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广勇猛无畏身经百战,为什么还是被武帝废为庶人?

李广勇猛无畏身经百战,为什么还是被武帝废为庶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248 更新时间:2024/1/7 11:28:11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李广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西汉,元光六年,匈奴入侵上谷郡(今河北省怀来东南部),对那里的百姓施行掠夺政策。汉军分四路反击:卫青出兵上谷、公孙敖去到代郡(今河北蔚县)、公孙贺出兵云中郡(今内蒙古托克托)、李广发兵雁门郡(山西省境内右玉县)。

但是对汉军来说,这次反击略显仓促,卫青险胜,且斩获敌人首级不多,公孙敖与李广直接被击败,李广成俘虏。

《汉书》中说,匈奴单于知道李广兵败后,说了一句:得广必生致之。意思是,抓到李广后别杀,活着带到我面前。书中解释只用了一个字,李广“贤”,展开来看,这是两个方面的呈现:

其一,李广勇猛,擅长射箭,这是个人素质。李广的先祖李信,是秦代将领,对射箭有独到见解,因此李家“世世授射”。昔日匈奴攻上郡,宫里来了督战的宦官,宦官带着十个士兵出门,被对方三人射中。观察伤口,李广就判断出,那三人应该是匈奴的“神射手”,赶紧带着百十来人去追,结果遇到伏兵千人。李广为了迷惑匈奴人,解下马鞍席地而坐,将近日落时,敌人终不敢前进,于是撤军。

其二,单于想收服李广,进而了解汉军情况,这是他的个人价值。

前面打仗李广受了伤,出于“优待俘虏”的考虑,匈奴人给李广准备了张大网,将他放在两匹马中间拖行。在回忆李广诸多事迹时,都是偏向渲染他的“勇气”,而“智谋”却成为短板。但针对逃脱这件事,他却展现出不低的智商。

李广发现身侧有一批好马,心中估算,若是骑上它,就能摆脱追捕。他先闭上眼睛“佯死”,当时未必真的装死,更可能是假装昏迷。就这样等敌人疏忽大意了,李广飞身上马,拍马远去。

后人用“飞将军”称呼李广,是出于以上的名场面。

然而,等到他终于进入汉朝境内的安全地带,等待着他的却是一场失望的审判:当死,赎为庶人。

《汉书》给出的理由是:李广不仅打了败仗,还成为俘虏,理应死罪,缴纳赎金后可免死,从此成为平民老百姓。

最终处置,似乎与许多人的价值观是相矛盾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他为了国家冒险,又因为气节不做俘虏,可是皇帝非但不奖赏,反而惩罚,好人难做。

其实这个问题,要有更深层的考量:

首先,武帝年间,是汉朝的军事发展期。“对外战争”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这就需要依靠严格的军法建立军队威信。许多情况下,不仅延误军机当斩,就连打了败仗,都需要被惩罚。再举一个例子,元狩三年,李广与博望侯张骞分兵北击匈奴。李广部队与敌人激战,等到张骞赶去营救时,汉军已经死伤过半了。按理说,张骞也有自己的战场,不能要求他的援军如“天降雄师”,可依照军法,他仍旧当斩,缴纳赎金成为庶民。

其次,军法上一视同仁,并不会把有才能的人一竿子打死。对于这点,汉武帝心知肚明。褪去战甲后,李广躬耕在农田,日常消遣就是喝酒与射箭,排解心中愤懑。而相较普通人,李广并不普通:他跟匈奴人大大小小交战过七十多次,经验丰富。所以,身不在军营,却仍在汉朝“人才库”。

郎中令石建去世,汉武帝立刻想到了种地喝酒的李广,于是征召李广赴任。元朔六年,又拜其为将军,出兵定襄。昔日判处死刑,贬为庶人,是因为军法。今日将军出山,是为了人员调度。总归,都有正当理由。

总结:李广成为“飞将军”后为何成了庶民?一是军法难违,二是这其实没什么大不了。

后记:现在一提到爱国英雄、家国情怀,人们总是想到李广。可事实上,追述其一生,尤其是后半生,没有特别大的战绩,不是敌人不想打了,就是打不过,李广晚年是被"无功"困扰着的。西汉按照斩首敌人数量封侯爵,李广的同事、手下都封侯了,但是他自己却没有,原因是每一次,阴差阳错,总不给他立功的机会。最后一回出征,他跟卫青使性子,还在沙漠里迷了路。念及青年时期的辉光,晚年落差太大,带着一点点“羞耻”的情怀,李广自尽了,总也算得上一个悲情英雄吧。

标签: 李广汉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揭秘:福王朱常洵真的被做成“福禄汤”了吗?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常洵,明朝,野史秘闻

    1638年十月,孙传庭率领秦兵在潼关原设伏,而被包围的李自成与他的农民军还浑然不知,洪承畴在后面截杀,前又有孙传庭,最终此战过后李自成只剩下18人,与刘宗敏侥幸逃生。与此同时,张献忠也被招降。崇祯帝高兴地说“再用十年,必将社稷兴盛,天下太平。”可是话音未落,皇太极便又一次引兵南寇,于是洪承畴、孙传庭

  • 关羽当初直接逃回西川的话 刘备又会对关羽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了解:关羽逃跑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关羽要是不回援荆州,而是逃回西川,等待他的将是什么?我们了解关羽由于在进攻曹操的时候不小心的被孙权偷了屁股,将他的大本营荆州给偷袭了。当时关羽一看自己的大后方根据地被偷袭了,他是不管不顾的就跑回去救援。可是他不了解的孙权要的还不仅

  • 廉颇在赵国未尝一败,但为何却没能在魏国建立功业?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说到廉颇蔺相如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廉颇是古代的一位大功臣,同时,关于廉颇小编看到还是有很多人在议论纷纷,有的人说廉颇的功大于过,有的人说廉颇过大于功。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廉颇是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其在赵国身经百战而未尝一败,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是个很能打的将

  • 宁夏之役的胜利背后,隐藏着哪些问题?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史风云

    很多人都不了解宁夏之役,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万历二十年(1592年)九月十七日,李如松领兵攻入宁夏并将拜围在府中,拜于绝望之中自缢身亡,大明赢得了万历三大征之一的宁夏之役的胜利。单从表面上来看,通过这场胜利,明军在李如松和麻贵的率领下不仅全歼了拜叛军,还在贺兰山下重创了套虏(盘踞在河套地区的蒙古

  • 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印象主义音乐,古典乐派,历史解密

    从十九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在音乐史上称为“近代音乐”时代。在这一时期,以印象主义音乐为代表的几种音乐流派,实现了音乐史上从晚期浪漫主义向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过渡。产生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末在欧洲文化活动中心巴黎萌生的一种新音乐风格,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 一种音

  • 盘点三位留名青史的明代太监,他们做了哪些事?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朱元璋,野史秘闻

    说起明朝宦官,大多数人想到的大多是王振、刘瑾、魏忠贤之流,他们专擅弄权,党同伐异,为害朝廷,简直罪无可恕。但其实明朝历史上还出现过不少颇有建树的宦官,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七下西洋的“三保太监”郑和,郑和的功绩自不必多说。而《明史·宦官传》中也列举了三个评价比较好的宦官:怀恩、李芳、陈矩。那么我们就来看看

  • 罗大纲曾多次献策,为什么洪秀全从未采纳?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罗大纲,清朝,风云人物

    说起太平天国罗大纲来,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只是一位太平天国将领,但是并不是太平天国著名将领,甚至他都没有参加“上帝教”。不过,这样太平天国将领的军事才能可是非常厉害的,可惜遗憾的是,虽然罗大纲曾多次献策,但是洪秀全杨秀清从来都没有采纳过,难道仅仅因为他没有参加“上帝教”吗?早在洪秀全杨秀清北伐的时

  • 张士诚一直受人好评,他为何会如陈友谅输给朱元璋?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元末明初,各地诸多枭雄崛起,其中当属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最为耀眼,他们也可算成三国鼎立之势,这三人当中朱元璋和陈友谅都具将相之才,有敏锐的眼光和果断的杀伐,但张士诚却跟他们不一样,他宽厚而爱人,深受百姓拥戴,受人一直好评,如果说陈友谅因为心狠手辣不近人情而输给朱元璋,那么张士诚为何也会输于朱元璋呢

  • 赤壁之战孙权为什么只给周瑜三万人马?周瑜带三万人马怎么敢迎战曹操?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周瑜,曹操,战史风云

    三国时期,群雄割据,在那个时代最为震惊世人的莫过于赤壁之战了,这场战役直接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以少胜多的典例,据说当时周瑜说需要五万军队即可抵御强敌,但是当时的孙权只给了三万却是为何?元208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终于一统江北,占有了半壁江山。然而他并没有就此止步,反而一面高吟“老

  • 一样是立太子,朱元璋这边齐齐拥护,康熙这边却是龙争虎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皇权之争从来没有停歇,但是在明朝和清朝却有两个极端对比,朱元璋和康熙的儿子们。在朱元璋册立太子之后各个儿子之间风平浪静,放在清朝康熙年间,九龙夺嫡的可是闹得欢腾。朱元璋和康熙都是我国历史上相当厉害也相当出名的皇帝,朱元璋草根出身,白手起家建立了大明王朝。康熙是清王朝的第四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