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时期最重视人才的是哪个诸侯国?

春秋时期最重视人才的是哪个诸侯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543 更新时间:2024/1/21 23:01:10

春秋战国时代,要说到重视人才,很多人难免要想到鲁国。那个时代是以军事力量作为国力强弱的判断标准。鲁国是周天子的嫡亲之国,又是礼仪之邦,是最为推崇周礼的国家。鲁国人推崇文化,孔子、墨子这样的先贤都出生在鲁国,鲁国有着尊师重教的丰厚土壤,在后来鲁国都城被攻破的时候,大军在城外城中学子依然能安然无恙读书诵经,这样的文化环境就让鲁国不同于任何一个诸侯国。但是,鲁国是最重视人才的国家吗?其实不是。

实际上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鲁国,只是姬周时代以来的鲁国,之前的鲁国已是不存在了,这里的根本就在于当年鲁国的始封君伯禽。这位国君来到鲁国的时候推行的是“变其俗”,就是把姬周的传统习俗强行灌输给生活在鲁国旧地的东夷族群。鲁国最终是最具姬周特色的封国,即便到春秋晚期列国要学周礼也是以鲁国为圣殿级别,那么可见鲁国推行姬周风俗是相当彻底的。从另外的角度看,鲁国发展是开天辟地的,是没有传承的,所有风俗制度体系都是崭新的,鲁国旧地的东夷风俗已是销声匿迹。

鲁国是纯正意义上的礼仪之邦,吴国王室派人到鲁国学习中原礼俗,也都认为大受震撼。很长一段时间内鲁国人都有某种制度优越感,尊崇孔子等先贤之学,很多贵族都到孔子、墨子门下求学。但是有个很大的问题则是,这些先贤们所推崇的是复古旧礼,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学的东西都是老派而原始的周礼,繁文缛节尤其之多,运用于政治和军事上都不太实用。王室贵族们虽对此极为向往,可具体操作层面他们更多还是以名利为重,孔子本人也对政敌少正卯诛之而后快,更别说满腹阴谋的三桓子弟。

鲁国自伯禽始,推行的就是亲者亲、仇者恨,对于非我族群,认为都是其心必异,鲁国人绝难真心坚持人才为本,更多的还是站在自私的层面,保护着自我族群的利益。鲁国人对人才的态度充满矛盾,就是孔子、墨子们尚贤,对那些非本派的子弟、非本派的观点的,也是完全反对的。东夷族群的人才即便是人才,也是反派,也要被屠杀;少正卯就是有才,因为抢了孔子的徒弟,孔子就认为是异端邪说;三桓重视人才阳虎,一旦产生政治冲突,三桓也要联合起来共诛之。

那么,如果鲁国不是最重视人才的诸侯国?是哪个国家最重视呢?燕国有个燕昭王筑黄金台,以邀请天下人才入驻燕国,这当然也是重视人才,但燕昭王是有所图谋。燕国受齐国压迫数年,燕昭王求取人才是要振兴燕国,要向齐国人复仇。魏国有西河学派,魏文侯固然是一代雄主,不过魏国刚刚经历三分晋国,虽是继承了优质政治和军事资源,可是立国未久,魏国面临韩赵和秦国夹击,魏文侯招引人才建立西河学派,则更是对国家发展的未雨绸缪。其后之秦国,则更是如此目的。

史书中有:“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彩布帛鱼盐。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齐国这个国家有山海环抱,多盐碱之地,生活着东夷族民,这里并非如人们所想象的是所谓蛮荒之地。姜太公在此立国,推崇士农工商贾五民,布帛和鱼盐之业成了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因此齐国人对各类人才都有着极大的宽容度,这种态度跟重农抑商的其他诸侯国不同,齐国对于文化更容易兼收并蓄,到后来齐国人也才能产生出稷下学宫这样的教育机构,诸子百家在齐国皆有其生存空间。

管子》里有:“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正是在管仲任职期间,齐国推行“三选之法”,就是乡选、臣选及君选,实行的是逐级推荐,就是要让那些贤人上位。齐国以桓公之政为标杆,大多有尚贤之策,如齐宣王时代就有“士贵,王不贵”的说法,可见齐国人对人才的态度。而由于姜太公在齐国推行“顺其俗”,也就很好的在齐国保存了东夷之文化,很多东夷人才也在齐国有了生存之道,齐国也即成为保存东夷文化较多的诸侯国,就连孔子也曾说:“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

孔子遭鲁国驱逐,则有了周游列国;孟尝君想良禽择木而栖,千里迢迢跑到秦国,结果还被一路追杀;商鞅、李斯虽在秦国建功立业,最终还是身遭惨死;吴起在楚国遭到迫害,就更别说伍子胥、申公巫臣流浪异国他乡,范蠡远离朝堂,南方诸国对人才的重视更是不够,史书中还有楚才晋用的说法。稷下学宫所培养出来的那些人才,不止在齐国发光发热,稷下学宫的孟子最后归了鲁国,邹衍去了燕国,慎子荀子去了楚国,申不害去了韩国,公孙龙则是去了赵国,稷下学宫可谓战国之黄埔军校。

标签: 春秋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世民明明知道守城守不住,为什么还要让罗士信送死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罗士信是李世民麾下的一员猛将,以作战不要命著称。但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越是猛人,死在战场上的可能性就越大,罗士信即是如此。公元622年,李世民奉命平定窦建德死灰复燃的余党刘黑闼。相比窦建德,刘黑闼的作战能力有过之而无不及,接连击败李玄通、李世勣,势头正猛。不过,当刘黑闼听说是李世民亲自出征

  • 晋惠公得罪秦国,被秦国俘虏后为什么没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晋惠公,春秋,历史解密

    晋惠公夷吾是晋献公的儿子,是晋文公重耳的弟弟,但是,他是在重耳成为晋国国君以前,率先一步成为晋国君主的,当然,这倒不是他从重耳手中抢来的,而是在重耳和手下人看不清晋国形势时,放弃了这次机会,才轮到的夷吾,而夷吾成为晋惠公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他需要秦国的帮助和支持,比如,他答应给秦国割让五座城池。但是

  • 王竑:明朝文官,亲手殴死锦衣卫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竑,明朝,历史解密

    "传"到八月二十二日这天,一件更爆炸的新闻,却瞬间抢了"土木堡惨案"的头条:大明朝锦衣卫指挥使马顺,竟被一个叫王竑的年轻言官,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活活打死了!先是悲愤土木堡惨案的群臣们,集体跑到午门要说法,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当着监国朱祁钰的面耍威风,大咧咧跳出来呵斥群臣,谁知没呵斥几句,竟被户科给事中王竑

  • 辽国到底有多少军队?居然能暴打几千万人口的宋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辽朝,五代十国,宋朝,历史解密

    西夏国的总人口不超过300万,平时的常备军不超过10万。但是一旦发生大规模的战争,西夏立刻进行战争总动员,可以集结几十万大军。今天,我们来聊聊大辽国的情况。大辽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强于西夏,否则也不会能够长期暴打宋朝。那么,大辽国到底拥有多少人口呢。对于辽国来说,自己能够集结多少军队呢?其实,辽国军队的

  • 刘禅为什么要娶张飞的女儿?张飞的女儿很漂亮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禅,三国,历史解密

    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刘禅成为蜀汉皇帝,而他一生前后有两个皇后,第一个是敬哀皇后,第二个张皇后,其实这两位皇后是亲姐妹,她们都是张飞的女儿,刘禅虽然是皇帝,但也是胆小懦弱之人,为何敢娶猛张飞的女儿呢?刘禅娶张飞之女,完全是政治联姻,张飞是蜀汉开国元勋,官至车骑将军,而且他从创业之初就跟着刘备,一直忠心

  • 萧子良是个怎样的人?向来宽仁博爱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萧子良,南北朝,历史解密

    齐永明十ー年(公元493年),武帝萧赜去世,皇太孙萧昭业继位。临终之时,萧赜留下遗诏,让竟陵王萧子良辅政。萧子良向来宽仁博爱,不喜好处理政务,就向萧赜推荐西昌侯萧鸾,任命他为知尚书事,让他参与辅政。第二年,萧子良因病去世。萧昭业即位后荒淫无道,萧鸾数次劝谏,萧昭业不仅不听,反而心生忌惮,想除掉萧鸾。

  • 亚历山大东征与马其顿打开亚洲的大门:格拉尼卡斯河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亚历山大,历史解密

    公元前334年8月,在马尔马拉海南岸的格拉尼卡斯河附近,亚历山大大帝首次遭遇到了他的波斯对手。经过短促而激烈的厮杀,马其顿东征军笑到最后,也打开了广袤亚洲世界的大门。虽然只是亚历山大东征历史上的最小规模会战,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双方在后来的决策发挥。波斯帝国的危机亚历山大东征前夕 波斯依然是世界头号

  • 她一生贤良淑德,却成了明朝第一个被废的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胡善祥,明朝,历史解密

    一生贤良淑德,却成为了明朝第一个被废的皇后,皇上晚年为此懊悔!古代时期一直是男权社会,而女人要想得到尊重,在当时只能成为后宫里面的妃子,得到皇帝的宠爱,这样就算你是社会上最底层的,你也可以位居高位,享受着荣华富贵,天下人的朝拜。今天我们所要讲的这位皇后,可以说她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皇后,贤良淑德,善解

  • 乾隆拥有大智慧,在位多年始终纵情山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乾隆,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我国古代历史悠长,时代更迭,朝代变迁,每一个漫长的朝代都会经历好几位皇帝,但不是每个朝代的每位皇帝都可以名垂青史,这和他们在位时的成绩时局的安宁和百姓生活的安定有很大关系,如果人民安居乐业,边境太平,提出的政策被大臣一致通过并且施行得很好那就会被当做是一个好皇帝。比如清朝的乾隆皇帝口碑就很好,深得大

  • 为什么说向突厥称臣纳贡是唐太宗一生的耻辱?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世民,唐朝,唐太宗,历史解密

    隋朝末年,由于隋炀帝杨广接连出现决策性的失误,导致民 怨四起,各地起 义不断,最终,隋朝被李渊率领的起 义军给推 翻了,推 翻隋朝之后,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并将国都定在了长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市。帝位稳定以后,唐高祖李渊便将大儿子李建成册封为太子,将二儿子李 世民封为秦王,四儿子李 元吉封为齐王,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