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为何会“重文轻武”?这种政策有什么影响?

宋朝为何会“重文轻武”?这种政策有什么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78 更新时间:2024/2/18 12:22:58

唐末五代时,由于皇权衰微,兵权旁落,因而兵变不断,不仅祸乱朝政,而且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大抵五代之所以取天下者,皆以兵。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这造成了先秦以来的儒家文化受到很大的冲击,使得当时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发生改变。

自从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以来,宋朝以文治国的基本基调就算是定下了。尽管军事上宋被周边国家暴揍了个遍,但在经济、文化、科技上都达到了任何一个封建王朝无法企及的高度,所谓"登峰造极于赵宋一世"就是如此。

虽然宋的灭亡要一定程度上归咎于他的"重文轻武"的国策上,武将的地位堪比看门狗,简直惨不忍睹。但是以武立国的宋也不一定见的国祚长久,看秦、隋两代,均是以武治国,结果二世而亡,大汉延绵数百年也是内乱不断。因此可见延长国祚都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

"崖山之后无中华"大宋的灭亡令无数人惋惜,有人认为丢了燕云十六州的大宋是瘸了脚的大宋,也有人说大宋是生错了时代,在大宋弱,而是当时的蒙古、金、辽太猛,宋的强在与他们相比之下反而是一种弱。

在以往,中原王朝面对来自北方的威胁不过是一群尚未开化的游牧民族,战斗力有限,基本就是靠着抢劫式的打法来中原王朝抢一波就走,而宋面对的是一群已经汉化了的,有着自己固定领土的农耕国家,他们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也有着完备的战争机器。他们对待战争的方式也已不再是抢了就跑,而是攻一城,占一城,然后消化其资源,同化其人口。

在经历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后,"兵强马壮者为天子"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的共识,赵匡胤看着皇帝像走马灯一样换的同行前辈们,不禁问自己,今天我造别人反,别人以后就不会造我的反吗?那该怎么办?只要武将没兵就可以了嘛,宋太祖于是"杯酒释兵权",彻底解除当初的老下属们的兵权。

不仅作为皇帝认为五代十国这个乱世容易莫名挂掉,文人、武将、百姓也是这们认为,文人觉得大乱之世不仅自己的身家性命难以保障,而且齐家治国的理想根本难以实现。别以为刀口上舔血的武将们很乐意处于乱世之中,武将们打仗的目的世什么?还不是荣华富贵吗,而现在的皇帝愿意给自己荣华富贵,那么谁还想胆战心惊的过日子不是?百姓们更是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所以重文轻武是社会各阶层的共识。

宋朝重文轻武是因为之前的五代十国是重武轻文,所以宋朝有些矫枉过正了,因此形成了重文轻武的局面。

因为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尤其是开国皇帝,在开国以后,就会总结之前朝代尤其是前朝的亡国原因,借鉴之前朝代制度上的优势,以参考其失败之处,来完善本朝的制度,所以越到后面,往后的朝代参考的越多,制度自然越完美,因此明清被称之为君权高度集中朝代。

而在这个借鉴过程中,一般来说前朝对于本朝影响最大。以明朝来说,明朝为什么有刚明之称呢,很大原因在于明朝开国以后,主要借鉴了唐宋的得失,虽然前面是元朝,但主要借鉴了宋朝的利弊之处,因为宋朝对外太过软弱,所以明朝对外是绝不让步,宁死不屈。

自古以来新朝皆以前朝为殷鉴,所以秦始皇以春秋战国的同袍混战而推行郡县制,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汉高祖刘邦又戒秦亡之孤立而大封刘姓王,让汉虽亡国,但不失天下。所以在读史实切记不可专注于一个朝代,而是可以多个朝代一起看,眼光放长远一些,如在读宋史之前,多去读读晚唐、五代史,这样对于宋崇文抑武的做法就会理解许多。

宋是根据科举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步入仕途的。于是出面了所谓宋真宗在《劝学诗》所描写的"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局面,逐渐在社会上形成了"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的风气。士人们对科举考试的狂热追求,让这些士人知识分子倾毕生精力专注于追求科举功名,根本无暇顾及其他,这样底层平民阶级就不会对统治阶级造成威胁。

根据《宝佑四年登科录》所记载:宝佑四年录取进士601人,其中官僚出身的184人,平民阶级就有417人。可见,在当时社会,平民百姓如果要进入仕途,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科举考试。

尽管终宋一世,不失武将,也不失儒将。很多行军打仗的将领都有着非常高的文化素养,如辛弃疾岳飞等。但是宋的重文轻武的国家意志,把送人的三观都改变得很彻底,在五代当兵是一种光荣的事,而到了宋朝以当兵为耻,以靠功名为荣。这要是放五代,有这种想法的人,可能连坟都找不到。

但是宋之不振,并不能全归因于重文轻武,因为这种国策不过是对五代十国弊端的一种纠正。具有很强的进步意义,也适应了时代的发展。

虽然宋朝因为重文轻武,在今天被很多人骂的狗血淋头,但就当时的五代十国重武轻文的背景来说,宋朝如果不重文轻武,那么恐怕又是一个短命王朝,结束不了五代十国大乱世,还不知道五代十国又要乱到何时。可以说重文轻武还是有着其积极的一面,那就是限制了武将的权力,使武将不能犯上作乱,宋朝不至于走上之前老路,因为武将谋反成为短命王朝。宋朝也因为自身的稳定,方才结束了五代十国大乱世,大致统一了中国。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有三大发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发明于宋朝或在宋朝得到实际应用的,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也是在那时发明并使用的,写《梦溪笔谈》的那位科学家沈括,就生在宋朝,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宋朝百万人口的城市达到了五个,城市化率达到了30%,出现了一大批世界首创的制造厂与加工厂,经济总量达到了全球的75%。宋朝是最接近现代的封建王朝。如果你选择穿越,是不是愿意生活在这个世界经济第一、文化第一、科学技术第一的超级大国呢?

不过宋代对武将们的限制、束缚,让带兵打仗的将领们的水平往往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例如岳飞北伐时,宋皇在后不仅没什么帮助,反而十二道金牌急令岳飞回京。让岳飞不由大泣:"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重文轻武政策,为宋朝的稳定和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没有什么政策是千古不变的真理,一味抱守残缺,必然陷于失败。对于宋来说:兴也"重文轻武",亡也"重文轻武"!

标签: 宋朝宋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昭襄王是不是傻了 明明有白起不用,偏偏选择一个王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白起,秦国,历史解密

    白起几乎是百战百胜的将军,而王龁在率领秦国军队打仗的时候,却经常打败仗。可是,秦昭襄王在派秦军打仗的时候,却总是派王龁。常常是王龁打不赢了,才换上白起。秦昭襄王为何有这样奇怪的安排呢?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安排白起带兵呢?(白起剧照)说王龁经常打败仗,其实并没有冤枉他。公元前262年,当时白起率军攻下韩国

  • 她是康熙的妃子,被冷落38年最后依然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定妃,清朝,历史解密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看清宫剧,尤其是喜欢女主角拼荆斩棘在皇宫中生活的故事。但是在真正的清宫中,那些明争暗抢的女子都很难得善终,能活得久的一般都是那些不喜欢争抢,心态平和的女子。当时有一个小宫女,她仅仅被皇帝喜欢了一次,之后就被冷落了46年,但是她却不争不抢活到了97岁,得到了善终。康熙皇帝的定妃,是来自

  • 历史上的爱新觉罗·永琮是得了什么病两岁就夭折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爱新觉罗·永琮,清朝,历史解密

    富察皇后是乾隆的第一个皇后,也是他的结发妻子。乾隆对自己这个皇后的情谊天地可证,只不过让人惋惜的是,富察皇后却命薄如纸,接连经历了两次丧子之痛的打击后,也去世了。纵然是乾隆皇帝有心立她的儿子为储君,可是他们也没有能够健康的长大。历史上七阿哥永琮怎么死的?在《延禧攻略》中永琮是因为一场大火而夭折的,那

  • 她是李俶最爱的女人,生了皇长子却没被立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俶,唐朝,历史解密

    说到李俶,大家都知道,他是大唐的中兴之主,他平复了安史之乱,收拾了战乱之后支离破碎的大唐,他是唐玄宗最得意的孙子,他在率兵平复了安史之乱后被封为广平王,当时浙江吴兴的沈氏,长相俊娇,温婉大方,知书达礼,父亲又是朝中以正直闻名的沈从道,沈氏作为家人子被选入宫中。她不仅长相美丽,而且人也极为聪慧,深得玄

  • 无敌舰队的名称到底源自什么?又为什么输给了以海盗为主的英国对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无敌舰队,西班牙,历史解密

    无敌舰队是近代西班牙帝国霸权的象征之一。由于曾被用于进攻后来的霸主英国,而在教科书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无敌舰队的失败本身,就说明这支舰队根本没有到达无敌的水平。就是观察过程,也会发现有很多巨大的缺陷。那么,无敌舰队的名称到底源自什么?又为何就这样输给了以海盗为主的英国对手?带有 Armada头衔的舰队

  • 和裕皇贵妃:从通房丫头到皇贵妃,堪称人生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和裕皇贵妃,清朝,皇贵妃,历史解密

    其实古代的等级观念比大家想象中的要严格的多,比如皇帝的后宫中,那些处于高位的妃子往往都拥有一个极好的家世,她们本身就是上流阶层出来的贵族女子,而那些得宠的妃子,无论为皇帝生下了多少个皇子,只要出身卑微,是很难走到妃甚至贵妃的位置上的,哪怕真的一朝荣升了,也会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当然历朝历代岁月绵长,

  • 宋辽第二次幽州之战发生于什么时候?结果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辽第二次幽州之战,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宋辽第二次幽州之战是宋朝第二次主动进攻辽朝的战争,这场战争彻底改变了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宋朝开始由攻势转为守势。使宋朝"积贫积弱"彻底暴露出来。战争背景幽州之战是北宋与辽国争夺幽州的大战。宋军在高梁河战役及瓦桥关之役失败后,积极备战,以图再取幽州(今北京)。"雍熙三年(公元986 年),辽圣宗耶律隆

  • 雍正为什么不惜得罪利益集团,也要推进士民一体当差纳粮?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雍正,清朝,历史解密

    雍正登基不久,迅速向天下宣布一个重大决定:士民一体当差、纳粮,犹如一颗巨石激起巨大争议。尤其是这些“士子”们对此强烈不满,甚至通过拒绝参加科考表示抗议。雍正对此不为所动,在使用能力超强的田文镜迅速在河南展开“试点”,田不负重托,在他强力推进下,雍正的新政重大内容一体当差得到施行,其历史意义不同寻常。

  • 刘邦能打下江山,却不能给戚夫人和儿子留条后路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戚夫人,汉朝,刘邦,历史解密

    刘邦是西汉的开国皇帝, 纵观他的一生,可以说是跌宕起伏,精彩绝伦。无论是在苏北泗水亭拉起起义大军,还是投靠项梁立功封侯,或是只身一人赴约鸿门宴,最终与西楚霸王项羽一决高下等等,人们不得不叹服刘邦的眼光、智慧、韬略。虽然他指挥千军万马,游走险恶江湖,堪称人中蛟龙,但为什么生前不给自己心爱的戚夫人留出一

  • 揭秘:越剧十姐妹中为什么没有王文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越剧十姐妹,近代,历史解密

    中心思想:因为传统上越剧演员几乎全部是女性,为了增加凝聚力,姐妹之间结盟是一个主要的行为方式。而在这“越剧十姐妹”的逐步完善形成的过程中,加入这个姐妹同盟的姐妹们有个不成文的约定就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而对于王文娟来说,其实是越剧十姐妹中最被怜爱的姐妹,她们衷心希望王文娟能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