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翊钧继位十年,遭受了三次严重的打击

朱翊钧继位十年,遭受了三次严重的打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371 更新时间:2023/12/30 8:47:17

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二十五日,还是皇太子的朱翊钧沉默的站在父亲明穆宗朱载垕的床边,呆呆的听着高拱张居正和高仪三人“皇上洪福齐天”之类的劝慰,他很清楚自己的父亲将不久于人世。

这一刻,朱翊钧不知道自己是该悲伤,还是该高兴,虽然他不想一直做皇太子,但至少在此时此刻,他还不想失去父亲。

对于年仅十岁的朱翊钧来说,江山社稷、家国天下、军政事务等都太过抽象,父亲上朝时的仪仗、宫人和朝臣对父亲毕恭毕敬的态度以及不能经常见到父亲是他对皇帝这个职位仅有的认知。

大明帝国在他眼中是那么的熟悉,又是那么的陌生,他完全不知道自己未来到底该怎么办?他的心中既没有高兴,也没有悲伤,有的只是恐惧,一种对未来的恐惧。

如果说五月二十五日这天还有什么事能缓解一下朱翊钧心中的恐惧,那一定是父亲最信任的高拱还在,从父亲还是裕王的时候开始,不管风云如何变换,高拱都一直坚定的陪在父亲身边。此刻,父亲将自己和天下都托付给了高拱,高拱一定不会让父亲失望吧?

隆庆六年五月二十六日,明穆宗朱载垕驾崩。不管朱翊钧对未来如何恐惧,他都得接受这个现实。接下来的几天,他心中的恐惧也渐渐被打消,他亲切的母亲李太后和他父亲最信任的高拱已经为他指明了未来的方向——当个好皇帝。

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当个好皇帝并不容易,仅仅继位十年,就遭受了三次重大的打击。

第一次打击:高拱想要夺取决策权

高拱在明穆宗驾崩后不久就开始密谋赶走司礼监太监冯保,目的是想要夺取司礼监之权,为此高拱不断指使都察院御史上疏弹劾冯保。

司礼监哪有什么权,它只不过是在皇帝的授意下行使批红与掌印之权罢了,所以说司礼监之权就是皇权的一部分。

身为内阁首辅,高拱不可能不清楚这一点,很明显他是在揣着明白装糊涂,而他这样做的原因也不复杂,批红与掌印之权合在一起就是决策权。一旦内阁拥有了决策权,那其就能成为整个大明帝国的权力中枢。

为了这个决策权,高拱找到了张居正和高仪,让他俩跟自己共同努力。高仪和张居正对此并没有什么异议,但是对于如何夺取决策权,张居正却有不同看法,他认为决策权是皇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抢必然会引起皇帝的反对,只要跟司礼监搞好关系就行同样也能获得决策权。

只是高拱这个人是出了名的倔脾气,想要说服高拱还真不是一件易事,并且张居正眼中一直盯着首辅之位,所以张居正就偷偷找到冯保说明了高拱的用意。

关系到自己权位的事情,冯保一点都不敢马虎,立即就去见了李太后和朱翊钧。也许此时的朱翊钧还理解不了决策权对自己的重要性,但是从母亲李太后的愤怒之中,他也知道父亲最信任的高拱办了件错事。

史书中没有记载朱翊钧当时的反应,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李太后一定向朱翊钧详细的说明了决策权对于皇帝的重要性,明白了事情原委的万历皇帝在隆庆六年六月十日继位当天发布的驱逐高拱的诏书中直接指明了高拱“通不许皇帝做主”,这一点从后来“高拱去世后,高拱的家人向朱翊钧请求恤典,万历皇帝朱翊钧生气的表示什么都不给”就可以看出来。

这件事绝对是一次对万历皇帝重大的打击,他刚刚登基,父亲尸骨未寒,高拱就想夺取属于皇帝的决策权,他还能相信谁?

第二次打击:自己最信任和敬佩的张居正是大明的霍光?

高拱事件平息后,张居正登上了首辅之位。李太后告诉万历皇帝,张居正是个可以信任的人。而张居正也没有让李太后失望,不仅为了改革鞠躬尽瘁,还在万历皇帝的教育上尽心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张居正已经充分取得了万历皇帝的信任。不仅如此,万历皇帝还对张居正十分敬佩,这点从一件事上可以看出。

张居正有一次正在教万历皇帝读书,万历皇帝将“勃”字务读成了“背”字,张居正立即大声纠正万历皇帝:“应当读‘勃’”,万历皇帝闻言立即站起来向张居正表达歉意。

随后的几年中,万历皇帝也十分努力的在张居正的教导下学习如何当一名好皇帝。

然而,万历八年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朱翊钧对张居正的认知。

当时,朱翊钧犯了个小错被李太后知道了,李太后就让朱翊钧读了《汉书·霍光传》。朱翊钧读了之后,顿时冷汗直流,通过考成法取得朝廷主导权的张居正不就是大明的霍光吗?

这件事对万历皇帝的打击可想而知,他自己最信任和敬佩的张居正竟然有可能成为大明的霍光,你让他再去相信谁?

第三次打击:只想利用自己的朝臣

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万历皇帝终于能摆脱张居正的阴影独自当家作主了。只是在此之前,他还得依靠朝臣清除张居正的残余势力。

然而,万历皇帝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仅仅打开了一个口子,那些在张居正改革中利益受损的朝臣却想将张居正和改革撕成碎片。尽管他也曾试图控制局面,可是没有任何作用。最后他终于明白了,那些朝臣仅仅是想利用他而已,根本就不听他的招呼。甚至,当他想提拔一些自己信任的官吏时,竟然遭到了朝臣的一直反对。

万历皇帝仅仅继位十年,三次重大的打击接踵而至,父亲最信任的高拱想夺权、自己最信任和敬佩的张居正有可能成为霍光、朝臣都想利用自己,偌大的帝国还有谁能让他信任、还有谁能帮他,他虽是皇帝,但也是彻头彻尾的孤家寡人。说句实话,我很同情他。

标签: 朱翊钧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六大亲王”都是谁?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入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康熙,清朝,历史解密

    清太宗皇太极建立大清王朝以后,一改其父努尔哈赤创设的“贝勒制度”,将皇室宗亲爵位分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等等级森严、奖赏分明的分封制度。其中亲王爵位最高,而对于开国有功或治国安邦做出巨大贡献的皇室宗亲又能够被封为“世袭罔替、不降爵承继”的铁帽子王,这更是高贵显赫、位极人臣。在清朝历

  • 他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结局却不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魏延,三国,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故事也是很吸引人,“桃园三结义”、“单刀赴会”也是让人们乐此不彼的谈论。汉中山王之后刘备,更是深受人们喜欢,作为三国军事力量重要的一环,刘备在用人和招兵买马的方法上,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从织席贩履之辈一步步到君临四方的皇帝,这离不开身边的忠臣良将的辅佐。诸

  • 东吴在夷陵之战大胜后没有趁机消灭蜀汉,是何考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夷陵之战,三国,历史解密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爆发于公元221年,是三国时期蜀汉君主刘备对东吴发动的战役。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夷陵之战,刘备所率领的蜀军损失惨重,面对这样一个灭蜀的大好时机,为何东吴没有乘胜追击,灭掉蜀汉呢?事实上,当时东吴的确展开了追击,奈何由于两大原因,最终以失败告终。一是刘备

  •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传位之谜 为什么在位十六年都没有立太子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赵匡胤,历史解密

    传位迷案北宋开宝九年(西历976年),宋太祖赵匡胤去世。之后不久,其弟弟赵光义登基,是为宋太宗。此时赵匡胤已经做了十六年的大宋天子,但是,在这十六年时间里,他并没有将皇位传给已经成年的儿子赵德昭,而是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赵光义登基之后不久,就开始针对赵匡胤的儿子下毒手。以至于后世传说:赵匡

  • 鬼谷子有多厉害?拉拢人心为己所用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鬼谷子,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人力有时尽,物力有时穷。历史上那些王侯将相,之所以能够成就大事名垂青史,并不是说他们有三头六臂,而是因为他们能够拉拢人心,借用别人的能力为自己卖力。只需稳坐中庭,就能运筹帷幄一步步完成自己的目标。鬼谷子在《符言第十二》里强调,身居上位的人需要做到:安、徐、正、静。懂得怀柔和节制,做到拿得起放得下。然

  • 她出身豪门,是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律师,晚年却客死他乡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郑毓秀,民国,历史解密

    民国时期,新旧思想交替,影响了当时许多的女性。郑毓秀就是其中一个,她出身豪门,却充满了新时代女性的叛逆。郑毓秀的祖父早年间前往香港做生意,成为一代富商,其父亲郑文治是晚清户部的官吏。郑毓秀出生之后,自小便聪明伶俐,母亲就教导她为女者要“三从四德”,但是郑毓秀天性叛逆,往往把这些母亲所教的抛之脑后。当

  • 盛极一时葡萄牙帝国是怎么衰落的 原因有几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葡萄牙,历史解密

    1505年或1506年,曼努埃尔宣布葡萄牙王室垄断香料贸易,也就是说,任何人想要购买、运输或者销售香料,都必须要从国王那里购取特许证,国王也因此分享利润。在十六世纪中叶,葡萄牙海外帝国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在非洲东海岸和印度东、西部海岸拥有大批贸易据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人口不到二百万的葡萄牙,垄断了

  • 水镜先生,为什么说诸葛亮错过了绝佳的下山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一提起诸葛亮,我们都会感叹他是智慧的化身,是谋士的代表。而在三国中,这样的智者和谋士却多如牛毛,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时势造英雄。诸葛亮的师傅水镜先生司马徽便是一位世外高人。司马徽又称水镜先生。 据史书三国志记载,庞德公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其中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他有三大特点:一是

  • 雍正末年,弘历与弘时二子争过位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弘历,清朝,历史解密

    在清朝的历史中,最耐人寻味的就要数,康熙朝九子夺嫡的一幕。最终随着太子的反复废立,康熙帝终将眼光放在了其他诸子的身上。大阿哥莽撞,三阿哥书生作为,难成大事。十三阿哥心性纯良,九阿哥钟爱商贾之道,十阿哥粗鄙。所以这些儿子,早就失去了皇位继承人的资格。八阿哥在朝,处处彰显仁义,获得了满朝文武的拥戴。但正

  • 富楼那:为释尊十大弟子之一,以其长于辩才,善于分别义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富楼那,佛教,历史解密

    梵名Pu^rn!a ,巴利名Pun!n!a 。为释尊十大弟子之一。全名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梵Pu^rn!a -maitra^yan!i^putra ,巴Pun!n!a-manta^ni-putta )。又作布剌拏梅但利曳尼子、分耨文陀尼子。或略作富娄那、弥多罗尼子。意译为满慈子、满祝子、满愿子。‘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