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子走啊!坏小子们!”这是战神李靖的封神之战,同时李靖最霸气的一战,他直接违抗李世民的号令,率领十万大将军向草原十八部发动决战,他发誓要彻底灭掉东突厥,活捉颉利可汗!
唐朝贞观三年十一月,突厥人侵犯唐朝国土,河西大片地区被骚扰,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帷幕,此时,李世民任命李靖为统帅,向东突厥发动进攻,而李靖也因这场战争成为突厥人永远的梦魇,一战封神!
其实大唐和突厥的矛盾由来已久,尤其当时宣武门事变之后,突厥更是趁着大唐朝政不稳,向长安直接发动突袭。
尽管这突厥来势汹汹,让刚坐上皇位的李世斌有些措手不及,但毕竟唐王李世民曾经也战场上用智勇才能搏命的人,于是他将局势抽丝剥茧,设下一处空城计,派遣尉迟恭吊打突厥先锋,让长安顺利度过危机,唐朝也和突厥的颉利可汗签订渭水之盟。
但两国虽签订盟约,可突厥人却依然对唐朝子民为所欲为,这件事一直都是李世民的心头恨,也被他当做奇耻大辱。
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酣睡?为了解决四周劲敌,李世民发奋图强励精图治,增强自己的军事能力和水平,迅速培养出一批能征善战的精锐部队,为唐朝的后期埋下坚实的国防基础。
贞观三年,整个突厥内忧外患,多股势力分裂背叛,居住的大草原特忽然变得了无生机,为了度过缺衣少食的危机,突厥再次向唐朝的边境发难,但一次,他们没有像上次被“优待”,反而踢到一块“大铁板”---李靖。
突厥违背约在前,李世民就顺水推舟直接收了将军张公瑾要讨伐突厥的奏章,并果断撕毁“渭水之盟”的契约,命令李靖挥师北上,多年卧薪尝胆呕心沥血,就为今朝雄起一雪前耻。
不得不说李靖是一员猛将,更是心思缜密,打仗从不做冲动行事,为将伤亡战损降到最低,他将兵法运用的炉火纯青,简直是出神入化的节奏。
他很清楚突厥的现实困境和盘根错节的各股势力,毕竟行军打仗还是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他先是坚持带领3000轻骑兵顶风冒虚的一路闪电突击,从马邑出发,穿过恶阳岭,直驱定襄,将当时驻守的突厥守军一个措手不及,随后,他又派出几支小分队偷偷摸进不远处的突厥帐篷里挑拨离间,涣散军心。
这一招的是真的妙,不费一兵一卒,成功攻破颉利可汗亲信大将---康舒密的心理防线,自愿将隋炀帝的萧皇后和孙子杨政道献到李靖的大帐,示好投降。
颉利可汗吃了败仗,又没了左膀右臂,成了丧家之犬,领着残部一路逃亡,在路上的时候,颉利可汗回过味了,他突然明白今天的唐朝已经不可同昨日语,于是颉利可汗在心头酝酿起缓兵之计。
为求自保,颉利可汗一边向自己的邻居发出求救,一边又派遣使者向大唐低头,李世民考虑再三:“即入穷巷,穷寇莫追吧。”他派出鸿胪寺卿唐俭等人去和颉利可汗洽谈,可意外就在此时发生了。
原来,就在颉利可汗向李世民示好,要俯首称臣的时候,李靖和部下李世勣认为:“万不能放虎归山,若是纵他离去,日后必是重大祸患。”
这两人一拍即合,立刻做出了部署,精选一万骑兵跟随李靖向铁山出发,李世勣则带着部队切断颉利可汗的出逃后路,准备给颉利可汗来一顿“包饺子”。
当唐俭正在文绉绉的和颉利可汗协商讨论的时候,李靖的大将带着一队200精锐先锋军,遇人杀人,见鬼杀鬼,迅速冲入颉利可汗的军营,将一群突厥士兵搅合那是人仰马翻,一面狼旗就招摇的插在颉利可汗的大帐之外。
“坏小子们,跟老子走,立功的时候到了!”只听李靖一声吼,数万骑兵马蹄铮铮奔向颉利可汗的大帐,而此时听到外面嘈杂声四起的颉利可汗赶忙跑出大帐,看着一片狼藉的军营,他直接撇了唐俭就带残部仓皇逃窜。
可没跑出去多远,他就被等候多时的李世勣堵个正着,眼看着无路可逃的颉利可汗只能束手就擒,而他的部下也纷纷丢下武器,接受投降,曾经骚扰大唐边境的一代枭雄就这么成了阶下囚徒。
当颉利可汗被押送到京城的时候,李世民为收买人心,也为促进自己和邻邦的友好相处,他并没有杀死颉利可汗,而是将他留在长安,赐了个闲散王位,利用他威慑草原各部落。
这一仗是几乎是唐朝的立威之战,也是李靖的封神之战,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东突厥基本就很老实的成为唐朝的藩属国,在多年之后,唐朝在北部地区建立北庭都护府,为北方边境的百姓提供了相对安稳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