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十族的方孝孺,他到底为何而死?

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十族的方孝孺,他到底为何而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500 更新时间:2023/12/7 3:48:16

其实关于方孝孺之死,相信很多人多少都一点,毕竟给了他死刑的是明朝比较有争议的皇帝朱棣,而且方孝孺还是传说中的,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十族的人,听说他死之前大义凛然,完全不畏惧,所以也有很多人钦佩他的气节。

这件事呢,其实说起来也挺简单的,朱元璋把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不过从能力来看,确实是朱棣更强,朱棣有实力,也有野心,何况他还是朱元璋的儿子,怎么说皇位也该轮到自己来做吧,结果就是他自个举兵上位了,发动了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历时四年左右,结果就是朱棣如愿所偿,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当上皇帝后,对内改革,经营到位,对外加强巩固,收复安南,著名的郑和下西洋也是在他这个时期发生的。

可以说,朱棣确实是位好皇帝,在他的统治下,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永乐盛世广为称赞。不过他当皇帝的这个手段一直受人诟病,有人喜欢他,觉得他就是有当皇帝的实力,也做得不错;也有人diss他,指责他这时篡位,大逆不道,说起来就得‘呸’一句。

这其中,就包括方孝孺。方孝孺在朱元璋在世的时候就当官了,到朱允炆即位后,他还是继续在朝廷做官,官做得也挺大,是诗讲学士,国家重大的政事皇帝都要向他询问。

朱允炆喜欢读书,每当碰上疑难,就喜欢向他讨教,这君臣两人的关系可以说,还是很不错的。

到后来朱棣明确起兵造反,朝廷决定讨伐时的诏令、檄文也都是方孝孺写的。

这四年里,朱棣算是从分见证了方孝孺的文笔了,等到这场战乱结束,朱允炆下落成谜,方孝孺也被打入大牢,朱棣拿稳了这天下,但古代历来讲究名正言顺,究竟规矩仪式。

朱棣想要坐得光明正大,必须得有正统之名,为此他不惜改称马皇后为自己的生母,除此之外,他还需要一个极有分量的继位诏书。

放眼整个朝廷,方孝孺是最合适的人选了,他又才气,有德行,有名声,还是前任皇帝朱允炆的人生导师,最关键的是文笔还不错,毕竟朱棣可是亲身领教过的。

朱棣虽然有铁血手腕,但也挺想招揽人才的,他原想的是只要方孝孺好好给他写一封诏书,自己或许可以不计前嫌,留他一命。

然而,方孝孺拒绝了,任朱棣如何威逼利诱,方孝孺宁死不从。据说朱棣被方孝孺气得不行,还叫人把他的嘴豁开,从嘴角一直割到耳朵,并扬言灭他十族,但方孝孺始终不肯屈服!真不知他是有气节还是愚忠。

方孝孺始终认定,朱允炆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而不是朱棣。但问题是朱棣和朱允炆都是朱元璋的子孙,一个是儿子,一个是孙子,这天下不管是落入哪一个人之手,它都是老朱家的,方孝孺又何必如此死心眼地认定朱允炆呢?

他到底是忠于朱允炆,还是忠于朱家,还是忠于天下?忠于朱允炆的话,可能是有他的私人情感在,死也可以,但死得这么惨烈实在有点不该;忠于朱家,也不至于这么抵抗另一姓朱的吧,要是忠于天下,就更不应该接受这样的死法了。

不管是朱元璋的儿子还是孙子当皇帝,于大明臣民究竟有何不同呢?历史上的每个朝代,都有更换的一天,国家政权的交接,说到底还是老朱家的“家务事”,一代代的“孝孺”为帝王的“家事”操心,豁出性命,甚至还连带着那十族八百多人的命,实在是不该。

方孝孺死前,曾作绝命诗一首:“天将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猷,忠臣发贲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乎哀哉兮庶不我尤。”

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他的“尽忠”思想,其实是很有儒家道义的,这种方孝孺式的牺牲“教义”,说的好听点为忠义慷慨赴死,说实在的,是愚忠、愚用,有时候读书人的坚守就是固执,就是教条化下的牺牲品。

方孝孺或许可以选择自己为自己的信念忠义去死,但因此拖累如此多的亲朋好友,哪些人才是死得太冤了。

标签: 方孝孺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著名的宋氏三姐妹,是怎样一个女人培养出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氏三姐妹,民国,历史解密

    20世纪的中国有这样的一个家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那就是宋家,宋家的六个儿女:宋霭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宋子安,均是社会的精英人士,对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个家族可以说是20世纪最辉煌的家族。著名的“宋氏三姐妹”,是20世纪最耀眼的姐妹组合:宋庆龄成为万人瞩目的国母,爱国爱民

  • 智天豹称乾隆皇帝会长寿,乾隆听到了,为何反而将他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乾隆,乾隆,历史解密

    自古皇帝多短命,而清朝的乾隆却是个例外。他生于1711年,死于1799年,活了近88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难得一见的长寿皇帝。说起来,任何人都没有办法预测自己的寿命,哪怕皇帝也不例外。乾隆在位期间,就曾有一个人预测过乾隆的寿命,并且还宣称他能活到80岁。但乾隆皇帝听到,却很不高兴,下令将他处斩,这是怎

  • 无为而治适用于哪些地方?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无为而治,道家,历史解密

    治理国家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治国策略,所以治国是无为而治的第一应用。为了贯彻无为而治的方针 ,各级政府官员既要抛弃各种政绩主义和形式主义,也要抛弃“为人民谋幸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等仁政理念,宽刑简政、轻徭薄赋、与民休戚,尽量靠万民的自为无为无不为,靠万民的自治无治无不治,自己做好必要的服务工作即

  • 清朝的皇帝为何改变不了女子缠足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古代,历史解密

    到了明代,裹脚之风进入兴盛时期,并在各地迅速发展。据说朱元璋的皇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马皇后,曾因一双天足,还被人起了个绰号“马大脚”。当时穷苦人家出身和偏远地区的女子有一部分未裹足。1.审美因素。 缠足女性因为走起路来比较慢,加上艳丽服饰,缠足女性倍感娇柔,看上去婀娜多姿,于是深得当时男子喜爱。这也

  • 民国初年,北洋军的武器装备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北洋军,清朝,历史解密

    北洋军所有的装备都是进口的,由于承担拱卫京师的任务,因此拥有更优越的设备,配备了马克辛机枪,这些中国最好的武器之一,当时世界上也非常先进。晚清时期,随着近代洋务运动的发展,不仅淮军、湘军、练军、一些绿营和八旗装备了从欧洲进口的仿炮或现代军工企业。20世纪70年代以后,更先进的西方后炮开始进入中国,导

  • 历史上的三桓,为何没能三分鲁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桓,春秋,历史解密

    春秋时期,实行世卿世禄制。卿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子民、家兵,乃至独立的政令,事实上为国中之国。在先秦时期,诸侯的封地称“国”,大夫的封邑称“家”。而“国家”一词的词义最早来源,就是合指诸侯与卿大夫的封地。由于世卿家族长期分掌国政,而随着其“功绩”的累积,其家族领地也自然越来越大。与之相对应的,公室的

  • 武昌起义爆发的时候 清廷国库到底有多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武昌起义,清朝,历史解密

    清代原由户部理财,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改组部院各衙门,将户部更名为度支部,列衔于户部之上,其原掌管的民政事划归民政部,主管官为度支大臣,另有左、右侍郎和左右丞、左右参议;下设承政、参议二厅及田赋、漕仓、税课、莞榷、通阜、库藏、廉俸、军饷、制用、会计等十司与金银库。度支大臣载泽武昌起义爆

  • 宋朝经济比蒙古还要发达 为什么却奈何不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朝,明朝,宋朝,历史解密

    若要问哪个朝代的商品经济发达,那么宋朝绝对是榜上有名,并且是霸主级别的朝代,虽然在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开始的萌生,但是,相对于当时的整个世界来说,并没有很突出,但是宋朝在当时确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经济强国,宋朝的疆域收缩,北部边界背压缩到黄河流域,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小的朝代,甚至还没有秦王朝

  • 皇帝家属也哭穷,妃子工资一年多少,得知真相的我惊呆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唐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则多以货币形式支付为主,发金子、银子,即所谓“发元宝”,与现代上班拿工资的等式就比较接近了。清朝后宫的年俸分九等。皇太后的年俸最高,每年黄金20两、银2000两。余下相应的是,皇后银1000两、皇贵妃银800两、贵妃银600两、妃银300两、嫔200两、贵人100两、常在50

  • 历史上周瑜是怎么死的 他真的是被气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周瑜,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中记载赤壁之战,诸葛亮可谓是大出风头,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整个赤壁之战好像成了诸葛亮的一场个人秀,而主将周瑜则成了一个嫉妒贤能的小人形象。赤壁之战结束后,周瑜领兵和曹仁争夺荆州,结果被诸葛亮趁虚而入,占据了南郡和襄阳,气的周瑜吐血三升,临终之前大叫道:“既生瑜,何生亮?”周瑜气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