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炎在刘禅棺材里放了哪三件东西?

司马炎在刘禅棺材里放了哪三件东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812 更新时间:2023/12/27 16:41:17

刘禅,字公嗣,蜀汉后主,执政长达41年,是三国时期君主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公元263年,邓艾偷渡阴平,直捣成都,刘禅放弃抵抗,开门投降。第二年,刘禅及蜀汉文武大员被迫迁往洛阳,受到司马昭的热情款待。司马昭还将刘禅封为安乐公,永享快乐。然而刘禅去世后,晋武帝司马炎却在他的棺材里放了让刘禅祖宗八代都蒙羞的三件物品:一双手编草鞋、一件百褶女裙和一件牛角酒杯。这到底真有其事,还是人们杜撰的。

让刘禅祖宗八代都蒙羞的三件物品:

这三件物品分别为一双手编草鞋、一件百褶女裙和一件牛角酒杯。草鞋是羞辱刘禅出身卑微,“假冒汉室宗亲”,远远无法和名门望族司马家族相比。一个卖草鞋的平民,如此血脉,怎么能当九五之尊。这是对刘禅和刘备的极大侮辱。

演义第一百零三回中,诸葛亮司马懿送了妇人穿的裙子和首饰,嘲笑他像个娘们一样,意在激怒司马懿出战。然而,司马懿能屈能伸,坦然接受,并重谢使者。这件事成为司马后人的隐痛,司马炎送给刘禅女人衣服,就是“以彼之道还之彼身”,讽刺羞辱诸葛亮。演义中是这样描述的:

司马懿看毕,心中大怒,乃佯笑曰:“孔明视我为妇人耶?”即受之,令重待来使。

晋武帝司马炎给刘禅随葬酒杯,这就很好理解了,意在嘲笑刘禅每天载歌载舞,不理朝政,亡国后,仍不思悔改,依然饮酒作乐,声色犬马。现在,刘禅到了阴曹地府,继续饮酒作乐。

那么司马炎真的在刘禅棺材里放这三件物品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子虚乌有。

首先,翻遍《三国演义》、《三国志》和《晋书》等相关史料,都未发现令刘禅八代蒙羞的三件物品的只言片语。这显然是后世无聊之人杜撰的,久而久之,它就成了历史,误导了世人。这些故意编造之人,可能是出于羞辱刘禅昏庸无能之意,也有可能是出于对西晋“羊车望幸”和八王之乱的讽刺。晋朝第二位皇帝司马衷是一个弱智,不是刘禅的“大智若愚”,他的皇后贾南风独断专行,导致了八王之乱,引发了五胡乱华。

其次,刘禅是主动开门投降的,诚意十足。虽然发生了钟会姜维作乱不愉快的事,司马昭知晓并非刘禅本意,没有怪罪他,还封刘禅为可以世袭的安乐公。司马昭还多次宴请刘禅,欣赏蜀乐,至于“乐不思蜀”这是司马昭和刘禅开的玩笑。总体来说,刘禅在洛阳过的还是有滋有味的,在亡国之君中,算是很不错的结局了。公元271年,64岁的刘禅病逝于洛阳,晋武帝司马炎按照王侯之礼,下葬刘禅。他死后,第六子刘恂继承安乐公爵位。《蜀记》中记载:

“谥曰思公,子恂嗣。”

最后,刘禅死后,谥号为“思公”。谥号“思”,一般认为是“追悔前过曰思。”的意思。“思”一般看作是平谥,不好也不坏,亡国之君用“思”作为谥号居多,寄托一种伤悼的情怀。如明朝最后一任皇帝崇祯的谥号为“思宗”。逸周书·谥法解对“思”的解释是这样的:

“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内思索曰思。追悔前过曰思。谋虑不衍曰思。”

从司马炎给刘禅的谥号可知,并没有特意侮辱他,是公平公正地给其谥号,表达一种亡国之君思念故国的感情。晋武帝司马炎如此厚待活着的刘禅,就没必要羞辱死后的刘禅。如果他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让东吴皇帝看到投降司马家族的刘禅死后还被羞辱,一定会抗战到底。因此,司马炎为了顺利招降东吴,减弱抵抗,也会善待刘禅的。

总结:刘禅投降后,司马昭和司马炎对其还是挺不错的,至少,刘禅吃喝不愁。刘禅死后,司马炎根本没必要给其棺材里放置一双手编草鞋、一件百褶女裙和一件牛角酒杯这三件物品。这样做,只有坏处,没有益处,晋武帝司马炎是不会这样做的。所以,这只能是后世之人,根据演义及相关史料,杜撰而出的。刘禅棺材并没有这三件物品,更加不会令刘禅八代祖宗蒙羞。

标签: 司马炎晋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揭秘:清朝一品官员待遇究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现代人总是有一种感觉,那就是不管挣多少钱都觉得不够花。主要是现在能消费的渠道太多了,攒钱很难,如果能控制住不消费的话,很多人还是能省下钱的。如果要是在清朝这个物质生活不怎么充实的朝代,做一个吃朝廷俸禄的公务员,是不是也能像电视剧中演的一样顿顿大鱼大肉,隔三差五去下馆子听书呢?这就要看看清朝官员的一年

  • 明朝最奇葩的皇帝,宠爱比他大十几岁的妃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见深,明朝,历史解密

    明朝虽然不比盛唐那么厉害,但是明粉却丝毫不比唐粉少,不仅仅是因为开国皇帝的特殊性,更多的,是因为这个朝代特殊的人和事实在是太多了,从残暴嗜血的万人砍头案,到沉迷道教几十年不上朝的昏庸帝王,个个都是吸引眼球,但要说起爱情八卦,那也是一桩接着一桩,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应该就是那个被人疯传恋母情结的朱见深了

  • 齐国公卿之一:清河崔氏的兴盛与衰败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河崔氏,春秋,历史解密

    清河崔氏在春秋时乃齐国公卿之一,至西汉时居住在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故城县、枣强县、南宫县、威县部分,以及山东武城县、高唐县、临清县、夏津县),东武城(今河北故城县),东汉以后成为山东望族,其中崔琰曾投曹操门下。南北朝时讲究士族门第,在北方后魏把崔氏被列为一等大姓王崔卢李郑。至唐代开国有五姓七望之说

  • 世人皆知郑和下西洋,却不知道他还下过东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郑和,明朝,历史解密

    元末明初之时,日本正处于一个政局动荡,诸侯之间相互攻伐的时代。发生了战争,就要有输赢,于是,那些被打败的诸侯为了恢复实力,就让人到中国东南沿海附近抢劫物资,当起了海盗。明太祖平定天下后,派人到日本出使,希望他们能管管,恢复两国关系,但是,日本当时正处于南北混战之时,天皇根本管不到这件事,朱元璋一怒之

  • 她曾宠冠后宫,儿子封太子后却惨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钩弋夫人,汉朝,历史解密

    古人都说:“红颜薄命”,在古代中国,很多女子虽然身在宫廷,享受其他人一辈子享受不到的荣耀,得到皇帝的恩宠,带给全族人数不尽的荣华富贵,但其实是很可怜的,她们不得不为了争宠而用尽浑身解数。为了取得君王一回顾,她们不仅要美丽的容貌,会精心打扮,还有的女子比较有心机,会请人写下诗句,甚至编出“异象”来烘托

  • 清朝对皇子的教育有多严格?平时都要做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在我国古时候封建君主专制的社会制度中,国家的治与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君主的贤能程度。若有幸能遇上明君,百姓可以安居乐业;可若遇上昏君,就有可能民不聊生。从整个王朝的长远角度看,皇帝的贤明程度也存在木桶效应。决定一个王朝气运的,不是看最贤能的君主有多好,而是看最昏庸的君主有多差,历史上不难见到,再富饶

  • 康熙王朝三巨头中,谁是最聪明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康熙,清朝,历史解密

    作为康熙皇帝身边的三位上书房大臣,这三个人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号称佟半朝的佟国维,他家的女人世代都是清朝皇帝的皇后。第二号人物则是身为满人的马齐,这个人看似平常,其实深不可测。第三位是才能最卓著的张廷玉,可惜他是一名汉人,所以只能沦为第三。不过这个第三常常会抢了第一第二的风头,那么有

  • 她是为康熙生育儿女最多的妃子,女儿死后还穿龙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容妃,清朝,历史解密

    康熙帝虽然没有乾隆那么风流多情,但是康熙在位期间长所以妃子数量也是在清朝仅次于乾隆,而在众多妃子中有一位妃子为康熙生下了5个儿子一个女儿,是众多妃子当中为康熙生育最多的一个妃子,她就是康熙四妃当中的容妃。容妃原名马佳氏,在康熙即位前16年的时间中容妃当属是最受康熙宠幸的妃子,马佳氏具体是哪一年生人史

  • 当刘牢之遇上慕容垂,两人实力对比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慕容农,十六国,历史解密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盛产名将,但名气相比楚汉、三国、隋唐等时代要差了许多,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相关的文学影视作品比较少。今天,我想特别提到两个人,刘牢之和慕容垂。他们一个是东晋名将,一个是后燕皇帝,是这个时期名将中的名将。而且,他们还曾直接交手过。公元385年,前秦遭遇淝水大败后,国内陷入四分五裂,早就

  • 因为拒绝皇帝借钱而被抄家 家属被全部流放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张居正,历史解密

    你能想象一顿饭的奢侈排场程度是怎么样的?7个桌子、120多道菜。而且这些菜是供几个人享用的。有人会说,这怎么可能?这是真实存在,也是清朝皇室的日常作风。这些在清代的史料里面以及溥仪的手稿里面都有记载。好多人在问,这不是浪费吗?能吃完吗?这纯粹是皇族为了讲究排场,吃完是不存在的,浪费不是这些皇族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