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人一般根本吃不上盐 那么他们到底吃什么呢

古人一般根本吃不上盐 那么他们到底吃什么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500 更新时间:2024/1/23 11:19:33

说到盐其实大家也应该知道的,那就是古代人好像这个玩意非的难得,而且还十分的昂贵的,所以一般人根本就吃不上盐的,那么有的人也要问了,那么这个时候的古代人一般都会怎么办?那么他们到底要吃什么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首先,盐肯定能买得起,只不过吃多吃少的问题。

人不可能不吃盐,不吃盐根本走不动路,尤其是古代,农夫一天劳动量巨大,发汗也多,不吃盐根本干不了活。

有人说,草原民族就不吃盐,这是因为游牧民以牛羊肉为主食,他们在处理肉的时候,不会像现在这样精加工,而是着血和动物乳汁烹调,这里面含有的盐分比植物多,所以不用额外吃盐。但是农耕民族就不一样了,以谷物和蔬菜为主食,必须在饮食里添加盐分。

其实中国从来不缺盐,只不过控制盐的销售。

早在公元前6050年,当时还是新石器时代,罗马尼亚的原始人就学会用陶器煮盐泉水的,以提取食盐的技术;在中国山西省运城市,也发掘出同一时代的古代盐场,表明中国制盐业的开端。

因为盐是必需品,所以政府要么专卖食盐,要么授权私人经营,反正一直保持垄断。这样一来,朝廷不仅增收,而且控制了经济命脉,岂不美哉?但垄断一定会造成市场不满,历史上就爆发过很多关于食盐的冲突。

意大利统一前,威尼斯就跟热那亚为了盐干仗。法国大革命的一个诱因就是过高的盐税,运动过程中成功废除了盐税,可拿破仑当了皇帝后,宣布重新征盐税,理由是支付对外战争的经费,直到1945年,法国才再次废除盐税。

综上所述,穷人肯定要吃盐,如果买不起官盐,就买黑市上的私盐,反正肯定要吃。历史上很多巨枭都是干私盐出身的,比如黄巢

标签: 三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井上哲次郎有着哪些著作理论?关于他的评价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井上哲次郎,日本,历史解密

    日本明治、大正、昭和时期的哲学家。少年时代就学于汉学塾,后精通汉学。1875年入东京开成学校学习。1877年入东京大学文学部哲学系,1880年毕业后主办《东洋学艺杂志》。1882年任东京大学副教授,讲授哲学。1884-1890年留学德国,研究德国观念论哲学,并介绍到日本。试图用西洋哲学的方法论解释以

  • 历史上最坏的五个奸臣,庆父排第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庆父,春秋,历史解密

    中国的历史就是一缸大杂烩,有着无数才华横溢的仁人志士,却也有很多根本不顾国家和百姓死活的坏人,使劲拼命的折腾。接下来,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历史上最坏的五个大人物(仅按历史顺序排名),看看你最痛恨的是哪一个!一、庆父庆父是春秋时期鲁国的贵族,鲁庄公的弟弟。他惯于挑拨离间,先后杀死了二个国君,后自缢身亡。成

  • 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十族的方孝孺,他到底为何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方孝孺,明朝,历史解密

    其实关于方孝孺之死,相信很多人多少都一点,毕竟给了他死刑的是明朝比较有争议的皇帝朱棣,而且方孝孺还是传说中的,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十族的人,听说他死之前大义凛然,完全不畏惧,所以也有很多人钦佩他的气节。这件事呢,其实说起来也挺简单的,朱元璋把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不过从能力来看,确实是朱棣

  • 著名的宋氏三姐妹,是怎样一个女人培养出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氏三姐妹,民国,历史解密

    20世纪的中国有这样的一个家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那就是宋家,宋家的六个儿女:宋霭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宋子安,均是社会的精英人士,对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个家族可以说是20世纪最辉煌的家族。著名的“宋氏三姐妹”,是20世纪最耀眼的姐妹组合:宋庆龄成为万人瞩目的国母,爱国爱民

  • 智天豹称乾隆皇帝会长寿,乾隆听到了,为何反而将他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乾隆,乾隆,历史解密

    自古皇帝多短命,而清朝的乾隆却是个例外。他生于1711年,死于1799年,活了近88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难得一见的长寿皇帝。说起来,任何人都没有办法预测自己的寿命,哪怕皇帝也不例外。乾隆在位期间,就曾有一个人预测过乾隆的寿命,并且还宣称他能活到80岁。但乾隆皇帝听到,却很不高兴,下令将他处斩,这是怎

  • 无为而治适用于哪些地方?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无为而治,道家,历史解密

    治理国家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治国策略,所以治国是无为而治的第一应用。为了贯彻无为而治的方针 ,各级政府官员既要抛弃各种政绩主义和形式主义,也要抛弃“为人民谋幸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等仁政理念,宽刑简政、轻徭薄赋、与民休戚,尽量靠万民的自为无为无不为,靠万民的自治无治无不治,自己做好必要的服务工作即

  • 清朝的皇帝为何改变不了女子缠足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古代,历史解密

    到了明代,裹脚之风进入兴盛时期,并在各地迅速发展。据说朱元璋的皇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马皇后,曾因一双天足,还被人起了个绰号“马大脚”。当时穷苦人家出身和偏远地区的女子有一部分未裹足。1.审美因素。 缠足女性因为走起路来比较慢,加上艳丽服饰,缠足女性倍感娇柔,看上去婀娜多姿,于是深得当时男子喜爱。这也

  • 民国初年,北洋军的武器装备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北洋军,清朝,历史解密

    北洋军所有的装备都是进口的,由于承担拱卫京师的任务,因此拥有更优越的设备,配备了马克辛机枪,这些中国最好的武器之一,当时世界上也非常先进。晚清时期,随着近代洋务运动的发展,不仅淮军、湘军、练军、一些绿营和八旗装备了从欧洲进口的仿炮或现代军工企业。20世纪70年代以后,更先进的西方后炮开始进入中国,导

  • 历史上的三桓,为何没能三分鲁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桓,春秋,历史解密

    春秋时期,实行世卿世禄制。卿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子民、家兵,乃至独立的政令,事实上为国中之国。在先秦时期,诸侯的封地称“国”,大夫的封邑称“家”。而“国家”一词的词义最早来源,就是合指诸侯与卿大夫的封地。由于世卿家族长期分掌国政,而随着其“功绩”的累积,其家族领地也自然越来越大。与之相对应的,公室的

  • 武昌起义爆发的时候 清廷国库到底有多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武昌起义,清朝,历史解密

    清代原由户部理财,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改组部院各衙门,将户部更名为度支部,列衔于户部之上,其原掌管的民政事划归民政部,主管官为度支大臣,另有左、右侍郎和左右丞、左右参议;下设承政、参议二厅及田赋、漕仓、税课、莞榷、通阜、库藏、廉俸、军饷、制用、会计等十司与金银库。度支大臣载泽武昌起义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