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93年“汪辜会谈”,上海市委书记汪道涵点了9道菜,菜名别有深意

93年“汪辜会谈”,上海市委书记汪道涵点了9道菜,菜名别有深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713 更新时间:2023/12/5 5:59:07

1993年4月27日,新加坡亚历山大了456号的海皇大厦成为了瞩目的焦点。

设宴的是上海市委书记汪道涵,接受邀请赶来赴宴的是台湾辜振甫。宴会即将结束之时,海基会的朋友兴致勃勃地拿着写有“汪道涵伉俪宴请辜振甫伉俪”落款的菜单请双方代表团签名。

上面还有当天宴会的菜肴名称"情同手足"、"龙族一脉"、"燕语华堂"、"琵琶琴瑟"、"喜庆团圆"、"万寿无疆"、"兄弟之谊"、"三元及第"、"前程似锦"。

这样别致的菜名自然是“别有用心”,而这次“汪辜会谈”的过程也并不顺利,其中的波澜曲折正能足够体现这些菜名的良苦用心。

会议的契机

1978年,唐树备还是中国驻日本大使馆领事部的主任,那时他刚刚接触到来自岛内的台湾同胞,两岸之间的关系还僵持不下,没有互相开放。

这让在国外的台湾同胞十分为难因为台湾政府限制回大陆探亲,许多分隔两地的亲人无法见面。可就像《乡愁》所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血浓于水的亲情要如割舍?于是许多台湾同胞愿意以身犯险,私下里偷偷办理到大陆的签证。

于是这三四年来,唐树备在东京就接到了许多台湾人民关于要求办理到大陆签证的要求。他一直很关注台湾和大陆之间的局势变化,同时也期盼着两岸人民一家团聚那一天的到来。

也许是这份心意被感知到,之后他被调任,正式开始负责对台的一些事务,也因此,得以参与到“汪辜会谈”当中,他也成为那段历史的见证者。

在他的记忆中,新加坡前总理光耀是推动两岸关系的关键人物,当时,在李光耀的带领下,新加坡一跃成为发达国家之一,这使得李光耀被称为新加坡的“国父”。

新加坡建立以后,李光耀就和台湾来往密切,和蒋经国相处十分融洽。

李光耀本就是华人,而且新加坡的华人也几乎占到70%,可以说和我国的联系非常密切,因此,在他的心里始终认为两岸的统一是大势所趋,台湾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收复台湾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李光耀说:“大陆现在的经济实力是台湾的20多倍,美国也不会为了台湾和中国开火。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会承认台独,两岸未来的统一,是要循序渐进的。”

抱着两岸迟早会和平统一的信念,他每次拜访完大陆都会顺道去台湾看看蒋经国,和他分享最近的经历。

当时的主席杨尚昆去新加坡和李光耀会谈的时候提到了台湾问题,他表示虽然现在统一的时机还不成熟,但是我们可以先开放经济往来,事情总要一步一步来的。

李光耀听到这话觉得正中下怀,随即就说自己可以做中间的搭桥人将这想法告诉台湾当局。有人牵线自然是好的,李光耀又是新加坡的领导人,和两岸关系都相处尚可,还有一定话语权,这样的牵线人简直就再合适不过了。想到这里,杨尚昆立马就同意了。

李光耀立即动身前往台湾,将话带给台湾,经过思考以后,台湾方面也表示可以考虑开始进行一些经济往来。

有了第三方的传话筒,这样一来“汪辜会谈”就有了契机。

1992年10月28日,海协会和海基会在香港开始了初步的会谈。双方都约定好这次只谈经济,不谈政治,可是由于字表述的并不是十分恰当,双方都不甚满意,最后结束之时还没有达成统一协议。

后来,双方都互相致电表示同意“一个中国”原则,"九二共识"确立之后,双方的谈判进展就推进地很快了,很多问题得到了解决,不仅如此,还为1993的"汪辜会谈"做好了铺垫。

那么,“汪辜会谈”的地址应该选在哪儿呢?香港?还是东京?可是这两个地方都因为种种原因被否决了。

为了回报李光耀的牵线搭桥,于是新加坡成为了“汪辜会谈”的最终地点。对此李光耀表示,能承办此次会谈很荣幸,但此次新加坡只作为中立立场提供会谈场所,不参与讨论,也不偏任何一方。

最后地点选在海皇大厦,这次会谈事关重大,除了定下选址,还有许多后续的细节需要敲定。

李光耀考虑地十分周全,他立刻指示新加坡的外交部官员和两岸官员进行联络确认会谈事宜,不仅安顿好了一切后勤资源,还动用警方将一些有可能窜出来捣乱的有心人士控制住。

地点选好了,接下来两岸各派出代表来参加此次会谈,大陆方面是时任两岸关系协会会长的汪道涵,台湾方面则是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举世瞩目的"汪辜会谈"在新加坡正式举行,可是开始之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会谈细节

当时唐树备作为磋商的主谈人提前和海基会秘书长邱进益商量会谈的细节,二人都知道此次会谈意义非比寻常,细节都反复核对了一遍又一遍。

唐树备先生与邱进益先生

因为举办“汪辜会谈”是大陆方面提出的,出于礼节,唐树备想让汪道涵在机场接待辜振甫的到来,可是这一提议立马被台湾方面拒绝了。

台湾方面认为,两岸既然是平等的,就不存在谁接待谁,大家都是来新加坡参加会谈,各自参加就好了。

除此之外,中国人对于饭局十分讲究,主座是谁,两岸领导人的座位怎么摆放,甚至菜肴、会谈的流程都是需要去反复推敲的。

考虑到由于汪道涵和辜振甫两人素未谋面,在“汪辜会谈”开始的那个上午,新加坡方面特地安排了两位领导人提前碰面。

汪道涵先生(左)和辜振甫先生(右)

会谈前一周,汪道涵了解到辜振甫和自己都喜欢同一个京剧演员李宝春,他特地写了一封信给辜振甫,里面夹了一张和李宝春当时演出《打金砖》时合影的照片,还在旁边特地标注这个人是我。

辜振甫看到信后哈哈大笑,两人的关系一下就被拉近了。

有了前面的铺垫,汪道涵和辜振甫一见面就倍感亲切,互相握住对方的手嘘寒问暖,开始聊起两人共同的兴趣爱好,从此以后,两会商谈都会以见面握手表达友好之情。

而菜名的问题则并不是由两岸的任何一方决定,是由一位海外华人,新加坡董宫酒家的许德全精心设计的。

他从中华儿女看重的手足之情出发为每一道菜都取了意义深远的名字,更是了足足三天的时间手写了60多份菜单分发给参加宴会的各位宾客。

"情同手足"、"龙族一脉"、"燕语华堂"、"琵琶琴瑟"、"喜庆团圆"、"万寿无疆"、"兄弟之谊"、"三元及第"、"前程似锦"。

很显然,这里面的每一道菜名都与两岸的关系和故事有关,寓意也都非常吉祥。

本就是同出一脉的“手足”何必要见外?人们的心中都希望两岸能尽早团圆,一起在各个领域拿出耀眼的成绩,走向更光明的前途!

除了菜名,座位的问题也是花费了很多心思,中国是以右边为尊,由于要坚持“对等”的原则,在双方签署协议的时候座位就需要互换。

例如在签署台湾方面的协议时,坐在右边的是辜振甫,签署大陆方面的协议时则换位成汪道涵。

不止如此,签署协议之后的媒体记者会也需要控制一样的时长,总之,“平等、公平”要贯穿“汪辜会谈”的始末。

至此,会谈终于可以开始了。

会谈过程

宴会上丝竹声声入耳,余音绕梁,汪道涵和辜振甫拿到宴会菜单的时候都为这份菜单名字拍手叫好。

汪道涵还在菜单上当场写下:佳肴佳会,手足之情,辜振甫也写下了:但知春意发,谁知岁寒心。

大家在谈判桌以外的时间都十分和气,在饮酒的时候其乐融融,都在互相聊中国的各种习俗,包括喝茶、中国传统小吃这种亲切的话题。

海基会的副秘书长石齐平先生还因为酒量大被大家称为“十七瓶”,另一位海基会的秘书长焦仁和则被起了绰号称为“叫人喝”。

而汪道涵老先生平常是不喝酒的,但是在宴会的当晚也喝到酩酊大醉,宴会上欢声笑语,但是到了谈判的时候又变成了另一副光景。

由于在楼上先见过了面,两位老先生准备直接开始会谈流程,在会谈之前需要拍照留念,汪道涵站起身将手伸向对面的辜振甫。

两位领导人隔着长长的桌子紧紧握住了手这代表着两岸关系正式破冰了。

虽然饭桌上是轻松的,但会议是严肃的,首先台湾方面提出如果开放经济往来,由于两岸经济实力悬殊较大,台湾方面希望大陆方面可以签署一个台商投资保护协议来确保台商的利益。

由于两岸并不是直接互相投资的关系,大陆方面表示需要台湾方面先开放直接投资,并且取消对台商投资的限制。可是这又让台湾方面感到不情愿了,这样一来,谈判陷入了僵局。

在此时会谈已经接近尾声,汪道涵和辜振甫见状打算先暂停一下谈判事宜。

他们共同表示,开放投资也不是一口气吃成个胖子,很多事情都需要慢慢磨合和协商,不是这一次会谈就可以把所有问题一次性解决的。此次会谈只是一个好的开头,只要开了个好头,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至此,僵局的情况就被化解了,尽管还有许多不足,“汪辜会谈”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经过协商,大陆和台湾签署了包括《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两会联系与会谈制度协议》等四份文件。就像二位领导说的,此次会谈开了一个好头。

会议之后

此次会谈之后,两岸关系由对立走向交流,此后,两岸的“两会”制度和沟通管道建立了起来,协定中提到每半年需要进行一次会谈商定两岸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两岸关系终于在跌宕起伏的路途里进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都表示“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其中汪道涵和辜振甫两位老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汪道涵和辜振甫都在两岸的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的年龄、修养、谈吐都十分相似,在各自的心里早就十分投机。

后来李某人推动所谓“参加联合国”的行动时表示自己从未同意过“一个中国”原则,两岸的关系再次降到冰点。

就在大家都担心“汪辜会谈”再难重之时,1998年,辜振甫受邀访问上海和北京,这次汪辜二人又在上海举行会晤。

辜振甫成为了首个踏上大陆土地的台湾当局领导人,他看着久违53年的故土,辜振甫看着北京发出了感慨:“我总算是来到了北京!”

此次会晤达成了四点共识,还邀请了汪道涵老先生前往台湾,原本以为后面还有再见的机会,可是没想到形势变化之快,次年李某人再次提出“两国论”,原本得到缓和的两岸关系再次停滞,双方见面已经变得十分艰难了,汪老先生也最终没能去成台湾。

虽然不能见面,二人的友情却并未从此终止。双方经常托朋友互赠礼物,汪道涵曾赠给辜振甫一个竹筒。

辜振甫收到以后立马就明白了汪道涵的用意这个竹筒是装筷子用的,汪道涵送来这个竹筒,就是“筷筒(快统)”的意思啊!作为回礼,辜振甫也送了汪道涵一个笔筒,意思是“必统”。

二人的情谊更是代表了中国人民对于统一的愿望,只是到两会重启正常沟通关系的时候,汪辜二老已经不在人世了。

最早“汪辜会谈”的举办,不仅给人们留下了津津乐道的宴会场景,更是反应了两岸同胞渴望统一的愿景,此次会谈给之后的两岸会谈立好了标杆,将两岸关系往好的方向引领。

就像李光耀所说的,两岸统一是必然趋势。

两岸人民一直在为促成这件事而努力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台湾可以正式回到祖国的怀抱,而两岸的交流融合必将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标签: 汪辜会谈汪道涵

更多文章

  •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负面影响:六镇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六镇之乱,孝文帝改革

    自古以来,“魏”字因具有美好伟大之意并且是“神州上国”之名,往往被很多统治者选为国号。而北魏,是北朝第一个王朝,也是鲜卑族拓跋珪一手缔造的政权,从孝文帝改革到六镇之乱,北魏的盛衰仿佛只在一夕之间。陈寅恪曾经将六镇之乱称作北魏汉化文化的一次反动,而这

  • 公元前7年,汉成帝死在了赵合德的床上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成帝,赵合德

    公元前7年,汉成帝临终前他喊了一声“爱妃”,紧接着便浑身抽搐,不一会儿就去世了。得知皇帝去世,朝中群臣激愤。 当时,赵合德希望皇后姐姐赵飞燕能救她,可对方还未赶到,太后王政君和一众朝臣,就气势汹汹,闯进未央宫。 太后一把揪住赵合德衣领,大哭怒斥:“你对陛下

  • 天启大爆炸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京城死伤两万多人,威力堪比原子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天启大爆炸

    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在朱由校在位期间,发生过一起至今无法解释的奇怪事件,便是王恭厂大爆炸。 因为朱由校的年号是天启,也被称为天启大爆炸。 事发当天上午9点左右,朱由校正在吃早餐,突然听到北京城东北方向传来一阵巨大的响声,然后朝着西南方而去。 还没等朱由校找人打探情况,乾清宫便开始摇摇晃晃,

  • 高平陵之变中,曹爽为什么相信司马懿不会杀他?曹爽为什么要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高平陵之变,曹爽,司马懿

    最大的原因在于以曹爽自己的认知,他和司马懿根本还没到要拼个你死我活的程度,次要原因则是和司马懿对抗的风险性。 在晋书和三国志里,曹爽一党把持大权,引得怨声载道,又处心积虑对付司马懿一家,几乎是把对方逼得忍无可忍了,才出来主持大局灭了曹爽这伙人。但这是在司马家建立的史观里描述出的情况,与实际出入

  • 武则天的宰相裴炎之死——借权相头颅立威的驭臣术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武则天,裴炎

    正当扬州平叛战事最紧张的时候,唐高宗的顾命大臣内史(中书令)裴炎被送上断头台,历来人们对这两个历史事件之间有无直接联系,争执不一。的确这个刚刚为武则天策划废中宗的权臣,旋即在叛乱的同时被武则天处死,这场突变的政治风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从某些材料来看,裴炎和徐敬业似乎是里应外合反武则天的。《

  • 吴王刘濞的儿子被太子刘启失手砸死,这一口气吴王又怎么能咽下去呢?那他会怎么做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吴王,刘濞,刘启

    刘濞二十岁的时候就跟着刘邦征讨黥布,立了功,后来被封为吴王。那时,吴地的风气与中原不大一样,人都比较彪悍,一股子好勇斗狠的气焰。刘邦派刘濞去,就是希望有个厉害的角色,去把那里镇住。吴地那么大一块地方,哪怕是自己的亲侄子,刘邦也总是不放心,特意召见刘濞,警示刘濞不要造反,刘濞连声说自己绝不敢造反。

  • 1619年,萨尔浒之战,大明120000大军惨败,朝廷上下一片哀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萨尔浒之战,明朝历史

    文臣熊廷弼却上书说:“臣能稳定辽东。”大汉奸李永芳得知消息,急忙找到努尔哈赤说:“主子,此人厉害,我们要小心了!” 1619年,萨尔浒之战爆发。当时是金朝开国三年,此时的努尔哈赤已经统一了女真族各部落,势力大涨。 野心勃勃的努尔哈赤在列举了明代

  • 冷战是什么意思?美国为什么要发动冷战?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冷战

    冷战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这场长达四十多年的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以及其盟友之间的关系一直紧张。 这场战争没有爆发实质性的军事冲突,但是其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深远。 冷战的起因 冷战的起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二战期间的军事和政治分歧。 二战期间,苏联在战场上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美国

  • 契丹军队侵入到宋朝的易州(今河北省易县)等地打草谷,宋太祖赵匡胤是怎么处理此事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打草谷,契丹军队,宋太祖,赵匡胤

    公元965年的冬天,即宋太祖赵匡胤在位的乾德三年,一部契丹军队侵入到宋朝的易州(今河北省易县)等地打草谷,在抢夺完财富物资后,契丹军队又将该州的百姓尽数掳掠到了契丹境内。 这消息传到宋太祖赵匡胤的耳朵里后,这位以勇武著称于世的皇帝开始也是勃然大怒,但他很快冷静了下来,多年的征战经历告诉他,怒火

  • 苏武牧羊的故事:揭秘苏武被匈奴扣押后的惊人内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苏武牧羊

    苏武是西汉的功臣,原本靠着父亲是将领的关系在朝中谋得了中郎将的官职,开始了他是为官之路。汉武帝时,为了感谢匈奴送还被扣押的使者,苏武被派出使匈奴。没想到,这一去就是十九年,期间发生了苏武牧羊的故事。 苏武是谁?苏武资料简介 苏武也可称为苏子卿,是西汉时期杜陵人。苏武早年因为父亲在朝为官,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