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六大亲王”都是谁?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入选?

“清朝六大亲王”都是谁?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入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371 更新时间:2024/3/17 1:16:05

清太宗皇太极建立大清王朝以后,一改其父努尔哈赤创设的“贝勒制度”,将皇室宗亲爵位分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等等级森严、奖赏分明的分封制度。其中亲王爵位最高,而对于开国有功或治国安邦做出巨大贡献的皇室宗亲又能够被封为“世袭罔替、不降爵承继”的铁帽子王,这更是高贵显赫、位极人臣。在清朝历史上共出现了12位铁帽子王,其中两位郡王爵位。但这剩余的10位铁帽子亲王仅有4位能够入选被后世推崇的“清朝六大亲王”,可见这个“六大亲王”的含金量有多高!那么,这六大亲王都有谁入选呢?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入选呢?让我们来看一下。

“清朝六大亲王”分别为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安亲王岳乐、康亲王杰书、怡亲王胤祥、恭亲王奕。其中礼亲王代善和睿亲王多尔衮均出自后金政权或者刚刚建立清朝的皇太极时期,对于后金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对于清朝的建立和挥师入关都立下了不世功勋。多尔衮,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以他的成就和功绩别说做个亲王,做个皇帝都不过分。事实上,他也真的两次与皇位擦肩而过,他能够入选“六大亲王”相信不会有异议。

礼亲王代善,在努尔哈赤皇长子褚英的太子之位被废除以后,被努尔哈赤立为太子,处理朝政,虽然而后因罪同样被努尔哈赤废黜了太子之位,但还是被任命为后金时期的大贝勒,统领“八大贝勒”处理朝政,共议国事,在当时的地位远远高于皇太极。努尔哈赤驾崩以后,代善又拥立皇太极继位,拥立新君有功的他又为清朝的建立下了巨大功勋。皇太极驾崩以后,代善又以皇叔之尊坚定拥护皇太极一脉继承皇位,虽未能让皇太极长子豪格继承皇位,但却拥护了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位,保证了皇太极之后皇位的正统传承。他虽不及多尔衮功勋卓著,但因其久居众王之首,为后金政权和大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的贡献再加上拥立两代帝王的功勋,被称为“清朝第一亲王”当之无愧。

至于康熙帝的皇十三子怡亲王胤祥和道光帝皇六子恭亲王奕都是清朝“守江山”时期为巩固皇权统治,为大清社稷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怡亲王胤祥在雍正皇帝继位以后,作为雍正帝最为信任和倚重的皇室兄弟,对雍正皇帝忠心耿耿;对大清江山殚精竭虑。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宗的江山,奉献给了最爱的四哥雍正帝,帮着雍正帝为“康乾盛世”的继续推荐和清朝鼎盛的到来打下了坚定基础。小编认为,怡亲王胤祥堪称“清朝最对得起亲王爵位的皇室宗亲”。

从综合能力和道光帝圣宠方面看,恭亲王奕登基为帝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那个只知道哭,只知道表现自己“至诚至孝”的瘸子奕宁。可是命运偏偏不这样安排,道光帝还真就把皇位传给了“孝顺”的皇四子奕宁,但却绝无仅有的在传位遗诏中将奕訢晋封为亲王爵位。被咸丰皇帝奕宁压制了整整一朝的奕终于在咸丰皇帝驾崩后爆发,在帮助慈禧太后取得最高权力以后,奕被命为“议政王”,统领议政大臣和总理事务大臣,走向了权力巅峰。而后,他带领着晚清的破船在众多风浪和暗礁中艰难前行,为晚清政权的稳定,为晚清的“同光中兴”做出了绝对贡献。这也是恭亲王奕作为唯一的晚清时期亲王入选“六大亲王”的主要原因。

安亲王岳乐和康亲王杰书出自清朝入关初期的顺治朝和康熙朝,岳乐作为努尔哈赤的孙子,顺治皇帝的堂兄,深受顺治皇帝倚重。他坚定地站在顺治皇帝身后,支持和大力推进顺治帝对于朝政的改革。他是清朝入关以后,最为注重和关心解决满汉矛盾的皇室宗亲,注意对汉臣的重用,这对清朝能够立足中原地区稳固发展至关重要。安亲王岳乐对于清初的贡献之大,对顺治帝忠诚不二,甚至让顺治帝一度想要将大清皇位传于岳乐。康熙朝“三藩之乱”的时候,岳乐又和康亲王杰书冲锋在前,为平定“三藩之乱”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再一次为维护清朝皇权统治,政权稳定奉献了自己的力量。

康亲王杰书系代善的孙子,他在顺治朝虽未被重用甚至还曾因罪被降为“贝勒”爵位,但在康熙皇帝继位以后,“三藩之乱”爆发之时,这个血管里流淌着军事才能的皇室宗亲被康熙帝派上前线。杰书踏上战场以后,锐不可当,一路打到浙江,而后直接围住了耿精忠的根据地——福州,打的耿精忠举城投降。耿精忠作为“三藩”之一的汉王,其军事才能和统兵本事绝对不是等闲之辈,能够将耿精忠打的二次降清,杰书的军事才能可见一斑。这还没完,平定了耿精忠以后,杰书又率军抵抗趁火打劫的台湾郑经军队,又将郑经的精锐部队大败,一口气收复了厦门、金山等战略要地。杰书班师回朝的时候,康熙帝亲自前往泸定桥迎接,声望达到顶点。

由此可见,除了怡亲王胤祥和恭亲王奕是在清朝“守江山”时期为大清江山社稷稳定和发展、为巩固皇权统治做出了巨大贡献外,其余四位亲王都是在后金政权和清朝建立和入关乃至入关后的军事行动中立下赫赫战功的皇室宗亲。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对于所处朝代帝王的忠心,代善之于努尔哈赤;多尔衮之于皇太极;岳乐之于顺治皇帝;杰书之于康熙皇帝;胤祥之于雍正皇帝;奕之于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他们不单单是皇帝的儿子、兄弟或叔叔,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建立不世功勋的同时摆清了自己的位置,认清了自己虽为宗亲却也只是臣子的身份。多尔衮后来大概忘了这一点,才落得一个削爵、逐出皇室、挫骨扬灰的下场。

标签: 康熙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他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结局却不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魏延,三国,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故事也是很吸引人,“桃园三结义”、“单刀赴会”也是让人们乐此不彼的谈论。汉中山王之后刘备,更是深受人们喜欢,作为三国军事力量重要的一环,刘备在用人和招兵买马的方法上,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从织席贩履之辈一步步到君临四方的皇帝,这离不开身边的忠臣良将的辅佐。诸

  • 东吴在夷陵之战大胜后没有趁机消灭蜀汉,是何考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夷陵之战,三国,历史解密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爆发于公元221年,是三国时期蜀汉君主刘备对东吴发动的战役。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夷陵之战,刘备所率领的蜀军损失惨重,面对这样一个灭蜀的大好时机,为何东吴没有乘胜追击,灭掉蜀汉呢?事实上,当时东吴的确展开了追击,奈何由于两大原因,最终以失败告终。一是刘备

  •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传位之谜 为什么在位十六年都没有立太子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赵匡胤,历史解密

    传位迷案北宋开宝九年(西历976年),宋太祖赵匡胤去世。之后不久,其弟弟赵光义登基,是为宋太宗。此时赵匡胤已经做了十六年的大宋天子,但是,在这十六年时间里,他并没有将皇位传给已经成年的儿子赵德昭,而是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赵光义登基之后不久,就开始针对赵匡胤的儿子下毒手。以至于后世传说:赵匡

  • 鬼谷子有多厉害?拉拢人心为己所用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鬼谷子,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人力有时尽,物力有时穷。历史上那些王侯将相,之所以能够成就大事名垂青史,并不是说他们有三头六臂,而是因为他们能够拉拢人心,借用别人的能力为自己卖力。只需稳坐中庭,就能运筹帷幄一步步完成自己的目标。鬼谷子在《符言第十二》里强调,身居上位的人需要做到:安、徐、正、静。懂得怀柔和节制,做到拿得起放得下。然

  • 她出身豪门,是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律师,晚年却客死他乡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郑毓秀,民国,历史解密

    民国时期,新旧思想交替,影响了当时许多的女性。郑毓秀就是其中一个,她出身豪门,却充满了新时代女性的叛逆。郑毓秀的祖父早年间前往香港做生意,成为一代富商,其父亲郑文治是晚清户部的官吏。郑毓秀出生之后,自小便聪明伶俐,母亲就教导她为女者要“三从四德”,但是郑毓秀天性叛逆,往往把这些母亲所教的抛之脑后。当

  • 盛极一时葡萄牙帝国是怎么衰落的 原因有几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葡萄牙,历史解密

    1505年或1506年,曼努埃尔宣布葡萄牙王室垄断香料贸易,也就是说,任何人想要购买、运输或者销售香料,都必须要从国王那里购取特许证,国王也因此分享利润。在十六世纪中叶,葡萄牙海外帝国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在非洲东海岸和印度东、西部海岸拥有大批贸易据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人口不到二百万的葡萄牙,垄断了

  • 水镜先生,为什么说诸葛亮错过了绝佳的下山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一提起诸葛亮,我们都会感叹他是智慧的化身,是谋士的代表。而在三国中,这样的智者和谋士却多如牛毛,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时势造英雄。诸葛亮的师傅水镜先生司马徽便是一位世外高人。司马徽又称水镜先生。 据史书三国志记载,庞德公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其中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他有三大特点:一是

  • 雍正末年,弘历与弘时二子争过位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弘历,清朝,历史解密

    在清朝的历史中,最耐人寻味的就要数,康熙朝九子夺嫡的一幕。最终随着太子的反复废立,康熙帝终将眼光放在了其他诸子的身上。大阿哥莽撞,三阿哥书生作为,难成大事。十三阿哥心性纯良,九阿哥钟爱商贾之道,十阿哥粗鄙。所以这些儿子,早就失去了皇位继承人的资格。八阿哥在朝,处处彰显仁义,获得了满朝文武的拥戴。但正

  • 富楼那:为释尊十大弟子之一,以其长于辩才,善于分别义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富楼那,佛教,历史解密

    梵名Pu^rn!a ,巴利名Pun!n!a 。为释尊十大弟子之一。全名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梵Pu^rn!a -maitra^yan!i^putra ,巴Pun!n!a-manta^ni-putta )。又作布剌拏梅但利曳尼子、分耨文陀尼子。或略作富娄那、弥多罗尼子。意译为满慈子、满祝子、满愿子。‘满’

  • 清朝的痛点“西北叛乱”,最后是怎么解决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乾隆,清朝,历史解密

    乾隆皇帝自诩“十大武功”乃众所周知,平心而论这“十大”水分不少,但其中“两平准噶尔”和“平定回部”之叛乱,确实是值得后人赞颂。这三次不远万里之战争,彻彻底底地将西北边疆归入大清版图,维护了领土的统一。乾隆皇帝作为当时最高统治者,的确是功不可没!纵观大清王朝历史,“西北”一直是威胁王朝政权的一枚定时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