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来历,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什么意思

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来历,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506 更新时间:2024/2/5 2:49:15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很多人都认为是曹操夸奖孙权的,仲谋是孙权的字,曹操的意思自然是说,如果生了儿子,就应该像孙权那样才好,可见曹操对孙权的评价是非常高的。不过,这句话的后面其实还有一句,或许可以解释,这句话说得其实并不是孙权,而是另一个人,那这个人到底是谁呢?曹操又为什么对他有这么高的评价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孙策之死

公元213年,带领十万大军准备一举荡平东吴的曹操,在看到孙权严密的布防后,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慨。

不过此时他还不知道,做好这一切的不是孙权,而是他的一个小老乡。

公元178年,在距曹操的老家安徽亳州不远的地方,出生了一个叫吕蒙的婴孩。不知是吕蒙家中贫困,无法养活他,还是他的胆子太大,想自己另谋生路,总之他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离开了出生的故乡,去投奔了自己的姐夫邓当。

年少时的吕蒙没有受过多少教育,做事全凭自己如初生牛犊般的莽撞,他唯一相信的是,富贵不会从天而降,想要就不能瞻前顾后,而只能是勇往直前。机会总会垂青那些有野心的人,吕蒙接替去世的姐夫当差后不久,小霸王孙策在一次狩猎中,被前来为主家(许贡)报仇的三个门客所伤,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所以孙策没能挺过去,孙策去世时仅有26岁。

2、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来历

接替孙策权力的,是他的弟弟孙权,孙权的老师是孙策最依赖的张昭,而张昭还是安排吕蒙接替邓当的当事人,两人的羁绊由此开始。孙权上位后,有意扶植一批“自己人”,而吕蒙提前得到消息,并通过优异的表现,进入了孙权的班底。

孙权虽然当时还很年轻,但是也知道真金要靠火来炼的道理,因此他虽然“看好”吕蒙,但也没有直接给予重用,而是一步步地开始考察他。吕蒙接受的第一个考验是领兵实战,他的敌人,只是纵横在山野间的山越族人组成的杂牌军,吕蒙自然轻松完成。孙权的父亲孙坚,曾被刘表的手下的悍将黄祖所杀,因此孙权非常想为父报仇,但黄祖并非庸才,所以孙权一直没有得逞。

在一次双方的会战中,吕蒙身先士卒,率先斩杀了黄祖的手下心腹陈就,让孙权的大军得以直击黄祖,并将其擒杀。后来孙权还发现,吕蒙除了作战勇猛,还非常善于思考。就连周瑜也对吕蒙的一些建议,都悉心的采纳。因此孙权对吕蒙是越发的看重,并不断提升他的官职。但吕蒙也有短板,那就是他读书少,对很多的事情,无法理解的更深入,而在孙权对他的期望又很高,于是嘱咐他多多读书学习。

一个男人的优秀,往往不会只体现在一个方面。吕蒙也是如此,他听从了孙权的建议之后,开始刻苦学习,他学习之后的具体成就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后续的两件事来看,他的书并没有白读。第一件事,很多人应该都知道,那就是鲁肃曾夸他不再是“吴下阿蒙”,而他自己也自傲的说“士别三日,就当刮目相看”,第二件事是,根据西晋的《江表传》记载,吕蒙不光自己读书,还勉励手下的将领读书,这对于古代的武将来说,十分少见。

文武双全之后的吕蒙,自然是更受孙权的青睐,当公元213年,曹操携数万大军南侵孙吴之时,孙权就将防守的重任,交于了吕蒙。而吕蒙面对如此的大场面,竟然完全没有怯场,而是展现了自己的大心脏。他将防守的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曹操在看到了孙吴的防御体系之后,大加赞扬,并因此而说出了“生儿子就应该像孙仲谋,年少有为,而不应该像刘表的儿子,猪狗不如”。(见于《三国志》)

3、罗贯中对吕蒙的态度

后来罗贯中曾专门为吕蒙写了一首诗,其中的首句就是“养子当如孙仲谋,吕蒙谈笑便封侯”。罗贯中呕心沥血写了一本《三国演义》,以他对三国众人的熟悉程度,他自然不会因为曹操的一句夸奖。就对吕蒙另眼相看,吕蒙真正打动罗贯中的,其实是吕蒙后来的英勇事迹。

众所周知,关羽曾经镇守过荆州,而荆州本来应该算是孙吴的地盘,所以双方就产生了矛盾。但是因为主和的张昭、鲁肃在任时,一直说服孙权,要忍辱负重,要以江东大业为重,因此孙权对关羽采取了放任的态度。但是随着鲁肃去世,吕蒙接替了鲁肃的位置。而吕蒙的眼光,要比鲁肃看得更长远,他知道关羽占据荆州,只是蜀汉谋划中原的一个跳板。

因此他推断,蜀汉不会主动归还荆州,而且还会借着荆州,继续扩大自己的地盘。果然,在不久之后,关羽以荆州为节点,开始攻击樊城,图谋中原。吕蒙为了阻止蜀汉过快发展,就决定谋夺荆州。吕蒙先是借病遁,让关羽掉以轻心,又暗中联络糜竺等蜀将,一举夺回了荆州,并顺势把败给徐晃的关羽给抓住,并杀死。因此罗贯中的后半首诗中,专门提到了这一点“白衣摇橹真奇计,一举荆襄取次休”。

吕蒙的文韬武略,本不在陆逊、周瑜之下,但是因为当时的形势所逼,他并没有太多的表现机会,又因为英年早逝,从而失去了一展风采的机会,因此后世对于他的评价并不很高。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张仲景是否真实存在,张仲景为何不见于正史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1、张仲景是否真实存在张仲景被后人发现,离不开一个人的帮助。此人,便是张仲景的头号“粉丝”王叔和。作为魏晋名医,王叔和的贡献之一,便是整理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经过王氏整理,张仲景原作被拆解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从而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指导性作用。在《伤寒论》的前言

  • 嫪毐转车轮是真的吗,嫪毐是个怎样的人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1、嫪毐转车轮是真的吗嫪毐出生年月不详是秦国人,于前238年去世,活跃于战国末期。嫪毐是一名业余面首,何为业余面首呢?也就是业余男宠,就是无业游民或者打工仔,由于某个契机被有钱有势的女人看中,从而干起了面首的工作。嫪毐本是一个市井无赖,阴差阳错获得了一个偏方,吃了这个偏方后,效果极佳,这个偏方其主要

  • 魏征被李世民鞭尸是真的吗,魏征为什么被鞭尸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魏征,字玄成,巨鹿郡下曲阳县今河北省晋州市人。唐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与贞观十七年,因病去世于长安。众所周知,一代名相魏徵在人生的道路中侍奉过六主,这在过去是不可原谅的背叛,理应背负历史的骂名,饱受后人的诟病。但魏徵非但没有受到同时代人以及后人的蔑视,反而成为千古直臣和忠臣的典范,

  • 魏征怎么死的,唐朝魏征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魏征是唐朝时期人,字玄成,巨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也有说在河北晋州)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那么魏征是怎么死的?下面就由小编来为

  • 王政君是什么朝代的人,王政君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王政君(前71年-13年2月2日),女,魏郡元城县(今河北省大名县)人。她是西汉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父亲是王禁,她的父亲不仅爱喝酒还很好色,娶了好几个小妾,这让王政君的生母很不高兴,就离开了王禁,改嫁他人,就这样小小年纪的王政君就是去了母亲。王政君刚到可以嫁人的年纪就被自己的父亲嫁了出去,结果还没

  • 历史上的武则天是怎么死的,武则天活了多少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武则天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武则天是当时唐朝史上的一位女皇帝,在位期间贡献还是很大的,因为武则天在位的时间正好是一个过渡阶段,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当时的唐朝经济一派和谐,老百姓安居乐业,武则天上位后,废唐立周,因为当时的武则天希望自己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朝代,自己独掌大权。其实,武则天实

  • 古代一两银子相当于多少人民币,一两银子是多少钱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我们看的古装剧不少,但对古代一两银子的真正价值还是存在不少误解。我们总能在影视剧中看到男女主角动不动就花费几两银子,实际上这在古代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在清朝一两银子相当于一千两百多文钱到三千多文钱,而一斤猪肉也只要二十文钱左右,可能到了清末银子才稍微有些贬值的迹象。所以一个人要是吃个饭或者干个什么

  • 九龙宝剑的传说故事,九龙宝剑的下落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九龙宝剑的传说其实还是不多的,话说就单纯的只有一种,之后的传说其实都是真的,也就是历史上都是真实的,那么有的人要问了,有没有关于九龙宝剑的野史呢?其实也还是有的,也就是民间的传说罢了,那么有的人也问了,具体是什么样的呢?下面跟随小编往下看!要说历史上武力值比较强的皇帝,除了元朝的成吉思汗,最耳熟

  • 溥仪无法生育之谜,溥仪身体怎么被宫女掏空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溥仪一生无子这个问题一直令人好奇,他16岁便娶了皇后婉容,还有3位妃子,为何没有一人怀上溥仪的孩子呢?传闻,这跟溥仪童年时期发生的一件事有关。溥仪继位时只是个宝宝,还需要奶妈照顾,此时宫女根本就不惧怕溥仪,还时常挑逗他,导致溥仪身体受损,心里还产生了巨大阴影。不过有学者推翻了这样一种说法,称溥仪是天

  • 光武帝刘秀是个怎样的人,刘秀一生究竟有哪些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刘秀是东汉的开朝皇帝,他出身只是一介布衣,和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如出一辙。王莽篡汉后,刘秀便在南阳起兵,在天下乱战中脱颖而出登上皇位建立东汉。很多人把刘秀称为没有缺点的皇帝,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因为刘秀登基并没有像其他开国皇帝一样,拿功臣开刀,而且刘秀在政治上的成就也非常高,使全国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