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傍晚,唐中宗李显准备去找韦皇后议事,刚到皇后寝宫,一推开门竟看见韦皇后衣服散乱,一旁的武三思一脸恐惧。
李显赶忙跑过去对武三思说:“亲家啊,我早知道你在此,我特带了好酒来,今夜你不喝这酒,就别想踏出这道门!”
武三思和韦皇后本以为李显要赐毒酒给他们,谁知李显先干为敬……
神龙元年正月,宰相张柬之等一批大臣,在太平公主等人的支持下,趁武则天年老病重之机,发动了一次宫廷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拥戴中宗复辟。
武则天以女人身份君临天下,已经改变了以往只有男子才能当皇帝的现象,韦后便是一位想效仿武则天的女人。
武则天在位后期,朝廷中有三派政治势力:以武承嗣、武三思为代表的诸武势力;以宰相张柬之为代表的拥唐势力,以及以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为代表的男宠势力。
在这三派中,武承嗣、武三思由于是武则天的侄子,所以势力非常强大。
武周政权建立以后,武承嗣甚至动过自己当太子的念头,但遭到了朝廷不少大臣的反对。武则天权衡再三,这才打消了让娘家人当自己继承人的想法。
在“神龙政变”中,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杀,他们为代表的男宠势力被连根拨除。
但复位以后,中宗意识到拥立中宗复位的政变功臣们的存在,也让自己难以控制时局,因而他很想改变这种状态,以维护其统治地位。
中宗的弟弟李旦和妹妹太平公主,都是政变的功臣。但中宗对这两人却怀有忌惮之心,对两人防范甚严,生怕两人抢走了自己的皇帝宝座。
李旦和太平公主对皇权的威胁暂时解除后,中宗又让自己的老婆韦皇后和上官婉参预朝政,限制元老们的权力;一边又竭力拉拢以武三思为首的诸武势力来共同对付元老派。
其实在神龙政变成功,特别是武则天去世之后,武三思很长一段时间都惴惴不安,生怕中宗会收拾自己。
没想到中宗不但没有对付自己,反而还让韦皇后、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等人来拉拢自己,怎么不让武三思喜出望外?
从那以后,武三思便频频出入宫中,明面上说是和韦后商议朝政,暗地里干着苟且的勾当。
中宗知道不知道韦后与三思的私情?有人说中宗早就知道,但为了制约政变功臣和李旦、太平公主的势力,他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政策,装作不知道而已。
神龙元年五月,武三思、韦后等人经过精心密谋,建议中宗用明升暗降的手段剥夺张柬之等元老的权力。
之后,中宗又在武三思、韦后的怂恿下,将几人赶出京师,流放到偏远之地,成了这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从此之后,韦皇后与武三思狼狈为奸,“颇干朝政,如则天故事”,当女皇的野心也在一天天地膨胀。安乐公主也恃宠骄恣,想当“皇太女”,成为皇位的合法继承人。
除掉元老派后,皇权不但没有加强,反而迎来了武三思专权和韦皇后的干政,中宗几乎成为了他们的傀儡,这恐怕是中宗没有料到的。
由于一直没有自己的力量,中宗根本没有办法去打击韦皇后和武三思的势力,只得听凭两人摆布。
反正中宗也没有什么雄心壮志,只求安安稳稳地过下去就行。没想到他的这个愿望,也成了奢望。
韦武势力独揽大权以后,不仅明目张胆地复辟则天之政,而且又想阴谋废黜太子重俊,扫清自己当女皇的障碍。
被逼无奈的太子李重俊,于是联合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人发动政变,杀死了武三思、武崇训父子,又引兵攻打皇宫。
危急时刻,唐中宗站上宫楼向政变士卒喊话,瓦解掉了士兵的军心,政变失败,太子李重俊被杀。
太子政变失败后,韦后又与宗楚客、韦嗣立等人结成了同盟,彻底架空了唐中宗。
如梦初醒的唐中宗,这时才起了诛杀韦后之心,但环顾左右,他已经没有可以倚仗的忠臣了。
中宗没有想到,自从他起了杀韦后之心时,他也为自己掘开了坟墓。据《新唐书》记载:“时安乐公主志欲皇后临朝称制,而求立为皇太女,自是与后合谋进鸩。”
《资治通鉴》也说,韦后和安乐公主之所以要除掉唐中宗,是因为韦皇后想当皇帝,而安乐公主想当皇太女,两人都觉得唐中宗碍手碍脚。
于是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找来了韦后的两个情人杨均和马秦客,一个负责做汤饼,一个负责往里面渗毒药,一下子就搞出了一碗香喷喷的毒汤饼。
那天半夜,唐中宗感到肚子饿了,安乐公主笑吟吟地托着一碗汤饼出现在唐中宗面前:“父皇,我给您送夜宵来了!”
唐中宗一看女儿如此体贴,大为感动,一口气吃了个精光,结果吃完没多久,便七窍流血,一命呜呼。
中宗死后,韦后立中宗幼子重茂为帝,自己则临朝称制,一手操纵了朝政。关键时刻,临淄王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政变,一举诛杀了韦后及其党羽,拥立李旦为帝,韦后想当第二个女皇的美梦就此破灭。
近年来,史学界出现了另一种说法,认为韦后母女毒死中宗的记载不可全信,很有可能是唐玄宗加在她们身上的罪名。但是这毕竟只是一种推测,没有任何证据支持,所以也没有得到公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