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阴晋之战,秦军元气大伤;魏军为何没有乘机灭秦?

阴晋之战,秦军元气大伤;魏军为何没有乘机灭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462 更新时间:2024/1/6 4:16:26

在历史发展的历程中,秦国曾以一己之力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第一个封建朝秦王朝。因此,秦国在历史上一直被公认为军事力量最雄厚的国家之一。

但军事力量如此强大的秦国,也曾在一场战役阴晋之战中遭到重创。

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在阴晋之战中,秦军为何元气大伤,且魏军为何没有趁机灭秦呢?

一:阴晋之战发生的背景及结果

在阴晋之战前,魏国国力强盛,对秦国发起攻击,攻占秦国城池。至公元前389年,秦国下定决心,准备重新夺回河西重地。魏国不断抽调军队,加大防守力度,阴晋之战一触即发。

在当时,秦国主公秦惠公见河西是一个易攻难守的地方,下令调集五十万军队,对阴晋发起进攻。而魏国虽然不断的调集军队,但是驻守河西的也只有五万军队,及少数骑兵,重武器也只有五百辆战车。双方在军队人数上存在着很大的悬殊。

但战争结果却在我们的意料之外。

当时,有一位守护河西的郡守,名叫吴起。此人英勇无畏,有谋有略。吴起在秦军进攻之前,得到情报,做出精确的判断。

吴起认为:虽然秦军人马多,但是军力不强。他决定必须趁这次机会,率领军队,一举击退秦国。

后来,吴起凭借着经验和智慧,率领将士们,以少胜多,成功击退秦国,创下了辉煌的战绩。

二:秦国在阴晋之战中失败的原因

(一)秦国军力虚弱

秦国虽然人马众多,但其中的大多数营队中战士们的身份都是农民。反观魏国,军队中都是精兵,长期接受正规的训练,战斗力极强。

两国军队实力的差异,注定了秦朝在这场战争中的失败。

(二)魏国吴起具有良好的战略素养和战术素养

吴起很重视战争前的准备工作,同时,吴起还认为国家应该时时刻刻处于戒备状态,才能保障国家的安全。

而且吴起具有良好的战术素养。在齐国攻打鲁国的时候,吴起率领鲁国军队与齐国谈判。在谈判之时,他让老兵、弱兵排列在队伍的前面,使齐国放松警惕。趁齐国放下戒备的时候,出其不意对齐国军队发起进攻。齐国军队匆匆应战,一击即溃,鲁国反败为胜。

在阴晋之战中,吴起采用先防后攻的战术,将秦国军队击退到洛水一带。秦国遭受到严重的打击,军心溃散。

(三)魏国军队实行激励政策

魏国经常给予士兵们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在河西之战结束后,吴起向魏武侯请命,为将士们举办庆功宴,鼓舞士气。同时吴起建议:国家对有功战士的家属进行赏赐,对不幸战死的战士家属每年也派使者进行慰问和赏赐。

这个政策自河西之战结束后就一直实行,直到阴晋之战。于是,在阴晋之战中,魏军士气高涨,而且在当时魏国士兵的武器装备比秦国士兵的完善。

魏国军队有一种强弩,此强弩射程远,威力大,而且每个士兵还配备铁剑和长戟。因此,魏国军队无论是从远距离和短距离上,都可以对秦军造成较大的伤害。

三:魏军为什么没有乘机灭秦呢?

上文提到,魏军以五万人马大败秦军五十万人马,导致秦军士气低落。但是魏军当时为什么没有乘机灭秦呢?

这个原因在于魏国自身。

吴起依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累积了声望。他的功劳越来越大,威望也越来越高。

吴起也因此遭到了魏国相国的嫉妒。魏国相国怕吴起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跑到魏武侯的面前说:吴起怀有不忠之心。

魏武侯听信谗言,下令让吴起率领军队原路返回,不再继续攻打秦国。

吴起听到此话,当下觉得魏国的不公,他怒火中烧,一起之下跑到了楚国。

因此,秦国趁此得到了喘息的机会,慢慢恢复了国力,以至于后来成为了大陆上实力最强的国家。

结语:

阴晋之战可以称得上是秦国的最大耻辱,在阴晋战役后,秦国遭受了来自各个国家的冷眼。因此,秦国在统一六国后,几乎烧毁了关于记载此战役的全部史书。阴晋战役的细节也无从考证了。

从阴晋之战中,我们明白:虎落平阳众人欺,国家正确决策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我们。我们要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去努力建设好当下的中国。

标签: 阴晋之战秦国魏国战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沙盘还原长平之战:是赵括太菜,还是白起太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长平之战,赵括,白起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是廉颇出征的时候,赵王问廉颇的话,也体现了赵王对廉颇的倚重。而假如赵国能一直倚重廉颇,也不会那么快就亡国,赵王也背上了错信流言,枉顾忠臣的骂名。 长平之战可以说是赵国的亡国之战,除了赵王背上识人不清的骂名,最饱受责骂的就是当事人赵括。用纸上谈兵的

  • 定川寨之战:一场迫使北宋彻底服软的西夏式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定川寨之战,西夏

    定川寨之战发生于1040年,是北宋和西夏之间的一场战争。在此之前,北宋和西夏之间一直存在着一些领土争端和贸易纠纷,但这些问题都没有引发全面战争。然而,在1040年,西夏国主李元昊突然发动了一次入侵,攻占了一些重要城镇和要塞。北宋政府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调集了一支由数万人组成的部队前去镇压,其中

  • 阴山之战:李靖违抗李世民的号令,活捉突厥颉利可汗,东突厥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阴山之战,李靖,李世民,颉利可汗

    “跟老子走啊!坏小子们!”这是战神李靖的封神之战,同时李靖最霸气的一战,他直接违抗李世民的号令,率领十万大将军向草原十八部发动决战,他发誓要彻底灭掉东突厥,活捉颉利可汗! 唐朝贞观三年十一月,突厥人侵犯唐朝国土,河西大片地区被骚扰,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帷幕,此时,李世民任命

  • 英军在朝鲜战争中被集体吓傻,很多人都离奇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一度成为很多士兵不可提及的心魔,只要一提到志愿军相关的一切,这些士兵就会瞳孔放大,双腿打颤,很明显,这些人之所以出现精神类的症状,是被志愿军给吓到了。 在朝鲜战场上,身体上出现异常的不仅仅是英国的士兵,还有很多国家的士兵,被志愿军吓破了胆,加拿大的一个兵团,满怀信心刚上战场,就被志愿军

  • 1950年的长津湖战役,到底有多惨烈?战后宋时轮泪流满面,中美战士无人愿意回忆 !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长津湖战役,宋时轮

    1950年11月,滴水成冰的盖马高原上,爆发了一场撼动世界的大战。 这是一场意志与钢铁之间的碰撞,是一场肉体与枪炮之间的较量,更是一场不忍直视、不敢面对,甚至是不愿回忆的战役。 这一年的10月,中美首次在朝鲜交兵之后,不可一世的麦克阿瑟仍然坚信自己的判断,低估和轻视了中国的态度、意志和出兵规

  • 揭秘牧野之战:双方兵力多少?商军何人倒戈? 周人轻松取胜?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牧野之战

    在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前,周武王曾经连续进行了几次战役,逐步削弱了商朝的力量。而牧野之战则是周武王最终攻打商朝的决定性战役,也是周朝建立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然而,关于当时双方具体的兵力数量和分布情况,历史上并没有详细的记录,而且史书中也存在一些互相矛盾的记载。以下是一些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和推测。

  • 逍遥津之战背后的名将:若无乐进,张辽难胜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逍遥津之战,张辽,乐进

    公元215年,吴帝孙权亲率十万大军进攻合肥,而张辽、李典、乐进三人却凭借七千士兵大败吴军,取得了名震天下的逍遥津大捷。但是,战后,很多人都将此战的胜利全部归功于张辽的名下,而很少提及李典、乐进二人,尤其是后者,他在此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何以见得?逍遥津胜利的关键因素灭吴锐气晚清名臣曾国藩曾经对

  • 柏乡之战简介:柏乡之战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柏乡之战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但在其末期,内外交困,社会动荡,战乱频繁。其中,柏乡之战是唐朝末年的一次重要战役,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探讨柏乡之战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一、柏乡之战的背景 柏乡之战发生于唐朝末年,时值安史之乱后期,唐朝政权已经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唐宣宗李忱登基后

  • 长平之战对于后世军事方面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争。这场战争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战国时期的第一次中原战争。它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关键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战争之一。这场战役不仅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军事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起源: 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是中国的战国时

  • 明军援朝战争:万历朝鲜战争的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万历朝鲜战争,援朝战争,明朝历史

    背景和起因 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日本出现了一股扩张主义的浪潮,其中包括对周边国家的入侵和掠夺。 这一浪潮的背景是日本的战国时代的结束和统一,以及一些武士阶层的失业和流离失所,这些人成为了日本扩张的主力军。 其中,日本对朝鲜的入侵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事件。 在1592年,日本发动了对朝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