分问题不大。

在被魏国压制的时候,如果秦国的周边,也有一个跟他体量差不多的“刺客”国家,那么即使晋国三分,秦国也只能陷入和“刺客”国家的缠斗之中。

到那个时候,无论晋国是否三分,毗邻秦国的国家都会支持那个刺客国家,这样东西夹击,秦国的未来实在是不容乐观。

而如果秦国的身旁没有那个刺客国家,那么无论晋国是否三分,秦国都有东出函谷关统一天下的资格。

在外人看来,这是商鞅“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劳,可实际情况是:秦国优越的外在环境就放在那里,随便来一位大差不差的改革家,都能达成商鞅的效果。

我这样说,并不是在贬低商鞅,而是强调一点:在大变局中,个人影响永远比不上客观环境。

比如说西方,也曾出现过凯撒和屋大维那样的雄主,也有过辉煌的罗马帝国,他们为什么无法实现大一统呢?

这绝不是个人能力的问题,而是客观环境的问题。

言归正传,如果吴国能顺利地灭掉越国,然后安稳地苟着,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和一个类似于商鞅的改革家,是否就能取代秦国一统天下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南北差异问题。

在明太祖朱元璋之前,就没有自南向北统一中国的成功案例,而朱元璋北伐成功的时候,已经是公元十四世纪了。

如果不考虑南北差异,吴国想成功也很难。

在秦孝公变法之前,秦国的情况岌岌可危,哪怕被魏国一波强推直接亡国,也没什么可奇怪的。

而在吴国的西边,却有一个远比魏国更强大的楚国,谁敢保证,吴国能有秦国的运气,在数波强推中依然顽强屹立呢?

再者,函谷关天险可不是说说而已,那是真的管用。

而吴楚这边呢?楚国占据上中游,吴国在下游,天然的战略逆境,全盛时期的楚国顺流东下,吴国很难抵挡。

所以从表面上看,吴国和秦国面临的战略困境差不多,但由于客观环境天差地别,所以秦国可以咸鱼翻身,吴国却只能命中注定。

当天下处于均势的时候,这种迹象并不明显,因为乐观地看,似乎从哪个方向扩张,都有成功的可能性。

可是一旦均势被打破,那么这种迹象就会变得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时候,无论怎么做都是错的。

比如说夫差,他难道不清楚,带兵北上就会被越国偷袭吗?他非常清楚。

可如果不带兵北上,几大强国往下一压,越国再趁机捅上一刀,吴国照样要完蛋啊。

后世的秦国,在不担心被捅刀的情况下,尚且对魏国战战兢兢,吴国的环境要差得多,夫差所做的不过是行险一搏而已。

标签: 吴国秦国

更多文章

  • 黄克功逼婚不成枪杀女大学生引起恶劣反响,毛主席来信坚决判他死刑!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黄克功,毛主席

    “枪下留人!毛主席来信!”随着骑马赶来的战士大喊了一声,刑场上的黄克功紧紧地盯着主席台,眼神中重燃了对生的希望。 1937年8月,时任抗大第二期十五队队长的黄克功对队里新来的女学生刘茜产生了好感,于是,他毫无保留地开始了追求。 一开始刘茜还对黄克功过去的英雄事迹听得津

  • 太上皇乾隆选中了13岁少女富察氏,一年后乾隆去世,晋妃守寡近30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乾隆,富察氏,晋妃

    公元1799年,已经88岁的太上皇乾隆进行了最后一次选秀,他选中了一个13岁的少女。只是很可惜,乾隆宠幸了她一年就撒手人寰。留下可怜的晋妃14岁开始守活寡,直到道光22年晋妃才去世。 晋妃出身沙济富察氏,身份不是一般的高贵。晋妃两位曾祖父马齐与马武,自康熙朝后期到雍正时期,权倾朝野。 晋妃堂

  • 刘备为何不让赵云留守荆州,而让关羽守荆州,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赵云,关羽,荆州

    当年刘备率众入川后,留下关羽守荆州。可惜的是关羽不仅没有守好荆州,最后自己还被东吴斩杀了,这让刘备损失惨重!有很多人说,赵云和关羽实力不相上下,而且还比关羽谨慎,刘备让赵云来守荆州不就万无一失了?那么刘备是怎么想的呢?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首先来说,荆州这个地方很特殊,它北有曹魏,东、南

  • 太平天国“幸存者”赖汉英:活到96岁高龄,晚年坦露出当年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太平天国,赖汉英

    农民起义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当中可谓是屡见不鲜,因为受到天灾人祸,再加上朝廷内部出现了问题,很多百姓在绝境之下,不得已选择了起义用来谋求一条生路。 可起义虽然能够推翻一个政权,用来满足自己的生存需求,但它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与之而来的无疑是厮杀甚至面临失败的境地。 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历史上

  • 破坏敦煌壁画的张大千与李秋君的爱情故事:相识竟然源自于一张假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张大千,李秋君,敦煌壁画

    1921年,客人在张大千那买了幅假画,他把张大千请到家里,没想到,张大千看着迎面走来的女人,突然脸色大变,竟“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1919年,张大千留学回国,便跑去上海拜曾熙、李瑞清为师,他还在同乡会馆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没想到,百幅作品全部售完。 张大千很是开心

  • 蒙古骑兵的传统规矩:抢回战友尸首,可获得死者的妻妾和全部牲畜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蒙古骑兵

    明朝时期的皇帝可谓是一个比一个奇葩,从心眼儿小且非常残忍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再到不上朝却能把控全局的朱翊钧,直至大明时期最后一个皇帝崇祯,也是自缢在了煤山那颗歪脖子树上面。 明朝时期的这些皇帝虽然都很特立独行,但是还都是算比较有骨气的。在面对强敌的时候没有谁会退缩。在这里特别要引起人们注意的就是

  • 香港流浪汉曾灶财宣称九龙是他祖上的封地,用毛笔在墙上涂鸦以宣示主权,坚持了50年!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曾灶财,流浪汉

    在香港曾有一个叫做曾灶财的流浪汉,宣称九龙是他祖上的“封地”,没事就去“宣示主权”。不过宣示的方法很特殊:拿毛笔在墙上涂鸦,一坚持就是50多年…… 曾灶财是广东花县人,1937年,16岁的他偷渡去了香港。 曾灶财到了

  • 奇丑无比的女子李陵容,遇贵人走巅峰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陵容

    众所周知,我国历史上没有子女,甚至已经上升到了不孝顺的层面。可见古人传宗接代是很重要的,古人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帝王。他们生不生孩子,不仅仅是因为孝顺,更重要的是为了国家稳定。 然而自古以来,凡是死而无子的皇帝,一般都会面临一段时间的动乱,所以皇帝一般都会有孩子。如果他们一直不生孩子,他们

  • 万历皇帝的简介 明神宗朱翊钧为什么不上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

    明神宗朱翊钧是大明王朝的13任帝王,他是明朝皇帝中在位最长同时也是不上朝时间最久的一位皇帝。朱翊钧像他的父辈们一样,早期励精图治后期则懈怠享乐,在他统治期间还发生了三场大战,后世统称万历三大征。朱翊钧的生平经历如何,他在历史上是怎么样的皇帝,朱翊钧在位后期为什么不上早朝? 万历皇帝的简介 朱

  • 王莽怎么死的 王莽为何死得那样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王莽

    历史上对于王莽的评价不怎么好,多是负面,说他谋反叛乱,歧途谋篡,是为不仁不义之人,做出的也是大义不道之事,最终王莽也不得善终,死于非命。那么王莽是怎么死的呢?他真的死的很惨吗?其各种缘由现来揭晓。 王莽怎么死的? 王莽之死跟他的行为作风有很大的关系,是他自己埋下的恶因,最终自尝恶果。新莽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