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范蠡三迁是怎么回事,范蠡为什么要三迁?

范蠡三迁是怎么回事,范蠡为什么要三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478 更新时间:2023/12/17 1:50:09

范蠡三迁

范蠡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为人精明有学识,曾辅佐越王勾践复国,也懂得明哲保身,后以商致富,成名天下。一生不为权势所绊,也不为富贵而牵挂,以三迁而安稳度日,司马迁称其为“范蠡三迁皆有荣名”。

陈坤饰演的范蠡剧照

越王勾践重振越国之时,全国上下普天同庆,而范蠡的心思如越王一样沉重,越王是为了想办法斩除这些复国功臣,免得被夺去复国之名,而范蠡则是深析越王心理,知道“大名之下,难于久居”的道理,便悄然离去,带着家人到了齐国之地。

此时的范蠡并没有很富裕,便和家人辛勤劳动赚取钱财,加上自己的聪明才智,还有儿子的帮助,没过多久,事业得到发展,家中财富便积攒到了数十万。于是范蠡的名声渐长,得到齐国人的赞叹,遂被相中其才能,于是邀其为宰相辅佐君王治国。范蠡知道自己从一介布衣升到宰相这一高位是为不易,但身居高位久受尊名,是为不祥,便留下宰相官印,带着家人再次离开,迁至定陶。

那时“定陶”被叫做“陶”,范蠡认为此地是贸易的要道,在这里必定可以发家致富,遂在此处定居。范蠡以精明商业头脑很快聚集了大量财富,而范蠡一直以来乐善好施,所得财富均会周济贫困,深得好评。

范蠡图片

范蠡是春秋时期不可多得的奇才,在各方面均有涉猎,是一个难得的多才之子。他的一生跌宕多姿,在立功时辞官,在重农轻商时弃官从商,凭借自己非凡能力和艰苦奋斗闻名天下。

范蠡雕像

范蠡为人熟知的便是“三聚三散”、“三致千金”之事,而关于范蠡迁徙的原因均是为了保身,且两次均改了名字,且说范蠡改的名字均有含义。

范蠡从越国迁到齐国的时候便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鸱夷子皮,这其中含有深意,则是范蠡为了纪念忠臣伍子胥而取的,当初伍子胥被吴王夫差处死还将其尸体装入鸱夷抛入湖中。范蠡辅佐勾践灭吴国时,范蠡列了六条夫差的罪状,其中第一条便是杀死忠臣伍子胥,可见其在范蠡心中地位很重。

而且到了齐国的范蠡发家致富后,还不停的打听伍子胥的儿子,因为其改姓便找了很久,后来找到了他,范蠡不仅给他钱财还教他如何赚钱,遂伍子胥的儿子后来成为富甲一方的富翁。

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范蠡取这个名字是为怀念西施

范蠡在一次迁徙到了定陶,改名为陶朱,人称“陶朱公”,这可能与范蠡想远离朝政之事相关,他一开始远离越国是因为“敌国亡,谋臣亡”的远见。后来从齐国到定陶是为了免去被推上宰相之位,陷入政事之险,遂以“逃诛”之意取名。

可见范蠡的高超智慧和锐利眼光才可以谋得如此远见,保全性命。

勾践范蠡

范蠡本为楚国人,从小家贫,却喜好读书,有一身好学识和伟大的抱负,却苦于投靠无门便投奔越国勾践手下。勾践为越王,与吴国征战,广纳贤士,但为人狂傲,范蠡认为其可共患难,不可同享福。

李光洁饰演的范蠡剧照

勾践会有会稽之辱,一是因为其傲慢轻敌,二是不采纳范蠡等人的建议,方有丧国之辱。后听从范蠡建议,忍辱向吴国求和,则自己成为人质入吴国为仆,卧薪尝胆。而范蠡则同勾践一同入吴,在勾践身边一同吃苦,也为后来的复国出谋策划。

吴王夫差看中范蠡的才能还曾劝说他投靠吴国,但范蠡并不为之动摇。且说勾践被俘,越国各方面均落得残暴不堪,遂范蠡提出要发展农业,鼓励农耕,发展经济提高军事力量,稳定民心,而这一切又要做的很谨慎不能被吴王发觉。于是范蠡在建城的时候以一大一小迷惑吴王,还进献各种夫差喜欢的东西讨他欢心,以此转移注意力,还献上美人西施消磨他的斗志。

于是经过数十年的准备,待越王复国时机到来,成功灭了吴国,洗刷会稽之辱,最宠成为一方霸王。此时大家都在庆祝复国之乐,但唯独越王勾践脸色沉重,范蠡深知勾践刚愎自用的品性,对勾践来说,大臣功高盖主,范蠡等人迟早会被处死。遂向勾践辞官,勾践假意分国挽留,还以其家人相挟,范蠡连夜带着家人逃离越国,还留信给还有文种,望其早日逃脱,但文种未听,最终被勾践处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战国四大战将之首白起,战国杀神白起杀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起白起,人们的印象中应该是个白马白甲小鲜肉。不过呢,白起真正大展拳脚的时候,已经37岁了,秦国的男子17岁就算成年了,成年了就要参军。这样算来,在参军20年后,白起才熬出头。白起,又叫公孙起,一看这个“公孙”吧,就觉得像是王室成员。但是太史公也好,左丘明也好,他们都没有讲诶,

  • 范蠡是哪里人?范蠡三聚三散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范蠡是春秋末的一位能人,不仅擅长政治、军事、道家文化,还对经济学有着独特的见解,在政治上大展拳脚后转至商业,依旧如鱼得水,为后人称叹,尊其为“商圣”。范蠡雕像范蠡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在家中排名第二,从小便聪敏机智,而其父母虽是农民但文化素养较好,不然就不会给他取“

  • 聂政是个什么样的人?聂政刺杀韩王之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聂政是四大死士之一。他们以视死如归的气魄和撼动山河的壮举,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侠义之名,使自己的英名万古流芳。聂政是怎么死的?简介聂政人物生平,聂政是个什么样的人?更多详情请看正文《四大死士之聂政聂政资料聂政怎么死的》聂政是四大死士之一。《史记·刺客列传》里记载着好多刺客侠士的事迹,其

  • 郑庄公掘地见母的典故故事,郑国的第三任君主郑庄公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动乱的时期。但是因为,周天子的实力已经被大幅削弱,无力再掌控天下局势,只能任由各诸侯混战。因此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著名的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他们都是当时的诸侯国中实力最强大和财富最多的国家。但是在他们之前,还有一个人,曾经创造过被称为“春秋小霸”的

  • 吴起变法从推行到见效花了多久?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的效果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382年,吴起正式担任令尹后,楚国朝中一下子炸开了锅。这小子,初来乍到(刚到楚国满一年),何德何能,大王竟给他封这么大的官。面对满朝的流言蜚语,楚王不为所动,他郑重的告诉吴起:楚国的军政,就此托付给令尹您了。吴起也毫不谦让,一上任,就雷厉风行的进行变法史称“吴起变法”。

  • 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是谁?辛追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辛追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临湘候爷辛夷的掌上明珠,是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是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墓的主人,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一具完整的湿尸。辛追复原图辛追也是《大汉巾帼》中那个让刘邦、韩信等人倾尽所有想要得到的倾国女子,更是汉文帝刘恒的亲生母亲。16岁的辛追本应该成为江夏王的王妃,却在成亲当日丧夫成为了

  • 春秋战国的四大君子分别是谁,“四大君子”有哪些生平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是个能人辈出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所谓的诸子百家以及四大君子。那么,春秋战国的四大君子分别是谁呢?其又有哪些生平事迹呢?战国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

  • 夏朝的疆域多大,夏朝的领土范围地区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其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夏朝历史上惯称为“夏”。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

  • 周公之礼是怎么来得?周公之礼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周公之礼”通俗指夫妻同房,做爱,发生性关系。“周公之礼”是汉语中关于性关系的一种委婉说法,有点戏谑的意味。相传西周初年男女滥情,但是周公发现这样不行,于是规定:男女在结婚前不能随便发生性关系,除非到了结婚当天才行。后来人们管这个叫“周公之

  • 兰陵王是哪个朝代人物?兰陵王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北朝时期的兰陵王是给后世留下无限遐想的美男之一。他有着成为传奇所需要的一切必要条件,比如神秘的出身,比如骁勇善战,比如他那充满血腥和杀戮的家族,又比如盛年时的含冤而死。而这传奇中最绚烂的一笔,无疑是他那摄人心魄的美貌。高长恭,又名高孝瓘,北齐大将,世称兰陵王。是北齐高祖高欢之孙,北齐文襄帝高澄之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