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鸿门宴真相是这样?被误会了千年?

历史上鸿门宴真相是这样?被误会了千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04 更新时间:2023/12/10 22:46:04

众所周知鸿门宴的故事,这是楚汉争霸时候项羽和刘邦最有名的一次交锋,但是众多人了解到这件事情大多是通过三国演义的作品,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么一个鸿门宴,它的真相又是什么呢?

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

这次宴会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是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的原因。后人也常用“鸿门宴”一词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

先来说说鸿门宴的故事大概,“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熊心的人作了楚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 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

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

张良向刘邦分析,不宜和项羽硬拼,刘邦只得退出咸阳,回师霸上,更知道自己军力不及于项羽四十万大军,刘邦更把在咸阳所得一切,原封不动的送到项羽营中,更说愿让项羽称关中王。

范增已觉出刘邦必成大器,便命项羽设下“鸿门夜宴”,一心诛除刘邦,但此事为项伯知悉,项伯顾念和张良故人之情,向刘邦大军报讯。刘邦知道这鸿门宴是去不得的凶险之地,但张良却表示不去便只有死路一条,赴会也许能有生机,刘邦无奈只得应约前往。

鸿门宴当日,范增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定要把刘邦人头留下,谁知刘邦竟以一跪化解了项羽之怨恨,范增便再命“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一心要在席中把刘邦刺死,可是还是被项伯和樊哙给刘邦解了围,刘邦终于更借往如厕而逃遁而去。回到军中后立即将曹无伤诛杀。

两千年来,项羽鸿门宴上不杀刘邦,都被当做他因此失去天下、最终国破身亡的最主要原因。多少后世英雄人杰,都将项羽当做鞭策自己的反面典型: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然而,如果当真从项羽当时的立场和形势看来,那么我们会发现一个被《史记》《汉书》掩藏的真实史实,项羽当时实力不足,根本就不可能君临天下。刘邦并非他最大的敌人,杀刘邦,对项羽来说弊远大于利,也会严重损害自己政治声望,从此成为天下公敌,自取灭亡。

其一、鸿门宴时,项羽的真实实力,好一出借力打力的空手套白狼!

巨鹿之战时,项羽率领五万楚军,大战大秦帝国合计四十万人的长城军团(王离部)和关中军团(章邯部),先击退章邯所部,夺占粮道,再歼灭的王离军团近二十万人。他的惊人战斗力把当时作壁上观的各国诸侯联军都吓怕了,才暂时推举他当个头领,即所谓统领四十万联军的“诸侯上将军”。

之后他又历时半年,先迫降后坑杀了二十万人的章邯军团,摧毁了秦帝国的主要军事力量,也实际宣告了秦朝的丧钟。

经过巨鹿之战的消耗,至入关前,诸侯联军明确的增兵记载仅为新安时的“三十余万”和鸿门宴前的“四十万”,可见总共只增兵数万,其中属于项羽的份额即使最多,其入关中时总兵力也不会超过七万。

而与此同时,刘邦以两万偏师攻破武关,秦王子婴投降。

刘邦招降八万秦军留守部队,扩军至十万,欲占据关中称王,封锁函谷关,招致诸侯联军众怒。项羽因势利导,以四十万联军兵威,以势压之,通过鸿门宴,兵不血刃迫使刘邦拱手归降,并裁军至三万,实力大损,更取得了分封天下的权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七万军基本盘,却能借势空手套白狼,裹挟了四十万诸侯联军,连续歼灭四十万秦军;再靠这些各怀鬼胎的诸侯联军,威压了刘邦,迫其让出关中,成为天下名义霸主的项羽,自是此时最大赢家。

其二、鸿门宴未登场的隐藏主角:楚王熊心。

后世对楚怀王熊心评价也甚高,认为其是“有帝王之英略”,“独运大柄,挥置诸将若素君臣然”,是知人善任,勇智兼备的一代英主。

熊心的年龄最低估计也有五十岁,正是个和刘邦一样饱经世故的政治强人,绝非无知牧童。项梁死后,楚后怀王为了排挤项羽,夺其兵权,不许其西进发展;北上救巨鹿时,又派亲信宋义和范增做主将、末将来压制他;项羽在安阳绝地反击,征得范增反水支持,杀掉宋义。

楚怀王担心他回师彭城攻打自己,无奈下只得封其为上将军,让他去和巨鹿秦军死拼。没想到巨鹿之战项羽大胜,成了“诸侯上将军”。楚怀王完全失去了对项羽的控制,除掉他的决心也更加迫切,才会发出“如(先入关中者王)约”的诏令,不惜触怒项羽,也要竭力支持刘邦。

而除楚怀王占据楚地外,田荣田横据齐,赵王歇据赵、魏王豹据魏、韩王成据韩,除韩广据燕为新兴豪杰,其余五国皆为复辟旧王族。

其三、说到鸿门宴的另一主角范增,他自己才是坑项羽最狠的人。

项羽的爷爷项燕,曾经击败过名将李信和蒙恬率领的二十万秦军,是天下人人敬仰的抗秦名将。

所以陈胜起义时,都打着他的大旗,而不是末代楚王来号召部众。作为项燕之子,项梁在遍地草头王的秦末,已算名望甚高,本可做名正言顺的楚王。而范增却竭力忽悠,骗得项梁去立了个楚怀王的孙子熊心,给自己平白找了个上司。

其次,即使要立楚王后裔,又为何非要立个年龄很长、世故成熟的中老年人?而不当真立个大众通常印象中的无知牧童?怀王之后又经历了六任楚王,过了整整90年,以春秋战国传统,楚怀王熊心和真正楚王室的关系已经很疏远了,若用大家熟悉三国做比方,不过是刘备这种东汉远支宗亲和汉献帝的关系罢了。

战国楚怀王为诸侯合纵长,都是百年之前旧事了,而且那时的六国合纵,实为各怀鬼胎。

后来怀王逃到赵国,赵人甚至不敢收留,致其愤死。要说这么一个百年前之人的威望,其后裔便因此号令今之诸侯,实是匪夷所思。之后的诸侯诸将,完全是摄于项羽巨鹿一战兵威臣服,和后怀王亦不相干。后怀王的所谓合法性,说白了大半还是靠项家立起来的。

1500年之后的朱元璋,就是看到了这点就派遣部将廖永忠杀了小明王才一绝后患。

依常理,此时范增当是后怀王一派的。而项羽既杀宋义夺权,至入关时,范增再次出场,却成了项羽军谋主,并冠以“亚父”之称。何解?

正是巨鹿之战前,项羽已被楚怀王、宋义、范增这些人联手逼得走投无路,不得**脸皮认范增做了所谓“亚父”,然后拉拢他反水,这才杀掉宋义,夺回兵权。因此项羽和范增这两个人,从来不是正常的主君和谋士关系。

直到范增死前,项羽恐怕也没真正信任过他,不对他言听计从,实在太正常不过。

鸿门宴上范增力主杀刘邦,主意更加不妙,简直就是让只有几万兵实力的项羽去当天下公敌。刘邦一人一军攻落关中,令秦王俯首,毕竟是仅次于项羽的二号灭秦功臣。在刘邦表现如此恭顺,放弃关中、拱手归降的情况下,如果还要杀之,其余入关联军诸将该怎么想?势必要人人自危了。

那只有几万本部人马的项羽,这个天下霸主怎么还坐得稳呢?

其四、项羽不以关中为都、还军彭城,分封天下,同样是形势所迫

从项羽对秦始皇“彼可取而代之”的**,从他先尊义帝,却又迫不及待杀之来看,他是绝不满足于做一个虚君名下的天下霸主的。他并非不想成为如秦始皇嬴政一样统一帝国的集权帝皇,而是实力严重不足,根本不可能实现,才玩弄驱虎吞狼之计,搅动天下大乱。

传统史观的误认,以为为项羽当时在咸阳本可以凭所谓的四十万大军(绝大部分根本不属于他),去直接继承秦始皇的帝业,虎踞关中,君临天下,其实全无可行。批判项羽分封是开历史倒车、对抗大一统历史洪流云云,更是后人站着说话不腰疼,完全不顾及当事人所属军政集团的实际利益。

项羽亲手覆灭大秦帝国,斩杀秦军将士超过四十万人,更为了彻底断绝秦国如六国一般的死灰复燃可能,就非得尽灭秦王室宗族,摧毁其贵族世家,血海深仇导致故秦遗民对其恨之入骨,也没有任何可能收得秦人拥戴,难以御使其为己用,更勿论在关中立足,以为根基。项羽部几万楚军战力精良,冠绝天下,是项羽争霸的根本,军心思归人情之常,身为主帅也不得不俯仰麾下将士的意志,所以才有“衣锦夜行”之叹。

那个吐槽“沐猴而冠”被烹杀儒生的建议,犹如痴人说梦。

鸿门宴后,项羽头号大敌已经并非刘邦,而是义帝为首的已经恢复六国的旧王族们。所以在项羽的角度看来,刘邦非但不是敌人,而是作为新兴诸侯之一的代表,可以作为一定程度的盟友,安排在巴蜀汉中,可以和三秦王彼此牵制。

毕竟项羽两人从前在项梁账下关系甚好,同甘共苦,并肩作战,(也包括一起屠城……),结为异姓兄弟,以项羽的“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的为人,感情并非虚假。甚至项羽之所以会在鸿门宴后告诉刘邦,是其账下左司马曹无伤告的密,看似无谋之极;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说,不过是一个年轻人因为借势算计了自己的兄长,有些歉疚,向长兄道歉卖好之举罢了。

项羽的分封方式,其后亦为刘邦全盘继承,甚至就连延绵四百年的汉朝的国号,并成为之后汉民族名称的“汉”字,来源也是项羽这次分封刘邦为“汉王”。

但是不可否认,项羽必然成不了英雄,只能为枭雄。原因由于项羽的刚愎自用,尤其对人才使用严重的不得当,使得像韩信彭越这样原来项羽帐下之人投靠了刘邦。反观刘邦没有项羽的勇武,但有知人善用和虚心听取臣下忠言的胸怀。

造成刘邦和项羽之间最终结局的原因是他们两个胸怀格局不同。

标签: 汉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陶弘景: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陶弘景,南梁,历史解密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号华阳隐居(自号华阳隐居)。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华阳陶隐居集》等。陶弘景,字通明,自号隐居先生或华阳隐居,卒后溢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镇江一带

  • 嫪毐让太后生子是怎么做到 他都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春秋,秦朝,历史解密

    秦始皇的母亲为赵姬,假父为嫪毐(而非缪毐,历史上曾有人批评秦始皇杀假父而灭二弟)。关于嫪毐,大多是他淫乱宫闱的记载,有些记载确实很匪夷所思,但无可否认,嫪毐在秦始皇还年幼的那段时期,其实在秦国有很强的势力。一、嫪毐是吕不韦介绍给赵姬来替代自己,他绝活让人瞠目史记直接就说,吕不韦让嫪毐当众表演他那活儿

  • 被咸丰降级的妃子:一位晋升贵妃,一位却结局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玫贵妃,清朝,历史解密

    清朝被降过级的后妃只有少数在本朝会恢复位分,大部分只能默默接受残酷的事实。被降级的后妃也只有少部分有明确原因,大部分都是莫名其妙,所以可真是伴君如伴虎呀!下面就让湘妹子带您一起来看看咸丰朝的这两位妃嫔,她们同是被咸丰帝连降三级,但两人的命运却完全不一样。玫贵妃,徐佳氏,正黄旗,领催诚意之女,宫女出身

  • 曹冲机智过人深得宠爱,为什么会早夭?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冲,三国,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曹操生前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把手下败将的妻子掳来据为己有,这些人来到曹营的时候,有的还带着孩子,那么连这些孩子都计算在内,曹操一生到底有多少儿子?他又是怎么管理这些孩子们的?曹操对待这些孩子,是否又一视同仁呢?这些在史料上语焉不详的故事,却一直是后世深感兴趣的话题……曹操生前只做到魏王,

  • 揭秘:长平之战只是赵括的错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他是谁?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姓虞,名信,因官拜赵国上卿,所以又被人称为虞卿,虞卿这人很了不起,本是一介游说之士,赵孝成王继位之初,即穿着草鞋拜见,纵论天下局势,深得赵孝成王信任,最终呢,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取得上卿的高位。这人对天下局势洞若观火,提建议,出计划往往能一针见血,切中要害,长平之战的时候

  • 钟离春四十多岁的时候,是怎么让齐宣王迎娶她为皇后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钟无艳,战国,历史解密

    钟无艳是古代四大丑女之一,按说皇帝都喜欢美人,可是齐宣王却偏偏娶了40岁的她做皇后,这是怎么回事呢?钟无艳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史书记载她本叫钟离春,是春秋时期齐国无盐邑(山东东平)人。关于钟离春的丑,在《烈女传》中有详细的描述,说她“臼头深目,长壮大节,卬鼻结喉,肥项少发,折腰出匈,皮肤若漆”。不过,

  • 徐国什么时候建立的?简介其发展史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徐国,周朝,历史解密

    徐国,夏朝至西周时期诸侯国。伯益之子若木为徐国开国君主,都城为徐城(今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周敬王时期,徐国灭亡,历四十余君,享国一千六百余年。徐国常与徐戎混淆,徐国是嬴徐之徐,国名也,徐戎之徐,地名也。汉朝时人合二为一,遂有此误。后儒注《诗》、《书》,亦往往淆杂,故吾本之《诗》、《书》,考之《左传

  • 公主去和亲的半路上怀孕了,后来建立了自己的王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在各个朝代中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甚至会牺牲自己身边的人。这种威胁不仅对于内部而且有的时候会来源于外部,对于外部的威胁,皇帝就想到了和亲这样的方式来缓解外部的压力。历史上有不少的公主去和亲,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昭君出塞,但也有很强势的朝代,明朝的做法就很厉害,不赔地也不赔款连和亲都别想!这个和亲的公

  • 乾隆皇帝挚爱的女人并非夏雨荷,而是小16岁的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很多的电视剧中都会着重描画出乾隆的情事,最引人注意的,就是由琼瑶创作出的乾隆和夏雨荷。但是这段情史很吸引人,但是后来已经被人证明是不存在的,但是多情如乾隆,也确实有自己深爱的女人,她们就是孝贤纯皇后和孝仪纯皇后。孝贤纯皇后是乾隆的初恋,也是第一任皇后,二人于17岁相识,可以说是最单纯的年纪,因此乾隆

  • 最委屈的公主嫁人多次,更有一次嫁给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朝,历史解密

    今天我们要说一位史上最委屈的公主,但也是她的委屈换来了西汉边境长期的和平安宁。秦亡以后群雄争霸,其中最大的势力是项羽和刘邦,其实项的实力是绝对碾压刘的。但虽然身为混混的刘邦却能知人善用,所以最终打败了刚愎自用的项羽。西汉刚建立的时候国家基础薄弱,尤其是北方的匈奴一直大睁着双眼盯着西汉。无奈之余,汉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