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史记》的作者是谁?司马迁是怎么写成史记的?

《史记》的作者是谁?司马迁是怎么写成史记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987 更新时间:2024/2/5 2:42:31

《史记》的作者是谁?

史记作者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约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早年从董仲舒学《春秋》,从孔安国学《尚书》。《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司马迁赋》八篇;《隋书·经籍志》有《司马迁集》一卷。

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学问渊博,曾“学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早年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刻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后来回到长安,作了郎中。他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35岁那年,汉武帝派他出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他了解到那里的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他父亲司马谈死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接替做了太史令。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同年,开始动手编《史记》。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宫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为了完成父亲遗愿,完成《史记》,留与后人,含垢忍辱忍受腐刑。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握皇帝的文书机要。他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大约在他55岁那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

司马迁忍辱完成了史记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正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却遇上了飞来横祸,这就是李陵事件。

这年夏天,武帝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广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

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后听说他却投了降,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察言观色,趋炎附势,几天前还纷纷称赞李陵的英勇,现在却附和汉武帝,指责李陵的罪过。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尽力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平时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风范。司马迁痛恨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们如今见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夸大其罪名。他对汉武帝说:"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下了赫赫功劳。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匈奴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

司马迁的意思似乎是二师将军李广利没有尽职尽责。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贬低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汉武帝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于是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

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以后,案子落到了当时名声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严刑审讯司马迁,司马迁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面对酷吏,他始终不屈服,也不认罪。司马迁在狱中反复不停地问自己"这是我的罪吗?这是我的罪吗?我一个做臣子的,就不能发表点意见?"不久,有传闻说李陵曾带匈奴兵攻打汉朝。汉武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司马迁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

据汉朝的刑法,死刑有两种减免办法:一是拿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腐刑"。司马迁官小家贫,当然拿不出这么多钱赎罪。腐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司马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可后来他想到,人总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的轻重意义是不同的。他觉得自己如果就这样"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无价值的。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等人,想到了他们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骄人成果。司马迁顿时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气,他毅然选择了腐刑。面对最残酷的刑罚,司马迁痛苦到了极点,但他此时没有怨恨,也没有害怕。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记写完,"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正因为还没有完成史记,他才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赵云墓在什么地方,赵云墓为什么没人敢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传说中赵云的墓穴反正是没有被盗取过的,也没有人敢盗取了,最近很多网友也都说了,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背后也是有原因的呀,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吧!其实关于赵云的墓穴有两个说法的,一个在四川,一个在河北,但是四川的这个呼声要高得很多,也是学者们公认的真的赵云墓穴,那么已经公认了,为什么不挖

  • 赵姬真的和嫪毐生孩子了吗,历史上赵姬结局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大秦赋》作为《大秦帝国》系列的最后一部,我们都知道主线肯定是以嬴政一统六国为主。不过在这期间,吕不韦、赵姬和嫪毐这三个人物十分关键,吕不韦不用说,没有他可能就不会有秦始皇,赵姬则是跟嫪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也让嬴政一度感到蒙羞。照理说,自己的儿子已经当上秦国国君,赵姬为何还要给嬴政惹出这样一个巨

  • 历史上王昭君是怎么死的,王昭君是被毒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王昭君在中国历史上非常出名,但是自古美人多薄命,往往结局都不太好,四大美人中除了杨玉环的结局是有明确记载,其她三位的结局都模糊不清,其中相传王昭君是被毒死的,我认为这个可能性非常的小。为什么说被毒死的可能性小呢?王昭君在匈奴中的地位广为流传的故事《昭君出塞》改编自历史史实,非常明白的告诉大家,王昭君

  • 王昭君一生嫁了几次,王昭君生平活了多少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人们对于美好的事物通常会产生向往,这是很正常的事。我国的文人在描绘古代美人的时候,除了对做出贡献的美女歌颂一番,对境遇凄惨的美女还得来点同情。这里,他们在抒发情感的过程中经常用到夸张的笔法,或掺入一些个人见解,使得流传到后世的美人逸事出现很多不同版本。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元帝因后宫女子众多,就叫画

  • 法家代表人物都有哪些,法家的政治学术思想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韩非子是传统认定的法家代表人物,其实自其师荀子(名卿)就已有法家思想。法家著名人物如商鞅等,法家思想盛行在秦朝,以后各朝代均为儒法结合、此消彼长的形势。先秦文化有九流十家之说,法家为先秦学术文化九流之一。战国时期以法治为思想核心的重要学派。其思想先驱可追溯到春秋时郑国的子产,实际创始者是战国前期的李

  • 宋太祖赵匡胤人物生平,宋太祖赵匡胤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中国大宋王朝的建立者,汉族,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河北涿州。出身军人家庭,赵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周世宗时官至殿前都点检。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

  • 乾隆的儿子谁继承了皇位,乾隆有几个儿子都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是清朝颇有作为的皇帝,在他在位期间,清朝国家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康。乾隆皇帝及其风流,有40多个登记在册的妃子,共有17个儿子。那么,乾隆皇帝的儿子们名字是什么,他们都是怎么死的?乾隆皇帝的17个儿子分别是:永璜、永琏、永璋、永珹、永琪、永瑢、永琮、永璇

  • 钩弋夫人之死是怎么回事,钩弋夫人死因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一说子贵母死,出自《史记》(褚少孙补注)和《魏书》。说汉武帝在甘泉宫让人画了一张周公背成王朝见大臣的图,并赐给奉车都尉霍光,于是左右大臣知晓武帝预立少子为太子。数日之后武帝斥责钩弋,钩弋褪下簪珥连连叩头。武帝命人将其拉走送到掖庭狱(掖庭即后宫),被拖走的钩弋回头求饶,武帝说:“快走!你活

  • 李斯简介及人生经历,李斯是个怎样的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李斯人如其名,他的一生为了帝王之术,施展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不断四处游走,终于投靠了天下最强大的国家,秦国并且做了秦国的丞相,文采飞扬又兼具政治家的、纵横家的能力,结果却败在了一个奸臣手里,不得不说他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秦朝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

  • 赵子龙怎么死的死在哪里,三国时期的赵云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赵云是蜀汉五大将之一,三国时期的赵云怎么死的?有人说赵云死于她夫人的绣花针,到底是真是假?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赵云真正的死因。野史中记载:赵云一生没有受过伤,是天上的灯笼下凡,一受伤就会死,老了皮肤还是很好,他老婆开他玩笑,说他一生在战场是没有受过伤,要让他受点伤,就用绣花针扎了他一下,结果流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