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李隆基被夺妻的儿子后来怎样了?

揭秘:李隆基被夺妻的儿子后来怎样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43 更新时间:2024/1/3 16:30:28

一、李瑁其人

唐玄宗第十八子叫做李清,后来改名为李瑁(720年-775年),。 开元13年,5岁的李瑁被封为寿王。开元22年 ,李瑁的姐姐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时,14岁的李瑁遇到了15岁的杨玉环, 李瑁一见倾心,于是求自己的母亲找唐玄宗赐婚。

惠妃当时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唐玄宗当然对此事言听计从,于是在开元23年,15岁的李瑁娶了16岁的杨玉环为妻。夫妻二人的美满生活持续了五六年。

在这几年中,李瑁的母亲武惠妃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寿王成为太子,于是设计杀了太子和寿王另外两个同父异母的兄弟。没想到伤天害理的事情折了自己的寿命,不久武惠妃就因疑神疑鬼受到惊吓而死。

这件事造成的后果是,武惠妃死了以后,唐玄宗找的替代品竟然是儿媳妇杨玉环。武惠妃自己心爱的儿子寿王不但没有成为太子,反而丢了媳妇,真是一场因果报应。倒是忠王李亨捡了便宜,被立为太子,成为后来的唐肃宗。武惠妃处心积虑的阴谋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

关于杨玉环的入宫,《旧唐书》说“或奏玄琰女姿色冠代,宜蒙召见。”《新唐书》则说:

或言妃姿质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内禁中,异之,即为自出妃意者,丐籍女官,号“太真”,更为寿王聘韦昭训女,而太真得幸。

可见,唐玄宗以前并没有注意到杨贵妃。这种推荐显然对寿王不是好事,要不是是武惠妃得罪人的后果,要不就是有小人贪功进言。

杨玉环入宫以后,成为了唐玄宗的宠妃,对于这种乱·伦之事,可能有着鲜卑血统的唐朝李氏并不在意。

至于寿王的心情呢?就不清楚了。唐玄宗为了安抚儿子,另给寿王安排了替代品:韦昭训女。

二、李商隐笔下的寿王

唐玄宗的快乐我们想象不到,寿王的痛苦我们也想象不到,不过大唐的诗人李商隐比较多事,在自己的诗作中揭了一下寿王的伤疤。

1、《龙池》 :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龙池在唐玄宗的兴庆宫里面,歌舞升平之中,薛王无所顾忌喝得酩酊大醉,可怜的寿王却无比清醒。对于这个对比,后人评价李商隐:

“词微而显,得风人之旨。”(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

风人之旨,有话不说破,却能让读者一看就明白是一种讽刺。

明朝王鏊《震泽长语》中说:

余读《诗》,至《绿衣》、《燕燕》、《黍离》,有言外无穷之感。后世唯唐人尚有此意,如“薛王沈醉寿王醒”,不涉讥刺,而讥刺之意溢于言表,得风人之旨。

大意是,我们读诗经,都能够感觉到言外无穷之意,后来的诗篇中唐朝人有这种表现,例如“薛王沈醉寿王醒”这一句,并不是直接讥刺,但是讥刺的意思却让人很容易感受到。这就是得到了风人之旨。

2、《骊山有感》

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

这首诗换了地方,场景换作了骊山长生殿。皇帝和杨贵妃每次去长生殿,不愿意跟随的只有寿王。这首诗的最后一句“不从金舆惟寿王”,常常被批评太露骨,没有“薛王沉醉寿王醒”含蓄。例如清朝纪晓岚说:

既少含蓄,亦乖风雅,如此诗不作何妨,所宜悬之戒律者此也。

想必寿王每一次看到父皇和自己的前妻一起时,都是一次痛苦的经历吧?

三、杨贵妃被赐死时,寿王也在现场

据《 旧唐书》记载,安史之乱以后,唐玄宗和杨贵妃入川,寿王带领了一支部队,护卫在金舆左右。

马嵬坡上杨贵妃被赐死的时候,寿王应该就在眼前。后来决定留下太子李亨抗敌的时候,还是高力士与寿王替皇帝与太子告别。

于是诛国忠,赐贵妃自尽。车驾将发,留上在后宣谕百姓。众泣而言曰:"逆胡背恩,主上播越,臣等生于圣代,世为唐民,愿戮力一心,为国讨贼,请从太子收复长安。"玄宗闻之曰:"此天也。"

乃令高力士与寿王瑁送太子内人及服御等物,留后军厩马从上。《 旧唐书卷十本纪第十》

曾经心爱的女人在自己眼前被赐死,不知道寿王此时是什么心情。送别太子李亨的时候,寿王想到了李亨此去竟然那么快就登上了皇帝宝座了吗?

结束语

诗人作诗喜欢借古讽今,寿王被拿来作诗料,自然要写他的尴尬。不过寿王忍辱负重,遇事看得开,也许人家寿王根本就没有当回事,只是后人胡乱揣摩而已。

宋朝杨万里在《读武惠妃传》中,把寿王写成了一个“大孝子”,说他主动献上杨玉环,可谓反讽的高手了:

桂折秋风露折兰,千花无朵可天颜。寿王不忍金宫冷,独献君王一玉环。

标签: 李瑁唐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中梓有着哪些治病轶事?他是怎么给人治病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中梓,明朝,历史解密

    在明朝的时候,有个著名的医学家,名唤李中梓。他的医术颇高,有的病人即便是远隔千里,也要请他来治疗。李中梓是上海人,有一个安徽新安郡的吴文邃患者,因病情难愈,不远千里请李中梓前去治疗。李中梓赶到患者家里的时候,患者告诉李中梓,说他头目眩晕已经三年了,但是李中梓给他诊治的时候却发现,他还有恶寒战栗的表现

  • 张兰德有四个老婆是真的假的 他不是自宫当太监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慈禧,历史解密

    在清朝末年,有一个人叫做张兰德,但是他进宫以后,换了一个名字,那就是小德张。他是太监,从十二岁的时候他就自宫,然后在15岁的时候他进了宫里,成为了一名太监。他有演戏的天赋,还曾经是宫里边的戏班子重要力量呢。他扮的是小生,扮相非常惊人,而且惊艳,而慈禧这个女人最爱看的就是这种戏曲,所以有这个能力的小德

  • 黄马褂在清朝代表着什么?为什么最后会烂大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黄马褂,清朝,历史解密

    黄马褂是清朝时期一种尊贵的服饰,是当时皇权的特殊象征,除了规定可以穿黄马褂的人之外,其他人是不可以穿的。在一些影视剧中,黄马褂常常被赋予特殊的含义,比如在《九品芝麻官》中,李公公给他的干孙子穿上了黄马褂,那么就算是八府巡按也不能打他。而在历史上,黄马褂也是真实存在过的,不过历史上的黄马褂并没有影视剧

  • 吕后独掌朝政的时候,樊哙在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樊哙,汉朝,吕后,历史解密

    刘邦去世的那一年,樊哙差点丢了命。刘邦之所以要杀樊哙,而且让陈平和周勃直接提樊哙的脑袋来见他,表面上是因为樊哙不执行刘邦命他讨伐卢绾的命令。实际上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削弱乃至铲除吕后的势力。二是因为他功高震主。刘邦由于觉得刘盈很荏弱,又忌惮吕后越来越独断刚强。再加上他非常喜欢戚夫人,想把皇位传给更加

  • 绿营在清朝占据什么样的地位?他们有多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绿营,清朝,历史解密

    绿营兵,这是清朝入关以后,重新组建的一支军队。这支军队的前身,主要来自明朝降军。他们投靠清朝后,被重新改编整顿,重新组成一支军队。绿营军主要是由步兵组成。这也是清朝前期,绿营兵跟八旗军相比,战斗力比较差的一个原因。八旗军主要以骑兵为主,而步兵为主的绿营兵,具有天然的劣势。当然,在绿营兵内部,也有少量

  • 清朝皇帝的子嗣很多都早夭,是医学不发达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清朝皇帝的子嗣很多难以成活,是医学不发达的原因吗?其实不然!说起古代皇帝,很多人想到的是三宫六院,后宫佳丽三千,但是即使是这样,皇室这么多老婆,为何留下的子嗣却不是很多呢?有很多人说是当时的医学不发达的原因,很多子嗣在出生时或者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但是说到底,这些子嗣为什么这么容易得病呢?其实归根结

  • 宋朝神秘天才少年王希孟,一生就留下了一幅作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王希孟,宋朝,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不缺天才,但从来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神秘。这个宋朝的天才少年,简直“就像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来到人间只为画一幅画,随后匆匆而去,甚至在史书上也难觅他的踪迹。他就是王希孟,18岁创作千古名作《千里江山图》,之后便杳无音讯,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中国有两位入错行的皇帝,一个是爱写诗填词的南唐后主李

  • 安·兰德的作品有哪些?风格都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安·兰德,美国作家,历史解密

    兰德认为自己主要为哲学家而非小说家,但她有时会遭到学术界哲学家们的贬低,批评她的小说和非小说的书籍都只是针对广大的读者,而非出版于经过同行评审的学术期刊。兰德对此则反驳道:历史上有许多将伟大哲学理念以小说形式表达的作家—包括但丁、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阿尔贝·加缪,让-保罗·萨特等哲学家也同时

  • 蒯通为什么劝韩信背汉自立?是在帮他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蒯通,汉朝,历史解密

    汉四年,韩信发兵袭齐,齐国上下来不及组织有效的抵抗,整个齐国便落入韩信手中。至此,项羽昔日在咸阳分封的十八路诸侯,臧荼、张耳、吴芮、英布已经成为汉王刘邦的臣子,临江王共敖仍是项羽的盟友,其他诸侯或是已死,或是下落不明。洗牌完成,韩信认为重新分配利益的时候已经到了,于是向刘邦自请为假齐王,刘邦很大度,

  • 揭秘:谁是《鹿鼎记》中,韦小宝的原型?晚年成为“大清第一罪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从年龄上看,明珠的儿子,清代大词人纳兰性德最像韦小宝,生于公元1655年,比康熙皇帝小半年,二人从小就是玩伴,发小。但是除了年龄,纳兰性德最主要的成就还是文学,既没有参加除鳌拜,更没有参与后来康熙朝的一系列大事。其次是曹雪芹的爷爷曹寅,比康熙皇帝小4岁,生于公元1658年,也是康熙皇帝的童年玩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