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下留人!毛主席来信!”随着骑马赶来的战士大喊了一声,刑场上的黄克功紧紧地盯着主席台,眼神中重燃了对生的希望。
1937年8月,时任抗大第二期十五队队长的黄克功对队里新来的女学生刘茜产生了好感,于是,他毫无保留地开始了追求。
一开始刘茜还对黄克功过去的英雄事迹听得津津有味,但没多久,当明白了他的真实想法后,内心却逐渐对他产生了厌恶。
原来,刘茜是名门之后,还是大学生,她来延安是要参加革命抗日的,不想谈论什么儿女情长,所以,对待黄克功的追求,她果断写信表示了拒绝。
可黄克功却把刘茜之前对他革命事迹产生的好感当成了爱意,这下见刘茜拒绝,自然非常生气,他想来想去也没有想明白自己哪里不行,为了弄清刘茜的真实想法,一天夜里,他把她单独约到了河边聊天。
刘茜去了,想着彻底地拒绝他,而黄克功则想的是再进行一次表白,结果两人刚一见面,刘茜没等黄克功说话就再次表示了拒绝,这让黄克功感到很没面子,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情绪失控的黄克功一气之下掏出了手枪,只听砰砰两声枪响,一个年轻的女学生就这样失去了生命。
很快,在延安保卫人员的调查下,刘茜被杀案水落石出,只是大家谁都没有想到这竟是毛主席爱将黄克功干的。
要知道黄克功是一个井冈山时期的老红军了,长征路上,他一路浴血奋战,立下了很多功劳,其中娄山关一役更是九死一生,身上也多处负伤,是一位对革命有着卓越贡献的红军高级将领。
于是,在得知黄克功杀人之后,立刻有很多老同志向毛主席求情,申请让他戴罪立功,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人认为必须让他杀人偿命,以儆效尤。
毛主席对黄克功也很看重,但他更加明白部队要想打胜仗就必须有着严明的纪律,最终,他含泪作出了批示:“同意枪毙黄克功”。
就这样,黄克功被押上了刑场,公审大会上,法官如实地阐述了他所犯下的罪过,而黄克功也对此供认不讳,只是他仍心有不甘,他觉得自己应该死在战场上。
只见黄克功抬着头,目光一直紧紧地盯着远处的凤凰山方向,这里是毛主席的办公地点,他期待毛主席能看在昔日的情分上让他到抗日前线杀敌建功。
果然,就在即将行刑前的那一刻,毛主席的警卫员骑马赶来了,并且把毛主席的信交到了审判长雷经天手里,刑场上的黄克功见状又燃起了生的希望。
那这封信是来救黄克功的吗?当然不是。
原来,就在行刑前的一晚,毛主席又反复思考起了黄克功的案子,他想起了黄克功勇猛作战的样子,想起了他身上为革命留下的大大小小的几十处伤疤,说实话,毛主席心里也很难受。
但与此同时,他也想起了过去千百年来无数因为不重视纪律而导致失败的例子,他坚定了眼神,觉得必须枪毙黄克功以正军纪,而为了起到警示作用,他连夜给雷经天写了一封信。
只是由于毛主席工作到深夜才睡觉,这封信忘记发出了,所以才会直到中午的时候才交到雷经天的手里。
在信中,毛主席充分肯定了黄克功过去的功绩,但他也振聋发聩地说道:“黄克功知法犯法,不可饶恕,不杀他无以教育全军,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较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
听到信的内容,黄克功闭上了眼睛,他知道自己是罪有应得,便没有再申辩,只是大声地喊着:“中华民族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随着一声枪响,黄克功被执行了死刑,而毛主席对黄克功的判决也赢得了全军乃至全国各界民众的普遍赞誉,正是有着铁一般的纪律,八路军才能在敌后对抗日寇的过程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不过虽说法不容情,但在执行的当天,毛主席还是望着刑场的方向,默默流下了眼泪,这就是毛主席的伟大,向毛主席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