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曾使用一暗器,后来被成吉思汗学会了

曹操曾使用一暗器,后来被成吉思汗学会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614 更新时间:2024/1/29 21:35:30

公元13世纪,东方的蒙古帝国开始崛起于世界。这时期的蒙古帝国所向披靡,蒙古铁骑东征西讨,一路打得欧亚大陆各国闻风丧胆。众所周知,蒙古人骁勇善战,多以骑兵为主。骑兵的特点为灵活机动,并且具有极强的战斗力,然而攻城略地却是骑兵的短板。可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是人,蒙古人很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神器——抛石机。

抛石机的前身为发石车,最早广泛运用于三国时期,后来被蒙古人改进使用,威力非常巨大。西方学者贝文·亚历山大曾经这样评价成吉思汗与他的蒙古大军,他在《统帅决胜之道》写过:“成吉思汗拥有世界上效率最高的战争机器。它建立在最重要的四大基础之上:极强的机动灵活性、武器的优势、几乎万无一失的战术体系以及战略天才。”蒙古大军能够攻城略地与他们的战术、武器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抛石机就曾发挥了巨大作用。

根据古代文献《马钧传》记载,马钧所改良的新式发石车不但威力变得更加惊人,而且还由以前的单发模式进化为连发模式。所谓单发模式的旧式发石车顾名思义每发射一次需要花费一段时间才能发射下一次;而连发模式的新式发石车则能够连续发射,而且威力比之前增强了许多。据《三国志》记载,曹操袁绍大战于官渡。期间,曹操就曾经使用过发石车来打击袁绍军,并且取得了很好地效果。三国时期,由于马钧改进的连发新式发石车还没有量产普及,因此运用于军事之上的多是旧式单发模式的发石车。

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大战于官渡。当时袁绍兵力有10万,粮草充足;曹操兵力不超过4万,而且粮草不济。官渡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之战。官渡之战时,曹军使用了旧式单发模式的发石车,并且为曹军取得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正史与《三国演义》均有相关记载。战争期间,袁绍军多使用强弓硬弩,一阵乱箭射来好像雨点一样打向曹军,曹军一度被袁军打得非常被动。然而,曹操不会坐以待毙,在谋士刘晔的提议下曹军开始投入发石车使用于战场,结果起到了奇效。虽然当时的发石车只是单发的旧式武器,然而当一颗颗巨大的飞石砸向袁军之时,局势再度发生扭转,曹操成功逆袭袁绍。这是史料记载有关发石车的一次早期经典战例。后来这种武器被成吉思汗学会,蒙古人开始变得所向披靡。

到了公元14世纪,蒙古人所使用的抛石机已经是威力更加惊人的高配版“连发发石车”了。而蒙古人之所以能够使用“加强版”抛石机又要感谢金国与南宋。蒙古在与金国的长期作战中,曾经缴获了大批金国先进的装备,其中就包括抛石机。加上蒙古又利用了大批中国北方汉族工匠的先进技术,于是就出现了帮助蒙古人攻城略地的神器——抛石机。

蒙古人改进后的抛石机威力大到什么程度呢?据史料记载,蒙古人兵临城下之际,将会摆出攻城阵型,火炮、抛石机都是必备品。抛石机进过改进以后不但能够抛射重型石弹,还可以发射威力巨大的火球。重型石弹的发射是用来摧毁城内的防御工事,而火球的发射则是为了烧毁城内的建筑,在这种双管齐下的攻击之下必然能够打击防守方的信心。蒙古人攻打花刺子模的时候,抛石机发挥了巨大作用,堪称攻城神器。花刺子模是当时的又一强大帝国,领土辽阔,并占据着包括了哈萨克斯坦、阿富汗、伊拉克等国家地区。中亚霸主花刺子模能够比肩蒙古帝国,也正因为这样意图征服世界的蒙古帝国更加要拔掉这颗眼中钉。

公元1221年,蒙古与花刺子模大战于内沙布尔城(有的地方翻译为你沙不儿),双方投入了大量的抛石机与火炮,战争画面如同现代战争的火炮战一样劲爆。当时蒙古人投入了300门火炮、3000架抛石机、700台火焰发射器;守城方也投入了500架抛石机、3000台发弩机。蒙古人发动进攻以后,双方的火炮、弓弩、抛石机齐发,整个战场被如雨点般的弓箭、火炮、投石等覆盖。守城方,许多防御工事被摧毁,城楼与房屋被火焰点燃,守城军士中箭着炮以及被巨石击中着死者无数;蒙古方面也伤亡不少,城上射下来的弓箭如雨点般打来,500架抛石机打下来的巨石犹如雪花似砸向军中。

然而蒙古包毕竟骁勇善战,加上3000架抛石机以及700台火焰发射器的猛烈攻击,内沙布尔城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城里多数建筑物被摧毁,人们陷入了恐惧之中。随后守城方向蒙古大军的首领拖雷请降,并许下年年纳贡的条件,可是拖雷却没有接受,依然继续进攻内沙布尔城。

经过蒙古大军的猛烈攻击,内沙布尔城在7天后被攻陷。在这一战中,蒙古大军与内沙布尔城军都投入了大量的抛石机,可见在当时这种武器非常普及实用,而且能够用来攻城与守城,非常给力。蒙古人攻陷了号称永不陷落的巴格达,也是凭借了抛石机的巨大威力。此后,蒙古人一路西进,打得欧洲人闻风丧胆,在欧亚大陆所向披靡。

整个13世纪是勇猛的蒙古人的时代,而现在的欧洲人却非常讨厌“13”这个数字,也许就就是因为公元13世纪的蒙古人太猛了,给欧洲人留下了“恐惧症”。在那个时代,欧洲骑士团的战斗力极强,而蒙古大军能够把骑士如云的欧洲各国给打跪了,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蒙古人善于使用各种威力巨大的武器,尤其是抛石机的投入使用。这种早在三国时期就已经开始被用于战争的发石车被蒙古人改进以后成了其攻城略地的神器,帮助蒙古人在军事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标签: 成吉思汗宋朝曹操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如果关羽不放水,能不能斩杀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关羽,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曹操经过火烧赤壁,赵云、张飞堵截,有生力量消耗殆尽。在华容道,曹操只有三百余骑,许褚、张辽、张郃、徐晃等将军,伤痕累累,几乎失去了战斗力。反观关羽的五百校刀手,以逸待劳,看曹操的军队,就像猫看到老鼠,精光四射,想着建功立业。如果关羽不放水,曹操很难逃脱。即使曹操能逃走,他的核心班底也会为掩护曹操,大

  • 吴太伯:吴国第一代君主,东吴文化的宗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吴太伯,吴国,历史解密

    吴太伯,又称泰伯,吴国第一代君主,东吴文化的宗祖。姬姓,父亲为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兄弟三人,排行老大;两个弟弟仲雍和季历。父亲传位于季历及其子姬昌,太伯和仲雍避让,迁居江东,建国勾吴。始祖讳泰伯又泰伯(古泰通太),殷高宗武丁四十年丙申四月初四(约公元前1165—前1074年)生,立国“勾吴”,以国为

  • 慈禧和咸丰之间真的有的明争暗斗吗 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咸丰,慈禧,历史解密

    咋一看标题可能有人觉得,慈禧是咸丰皇帝最喜欢的女人,咸丰在位时,慈禧在后宫的位置无人能及。怎么会有斗争呢?接下来就让小编从另外一个角度去为大家还原历史的真相。慈禧慈禧想必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过多的介绍。直奔主题、慈禧是1852年入的清宫,当时是咸丰皇帝的贵人,赐号兰贵人。刚入宫的时候只是一个皇帝后宫普

  • 晚清的洋枪队队长白齐文:投靠太平军,死前嚣张被李鸿章溺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洋枪队,清朝,历史解密

    清朝晚期是一个比较动荡的时代,因为清政府一味的跟外国人妥协,所以在民间有很多人对他不满,他们这种卖国的做法也没有能够换来自己的安定,外国方面还是一直在给中国方面施压,所以当时他们是处在内忧外患之中,尽管朝廷一直想要隐藏这个事实,但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这个事实按不住了。清政府当时想法是非常好的,那些

  • 汉朝末年天子刘协,虽是亡国之君但名声却很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协,汉朝,历史解密

    历朝历代的亡国之君不是残暴无道之辈就是无心政事之君,也正是他们由于他们这种做派,才使得国家灭亡、百姓涂炭,这些亡国之君将国家葬送之后大都不会留下好名声。但凡事总有例外,汉朝末年天子刘协就是亡国之君,但他的名声就很好,刘协的谥号是“孝献”,这个谥号的意思就表明了刘协是一个孝顺、睿智的君主。刘协确实也符

  • 大蒙古国为什么会最终走向分裂与瓦解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元朝,大蒙古国,历史解密

    从本质上而言:大蒙古国的解体是必然的。蒙古帝国拥有3300万平方公里的疆域面积,是人类有史以来疆域最为辽阔的陆权帝国。由于蒙古帝国的疆域极其辽阔,这意味着随着边疆地区同中央之间的地缘距离日益疏远,中央对其的控制力度势必递减。更何况蒙古又是刚从原始部族转型而来的,相比之前的中原文明、波斯文明、罗马文明

  • 秦始皇嬴政和赵国都是嬴姓赵氏,为何赵国以赵为姓?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嬴姓赵氏,秦朝,历史解密

    秦国与赵国都是嬴姓赵氏,两国是同宗,那为什么有些人对秦国的国君称姓,比如秦始皇嬴政,秦昭襄王嬴稷呢,而赵国的都称氏呢,赵简子赵鞅,赵襄子赵无恤,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很简单,嬴政的叫法本身就是错的,自然会出两种叫法。先秦男子称氏,不称姓,比如屈原,就是芈姓屈氏,秦始皇应该叫赵政,而不能称之为嬴

  •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该体系扮演者什么样的角色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美国,美元,历史解密

    核心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前者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借贷,目的为保障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后者提供中长期信贷来促进成员国经济复苏。“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确认1944年1月美国规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

  • 于三国时期,被历史低估的谋士,他也是其中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众人皆知苏轼文豪人亦豪,他曾在贬官的途中写下了一首《念奴桥·赤壁》,也被人们称之为《赤壁赋》,洋洋洒洒且激进豪迈。对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些词的描写更是突出了一位自信从容的江东儒将的形象。周瑜,是一位被历史低估的谋士,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他的故事。周瑜字公瑾,周氏自汉朝便是宦官之姓,

  • “四春娘娘”宠冠后宫,内忧外患时期咸丰帝仍在纵情享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四春娘娘,清朝,历史解密

    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十四上元节前夕,清宣宗道光帝驾崩,临终前传位于皇四子奕詝,是为咸丰皇帝。咸丰帝一上台,面临的是千疮百孔的忧患局面,对此,年轻气盛的咸丰帝准备励精图治,施展一身抱负。谁知,随着国家局势的发展,咸丰帝却变了。咸丰元年(1851),洪秀全率领教众在广西揭竿而起,揭开了太平天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