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臣熊廷弼却上书说:“臣能稳定辽东。”大汉奸李永芳得知消息,急忙找到努尔哈赤说:“主子,此人厉害,我们要小心了!”
1619年,萨尔浒之战爆发。当时是金朝开国三年,此时的努尔哈赤已经统一了女真族各部落,势力大涨。
野心勃勃的努尔哈赤在列举了明代七大罪行之后,率领二万步兵,准备攻打大明。
此时的明朝由于长期的党争导致了明廷内部的政治腐败,万历三十年不上朝,朝堂也就是个空架子。
政治上的腐败,必然会使军队不堪一击。果不其然,短短五天的时间,明朝仓皇组织起来的十二万大军溃不成军。
经此一役,大明在与后金的对峙中处于劣势,努尔哈赤趁机占领开原和铁岭,大明形势岌岌可危。
万历皇帝听到这个消息,心中充满了不甘,他明白如今想要再打压努尔哈赤已经十分困难了。
这时,熊廷弼给万历皇帝写了一封信,亲自请战,还保证自己击退努尔哈赤。听完熊廷弼的计划,万历皇帝十分开心,将兵权交给了熊廷弼。
为了防止手下不受指使,万历皇帝还赏赐熊廷弼一把“尚方宝剑”,允许他先斩后奏。
此时投降叛国的李永芳在得到这个消息后,赶紧去找努尔哈赤:“熊廷弼这个人的能力很强,一定要多加注意!有他在,必能扭转局面。”
不过,努尔哈赤此时沉浸在以少胜多的喜悦当中,对于熊廷弼这号连听都没听过的人物不以为意。
努尔哈赤甚至还鄙夷地说:“现在明兵败如山倒,区区熊廷弼又能奈我何?”
然而也正是努尔哈赤的自大,让后金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熊廷弼可不是一般人,他在带兵打仗和治理军队方面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
当时铁岭等地接连失守,许多守军将领都吓得落荒而逃,熊廷弼一番苦口婆心地把他们都给劝了回来。
第二天,熊廷弼一反常态,直接命令手下的将士将这些逃跑的将领一一绑起来,带到操场当场处死。
熊廷弼义正言辞地说到:“我不杀了你们,岂不是辜负了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将士!”
之后,熊廷弼找到了导致辽东沦陷的罪魁祸首李如桢,正是由于李如桢的无能才导致辽东沦陷,于是立马就革去了李如桢的职位。
同时,熊廷弼还命令手下将李如桢带回朝中,交由万历皇帝处置。
辽东将士这时方知,这位凶神恶煞的汉子是真的来带领部队打仗的,而不是来带领部队送死的,于是士气大增。
此后,熊廷弼下令修建城防,购置枪械,训练将士,将辽东散军队训练成一支合格的军队。
在闲暇之余,熊廷弼派人去袭击努尔哈赤的军队,自己则在风雪中赶往抚顺前线,观察敌人的动向。
经过一番铁腕手段之后,辽东的局势渐趋缓和,努尔哈赤的军队也不敢再继续南下,侵犯大明的疆土。
只可惜好景不长,1620年万历皇帝寿终正寝,熊廷弼失去了靠山。
姚宗文和刘国缙打算借着这个机会将熊廷弼给扳倒,于是到处散布谣言,说:“熊廷弼统治辽东一年无功,整天仗着尚方宝剑横行霸道,连国家的安危都不放在眼里。”
天启皇帝听到谣言,十分生气,立马把熊廷弼给召回朝中,审问情况。
此时姚宗文和刘国缙再次趁此机会对向熊廷弼发难,列举了一系列莫须有的罪名来弹劾熊廷弼。满腔抱负的熊廷弼被这两个宦官搞得心烦意乱,一怒之下辞职回家了。
没了熊廷弼镇守辽东,努尔哈赤再次如入无人之境,先后攻占沈阳和辽阳等重要城市。
此时朝廷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再次想到了熊廷弼,天启皇帝还专门派人去请熊廷弼回来继续镇守辽东,阻止努尔哈赤的推进。
秉着爱国精神,熊廷弼只能接受天启皇帝的要求,回来继续收拾这烂摊子。只是这一次,熊廷弼并没有再次大放光芒,而是把性命给交代了。
因为朝廷在提拔熊廷弼的同时,也委任了另一位大臣王化贞辅佐熊廷弼。
王化贞此人对领兵作战是一窍不通,但却非常贪功冒进。为了立功,王化贞竟相信了叛徒李永芳的话,剥夺了熊廷弼的权力。
最终的结果也是不言而喻,1621年,由于王化贞的无能,大明防线彻底被攻破,熊廷弼还遭到陷害,被天启皇帝给处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