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古代皇帝的三种取暖方式

揭秘:古代皇帝的三种取暖方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201 更新时间:2024/2/13 0:15:49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绝大部分大一统朝代的都城都在北方,就算是偏安一隅的朝,都城也不在四季如春的纬度上。那么联想到当今北方的朋友每到冬天,不是在暖气中苟且,就是在寒风中瑟瑟发抖;那么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显然都不需要忍受这种普通人才会经历的瑟瑟发抖的悲伤。

那么古代的皇帝到底是怎么取暖的呢?以史为鉴就以故宫里的取暖设施为例跟大家聊聊这个故事!

一、地暖和暖阁

很多古装剧里能看到宫里放着火盆一类的东西,皇家不怕一氧化碳中毒么。实际上,炭火盆取暖并不是皇帝最优的取暖方式,在宫殿建造的时候,就会考虑到取暖问题,也不会让九五之尊们受寒。

皇宫里都是有专门为帝设计的暖阁的。比如故宫里,很多宫殿里都有暖阁。如果你去参观故宫,是看不到什么暖气片或者供暖设备的,这些设备都藏在墙里或者地下。

首先,暖阁的墙就有讲究,是夹层的空心墙,空气隔热,用夹层墙可以更好地保温。暖阁的核心设备是地砖下面的“火道”,这个火道会一直通到走廊底下一个3尺多深的炉子处,冬天的时候,屋外烧火,暖阁里温暖如春,想来也是十分幸福,也实现了无烟供暖的要求,可谓是安全又健康。

清朝皇帝们对这个暖阁设计显然是很满意的,超级爱写诗的乾隆就专门写过有关暖阁的诗句:“人苦冬日短,我爱冬夜长。皓月悬长空,朔风瓢碎霜。垂帘在氍毹,红烛明涂堂。博山炷水沉,和以梅蕊香。敲诗不觉,漏永夜未央。”(《冬夜偶成》);

后来道光皇帝也用“花砖细布擅奇功,暗热松针地底烘。静坐只疑春煦育,闲眠觉体冲融。形参鸟道层层接,里悟羊肠面面通。荐以茵饶雅趣,一堂暖气着帘栊。”的诗句给冬日里唯一温暖的暖阁以极高的评价,也写出了暖阁里地暖的工作原理。

有人可能会想,这么操作屋里是没有烟,屋外呢?如果各个宫殿都天天烧火,北京看紫禁城岂不是都笼罩在雾霾里成秘境了?不过,皇帝肯定比我们会享受,用的东西都是最好最高级的,炭火也不例外,用的都是皇家特供无烟木炭,真是享受。

这些木炭也不是无限使用的,根据地位,清朝是皇太后120斤,皇后110斤,皇贵妃95斤,贵妃75斤,公主30斤,皇子20斤,皇孙10斤,按照这样的份例进行分配。由此可见,为了冬天不被冻傻,都要努力提升地位,获得皇帝的青眼。

二、暖炉和手炉

我们现在在屋里刷剧,还可以抱一个热水袋或者暖宝宝,古代自然也是有这种设计的,就是暖炉。

皇家的手炉不仅暖和,设计也非常精妙,手炉一般是两层,外壳精美,内胆用于烧炭,架在外壳上。外壳的纹饰繁复美丽,在博物馆里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形状很丰富,有圆形、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六角形、八角形、瓜棱形、梅花形、海棠形等。

手炉在唐代就有了,主要是达官贵族的用具,到了北宋,就逐渐平民化,普通人家也用得到了,不过不会十分精美。晚明的制炉顶级名家张鸣岐,他的作品人称“张炉”,可以说是手炉艺术的巅峰。古代人衣着一般都是宽袖,手炉放在袖子里或者揣在怀中,十分便携又温暖,所以有“袖炉”、“捧炉”的雅称。

到了清代后期,随着西方技术的引进,宫里甚至能够用上电暖炉,虽然清朝闭关锁国,皇室还是能够享受到最新的科技成果的。宣统时皇帝的寝宫就有花了大价钱买来的电暖炉,不过实际效果和我们现在的电暖炉肯定没有可比性。

三、终极方法:人形取暖

这个方法大家看名字估计就能猜到,不算是一个很风雅的取暖方式。人体当然是一个移动的恒温体,在皇帝至高无上的古代,他们冷的时候直接将手伸进身边宫女的衣服里取暖也没有人能够反对。这种做法据说从唐玄宗开始就有了,操作令人窒息。

《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岐王少惑女色,每至冬寒手冷,不近于火,惟于妙妓怀中揣其肌肤,称为‘暖手’,常日如是。”

充分描述了人体暖手宝的存在。陆游还写过诗句“寄语长安众年少,妓围不似猎围豪”,这个“妓围”,指的就是女人围在皇帝身边做人形取暖挡风墙的功能;陆游以此讽刺皇帝昏庸无度。

总的来讲,寒冬冷死的只有百姓,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生在皇家,生活水平自然不会太低,从住所到身边的器物甚至人,都为不让皇帝感到寒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身为帝王,不用担心冬天寒冷,还是安心办公吧。

标签: 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武王临死前,为何指定秦昭襄王嬴稷为继承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秦武王,嬴荡。秦惠文王的嫡长子,其母为魏国宗室女子,秦魏联姻而嫁到秦国。秦武王身高体壮,孔武好战。在政治上,设置丞相,驱逐张仪,结盟魏国,联越制楚。军事上,攻拔宜阳,设置三川,平定蜀乱。经济上,修改封疆,更修田律,疏通河道,筑堤修桥。秦武王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锋锐的君主,重武好战,有问鼎中原之志。即位不

  • 揭秘:明朝三大特务组织谁的权力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特务组织,明朝,历史解密

    明朝是中国最后一个汉族封建王朝,中央集权达到了新的高度,由于创立者朱元璋来自于草根阶层,所以对国家的统摄力格外关注,不仅废除了实行两千年的丞相制度,而且还设立了诸多神秘组织。这些神秘组织里东厂、锦衣卫和六扇门堪称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设置,既独特又神秘,在现今影视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今天就来理一理这三

  • 郑国时期有多乱?郑昭公继位几个月被赶走,郑厉公继位几年又被赶走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郑昭公,春秋,郑国,历史解密

    郑庄公在春秋初期的舞台上,呼风唤雨,一副小霸主的姿态。然而他的身体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天不如一天,眼看就要离开人世。他的继承人的问题上,却有一点点小问题。他有十一个儿子,世子为子忽,而他所偏爱的儿子子突有才智,而且是一个不安居人下的人,为了维护身后的郑国政局,他忍痛让子突出居于宋,他料到这种安排仍然不

  • 窦宪谋反篡位的为什么失败了?成功的概率究竟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窦宪,汉朝,历史解密

    都说皇帝要什么,有什么,是世界上最妤的职业,可是,要当好皇帝却不容易,因为它也是属于高危职业的范畴。若不信,看看汉和帝这个皇帝是怎么当的,就知道了。窦太后是东海恭王刘强的外孙女,其曾祖父是东汉的开国大将窦融。但是,后来家道中落,到了窦太后这一代,只能靠曾经的积蓄过日子。带着复兴窦氏家族的任务,窦太后

  • 清朝自己有能力造军舰 为何李鸿章还要想外国购买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北洋舰队,历史解密

    随着1840年鸦片战争的开始,清朝的国门被列强用大炮打开,并不断侵略中国,为了救国图强,清朝开展了洋务运动,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也是在这一时期清朝拥有了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总局等造船厂,建立了造船工业,拥有一定的造船能力

  • 五代十国之一:后周的发展史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后周,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后周(951年-960年)是五代十国之一,是五代的最后一个朝代,从951年正月后周太祖郭威灭后汉开国,至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宋,定都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历经三帝,享国10年。后周开国皇帝郭威是后汉的开国功臣,受后汉高祖刘知远重任。郭威是刘知远临死时指定的顾命大臣之一, 他奉后汉隐帝刘承佑命,

  • 雍正是怎么靠火耗归公这一政策来管理官场腐败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火耗归公,清朝,历史解密

    在清朝乃至中国历代皇帝中,雍正皇帝无疑是反腐力度最大、措施最得力的皇帝之一,同时也是反腐成效最为显著的皇帝。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初一,是传统的春节,举国欢庆的日子。而雍正皇帝并没有沉浸在欢度春节的气氛中,而是在这一天一口气连下11道诏书,着手惩治官场腐败。雍正此举,意在向天下昭示自己坚定的反腐

  • 杨朱:中国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杨朱,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杨朱(约公元前395--约公元前335),一说约公元前450--约公元前370,杨姓,字子居,魏国(一说秦国)人,中国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杨朱主张“贵己” 、“重生”、 “人人不损一毫”的思想。是道家杨朱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见解散见于《列子》,《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

  • 这个皇帝曾三次御驾亲征想除掉此国,最后却把江山打丢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隋炀帝,隋朝,历史解密

    高句丽因畏惧隋的强大,不时在边境地带搞些小动作,致使文帝杨坚龙颜大怒,遂发兵30万攻高句丽,不料兵士大多死于半道,文帝隐忍不发,双方罢兵言和,一切如初。文帝死后,次子杨广于公元604年迅速登基,改年号为大业,他就是后来鼎鼎有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高句丽遣使暗通突厥,正好被北寻的隋炀帝撞个正

  • 秦穆公活抓晋惠公,为什么后来又放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穆公,春秋,历史解密

    骊姬之乱时,重耳和夷吾害怕被害,纷纷逃出晋国。晋献公去世后,骊姬扶持年轻的儿子奚齐坐上君位,却被权臣里克杀死,一时间晋君之位空悬。里克先邀请重耳回国即位,结果被拒绝了,因为重耳认为自己的势力不够强,贸然回国有很大的危险。《史记》记载,里克等已杀奚齐、悼子,使人迎公子重耳于翟,欲立之。既然重耳不愿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