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吴在夷陵之战大胜后没有趁机消灭蜀汉,是何考虑?

东吴在夷陵之战大胜后没有趁机消灭蜀汉,是何考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371 更新时间:2023/12/8 1:40:13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爆发于公元221年,是三国时期蜀汉君主刘备对东吴发动的战役。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夷陵之战,刘备所率领的蜀军损失惨重,面对这样一个灭蜀的大好时机,为何东吴没有乘胜追击,灭掉蜀汉呢?事实上,当时东吴的确展开了追击,奈何由于两大原因,最终以失败告终。一是刘备逃走之后,将所过之处的栈道全部焚毁,加之地形复杂,东吴行军甚是不便。二是曹魏虎视眈眈,必然不会坐视东吴吞并益州,吴军也不敢追击过甚。

刘备焚毁栈道,吴军追击困难

在《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中有“备因夜遁,驿人自担,烧铙铠断后,仅得入白帝城”,也就是说,为了阻止吴军追击,刘备早逃走之后,将入川的栈道全部给焚毁了。

我们知道,蜀道那是极难行走的,否则古人也不会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了。我们再来看看夷陵附近的地形(如下图),全都是崎岖难行的山道,本就不适合大军同行,如今栈道被焚毁,吴军就算想要追击,也根本无法快速行军。

另外一点,刘备虽然战败了,已经难以和吴军正面对抗,可一旦退入益州境内,蜀军却占据着地利。而根据《三国志·先主传》的记载,刘备败退之后,“自猇亭还秭归,收合离散兵,遂弃船舫,由步道还鱼复,改鱼复县曰永安”。刘备并不是一味的败退,而是一边收拢残军一边撤退,且在退至永安之后便不再撤退。

此外,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在刘备收拢残兵的同时,赵云的后军也已经前来支援。刘备此时已经暂且恢复了一战之力。

吴军如果贸然追击,刘备凭借手中两万多兵马,再加上地利的优势,未必便没有和吴军一战之力,如果再利用地利在沿途设伏,吴军不说能否灭掉蜀汉,想要全身而退都很难。

在当时三国鼎立的情况下,东吴和蜀汉交战,两败俱伤自然符合曹魏的利益,但他们却绝对不会坐视一方吞并掉另外一方。这一点孙权早有预料,因此在夺取荆州,杀死关羽之后,孙权便一直想和曹魏修好,甚至表示愿意向曹魏称臣,而曹丕也已经加封孙权为吴王,即使曹丕要求孙权以长子孙登为人质,孙权都在表面上同意了。

在夷陵之战爆发后,曹丕甚至还作了篇《报吴王孙权书》,鼓励孙权奋勇杀敌。不过,曹魏方面却也在暗中调兵遣将,虽然声称是要帮助孙权讨伐刘备,但实际上却是在做着应变准备,如果某一方战败,另一方将必然成为曹魏攻击的对象。

夷陵之战后,东吴在蜀汉威胁已经消除的情况下,孙权立即拒绝了曹魏以孙登为人质的要求。孙权的“背信弃义”显然给了曹魏出兵的理由。果然,就在同年九月,即黄初三年(222年)九月,曹魏立即兵分三路向东吴发动了进攻,曹休、张辽、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须,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围南郡。

面对曹魏的大举进攻,东吴哪里还顾得上继续追击刘备,孙权连忙派遣使臣一边向刘备道歉请和,另一面则抽调大军沿长江部署防线,准备应对曹魏的进攻。

然而就是在东吴没有追击刘备,且应对还算及时的情况下,曹魏方面曹真、张郃、曹休等路大军仍然取得了大捷,击败孙盛、大破吕范、火烧诸葛瑾,几乎攻下江陵,几乎导致孙权的长江防线全面溃败,如果不是曹军突然爆发瘟疫,东吴便已经危险了。

此外,夷陵之战东吴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战略目的,夷陵之战作为荆州之战的后续,此战过后东吴已经牢牢把荆州掌握在了手中,而丢失荆州的蜀汉等于彻底断绝了东出之路,将被锁死在益州之地。而蜀汉虽然战败,但镇守汉中的魏延、马超还有至少两万多人马,成都等地也拥有一定兵力,东吴想要彻底吞并益州并不简单。

在蜀汉已经元气大伤的情况下,在曹魏虎视眈眈的情况下,东吴完全可以接受蜀汉这个较弱的盟友,这也是此战过后双方能够迅速恢复结盟关系的原因所在。

标签: 夷陵之战三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传位之谜 为什么在位十六年都没有立太子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赵匡胤,历史解密

    传位迷案北宋开宝九年(西历976年),宋太祖赵匡胤去世。之后不久,其弟弟赵光义登基,是为宋太宗。此时赵匡胤已经做了十六年的大宋天子,但是,在这十六年时间里,他并没有将皇位传给已经成年的儿子赵德昭,而是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赵光义登基之后不久,就开始针对赵匡胤的儿子下毒手。以至于后世传说:赵匡

  • 鬼谷子有多厉害?拉拢人心为己所用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鬼谷子,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人力有时尽,物力有时穷。历史上那些王侯将相,之所以能够成就大事名垂青史,并不是说他们有三头六臂,而是因为他们能够拉拢人心,借用别人的能力为自己卖力。只需稳坐中庭,就能运筹帷幄一步步完成自己的目标。鬼谷子在《符言第十二》里强调,身居上位的人需要做到:安、徐、正、静。懂得怀柔和节制,做到拿得起放得下。然

  • 她出身豪门,是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律师,晚年却客死他乡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郑毓秀,民国,历史解密

    民国时期,新旧思想交替,影响了当时许多的女性。郑毓秀就是其中一个,她出身豪门,却充满了新时代女性的叛逆。郑毓秀的祖父早年间前往香港做生意,成为一代富商,其父亲郑文治是晚清户部的官吏。郑毓秀出生之后,自小便聪明伶俐,母亲就教导她为女者要“三从四德”,但是郑毓秀天性叛逆,往往把这些母亲所教的抛之脑后。当

  • 盛极一时葡萄牙帝国是怎么衰落的 原因有几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葡萄牙,历史解密

    1505年或1506年,曼努埃尔宣布葡萄牙王室垄断香料贸易,也就是说,任何人想要购买、运输或者销售香料,都必须要从国王那里购取特许证,国王也因此分享利润。在十六世纪中叶,葡萄牙海外帝国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在非洲东海岸和印度东、西部海岸拥有大批贸易据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人口不到二百万的葡萄牙,垄断了

  • 水镜先生,为什么说诸葛亮错过了绝佳的下山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一提起诸葛亮,我们都会感叹他是智慧的化身,是谋士的代表。而在三国中,这样的智者和谋士却多如牛毛,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时势造英雄。诸葛亮的师傅水镜先生司马徽便是一位世外高人。司马徽又称水镜先生。 据史书三国志记载,庞德公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其中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他有三大特点:一是

  • 雍正末年,弘历与弘时二子争过位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弘历,清朝,历史解密

    在清朝的历史中,最耐人寻味的就要数,康熙朝九子夺嫡的一幕。最终随着太子的反复废立,康熙帝终将眼光放在了其他诸子的身上。大阿哥莽撞,三阿哥书生作为,难成大事。十三阿哥心性纯良,九阿哥钟爱商贾之道,十阿哥粗鄙。所以这些儿子,早就失去了皇位继承人的资格。八阿哥在朝,处处彰显仁义,获得了满朝文武的拥戴。但正

  • 富楼那:为释尊十大弟子之一,以其长于辩才,善于分别义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富楼那,佛教,历史解密

    梵名Pu^rn!a ,巴利名Pun!n!a 。为释尊十大弟子之一。全名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梵Pu^rn!a -maitra^yan!i^putra ,巴Pun!n!a-manta^ni-putta )。又作布剌拏梅但利曳尼子、分耨文陀尼子。或略作富娄那、弥多罗尼子。意译为满慈子、满祝子、满愿子。‘满’

  • 清朝的痛点“西北叛乱”,最后是怎么解决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乾隆,清朝,历史解密

    乾隆皇帝自诩“十大武功”乃众所周知,平心而论这“十大”水分不少,但其中“两平准噶尔”和“平定回部”之叛乱,确实是值得后人赞颂。这三次不远万里之战争,彻彻底底地将西北边疆归入大清版图,维护了领土的统一。乾隆皇帝作为当时最高统治者,的确是功不可没!纵观大清王朝历史,“西北”一直是威胁王朝政权的一枚定时炸

  • 李祐和李承乾都是谋反罪,为什么李世民只杀了李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李世民,唐朝,历史解密

    李世民在位期间,大唐差点上演了和玄武门之变类似的事故,齐王李祐在封地内起兵造反,平叛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太子李承乾联合汉王李元昌、大将侯君集等人,也怀有谋反自立的心思。同样作为李世民的亲子,一样的谋反罪名,为什么李祐被赐死于太极宫,而李承乾只是废为庶人?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三条。第一,两者出身不同。李

  • 长坂坡为什么会成为战场?长坂坡之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长坂坡之战,历史解密

    长坂坡,现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县级市当阳市中心城区的长坂坡古遗址,曾是三国时期刘备和曹操交手的古战场。在这里曾发生赵子龙救主,张飞喝退曹军等著名典故,长坂坡一战也蕴藏着曹刘两军的众多抉择。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一、 长坂坡何以成为战场?在《三国志·蜀书》中,作者陈寿曾四次提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