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朗被诸葛亮骂死了吗,诸葛亮骂王朗原文

王朗被诸葛亮骂死了吗,诸葛亮骂王朗原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49 更新时间:2024/1/25 6:31:46

诸葛亮骂王朗,原本也只是《三国演义》当中的一段剧情,但是随着有人将这一段做成鬼畜视频之后,就迅速火了起来,但是在看视频开心的同时,很多人却并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历史上王朗当然不是这样死的,但是为什么罗贯中要做这样的安排,让王朗被诸葛亮骂死呢?这样做是为了表现出什么?

三国演义里有一个很精彩的片段,诸葛亮骂死王朗,故事肯定是虚构的,不过王朗劝降诸葛亮倒是事实。

这个王朗是东海郡郯县人。东海郡大部分在今天的苏北,郯县属于山东。他当过郎中、县长,被举为孝廉,在陶谦那里当“治中”。治中是刺史身边最大的官,与“别驾”同为刺史的左右手。

董卓死后,王朗与别驾赵昱劝陶谦派代表到长安,向朝廷表示“奉承王命”。陶谦就派了赵昱去。朝廷很嘉许,拜陶谦为“安东将军”,任命赵昱为广陵太守,也把会稽太守的位置给了王朗。

王朗在(浙江绍兴一带的)会稽郡当太守,当到了孙策兵临城下之时。他与华歆不同。华歆在豫章立刻投降;王朗却不计成败,与孙策打了一仗。他败了以后仍不投降,乘船逃往东冶。东冶离开会稽很远,在今天福州的东北。

孙策亲自带兵追击,又在东冶打败了他。他这才服输、投降。孙策仅仅责备他几句,不加以杀害,让他在曲阿以平民的资格住了下去。

王朗在曲阿住了一些时候,也像华歆一样,被曹操征召了去,做官。但是他与华歆不同,没有怎样替曹操策划征讨东吴的事,虽则他也一度“参司空军事”(本职是“谏议大夫”)。他即使也像华歆那样,当了征讨东吴之时的“军师”,在人格上也没有什么不对。因为,他不曾被孙策下跪过,也不曾被孙权待以“上宾”之礼。

王朗后来在曹操那里所担任的工作,主要是在司法方面,官职是大理(等于清朝的大理寺卿)。作风“务在宽恕,罪疑从轻”。

公余之下,他写了几部书:《易传》、《春秋左氏传》、《孝经传》、《周官传》。他在太和二年去世(公元228年)。诸葛亮在同一年进行第一次的北伐,围郝昭于陈仓(宝鸡)。

王朗在历史上虽然没有和诸葛亮有过口舌之争,却曾笔墨相斗。据《三国志?许靖传》记载:王朗和蜀汉大臣许靖是旧交,蜀汉政权建立后,王朗曾经多次写信规劝许靖等蜀汉大臣投降曹魏,但许靖则是不与理睬。王朗不死心,同时又向诸葛亮发起了挑战。

《诸葛亮集》中说:建兴元年(公元223年),魏司丵徒华歆、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太史令许芝等人分别致信诸葛亮,“陈天命人事,欲使举国称藩。“面对曹魏发动的舆论攻势,诸葛亮写了一篇名为”正议“的文章,文章中就有”所谓徒丧文藻烦劳翰墨者矣,夫大人君子之所不为也”之类的文字,对王朗之流的言论进行严厉反击。显然,这一次笔墨之争被罗贯中注意并成为小说创作的一个素材。

当然,王朗在三国时期的名气很大,也是曹魏重臣。陈寿对他的评价是:“王朗文博富赡,诚皆一时之俊伟也”。让一个这样的对手死在诸葛亮的手上,符合罗贯中“尊刘贬曹”的作品倾向,也对应了大将手下从来不斩无名小卒的传统写法。

诸葛亮骂王朗原文

王:(两军阵前,拱手)来者可是诸葛孔明?

诸葛:(扶扇拱手)正是。

王:久闻公之大名,今日有幸相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为何要兴无名之师?犯我疆界?

诸葛:我奉诏讨贼,何谓之无名?

王: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曹真在旁点头)

诸葛:(羽扇遥指)曹贼篡汉,霸占中原,何称有德之人?

王:自桓帝、灵帝以来,黄巾猖獗,天下纷争,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命所归也!我世祖文皇帝,神文圣武,继承大统,应天合人,法禅舜,处中国以治万邦,这岂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比管仲乐毅,何乃要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谅尔等腐草之萤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诸葛:(狂笑数声,扶扇而答)我原以为你身为汉朝老臣,来到阵前,面对两军将士。必有高论,没想到竟说出如此粗鄙之语!我有一言,清诸位静听。昔日桓帝、灵帝之时,汉统衰落,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李榷,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汉帝,残暴生灵,因之,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以至狼心狗肺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值此国难之际,王司徒又有何作为?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当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

王:(手指诸葛亮)你……诸葛村夫,你敢……

诸葛:(愤而站立)住口!无耻老贼,岂不知天下之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饶舌!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于西川,继承大统,我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你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怎敢在我军面前妄称天数!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你即将命归九泉之下,届时有何面目去见汉朝二十四代先帝?!

王:(手捂胸口,颤声)我、我、我……

诸葛:(大声斥责)二臣贼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鼓舌!助曹为虐!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王:你、你……啊……(坠于马下,左右上前扶起,已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盘古的来历是什么,为什么这个天地是盘古打开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对我们来说也是耳熟能详,甚至是倒背如流的,盘古用一把斧头劈开天地,而他也就成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当中的创世神之一,在神界的地位更是无人可比,是一个极其厉害的角色。但是,传说中盘古开天之后才有了女娲造人,那盘古又是从何而来呢?盘古的来历是什么,为什么这

  • 《悯农》的作者是谁,李绅的人品差到什么程度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一首《悯农》流传甚广,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但凡上过学认识两个字的人基本上都会背。为什么?《悯农》的作者叫李绅,唐朝人,那年有个叫李逢吉的同年到亳州访友,恰好李绅也在,于是便陪着他上了趟城东观稼台。文人们有个臭毛病,叫“青山处处勾诗债&rd

  • 道光皇帝生平经历介绍,道光皇帝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原名绵宁,即位后改为旻宁。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九月十六日。旻宁在位期间清朝日益衰弱,他

  • 雮尘珠最后找到了吗,雮尘珠就在献王墓里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云南虫谷》最开始就是铁三角去寻找献王墓,因为他们听说雮尘珠似乎就在献王墓了,而铁三角身上都有诅咒,必须要用雮尘珠才能清除。大家都想知道,《云南虫谷》雮尘珠找到了吗?其实他们三个人没有找错地方,雮尘珠确实就陪葬在献王墓里。但是根据原著小说里的描述,献王貌似把雮尘珠当成定尸丹含在了自己口中。因为年代太

  • 杨四郎真实历史生平介绍,历史上杨四郎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杨贵,字延辉,即杨四郎。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杨业第四子。武艺高强,也在阵前立功,封明威将军、代州团练使。善使一杆菊花点金枪,娶妻孟金榜;金沙滩一战被俘,改名木易,与铁镜公主匹配夫妻,十五年后,过关探母,助宋破辽,多有功勋,得以与家团圆,是七郎八虎中唯一长寿的人。人物性格年约二十四,天生俊朗,美

  • 成语井水不犯河水的意思,”井水不犯河水“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井水不犯河水“是怎么来的?原来不是真的井水和河水?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我和他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冲了他?”也作“河水不犯井水。”“我们知道‘井水不犯河水是用来比喻各管各的

  • 花荣的绰号以及绰号的由来,花荣的结局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花荣,上梁山前为清风寨武知寨,少年将军,宋江的旧友。生得一双俊目,齿白唇红,眉飞入鬓,细腰乍臂,银盔银甲,善骑劣马,能开硬弓,掌中一条银枪,有着一身惊人的好武艺,射得一手好箭,能够百步穿杨,人们爱其武艺,把他比做汉朝的名将李广,因此,江湖上人送美誉“小李广”。花荣是宋江的结义

  • 西凉军到底有多强?西凉军是属于董卓还是马腾?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中原历史中,某些游牧民族一直不被中原王朝认可,但是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却有这么一直这样的队伍,这支部队既是董卓的靠山,又是曹操的噩梦。他们到底是谁?他们有多厉害?首先,西凉铁骑并不是只有一支部队,除了曹操说出的马超西凉军外,还有韩遂所属的八部。他们都是属于西凉铁骑起义军之一,而董卓手里的西凉铁骑

  • 关羽大意失荆州被谁抓住了,关羽死亡的真相被谁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一生战功赫赫、威震华夏的关羽就此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看到这里我们不禁会问,究竟是谁这这场战役中擒获了大名鼎鼎关羽呢?在《三国演义》中,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擒获他的是吴将潘璋,然而历史上抓住关二爷的却另有其人。下面就和小编梦回三国,

  • 伍子胥过昭关下一句是什么,伍子胥过昭关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伍子胥过昭关是一个故事,同时也是一个歇后语,它的后面还有一句话,一夜愁白了头。伍子胥过昭关的确是一个带有一些神奇色彩的故事,相传他因为到处都在搜捕他,因此他肯定不能大大咧咧的走出去,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他为此一夜之间愁白了头发,老了很多岁,也正是因此没有人认出他来,他才顺利的通过了。不过,这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