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抗美援朝进入最后的决战阶段,志愿军为了彻底粉碎联合国军故意拖延时间的阴谋,让他们乖乖坐下来进行停战谈判,并在金城前线发动了多起大规模的战略反攻。
其中杨育才组织发起的奇袭白虎团便是金城战役中最为经典的一场,打出了志愿军的形象和风采。
1953年6月,在朝鲜的金城,那里的前沿阵地长期驻扎着被称为韩国精锐之师的队伍。这个部队是全美式装备,被称为韩军首屈一指的白虎团。
人民志愿军总司令部下达命令,金城一带的志愿军务必要在三天的时间内,攻克三八线北侧延伸部位。这其中包括朝鲜境内总计48平方公里的领土,争取歼灭这里的硬骨头白虎团。
志愿军总部起初是想要驻守在金城地区的人民志愿军,以小分队奇袭的方式,从白虎团的后方拿下指挥所,然后再配合主力部队进行后续作战。
这个艰巨的作战任务落到了人民志愿军第68军203师的头上。而带领这支精锐部队执行这次虎口拔牙任务的,是在部队享有盛誉的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
说起这个杨育才,他作战胆大心细,聪慧过人。对于上级布置的任务,他能又快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交给他是再合适不过了。
上级在找来杨玉才安排作战任务时,对其反复叮嘱,你这支小分队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消灭白虎团的指挥部,遇到其他敌人,能躲开就躲开,能动刀就不要动枪。
杨育才认真记下嘱托,开始着手准备这次行动。
1953年7月13日的深夜,这天风雨交加,杨育才率领这支秘密部队化装成敌军,沿着预先制定的穿插路线前进,像一支利箭直插敌军的心脏。
虽然执行此次任务的小分队早有准备,但是想要完成谈何容易。一路上要通过敌军那么多道关卡,要想顺利通过不暴露自己,只有得到通关口令才行。
他们一边向目的地前行,一边注意沿途敌军的动向,准备趁机抓一个敌军的俘虏来询问他们的通关口令。
幸运的是,小分队的队员不仅从抓来的俘虏口中获得了白虎团当天的通关口令,还弄清了白虎团指挥所的作战室,电台,警卫排的具体情况。
这个信息对这支小分队来说像及时雨一般,增加了他们完成此次作战任务的底气。
在杨育才的缜密指挥下,小分队仅用时13分钟,就将这支拥有美式装备的白虎团指挥部连根拔起,白虎团团长和美军顾问也被小分队歼灭。
此外,小分队还歼灭敌人54名,俘虏15名,缴获了大量的新式武器,而小分队成员无一人伤亡。此役过后,杨育才收获了无数的嘉奖和荣誉称号。
回国后的杨育才作为战斗英雄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奇袭白虎团这场经典战役还被文艺工作者改编成文艺作品,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但是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杨育才的职位却一直都是副连长,并没有像其他的战斗英雄一样连连升迁。
他本人倒没有任何不满意,对此也选择了欣然接受。因为他觉得职位什么的并不重要,国家一直让他待在部队里就很满足了。
直到1964年,毛主席在北戴河疗养时,看到了当地为他排演的奇袭白虎团,才再一次想到这位当年的英雄楷模。
奇袭白虎团文艺表演结束之后,毛主席问艺术团的负责人,这部戏的原型可是杨育才。艺术团的人对毛主席说,确实是他,这个人现在就在某部队当副连长。
毛主席知道后很是震惊,他连忙作出批示,这样的军事人才绝对不能被埋没。他派工作人员查阅档案,试图寻找当年的英雄迟迟得不到晋升的原因。
这一查才发现,原来杨育才曾经有过一段跟随国民党军队的经历。
毛主席在听完工作人员的汇报后认为,杨育才在部队表现突出,思想积极向上,没有必要因为一个小事情一直把他压着。
有了毛主席的亲自批示,沉寂了11年的杨育才终于从副连长这个位置升迁了,最高担任到了军队副师长的位置。他在任期间,为国家的军队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杨育才立下战功却不骄不躁,哪怕后来遭受了不公平的对待,他仍然是毫无怨言,一心为国家建设做贡献。但是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你,你的付出和努力终究会被他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