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这个人只做了20天的状元,便被车裂处死

明朝这个人只做了20天的状元,便被车裂处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59 更新时间:2024/2/14 5:52:39

在人们眼中,古代的状元郎们都是非常了不得的人物。在古代落后的教育条件下,能成为状元的人可谓是凤麟角。而且,当时的科举是将全国的所有人同等看待的,并没有类似于现在的偏远地区加分之说。

据研究人员统计,明朝的二百多年里,状元仅有八十九位。可以说,在明朝想成为状元,其难度比考上清华北大要难得多。而高中状元的人,无一不是惊才艳艳,前途无量,备受皇帝器重。就算是日后想封侯拜相,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是,在明朝前期,偏偏就有着这么一位状元,不仅没有一步登天,反而摔得可怜,甚至,被皇帝下令车裂。

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位倒霉的状元,名叫陈安。明朝初年,他在福建的一个小山村中出生了。陈安自幼好学,并且很有读书的天赋。在他的努力下,他从秀才考到举人,然后,在洪武三十年(1397年)高中状元。

算起来,朱元璋虽然执政了三十年,可这三十年中,仅仅出了五位状元。加上陈安,不过才六位。很快,陈状元被朝廷任命为翰林院修撰。任命下来以后,陈安非常高兴,因为有史以来,这是状元能够被授予最高的官职了。

照理来说,凭借状元的身份,陈安本可以在官场上顺风顺水。就算再不济,也能保证自己富贵终生。但是,陈安非常倒霉。因为,他出生于福建,是南方人。陈安中状元的这一年,明朝在全国总共录取了五十二名考生。

但是,这五十二个人全部是南方人,而长江以北的各个省份中,无一人入榜。

其实,在古代的科举中,南方文人考中进士的人数,要比北方人多得多。据研究人员统计,整个北宋时期,考中进士的文人有九千六百三十人,其中,北方人,只有四百多人,连零头都不够。整个明朝近三百年中,出了八十九个状元,其中北方人也只有十一个。

由此可见,古代的时候,南方人和北方人在读书方面,还是有差距的。这也难怪,古代的时候教育资源极不均衡,能够有条件读书的家庭更是少之又少。南方的经济条件比北方要好得多,进士、状元多也就理所当然了。

可是,这一年北方人无一上榜,令众多北方文人恼怒异常。落榜的北方文人,将怀疑的目光落在了这次考试的主考官员身上。说来也巧,三名主考官偏偏也全是南方人。于是,北方文人群情激奋,认为:这次考试中有徇私舞弊的现象,坚决要朝廷给一个说法。

北方文人虽然全部名落孙山,可是,人数确实不少。此事愈演愈烈,甚至,闹到了朝廷上。朱元璋来多疑,听到此事后便觉得其中必有猫腻,于是,对主考官员进行责问。

主考官员也是有苦说不出。因为,进士的文章,每篇都要经过朱元璋的过目。而且,北方人的文化水平与南方人相差甚远,本着择优录取的原则,结果只能是这样,自己也是问心无愧的。看到此事惊动了皇帝,北方文人更加亢奋。

在他们看来,反正一个人也没有上榜,光脚不怕穿鞋的,闹到最后,兴许还会给点名额。于是,他们咬定其中有暗箱操作,不断地给朝廷施压。为了平息北方文人的愤怒,朱元璋命令主考官员重新阅卷。

实际上,此时的朱元璋还没有动杀心,他只不过是想要让主考官员录取几名北方文人,这样的话大家都好有个交代,朝廷也不至于太过难堪。可是,主考官员偏偏在这时候玩弄了小聪明。重新阅卷的时候,他们故意将北方文人中质量很差的试卷呈上去,以表明自己之前并无错误。

他们自认为做的神不知鬼不觉,可是,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有人得知了之后,暗中向朝廷举报,气的朱元璋杀心顿起。国家草创,经过几十年的治理,好不容易稳定了下来。可是,手下居然敢在科举上搞小动作,真是大胆包天,且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对官场舞弊一直深恶痛绝。

于是,朱元璋下令,对主考官员从严治罪。

几位主考官员,被发配的发配,被处死的处死,无一好下场。不仅如此,朱元璋还认定状元陈安与主考官员暗中有勾结,于是,将陈安的状元废除,然后,下旨将陈安车裂。可叹的是,才华横溢的陈状元,竟然落得了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仅做了不足20天的状元,便死于非命。

这场血案固然是朱元璋借题发挥,但是,他的目的却十分明确:扩大统治基础,笼络北方士人。

当时,退往长城以外的元朝残势力仍然经常袭扰边境,明廷多次调集大军予以征讨,终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北方形势依然不稳。而且,北方长期受蒙族元人统治,北方士族对明廷的认同,远比南人疏远。因此,笼络北方士大夫,在南北籍贯官吏中平衡权力分配,对朱明朝来说相当必要,属于政治大局的“维稳工程”。

所以,说到底,此时的陈安是不是冤枉的已经不重要了。朱元璋这样做,只是为了笼络北方的文人,而陈安等人,就这样成了政治的牺牲品。

标签: 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武帝一世英名,为何他的儿子如此昏庸?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胥,汉朝,历史解密

    说起汉武帝的名头,那可是非常的响亮,汉武帝虽然在晚年也搞出了一些幺蛾子,但并不妨碍他在历史上的功绩也是享有盛名的,自十六岁登基为帝,便勇击匈奴,巩固皇权,创立了西汉的盛世局面。虽说汉武帝件件功勋,聪明睿智,但他的儿子们却状况百出,要论最搞笑奇葩的,那一定是他的第四个儿子,广陵王刘胥。皇帝的儿子在大多

  • 郑襄公赤膊上阵是为了投降,这种耻辱仅次于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郑襄公,春秋,历史解密

    说起赤膊上阵,很多人会想起《三国演义》里的许褚,许褚光着膀子大战马超的桥段广为流传,为人津津乐道。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赤膊上阵之人,生在比三国更为久远的春秋,他是郑国的国君郑襄公。据《史记郑世家》记载,郑襄公在位期间,受地理位置因素影响,受历史遗留原因影响,郑国被夹在晋国和楚国这两个大国之间,夹背受气

  • 曹操为什么杀了吕布留下了张辽?刘备真的有劝曹操杀了吕布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曹操,三国,吕布,曹操,刘备,历史解密

    刘备的补刀布请曰:“明公所患不过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太祖颔之。布因指备曰:“是兒最叵信者。”——三国志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九州春秋记载,吕布为了活命,向曹操求饶道:“你所忌惮的人只有我(无敌自恋),

  • 讨伐董卓是谁挑的头?十八路诸侯势力是怎么崛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董卓,袁绍,历史解密

    讨伐董卓是谁挑的头?十八路诸侯势力是怎么崛起的?自曹操陈留起兵,各地也都在蠢蠢欲动,讨伐董卓就只剩下时间的问题了。不过,董卓的军力确实不容小觑,只有天下各路反董的势力联合起来,才有一定的把握。怎么来挑这个头儿呢?桥瑁造假初平元年春正月,时任东郡太守(相当于濮阳市长,今河南濮阳)的桥瑁灵机一动,决定假

  • 宇文化及:杀了杨广,又霸占了他的妃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宇文化及,隋朝,历史解密

    很多历史时期之所以会让人印象深刻,相关的演义小说也可以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当然,在演义中会有一些虚构的情节,还会有一些虚构的人物,比如宇文成都就是如此。但事实上,他虽然是虚构的,但他的父亲宇文化及不仅是真实存在的人物,而且还是杨广的狐朋狗友。然而他受到重用后,不仅把杨广给杀了,还把他的女人给霸占了

  • 隋文帝怕老婆独孤氏,皇后死后两年为何他也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文帝,隋朝,历史解密

    北周末年,周宣帝死后,周静帝即位。因为静帝年纪太小,杨坚便以丞相的身份入宫辅政,一时间大权在握。节制百官,回到家中难免有时流露出志满意得的神色。对此,杨坚的妻子独孤氏感到很不安。一天,她对杨坚说:“您是准备登基当皇帝的,如果做个丞相就洋洋得意,那皇帝的宝座恐怕就坐不上了。”杨坚听后,很是感动。从此之

  • 揭秘:宋朝时期各国名将排名,宋辽金蒙西夏谁的实力更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宋朝,历史解密

    宋朝319年历史,先后和辽,金,蒙古,西夏车轮战。这个混战时代,英雄辈出,各国名将数不胜数,多如天上繁星。北宋首推赵匡胤,早期南征南唐,北伐契丹。他49岁突然病故,多活20年,北宋将成为大帝国。赵匡胤时期名将:潘美(灭南汉),曹彬(灭南唐后蜀),李继隆(打败辽国耶律休哥)。对西夏名将曹玮,狄青;种师

  • 常山公主为何从小双目失明?脾气也暴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常山公主,晋朝,历史解密

    常山公主是晋文帝司马昭的女儿,晋武帝司马炎的姐妹。下嫁王济。公主双目失明,而且非常妒忌。但终身无子,只有庶子二人,其中次子王聿继承公主爵位,封敏阳侯。常山公主,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儿,但可惜的是这位公主从小就双目失明,父亲司马炎大概是觉得非常愧疚,所以对她是格外的宠爱有加,生怕她难过伤心想不开。常山公主

  • 刘过很经典的一首词,成了千古绝句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过,宋朝,历史解密

    南宋词坛几乎是豪放派的天下,靖康之耻、国土分裂,乃至朝廷偏安苟合、打压主战派;这些都时刻刺痛着当时词坛文人的壮志雄心,志不得遂只得赋之于慷慨激昂的豪放壮词,聊抒愤慨。南宋豪放派至辛弃疾为巅峰,以至于后世称其为“辛派”,其中以辛弃疾成就最高,而有三位姓刘的词人也是其中翘楚,并称“辛派三刘”,他们便是:

  • 明朝打不死的小强,曾惹怒三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时勉,明朝,历史解密

    封建社会,皇帝最大,要在皇帝面前胡说八道,挨个打,下个狱,都是小意思,闹大了满门抄斩也是常事。不管是真心劝谏,还是故意找打博名声,其实都是风险很高的一件事。大明朝,有个文官,先后惹怒三代皇帝,又是下狱,又是被殴,两次差点没命,但都硬生生挺了过来,很有点小强打不死的风范。这个小强名叫李时勉,其实“时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