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金举人,银进士,穷秀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

金举人,银进士,穷秀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59 更新时间:2023/12/10 15:45:12

科举制度,是古代成千上万读书人当官的唯一出路——如果你是清朝时期的八旗贵族,当我没说——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科举制度有三大关:童子试、乡试、会试。通过了童子试,就考取了秀才功名。通过了乡试,就考取了举人功名。通过了会试,就考取了进士功名——其实,贡士还需要参加殿试获得进士功名。不过,由于殿试的录取率几乎为百分之百,所以习惯上将通过会试的读书人称为进士。

综上所述,进士的等级最高,举人其次,秀才最低。他们三者的命运前途也相差悬殊。

进士出身的读书人,点了翰林后,往往出则封疆大吏,入则拜相入阁,荣华富贵指日可待。举人出身的读书人,如果不继续参加会试的话,在地方上混得教育局长一类的官职,也不是很困难的事情。秀才出身的读书人,就没有什么前途可言。他们除了见县大爷不用下跪外,没有什么特殊的权力。

可是,古代为什么会有“金举人,银进士,穷秀才”的说法?难道举人比进士还要高贵?

这其实与乡试会试的录取率有关。

乡试虽然只省级考试,但却是科举制度里竞争最激烈的一个环节,淘汰率之高,甚至超过了会试。

明朝《征明集》记载:“乡贡率三岁一举。合一省数郡之士,群数千人而试之,拔其三十之一,升其得隽者曰举人。又合数省所举之士,群数千人而试之,拔其十之一,升其得隽者曰进士。”

乡试和会试都是三年举行一次,淘汰率却大为不同。乡试是30个人录取1个,会试是10个人录取1个,所以民间会有“金举人,银进士”的说法。

当然,虽然有“金举人,银进士”的说法,但举人的前途命运还是远远不及进士。特别是在明清时代,六部尚书、总督巡抚以及殿阁大学士等高级官员,都是为进士准备的。一名举人,没有立下特别的功劳,几乎是没有任机会担任以上要职的。

清朝名臣左宗棠,20岁就考中了举人,之后3次参加进京会试均名落孙山。如果不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他这辈子很有可能就在乡下种田过日子了。

为什么又有“穷秀才”的说法呢?

这是因为,童子试虽然是最低级别的考生,可难度并不低。童子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的考试。这三个阶段的考试难度有多高呢?有的人,到了白发苍苍都还没有通过童子试,依然只能被称为童生。

在古代,读书是一件很烧钱的事情。只有家底殷实的家庭,才供得起家里孩子读书。一般中等收入家庭,往往没读几年书,家里就给读穷了。最后哪怕侥幸通过了童子试,考取了秀才功名,家里也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你看,“穷秀才”是不是名副其实呢?

“穷秀才”也只能继续往前考。因为接下来每过一关,他的日子就会好过一些。

考取了举人功名,就具备了当官的资格——能不能当上,是另外一回事。哪怕他此后会考落第,回来后还能获得学官一类的官职。在政治上,举人社会地位高,跻身当地名流阶层,能够与府县级别的地方官平起平坐。在经济上,举人不用交税,不用出徭役,还有更多收入来源。国家会发放一定数额的读书补助。这点补助不是很多,但足够普通家庭开销;许多人会将自家的田产、房产挂靠在他名下,这也是一笔丰厚的收入。

标签: 秀才科举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传奇人生:两朝皇后羊献蓉究竟有何魄力?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羊献容,晋朝,历史解密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关于将门英豪的故事有很多,记载君王伟绩的典籍也不在少数,但相比之下,对后宫女子的描述则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不过即便是少量的笔墨,仍然不能遮掩她们在历史上留下的风采,尤其是历史上有名的皇后,例如吕雉,阴丽华,窦漪房等人,随便提起一个,都可以作为民间津津乐道的话本来源。不过话说回来,

  • 殖产兴业简介 明治政府具体措施主要分为几个方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日本,殖产兴业,历史解密

    殖产兴业(日本语:しょくさんこうぎょう)是日本在明治维新(日本语:めいじいしん)时期提出的三大政策之一。明治政府实行殖产兴业政策的具体内容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具体措施明治政府

  • 揭秘:张良才是暗杀秦始皇的主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朝,历史解密

    和众多帝王一样,秦始皇的一生中遭遇过许多次暗杀,历史上最著名的荆轲刺秦王,人尽皆知不多赘述,张良也曾经策划过暗杀秦始皇,未成功。之后他帮助刘邦完成反秦建汉的大业,成为汉朝开国元勋,与韩信,萧何并称汉初三杰。大多数人熟知张良源于小时候听过的他为黄石公捡鞋的励志故事,那是发生在暗杀秦始皇之后的事情。张良

  • 明朝这个人只做了20天的状元,便被车裂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在人们眼中,古代的状元郎们都是非常了不得的人物。在古代落后的教育条件下,能成为状元的人可谓是凤毛麟角。而且,当时的科举是将全国的所有文人同等看待的,并没有类似于现在的偏远地区加分之说。据研究人员统计,明朝的二百多年里,状元仅有八十九位。可以说,在明朝想成为状元,其难度比考上清华北大要难得多。而高中状

  • 汉武帝一世英名,为何他的儿子如此昏庸?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胥,汉朝,历史解密

    说起汉武帝的名头,那可是非常的响亮,汉武帝虽然在晚年也搞出了一些幺蛾子,但并不妨碍他在历史上的功绩也是享有盛名的,自十六岁登基为帝,便勇击匈奴,巩固皇权,创立了西汉的盛世局面。虽说汉武帝件件功勋,聪明睿智,但他的儿子们却状况百出,要论最搞笑奇葩的,那一定是他的第四个儿子,广陵王刘胥。皇帝的儿子在大多

  • 郑襄公赤膊上阵是为了投降,这种耻辱仅次于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郑襄公,春秋,历史解密

    说起赤膊上阵,很多人会想起《三国演义》里的许褚,许褚光着膀子大战马超的桥段广为流传,为人津津乐道。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赤膊上阵之人,生在比三国更为久远的春秋,他是郑国的国君郑襄公。据《史记郑世家》记载,郑襄公在位期间,受地理位置因素影响,受历史遗留原因影响,郑国被夹在晋国和楚国这两个大国之间,夹背受气

  • 曹操为什么杀了吕布留下了张辽?刘备真的有劝曹操杀了吕布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曹操,三国,吕布,曹操,刘备,历史解密

    刘备的补刀布请曰:“明公所患不过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太祖颔之。布因指备曰:“是兒最叵信者。”——三国志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九州春秋记载,吕布为了活命,向曹操求饶道:“你所忌惮的人只有我(无敌自恋),

  • 讨伐董卓是谁挑的头?十八路诸侯势力是怎么崛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董卓,袁绍,历史解密

    讨伐董卓是谁挑的头?十八路诸侯势力是怎么崛起的?自曹操陈留起兵,各地也都在蠢蠢欲动,讨伐董卓就只剩下时间的问题了。不过,董卓的军力确实不容小觑,只有天下各路反董的势力联合起来,才有一定的把握。怎么来挑这个头儿呢?桥瑁造假初平元年春正月,时任东郡太守(相当于濮阳市长,今河南濮阳)的桥瑁灵机一动,决定假

  • 宇文化及:杀了杨广,又霸占了他的妃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宇文化及,隋朝,历史解密

    很多历史时期之所以会让人印象深刻,相关的演义小说也可以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当然,在演义中会有一些虚构的情节,还会有一些虚构的人物,比如宇文成都就是如此。但事实上,他虽然是虚构的,但他的父亲宇文化及不仅是真实存在的人物,而且还是杨广的狐朋狗友。然而他受到重用后,不仅把杨广给杀了,还把他的女人给霸占了

  • 隋文帝怕老婆独孤氏,皇后死后两年为何他也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文帝,隋朝,历史解密

    北周末年,周宣帝死后,周静帝即位。因为静帝年纪太小,杨坚便以丞相的身份入宫辅政,一时间大权在握。节制百官,回到家中难免有时流露出志满意得的神色。对此,杨坚的妻子独孤氏感到很不安。一天,她对杨坚说:“您是准备登基当皇帝的,如果做个丞相就洋洋得意,那皇帝的宝座恐怕就坐不上了。”杨坚听后,很是感动。从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