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吕蒙是怎么死的,吕蒙死亡的真相是什么

吕蒙是怎么死的,吕蒙死亡的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412 更新时间:2024/1/18 19:18:39

吕蒙是怎么死的

吕蒙之死

《三国演义》里名将的死法各有不同,除自然原因死亡(老死、病死)外,中箭致死是最多的,如太史慈、甘宁、庞统、黄忠、徐晃张郃等。其次,有各种死亡,忧死如诸葛亮、陆逊;气死如周瑜、王朗;战死如夏侯渊、典韦;被斩如吕布、关羽;被刺杀如孙策、张飞;自杀如荀彧、姜维。但有一个人的死却非常蹊跷,他就是东吴的第三任大都督吕蒙。

吕蒙死在自己职业生涯的巅峰期,斩杀威震天下的蜀汉名将关羽,夺回荆州后。跟吕蒙一样,关羽也是死在自己职业的巅峰期攻取襄阳和水淹七军(关羽年轻时曾温酒斩华雄、斩颜良文丑,但只是作为一员武将,未亲自统帅大军。关羽死前驻荆州,相当于一方诸侯,掌握着一个集团军)。当一个名将在自己的职业巅峰期斩杀另外一个处于职业巅峰期的名将时,或许他的使命也随之完成了,但吕蒙的死充满着太多的疑惑,让我们不得不去怀疑。

吕蒙究竟是怎么死的?让我们来看看不同的的版本:

一、关羽的亡魂索命。

这是《三国演义》原著里吕蒙的死法。吕蒙尽收荆襄之地后,孙权犒赏三军,大设宴会为诸将庆功。孙权亲自酌酒赐吕蒙,吕蒙接酒欲饮,忽然掷杯于地,一手揪住孙权,厉声大骂曰:“碧眼小儿!紫髯鼠辈!还识我否?”众将大惊,急救时,蒙推倒孙权,大步前进,坐于孙权位上,两眉倒竖,双眼圆睁,大喝曰:“我自破黄巾以来,纵横天下三十余年,今被汝一旦以奸计图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当追吕贼之魂!我乃汉寿亭侯关云长也。”权大惊,慌忙率大小将士,皆下拜。只见吕蒙倒于地上,七窍流血而死。众将见之,无不恐惧。罗贯中的这种写法让人着实费解,吕蒙死前举止反常,死后七窍流血,这是典型的中毒症状,怎么会是关羽亡魂索命呢?学过哲学的应该知道,物质决定意识。当物质不存在时,又哪来的意识呢?可能罗贯中是个唯心主义者吧,但古人迷信,信封鬼神也是源远流长的。不过还有另外一个可能,罗要突出关羽的英雄气,就是死后也有报仇雪恨,就像大家电视剧里看到的,有人要死时威胁对手说:“我死后化作厉鬼也要缠着你”。所以,从吕蒙死的症状可以推断出吕蒙是被毒死的,罗贯中为了神化关羽,于是虚构了关羽亡魂索命这个情节。就算有“因果报应”,但鬼神之说简直是无稽之谈。也就是说罗贯中描述的吕蒙死因并不是真正的原因,而且另有玄机。

二、发病而死。

据陈寿《三国志·吕蒙传》记载:以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蒙固辞金钱,权不许。封爵未下,会蒙疾发,权时在公安,迎置内殿,所以治护者万方,募封内有能愈蒙疾者,赐千金。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慽,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病中瘳,为下赦令,群臣毕贺。后更增笃,权自临视,命道士于星辰下为之请命。年四十二,遂卒于内殿。从陈寿的记载来看,吕蒙是病死的,也有理论依据,吕蒙16岁时便随姐夫邓当上战场杀敌,可谓少年英雄。此后,跟着周瑜身经百战,屡立战功。在赤壁之战后,吕蒙已成为周瑜手下首屈一指的大将和未来的接班人(当时周瑜病故时,众人都以为继承人是吕蒙并提前祝贺。当周瑜指定鲁肃时,众将错愕,吕蒙也非常失望。但他迟疑了一会便跪拜鲁肃,其他众将也才跟着跪拜)。

根据吕蒙的生平经历,其早年只是“吴下阿蒙”,却战功赫赫,可以推断出其一定是个勇将,常年征战,哪有不会受伤的。到42岁时,他已经是伤痕累累,身体严重透支了。其实,在关羽夺樊城时,吕蒙就生病了,由陆逊接替,关羽也才放心的去攻樊城。但是,吕蒙在追杀关羽时可是生龙活虎呀,连陆逊的大军都苦苦追赶不上。突然溘然长逝,从道理上说病死是不太可能的,除非是急性病。但吕蒙长期征战,身体硬朗,得急性病的可能性不大,除非是朱元璋送徐达的那只烤鹅。况且,吕蒙意气用事,一心斩杀关羽,他报的不是孙权,而是周瑜。违抗军令本来就是死罪,更何况还将灾难引向了吴国。所以,不杀不足以平息孙权心中的怒火。再者,吕蒙取了荆州,荆州是什么地方?是威震天下的关羽镇守的地盘;更是周瑜、鲁肃等人一辈子都想取而没能取下的地方,正如庆功宴上诸将说的那样“大都督此战兵不血刃而取荆州,功劳盖过周瑜、鲁肃多矣”,正所谓“功高震主”。

如此违抗军令又功高盖主之人,孙权能容忍吗?但是,孙权知道即使吕蒙违抗军令,但他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他是吴国人民心中的英雄,就算杀也不能明杀。于是,孙权来了个“一箭双雕”之计,先毒杀吕蒙再召集天下名医为其治疗,来赢取吴国的民心。这也可解释孙权为什么把吕蒙接到自己的内殿,一是方便监视,怕其装死;二是做给大臣们看的,好让他们誓死为自己效力。

三、被孙权毒杀。

这是《新三国》里吕蒙的死法。夺荆州后,吕蒙病重,孙权召见陆逊议事。陆逊见孙权之前,孙权让张昭带陆逊看看吕蒙大都督,陆逊一看死了,张昭对陆逊说:“主公让大都督去夺荆州,拿下荆州不要伤害关羽,大都督一意孤行,把东吴逼入危难之中,他的死也算上天报应吧”。听听话里的杀机,张昭的意思是,谁对主公威胁或牵制和不听命令,就和吕蒙一个下场。从陆逊掀开的被子来看,吕蒙脸色铁青、发紫,口角流污。再加上张昭的话,可明显推出:吕蒙因违抗君命,被孙权毒杀。在《新三国》里,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很容易推断出来,因为在吕蒙死之前,剧情做了大量的铺垫。吕蒙攻下荆州后,首先做的就是设坛祭奠周瑜,以报周瑜当年的知遇之恩(而不是报孙权之恩,大忌呀)。然后陆逊传孙权令“夺下荆州后,驻守休养,不能斩杀关羽”,而此时,吕蒙命人关闭城门不让陆逊进城传令,又令人追杀关羽(还让人打着自己的帅旗把陆逊引向相反的方向)。这明显是违抗君命,一心想治关羽于死地呀,把战火引向东吴呀(大忌中的大忌)。

综上所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吕蒙很可能是被孙权毒杀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违背了孙权的意愿,将祸水引向东吴。这是吕蒙之死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对于蜀国,不是不打而是时机未到,孙吴的国策是联蜀抗魏,而不是与刘备翻脸。但是吕蒙在打下荆州后杀死了关羽(地盘丢了可以再抢,命没了岂能复活),这是曹操非常希望看到的(吕蒙干了“亲者痛,仇者快”之事)。如曹操在赤壁之战后的命运一样,刘备、孙权都不愿意杀他,怕惹火上身,对于关羽也是一样,曹操和孙权都是要地不杀人的策略,或者说,都希望对方杀关羽,与刘备结仇,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所以,这是曹操要求曹彰将关羽逼入吴军包围中的原因;也是孙权把关羽的头颅送给曹操的原因将祸水引给对方。

从这方面来说,吕蒙是“自作孽,不可活”了。因为对曹操和孙权这对老油条来说,他们都知道关羽对于刘备的价值,就像当年周瑜和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时知道曹操对于曹魏的价值一样。但不同的是,诸葛亮当年略施小计,让关羽守华容道,而关羽念旧情放走曹操,使周瑜之计未得逞;而此刻吕蒙却意气用事,违抗命令,执意追杀关羽。相比之下,曹操此时要高明很多,对徐晃下令:“对关羽残军,只追不击;对关羽,不杀不伤”,多像当年的诸葛孔明呀。此时,真替吕蒙冤呀,关羽是谁呀?是战无不胜的战神,是天下无双的名将。杀了他,自己就是天下第一名将而扬名天下了,面对如此大的诱惑,世人恐怕都是欲罢不能呀(曹彰其实更有机会,只是被徐晃拼死拦着才未杀成)。可以说,是吕蒙自己的欲望杀死了自己,战胜不了自己的欲望,就为欲望去死吧。可是,为了自己一时的欲望而身首异处也太不值了吧。相比于垂钓高手司马懿,吕蒙此时太短视了,为了虚名而丢掉了自己的性命,真是太可惜了(哎,好死不如赖活着)。

二、是报周瑜而非孙权。《新三国》这点表现的特别明显,吕蒙是周瑜提拔的,对周瑜忠心不二,但是对孙权就隔着一层了。而皇帝希望每个人都对自己忠心,而不是只忠心于某位大将,这是作为将领的大忌呀。周瑜只是吕蒙的前任Boss,而孙权才是他俩的终极Boss,吕蒙却偏偏犯浑,为了死去的前任Boss而得罪了现任的Boss,不死于非命才怪。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永远是在外将军死于非命的潜理由,哪个君王都不会允许不听话的将军的,将军是家将,是唯主子之命是从的。吕蒙对孙权已经是阳奉阴违了,他的所作所为,是不可能不传到孙权的耳中,他的身边是不可能没有皇帝的耳目的。

四、拥兵自重、功高震主。

吕蒙是大都督,总管东吴的所有军队,相当于现在的军委主席;孙权是东吴的国君,相当于现在的国家主席和中共中央总书记。“枪杆子出政权”是万古不变的真理,所以,要三权归一。孙权一直比较压抑,因为前有周瑜的赤壁大捷,后有吕蒙夺回荆州,个个都战功赫赫,在军队中拥有极高的威望。万一这个大都督对自己不满,“兵谏”不是没有可能的,况且,吕蒙还抗命不遵,假以时日,那还得了。所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剧再次上演。似乎历史上的名将都逃不过这个定律,但吕蒙冤在此时还未到“兔死狗烹”的地步,毕竟此时天下三分,还不是“清君侧”的时候。或许有人会说,孙权可以来个“杯酒释兵权”呀,不一定要致吕蒙于死地呀。但情况有所不同,此时关羽已死,他知道关羽对于刘备的重要性。他认为杀了吕蒙,关羽的大仇也就报了,再加上自己的求和与诸葛亮的劝谏,刘备心中的怒火也就消了。但东吴终究没有摆脱这趟浑水,因为他太低估刘备了。刘备此时是手握重兵的一方诸侯,和当年哪个东奔西走的织席贩履之辈已不可同日而语了。况且他以“仁义”立于天下,关羽之死,为了面子,为了做给天下人看,就算马革裹尸也要伐吴吧。

所以说,吕蒙比前辈晁错死的要冤,晁错的战功无法与吕蒙相提并论,只是力主削藩而引发“七王之乱”。二人死前都把祸水引向自己的主公,而被自己的主公杀死后也未平息生前带来的祸患。古人打仗向来寻求“师出有名”,吴蜀两国在政治上只是相互利用的关系。而如果有一方打破“三足鼎立”的局面,两国交兵也是不可避免的(换句话说,吴蜀两国迟早要干一仗)。而此时,关羽的死只是为刘备出兵找到了借口,而吕蒙只能做那只“替罪羔羊”了。一代名将吕蒙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斩杀蜀汉名将关羽,致东吴于水火,而招来杀身之祸,死于非命,让人扼腕叹息。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夏侯惇的左眼怎么瞎的,夏侯惇的左眼是被谁射中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影视剧中的夏侯惇【夏侯惇】的左眼是在曹操伐【吕布】时,被【曹性】射瞎【左眼】,毫无惧意,拔下箭矢,吞下自己眼球,并继续进攻,【曹性】以为【夏侯惇】无力反击,来杀他,却反被杀。影视剧中的夏侯惇夏侯惇是东汉末年曹操部下的一名大将,汉朝开国功臣之一夏侯婴的后代,后来他的一只眼睛瞎了。那么夏侯惇的眼睛是谁射

  • 孙尚香怎么死的,孙尚香是谁的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孙尚香,孙夫人,乃孙权之妹,名字未载。刘备定荆州时,孙权对其十分畏惮,于是进妹予刘备为夫人,重固盟好。孙夫人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身边侍婢百余人,皆亲自执刀侍立,刘备每入,心内常觉凛然惊惧。诸葛亮曾说:“主公(刘备)在公安时,北畏曹公之强盛,东惮孙权之进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

  • 徐庶入曹营的故事,徐庶进曹营为何一言不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徐庶走马荐诸葛”是《三国演义》是一段很有名的故事。故事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徐庶帮助刘备击败曹军后,曹操打听到徐庶是刘备取得胜利的关键人物。为挫败刘备,曹操用计把徐庶的母亲骗到许都,并冒用徐母的名义给徐庶写信要徐庶来许都。刘备不愿徐庶走,但又不忍曹操拿徐母要挟徐庶,只好同意徐

  • 甘宁生平事迹有哪些,甘宁实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甘宁实力如何?吴国武力高的人不多,孙坚,孙策,甘宁,太史慈,周泰,黄盖,程普,凌统。甘宁原本是江贼,用虎皮包裹船身身系铃铛,人称锦帆贼,试问没有实力敢这样显摆吗?地方政府没有能制服的,水战他们来去如风,甘宁是首领,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甘宁也想走正途,当时孙策还没有统领江东,孙坚还是袁术的部将,甘宁就投

  • 魏明帝曹睿是个好皇帝吗,如何魏明帝曹睿?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曹叡,字元仲,丕长子。母甄氏,本袁绍中子熙妻。建安四年(199年),袁绍攻灭公孙瓒后,熙出为幽州刺史,甄氏留邺。建安九年(204年)八月,操攻克邺,甄氏为丕所纳。叡生而操爱之,“每朝宴会同,叡与侍中近臣并列帷幄。好学多识,特留意于法理。”延康元年(220年,即黄初元年),叡年

  • 人投胎转世是真的吗,关于投胎转世的例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世界上的鬼怪之说真实吗?很多人不相信有六道轮回,认为这是反科学,是迷信,但是历史却有很多关于投胎转世的例子。信不信由你,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三大投胎转世真实案例。【投胎转世一】我和陈是从小一块长大的老朋友,他左手臂上有个奇怪的十字形的疤,我从小时候就见过了,据他说那是个胎记,出生时就有的,这样的胎记

  • 古代女囚10大酷刑,古代女囚最恐怖的十大酷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大部分王朝都是很封闭很保守的,对于不守妇道的淫妇和犯了法的女犯,会使用惨无人道的酷刑来惩治她们。下面天天小编Mr.Kubo就例举其中最残忍也是最恐怖的十大酷刑,胆小或者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朋友,请斟酌后再观看。1、骑木驴一种针对女犯人的酷刑。所谓木驴,其实就是一头用木头做成的驴,木驴背上,竖着

  • 生辰纲是什么,水浒传中的生辰纲是什么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水浒传》中,青面兽杨志不仅把“生辰纲”弄丢了,还曾经使“花石纲”沉入黄河。那么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花石纲”和“生辰纲”?它们指的是什么?青面兽杨志,《水浒传》里交代他是杨老令公杨业之后代,武艺非凡。原为殿

  • 什么是降头术,降头术是真的吗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降头术(tamehead)(降:jiàng头:tou术:shu)是流传于东南亚地区的一种巫术。相传,即是中国四川、云南一带苗疆的蛊术流传到东南亚地区后,结合当地的巫术所演变而成。它能救人于生死,亦可害人于无形南洋巫术-降头术。也有称泰国的“降头术”和湘西的&ld

  • 历史上的吕不韦是怎么死的,吕不韦是服毒自杀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吕不韦的简介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秦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储君嬴子楚继位,即秦庄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