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1年,蒙古俺答汗亲率10万大军入寇大明,但隆庆皇帝不慌不忙仅出一招就让俺答汗乖乖退兵,并俯首称臣,之后更是开启了蒙古与大明的百年和平。
事件的起因还要从一个传奇的女人说起,她就是三娘子。三娘子是蒙古俺答汗的亲外孙女,她生得貌美如花,聪慧过人,受到众多部落贵族的仰慕和追求。俺答汗的孙子把汉那吉就是其中之一,他请求俺答汗做主将三娘子许配给她。俺答汗深爱着这个孙子就答应了。但是当俺答汗亲眼见到三娘子时,立刻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于是就改了主意,自己娶了三娘子。
把汉那吉知道后,觉得自己受到了羞辱,一气之下就带领自己的妻子及阿力哥等10余人前往大同投降了明朝。
当时大同城内诸将都认为这是蒙古人的圈套,建议不予接受投降。当时任大同巡抚方逢时经过仔细盘问把汉那吉等人判断投降是真的,于是力排众议将把汉那吉等人放入大同城内。然后又将情况上报宣大总督王崇古。王崇古也认为把汉那吉等人“奇货可居”,就将情况上报给了内阁首辅高拱。
高拱此时正在为大明和蒙古无休止的边境战争而发愁,他敏锐地察觉到这可能是一次改变双方关系的契机。他与当时主管军事的内阁次辅张居正交换了意见,张居正认同高拱的判断。于是二人商议后指示王崇古要好生厚待把汉那吉等人,为下一步行动打好基础。
但是朝中很多大臣对高张二人的判断不认可,其中以监察御史叶梦熊为首,他认为“敌情叵测”不可轻信,建议将汉那吉等人杀掉或遣返回蒙古。
而俺答汗这边,俺答汗的妻子十分宠爱自己的孙子,知道孙子投降了明朝后,担心孙子有危险;就天天吵着闹着让俺答汗去要人。
俺答汗无奈,只得亲率10万大军入寇大同府,要求明朝归还自己的孙子把汉那吉等人。
情况万分危急,但大明朝廷这边却始终争论不休。关键时刻,隆庆皇帝站了出来,他将叶梦熊贬到陕西郃阳县担任县丞,结束了争论,以实际行动力挺高拱和张居正。
有了皇帝的支持,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张居正指示宣大总督王崇古派使者前往俺答汗军中告知俺答汗,把汉那吉等人在明朝过的很好,只要俺答汗将逃到蒙古的白莲教余孽赵全等9人交给明朝,就放回把汉那吉等人。
明朝为何提如此的条件?原来赵全等人是白莲教潜在明军内部的卧底,他们在宣大边军中待了很多年对明朝内部了如指掌,所以他们逃到蒙古去后就成了俺答汗的军师和智囊,为俺答汗出谋划策,让明军疲于奔命
俺答汗在确认了把汉那吉确实毫发无损后,感受到了明朝的诚意,就答应了明朝的要求,但是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条件就是封贡互市,实际上这才是俺答汗入寇大明的真正目的。
由于大明长期对蒙古的经济封锁,蒙古部落内部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人民苦不堪言,急需要从明朝输入必要的生活日用品。所以俺答汗多次请求封贡互市,但都被当时的嘉靖皇帝拒接,有几次甚至还杀了蒙古使者。俺答汗在一怒之下,在1550年率大军冲破九边防线杀到北京城下,逼着嘉靖皇帝签订城下之盟,同意封贡互市。但俺答汗走后,嘉靖皇帝又反悔了,所以封贡互市一直没有开展。
俺答汗的这个条件在高拱和张居正的意料之中,于是双方关系很快缓和,在用赵全等人换回把汉那吉后,俺答汗就退兵了。之后双方派代表在大同城内继续商量封贡互市的事情。
经过双方多次协商达成一致后,由宣大总督王崇古向朝廷上了《确议封贡事宜疏》,提出封号、定贡期和贡额言、设互市、抚赏、严边备等八项主张。
但这个奏疏在明朝内部却阻力重重,毕竟大明自建国以来就与蒙古处于敌对状态,多数明朝关于都不能接收与自己的死敌做生意。这时候,高拱和张居正高明的政治手腕起了作用。他们先以皇帝的名义,组织朝廷文武官员讨论此事,并投票表决;但在投票时,高拱却做了手脚,让每次投票结果都是平局。无奈众人只得奏请隆庆皇帝决断,隆庆皇帝则下旨由内阁定夺,而内阁的首辅和次辅就是高拱和张居正,结果自然就通过了。
之后,明朝正式册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双方也随即商定了具体的封贡互市的实际执行操作:
1、 设立贡市,有蒙古各部落贵族带着部落的土特产向大明天子进贡,然后明朝官员代表天子赏赐各部落大量物资;
2、 设立马市,在宣府到甘肃一线向蒙古开放11处马市,由蒙古各部落携带马匹在马市进行交易;
3、 设置民市,就是大明边境百姓和蒙古部落牧民自由交易货物的市场,类似于现在的集市。
封贡互市开展以后,双方的贸易量急剧扩大,渐渐地一年一次的互市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就逐步演变成了一月一次。而随着双方不断的贸易和交流,双方敌对关系就慢慢得到了缓解,之后长达百年的时间里,双方基本没发生过大的军事冲突。
或许不仅隆庆皇帝朱载垕,就连高拱、张居正等一代名臣都没有想到,封贡互市竟然会为大明朝的北疆迎来百余年的和平。俺答汗也没有想到自己数次兴刀兵都没有求得的封贡互市,却在迎娶自己外孙女后阴错阳差地促成了。
总之,封贡互市促成了明蒙双方偃旗息鼓、和平安宁,成就了一段历史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