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长平之战真的全怪赵括吗?

揭秘:长平之战真的全怪赵括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016 更新时间:2024/1/30 13:47:05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影响非常深远的一场战争。这一场决定天下大势的战役,成为了秦国横扫六国的开端。战争总是残酷的,有人胜利,自然也就有人失败。这场战争成就了武安君白起,让他一跃成为了战国第一名将,同时,也让另一个人遗臭万年,这个人就是赵括

史学家司马迁认为:在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事中,赵国之所以会败的这么惨,主将赵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至此,赵括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了后世人眼中“只会死读书而不知变通”的代名词。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至少在我个人看来这种说法真的是太过于片面了。

虽说,主将对于一场战争的成败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我们不能把一场战争的胜败全都归咎在某一个人身上,毕竟,谁也没有办法承担这么重大的责任。再说,赵括的失败,真的全都是他自己的原因吗?说到这,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人了,那就是赵孝成王

作为一个国家的实际掌权者,赵括之所以能够当上主帅也是他任命的。不说临阵换将,本就是兵家大忌,作为一国之君,赵王手中的权力虽说不小,但是,临时更换战场上的主要将领,这样的大事,恐怕并不是他一个人能够决定的吧。

所以说,在决定任命赵括为主将之前,他肯定是和朝中大臣商量过的。

我们都知道,赵括是名将之后,自幼熟读兵书,武艺超群。对于这样的名门之后,朝中大臣对他肯定也是有一定了解的。如果,他真的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毫无实际作战经验的人,那么,大臣们又怎会轻易同意他担任主将率军出征呢?

所以,从客观来看,我并不认为赵括仅仅只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庸才。相反的,我认为他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官二代。

对于这个观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证明:

首先、根据史料记载着,赵括自幼熟读兵书,才华出众。每当他和父亲一起讨论各种作战案例的时候,其父都会被他驳得无话可说。由此可见,在军事上他确实是有几分真才实学的。按说,作为名门之后他们家还是有着爵位的,所以,赵括并不需要通过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来获得晋身之阶。他本可以借着父辈的功勋,老老实实的在家安享富贵,但是,他却并没有这么做。

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满腔报国热情的大好男儿。

其次、有赵父那样一个在赵国军界泰斗级的人物,他根本不需要通过“妄谈军事”来博取名利。虽说,他之所以发表那么多对军事的见解,不过,是因为他真的热爱这个行业罢了。而且,司马迁说他只会夸夸其谈,毫无实践经验,这一点我也是不同意的,虽然,史料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

常言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作为一个军事世家的公子哥,他必然也曾跟随父亲上战场上真刀真枪历练过的。

第三、我们再来说一说赵国当时的局势。当时的赵国已经是内外交困了,赵王为什么会想到要换掉廉颇,这其中,虽然有秦国挑拨的缘故。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赵王自己已经对这场战争失去了信心,他认为:廉颇已经没有赢的希望了,所以,才会抱着“死马当活马医”心态,更换赵括为主将。

因此,如果理智来看的话,其实,赵括出征的时候就已经面临着必败的局面了。所以,我们客观来看的话,这场战役的胜败,其实,并不全部在赵括。至于赵括的问题,我觉得他爹说的对,不知兵… ...经验匮乏。

虽说,从军中的威望和作战经验两方面来看,赵括都比不上廉颇。但是,没有任何人能够保证廉颇担任主角,他就一定能够打赢长平之战。要知道,赵括接替主帅之前,廉颇就已经将军中的储备粮草快要消耗完了。

这也就是后来赵括为什么在被围四十几天而一直无法突围的主要原因。都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连续四十多天没能吃上饱饭的赵国军队,遇上素有虎狼之师称谓的秦军,它的最终失败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一说,赵国在赵括被围的这四十多天里都做了什么呢?

最主要的是,他们并没有采取积极的营救措施,倘若,当时的赵国积极通过外交手段联合魏、楚两国出兵的话,那么,赵括不可能那么快失败。而且,在明知军中断粮的情况下,赵国也没想过要给他们补充粮草,这也是导致他失败的另一个重大因素。

面对内无粮草,外无援军的绝境,赵括依旧没有忘记自己作为军人的使命,他依然代领士兵奋力突围,最终,被乱箭射死。所以,在我看来,长平之战的失败,赵括虽然负有很大的责任,但是,如果因此就说他只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庸才,难免有失公允。

但同样,赵括也有他自己的问题,赵括虽然很努力,但是,他作为统帅倾国之兵来打决死之战的统帅,以他的能力还是远远不够的。并且,对于长平之战,赵国败的如此彻底,王阳明有他自己的看法,他说:这是“一股戾气”而已。

年轻人常年温习圣贤书或兵书战策,一心幻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幻想率领百万大军攻必克伐必胜,久而久之,虽有英雄志,但是,更会在心中形成一股虚骄之气,形成一股强横的“戾气”。具体表现为:一旦得志,不顾具体情况,只想大干一场,谁的话都不想听。

标签: 长平之战战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夏朝真的没有被商汤灭掉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夏朝,商汤,历史解密

    让人困惑的是,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并未发现有关夏朝的卜辞记载。武丁在对始祖商汤的歌功颂德卜辞中,屡屡提到商汤的征战,却唯独忽略了灭夏如此大的功绩,这一奇怪表现也让西周以后关于夏朝的记载可信度再次降低。当然,甲骨文没有找到夏朝的记录,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出土甲骨文目前还未全部释读,下定论为时尚早;二是甲

  • 中国古代著名家族:陈郡袁氏的发展史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陈郡袁氏,汉朝,历史解密

    陈郡袁氏,中国古代著名家族,顶级门阀之一。陈郡相当于今淮阳、太康、鹿邑等地,也就是袁氏始祖袁涛涂后裔的直系望地,以阳夏(太康)为世居,之后的袁氏支脉多出自这里。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山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大。五朝门第中侨姓"以王、谢、袁、萧为大",即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

  • 皇帝想杀了功臣,他的10岁小孙子说了一句话,后来被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费聚,明朝,历史解密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元朝末年,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各路起义军四起,最终出身最底层的“草根”朱重八(即朱元璋)在各路英雄中脱颖而出,于1368年建立了明朝,成为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帮朱元璋打江山的将领中有这么一位,他叫费聚,五河(今安徽五河)人,是淮西二十四将之一。费聚相貌不凡、武艺高强,参加红

  • 为什么很多清朝皇子死于天花疾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清朝的皇子很多死于天花疾病,为什么当时皇子那么容易得天花?我们小时候再看还珠格格的时候,紫薇和尔康已经生下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名字叫冬儿,长得也是古灵精怪的,很是让人们喜爱。但是不幸运的是,这个孩子半路生了一种病,那就是天花。对于这个病症,我们现在可能不会听说,因为现在已经差不多没有人会得这种病,基

  • 三国中最先称帝的袁术,将一副好牌打得稀烂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袁术,三国,历史解密

    历史上姓袁的皇帝有两个,一个叫做袁术、另一个叫做袁世凯!然而,这两个相差了十几个世纪的人,称帝后的际遇简直一模一样,都是众叛亲离,愤忿而亡。不过,相比于袁世凯的开历史倒车,自掘坟墓,袁术当年也不是没有“翻盘”的机会!作为四世三公家族,汝南袁氏的嫡子,他的起点在当时的群雄之中,基本是最高的,形势也是最

  • 千古孝子闵子骞实际出生地在哪里?最后又葬在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闵子,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据史书记载,闵子(公元前536~前487)名损,字子骞,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首批弟子,德与颜渊齐名——《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同时,作为孔子最优秀的学生之一,他对儒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因此被列为圣门十二哲之首,明朝编撰的《二十四

  • 古代也有地域黑吗 为什么宋国人会找人黑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国,宋国,历史解密

    奇了怪了!宋国为什么这么招人黑?其实,古代也有地域黑。在春秋战国时代,最容易被嘲笑的国家是宋国。当然,楚国和早期的秦国,也容易招人黑。楚国和秦国地处中原之外,在中原诸侯的眼里,那就是蛮夷之族,被人看不起也就罢了,那么宋国为什么老是被人嘲笑呢?宋国可是中原大国,而且是地位不低啊!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宋国

  • 揭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不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明清章回小说《三国演义》中最有名的段落之一,加上前面的“失街亭”,后面的“空城计”,三段凑在一起,又是戏曲(特别是京剧)舞台上常演不衰的经典节目之一。故事说的是诸葛亮领大军北出祁山,意图统一关中等地。马谡主动请缨镇守街亭(今甘肃秦安东北),并立下军令状。当时诸葛亮很赏识他的才干

  • 揭秘:孔门弟子樊迟为什么不受待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樊迟,春秋,历史解密

    懒栽潘岳花,学种樊迟稼。心闲梦寝安,志满忧愁大。无福享荣华,有分受贫乏。燕度春秋社,蜂喧早晚衙。茶瓜,林下渔樵话。桑麻,山中宰相家。刘庭信这个人,长相怎么样,史载“身黑而长”,但颇有才华,也是朝廷中为官,而且此人风流蕴藉,超出伦辈,中原文人气息浓厚,当时还算是个人物,其对隐居田园亦有渴望,可见在朝中

  • 慈禧真的是和珅转世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和珅,清朝,和珅,历史解密

    数千年的中国历史,出现了极少数站在权力顶峰的女子,慈禧太后就是其中之一。她虽然没有登上帝位,却以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掌控大清政权数十年,是真正的统治者。然而,关于慈禧太后的身世,许多人都认为她是和珅转世。和珅是谁?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贪官,乾隆时期的权臣。公元1799年,乾隆刚过世,嘉庆便罗列二十条大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