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汉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汉族人的“汉”就是源于汉朝。唐朝虽然不像汉朝以朝代冠民族,但它的影响更是波及世界。至今世界各地还存在着“唐人街”,并在很长一段时间,西方对于中国的印象是唐朝的“遍地黄金甲”。
李世民开创
都知道中国人自古以来都以谦虚著称,也就是内敛,往往不会自夸自己,这在中国会被视作无礼的表现。这也就造成了中国人说话不说满的传统,但李世民时期,他却敢“大放厥词”说无人能比得上大唐。
哪怕他是天子,如此猖狂的话也很罕见。当年大唐在李世民手上算是崛起,周围的突厥、匈奴,这些前朝解决不了的,全部都要匍匐于大唐之下。李世民的厥词就在于此,他大致意思就是大唐的国力人尽皆知,周围那些所谓的政权在大唐眼中也不算什么。
这句话明显和千百年来的习惯不一样,可李世民就是如此了,那就只有一个可能,当年的大唐确实能够威慑四方。毕竟李世民可是说过能以一千人抗击胡兵数万的,虽然这个有夸大之嫌吧,不过能说出这样的话也足以证明李世民的底气。
都说大唐万国来朝,最开始的“国”不就是这些周围的政权吗?因为中原鼎盛,无人不服,像突厥这种就尊李世民为天可汗,自愿俯首称臣。这种强势是其他政权望尘莫及,已自知不敌唐朝,反而争相做唐朝的“近臣”。
当时唐出使的使臣也要比别的地方更受人尊重,那位发现印度内乱就去找别国借兵镇压的不就是唐朝的使臣吗?假如不是因为他是代替唐朝,他必然是无法做到这一步的,只因为他代表的是唐朝在外的脸面,就能借兵七千。
安史之乱
都知道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唐朝在经历安史之乱这样的政乱实力可以说远不如前,中央也失去了对地方节度使的掌控力。这样的情况下,中央政权已经处于名存实亡中,而唐朝却没有立即破灭,反而还是绵延了下去。
唐朝周围对它虎视眈眈的政权不在少数,当初李世民对他们的威压有多大,安史之乱后的反扑也就该有多强烈。这样内忧外患中,唐朝却还是能表面相安无事的延续,就是因为它本身实力。
哪怕是这样的情况,哪怕是晚唐,那些拥兵自重的节度使也能够应付这些“群狼”。节度使们互相争权夺利是一回事,不过民族之争也是一直有的。这些节度使从一开始就是以想自立为前提,自然不可能让自己的成果被其他政权瓜分。
从这里也能看出,唐朝尽管不如从前,内部也出现极大问题,却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击垮的。否则宋朝接替的就应该是一整个唐朝,而不是接受唐朝留下的乱局五代十国。宋朝当初立国并不是唐朝的全部,而是一点点才扩展出去。
唐朝繁荣
都说宋朝是中国商品经济发展最繁荣的朝代,当时宋朝贸易发展是空前绝后的,再加上唐朝留下的各种商道。宋朝的经济当时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GDP占据了世界的一半。这样的数据已经很不易了,但唐朝却达到了58%。
唐朝对商业的扶持的确不如宋朝,但它本身的实力却又是宋朝追尘莫及的。不靠扶持商业也会有如此庞大的经济,的确是得益于唐朝自身的强盛,其他国家都是希冀能够与唐朝有所交易。当时中国流传出去的瓷器丝绸,在西方都是贵族才能够享用的奢侈品。
这样象征着身份地位的东西,自然就赢的了追捧,哪怕唐朝商业并没有那么容易,也不妨碍其他人的热情。人总会向着更强内心更神往的地方,当初那一句“遍地黄金甲”,听着不像真的,但其他看见的发现在中国,在唐朝又相信了。荒诞却又足以体现出唐朝的强大,这样明显比喻的言论却能让人相信,除了过分强大导致了一层光环也无法作出其他解释。
唐朝本身的包容性也不是其他朝代可以比拟的,李世民对民族上就直接说过汉族和少数民族他一视同仁。再说武则天登基这件事也是空前绝后的,尽管历史上对她褒贬不一,也无法改变她的确被承认的事实。这是其他任何一个朝代达不到的,只有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