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称唐朝为巨唐?

为什么称唐朝为巨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233 更新时间:2024/1/8 21:00:31

唐汉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汉族人的“汉”就是源于汉朝。唐朝虽然不像汉朝以朝代冠民族,但它的影响更是波及世界。至今世界各地还存在着“唐人街”,并在很长一段时间,西方对于中国的印象是唐朝的“遍地黄金甲”。

世民开创

都知道中国人自古以来都以谦虚著称,也就是内敛,往往不会自夸自己,这在中国会被视作无礼的表现。这也就造成了中国人说话不说满的传统,但李世民时期,他却敢“大放厥词”说无人能比得上大唐。

哪怕他是天子,如此猖狂的话也很罕见。当年大唐在李世民手上算是崛起,周围的突厥、匈奴,这些前朝解决不了的,全部都要匍匐于大唐之下。李世民的厥词就在于此,他大致意思就是大唐的国力人尽皆知,周围那些所谓的政权在大唐眼中也不算什么。

这句话明显和千百年来的习惯不一样,可李世民就是如此了,那就只有一个可能,当年的大唐确实能够威慑四方。毕竟李世民可是说过能以一千人抗击胡兵数万的,虽然这个有夸大之嫌吧,不过能说出这样的话也足以证明李世民的底气。

都说大唐万国来朝,最开始的“国”不就是这些周围的政权吗?因为中原鼎盛,无人不服,像突厥这种就尊李世民为天可汗,自愿俯首称臣。这种强势是其他政权望尘莫及,已自知不敌唐朝,反而争相做唐朝的“近臣”。

当时唐出使的使臣也要比别的地方更受人尊重,那位发现印度内乱就去找别国借兵镇压的不就是唐朝的使臣吗?假如不是因为他是代替唐朝,他必然是无法做到这一步的,只因为他代表的是唐朝在外的脸面,就能借兵七千。

安史之乱

都知道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唐朝在经历安史之乱这样的政乱实力可以说远不如前,中央也失去了对地方节度使的掌控力。这样的情况下,中央政权已经处于名存实亡中,而唐朝却没有立即破灭,反而还是绵延了下去。

唐朝周围对它虎视眈眈的政权不在少数,当初李世民对他们的威压有多大,安史之乱后的反扑也就该有多强烈。这样内忧外患中,唐朝却还是能表面相安无事的延续,就是因为它本身实力。

哪怕是这样的情况,哪怕是晚唐,那些拥兵自重的节度使也能够应付这些“群狼”。节度使们互相争权夺利是一回事,不过民族之争也是一直有的。这些节度使从一开始就是以想自立为前提,自然不可能让自己的成果被其他政权瓜分。

从这里也能看出,唐朝尽管不如从前,内部也出现极大问题,却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击垮的。否则朝接替的就应该是一整个唐朝,而不是接受唐朝留下的乱局五代十国。宋朝当初立国并不是唐朝的全部,而是一点点才扩展出去。

唐朝繁荣

都说宋朝是中国商品经济发展最繁荣的朝代,当时宋朝贸易发展是空前绝后的,再加上唐朝留下的各种商道。宋朝的经济当时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GDP占据了世界的一半。这样的数据已经很不易了,但唐朝却达到了58%。

唐朝对商业的扶持的确不如宋朝,但它本身的实力却又是宋朝追尘莫及的。不靠扶持商业也会有如此庞大的经济,的确是得益于唐朝自身的强盛,其他国家都是希冀能够与唐朝有所交易。当时中国流传出去的瓷器丝绸,在西方都是贵族才能够享用的奢侈品。

这样象征着身份地位的东西,自然就赢的了追捧,哪怕唐朝商业并没有那么容易,也不妨碍其他人的热情。人总会着更强内心更神往的地方,当初那一句“遍地黄金甲”,听着不像真的,但其他看见的发现在中国,在唐朝又相信了。荒诞却又足以体现出唐朝的强大,这样明显比喻的言论却能让人相信,除了过分强大导致了一层光环也无法作出其他解释。

唐朝本身的包容性也不是其他朝代可以比拟的,李世民对民族上就直接说过汉族和少数民族他一视同仁。再说武则天登基这件事也是空前绝后的,尽管历史上对她褒贬不一,也无法改变她的确被承认的事实。这是其他任一个朝代达不到的,只有唐朝。

标签: 唐朝历史巨唐

更多文章

  • 在古代,半路截杀上任官差后冒名顶替,可行性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官差,冒名顶替

    在古代,半路截杀上任官差后冒名顶替是一种犯罪行为,严重违反了封建伦理道德和法律规定。从理论上来说,这种行为的可行性很小,因为古代社会对于官员的选拔和管理非常严格,上任官差的身份和背景需要进行详细的审查和核实,冒名顶替很难成功。 古代社会的封建伦理和法律规定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特点和价值观。在封建社

  • 古代女人明明自己可哺乳,官宦为什么要请奶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奶娘,哺乳

    古代社会妇女地位较低,许多事情不是由自己来决定的。在哺育婴儿方面,妇女通常只能担任这个角色,但有时候妇女会因各种原因无法亲自哺乳,这时就需依靠其他人来帮忙。 在中国古代,由于医疗技术和卫生条件的落后,婴儿死亡率较高,因此许多父母选择雇佣奶娘来喂养孩子。奶娘通常是由有哺乳经验的女性担任,她们有丰

  •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明朝是中国最黑暗的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黑暗王朝

    明朝初期,虽然蒙古帝国已经衰落,但仍存在蒙古势力对北方的威胁。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初就进行了一系列北伐,最终消除了北方的蒙古势力。然而,明朝后期,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崛起,建立了后金(后来的清朝),对明朝发起了多次边界冲突和战争。 明朝时期,日本倭寇对中国东南沿海造成了威胁。倭寇是指日本海盗和

  • 为什么王翦伐楚的过程明明犯了《孙子兵法.作战篇》里的大忌却取得了大胜?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翦伐楚,孙子兵法

    王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他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伐楚的过程中,王翦采用了一些策略,这些策略似乎违反了《孙子兵法. 作战篇》中的一些大忌。然而,尽管这些策略似乎与孙子的理论相悖,但王翦最终却取得了大胜。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经典之一,作者为春秋末期的军事家孙武(孙子

  • 为什么刘备那么幸运,结拜了两个都是“万人敌”的兄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备,万人敌

    刘备是中国三国时期的一位领袖,他很幸运地结拜了两位都是「万人敌」的兄弟,分别是关羽和张飞。 关羽是刘备的义弟,他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将领之一,被誉为「关云长」。他曾经在刘备最困难的时候提供帮助,并在刘备称帝后被封王。关羽是一位非常勇敢和有智慧的将领,他在战争中表现出色,被誉为「武圣」。 张飞是

  • 明朝的凌迟处死,好的技术可以剐以三千刀以上而且不致命,是真的吗? 怎么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凌迟处死

    法律,是维护社会运行的必要条件。而法律也往往是在以前的基础上完善改进的,哪怕是在古代,王权凌驾于一切的社会,也是需要有法律约束的。 我国刑法一直有死罪一说,现在是枪决,而在古代处死人的手段可以称得上“五花八门”。在古代多种多样刑具的对比下,现代社会的枪决可以称得上仁慈。

  • 秦国占据巴蜀都没有缺粮,蜀汉占据巴蜀为何还会缺粮?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巴蜀,蜀汉,缺粮

    巴蜀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自古以来就被誉为“天府之国”,拥有丰饶的物产和农业资源。 然而,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地理因素,使得这片繁荣的土地在不同王朝的历史进程中表现出不同的面貌。 本文将探讨秦国占据巴蜀时粮食充足的原因,以及蜀汉建立后为何还会出现粮食短缺的

  • 朱元璋反腐,杀贪官15万人,为何效率比不上雍正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雍正,反腐

    朱元璋和雍正皇帝分别在明朝和清朝执政,两位皇帝在治理国家时都对反腐倡廉下了很大的功夫。 尤其是朱元璋,他所处的时代动荡不安,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以及维护国家的稳定,他不仅亲自主持反腐,还下令杀掉了15万名贪官。 然而,从反腐成效来看,朱元璋似乎还是无法与雍正相提并论。那么,朱元璋反腐为何效率比

  • 古代城门基本都是用木头做的,古人攻城时为何不放火?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古代城门

    古代城门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种重要建筑,它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防御外敌和保卫城市的使命。 在古代战争中,攻城战是征服一个城市的重要手段,而攻击城门则是攻城战的关键之处。 那么,既然古代的城门基本都是用木头制作的,为什么古人攻城时不选择放火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古代城门的构造。 尽

  • 为什么汉人会接受清朝三百年不掀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汉人,清朝

    汉人接受清朝的统治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在清朝建立初期,中国经历了长期的战乱和政治动荡。在明朝晚期,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如官僚腐败、民众起义、外族侵略等,国家陷入了动荡不安的局面。这期间发生了一系列的战争和冲突,例如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和李向阳的沙陀人起义等。这些战乱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