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东吴君主孙权是怎么死的,孙权到底有多厉害

三国东吴君主孙权是怎么死的,孙权到底有多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788 更新时间:2024/1/17 16:45:14

孙权作为三国时期东吴的君主,其才华以及本事都是值得肯定的,曹操曾评价道生子当如孙仲谋,由此可见其才能,那么他是怎么被害死的,他的墓现如今在何处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记载:“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裴注:《吴历》曰:“……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谓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曹操把孙权当做英雄,人生在世,就要像孙权一样有勇有谋,而千万不要像刘表的儿子刘琮那样软弱无能。

曹操能在自己的军队前,如此表扬自己的敌人孙权。那么,孙权到底有多厉害呢?从这两点可以看出:

一、九岁出使刘表讨回父亲遗体,名扬天下

孙权天资聪颖,从对传国玉玺的态度就可以看出。当初,孙权的父亲孙坚拿到传国玉玺的时候,孙权就劝孙坚说,现在的传国玉玺乃不祥之物,迟早会带来祸患,建议孙坚把玉玺扔掉。可是被权欲冲昏头脑的孙坚,怎么会对这象征权势的玉玺轻易放手呢!后果大家也知道了,孙坚率领军队渡船回江东的途中,遭到了刘表的埋伏,孙坚当场被乱箭射死,连尸首都被敌军抢走了。

那时,年仅九岁的孙权主动提出到荆州讨回父亲的遗体。非常悲伤的孙权面对刘表的质问,却有着大人一般的冷静与睿智。刘表也被小小年纪的孙权言语所打动,于是归还了孙坚尸首,孙权也因此名扬天天下。

能屈能伸,有大丈夫胸襟

俗话说:地低为海,人低为王。孙权就有这样伟大的胸襟,为了江东大局,甘愿放下身段,低下头颅。

记得孙策临死之前曾对孙权说过,“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周瑜这位赫赫有名的将才,我们不得不提一下。周瑜在东吴是比较特殊的存在,从孙策时期就已经加入东吴,而且是带了自己的人马去的,在东吴地位比较高,但为人心高气傲,不甘居于人下。

当初赤壁之战曹操大军压境时,名义上孙权是东吴之主,但是在力战还是投降如此重大的事情上,自己的文武百官却要让周瑜来拿主意。东吴到底是谁说了算?是孙权还是周瑜,一目了然。在这件事情上,孙权非但没有生气,还表现出了慷慨的气度和伟大的胸襟,虚心听取周瑜的意见并拜周瑜为大都督掌管一切军务。

赤壁之战后,周瑜在东吴的声望和地位更上一层楼,但此时孙权依然为了江东大局,甘愿放下身段,低下头颅,处处忍让周瑜。

孙权的性格特点

1、英勇果断,胆识过人:赤壁之战,曹操80万大军压境,孙权并没有被曹操的强大气势给吓到,他果断采取了鲁肃的建议,和刘备结盟,火烧曹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2、善于审查形势:孙权在采纳了众多人的建议后,决定在易退易守的建业建都。后来和刘备争夺荆州,为了方便指挥作战,果断将武昌改为都城。等到荆州得手之后,又将都城迁回最适合作为都城的建业。

3、深图远虑:为了能抵御北方的曹操,抗拒西边的刘备,孙权在外交上选择忍辱负重,以柔克刚,不计较当下所受的屈辱。

孙权是怎么死的?

公元251年冬,孙权到南郊祭祀天,几天之后便得了风疾,感染风疾的孙权加上年老体迈医药已经无法医治,自知大限将至,当年十二月,孙权急忙将大将军诸葛恪召来委托后事。次年,孙权就医治无效逝世了。

公元251年,孙权已经70岁了,70岁在那个时候已经算是高龄了,古代人能活六十岁也已经算是很好了,活到70岁的孙权自然身体素质都已经跟不上身心了。在加上晚年的孙权在继承人的选择上屡次变动,引起朝中动荡,他的儿子都会皇位虎视眈眈,这样操劳继承人的事情,他也是心力交瘁。

试想,一个70岁的老人,整日操心国家大事,而且还老是出变动,孙权还经得起这样的折腾吗?但是他还是要外出祭天,刚好祭天又是在冬天,自然抵抗力下降再加上操劳过度,感染风疾是必然的。而后因为年事已高,本身就已经接近大限了,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必然会加快他的死亡,所以感染风疾后的第二年孙权就驾崩了。

孙权死后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身于蒋陵,也就是说孙权墓在蒋陵,可是蒋陵在哪里?

孙权墓在哪里?

孙权葬于蒋陵,蒋陵是什么地方?原来孙权为了避祖父吴孝懿王孙钟名讳,而把钟山改名蒋山,孙权陵在蒋山,所以蒋山又称作蒋陵。所以一般说孙权墓都说再蒋陵。这蒋山位于如今的南京市钟山南麓。

后来明朝朱元璋修建皇陵,本来将士打算将孙权墓地移走的,但是朱元璋觉得孙权也是一条好汉,于是没有移走而是让孙权墓保留下来为自己“看门”。所以现在的孙权墓就在朱元璋的明孝陵梅花山内,现仅存一小型墓冢,不见碑表。仅存一个石碑,一座石桥,一个注释牌,一座石像。

三国英雄孙权死后栖身之所也被抢夺,让人感叹。不过他对后世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后代许多许多人称赞孙权的英勇神武,并从孙权的身上学习军事和兵家知识。即便他已经深埋黄土,但是他的事迹还是不断的出现在各种场合,或兵书中或教科书中。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曹操的一生中共有多少个儿子,曹操传位给哪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君主曹操的一生中共有几个儿子,他们的名字叫什么,最后下场如何?曹操的老婆数不胜数,大部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之前是别人的老婆,后来被曹操挖来伺候自己。人都说曹操不爱少女爱熟女,是因为他本身的性格所决定的。其实这里面有很多客观因素,其中不乏体现曹操作为一个领袖的统帅智慧。秦汉时期

  • 明成祖朱棣的一生是怎样的,如何评价明成祖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今天我们就说说它历代皇帝中最厉害的一位,明成祖朱棣的一生,他所作的一切其实都是为了大明!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他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推翻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战争打了四年,中间的过程对于最后的获胜者朱棣来说是险之又险,朱棣以一城之地击败拥有整个天下的

  • 鳌拜的下场如何,康熙是如何应对扳倒鳌拜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鳌拜是怎样成为一号权臣的,康熙是如何应对的,最终鳌拜的下场如何?金庸先生的《鹿鼎记》中和两个小孩子经常相约练武喂招,每次比完了都要回去找师傅教新招术,韦小宝是假,被康熙称为小桂子,韦小宝以为康熙也是小太监,康熙自称小玄子,康熙和韦小宝练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对付鳌拜,最后两人设计找几个小太监练摔跤,&l

  • 乾隆活了多少岁,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活了多少岁?在中国数千年的帝王史上,超过八十岁的长寿皇帝有三位:一是南北朝时的梁武帝萧衍,活了八十六岁;二是一代女皇武则天,享年八十二岁,而乾隆皇帝终年则为八十九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乾隆是出生于和平时代的天子,但是有一点却和十分相似,那就是对平民百姓十分仁慈;在乾隆执政期间,他非常重视

  • 三国法正是个怎样的人,一个原本可以改变三国历史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法正,一个原本可以改变三国历史的人,若他在蜀汉未必败。孟达机警,与申耽、申仪商议:“我与法孝直同有功于汉中王;今孝直已死,而汉中王忘我前功,乃欲见害,为之奈何?”在申氏兄弟的唆使下,孟达反水,将上庸献予曹魏,并祸及并导致刘封被杀。诸葛亮的这一计策加大了西蜀在失去了关羽和荆

  • 郭嘉字什么,郭嘉追随曹操做出了哪些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郭嘉,字什么,他的名字中包涵深意?郭嘉的名字是从《易中天品三国》之后开始被广大公众所熟知的,易中天对于郭嘉是非常认同的,认为他是曹操的第一谋士。随着公众对于郭嘉认识的加深发现,郭嘉确实有很大的才能,他在诸多方面都帮助了曹操。郭嘉说过很多话,在这里最为人们熟知的就是郭嘉的十胜十败论。这十胜十败论可谓流

  • 秦三世子婴的身世是怎样的,秦三世子婴是谁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秦朝,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也是一个极其短命的王朝,仅仅存在十几年,就在历史上永远消失了。而今天,虽然说起秦朝的皇帝,大部分人都说“二世而亡”,事实上还有一个秦三世子婴。关于子婴的身世,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有人认为是扶苏的儿子,也就是秦始皇的孙子,有人认为是胡亥的哥哥,也有

  • 孔融弑母的故事是真的吗,孔融不孝言论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融四岁能让梨”,这句耳熟能详的三字经,是我们小的时候都曾听过的。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也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小的时候以恭敬孝顺闻名,那么为什么会走上弑母的道路呢?这要从孔融所处的政治背景开始说起了,孔融天赋异禀,勤奋好学,加之书香门第,在汉献帝继位后,他就

  • 加官进爵是什么刑法,加官进爵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为了打消皇帝对如懿的猜疑,海兰亲自送走了凌云彻,当海兰说赐给他加官进爵刑法的时候观众便感到好奇,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刑法具有这样美的名字。但是看到凌云彻被拖着佝偻的身子,听到他沉重呼吸声时,我们应该明白他死的很惨。在电视剧镜头中并没有演出凌云彻被行刑的过程,可观众还是为凌云彻感到心疼。只有他死了如懿

  • 画龙点睛的主人公是谁,画龙点睛的主人公以及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画龙点睛的主人公是谁,相比大家从小学的时候就都知道了,但是画龙点睛的主人公是谁并不重要,要是随便问一个小孩画龙点睛的主人公他肯定知道,重要的是画龙点睛的典故是什么,还有画龙点睛要用在什么地方才合适。画龙点睛用来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画龙点睛的主人公是谁?其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