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的刘伯温被神化了吗,刘伯温真是天才军师吗?

明朝的刘伯温被神化了吗,刘伯温真是天才军师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511 更新时间:2024/1/19 23:46:00

历史上只是一个官瘾很大的儒生

刘基,字伯温。现在许多书籍说他才智卓绝、料事如神,深富文韬武略,在历次的主要战役中出奇谋、划妙策,协助朱元璋靖平宇内各股叛乱势力,并于军政、财务等各方面为新王朝建立了完备的制度,开创了明初的第一个盛世。说什么“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那么,历史上的刘伯温真有如此伟大?近日,作家佟平撰文指出,历史上的刘伯温既不是什么有杰出军事才能的谋略家,也不是什么成功的大政治家,甚至连高洁的隐士都算不上,他只是一个官瘾很大的儒生而已。

“刘基之功,不亚于汉初之张良。”刘伯温真是天才军师吗?

大多数书籍提到刘伯温的军事才能时都说,他“神采飞逸,性格刚毅,抱负不凡,朱元璋一见大喜过望,拜刘伯温为军师,朱元璋能扫平元末群雄,一统天下,刘基之功,不亚于汉初之张良。”

佟平在文章中指出,刘伯温共写过两本与军事有关的书。一本是《百战奇略》,一本是《时务十八策》。可是这两本书不但在历史上没有任何被引用的记录,现在甚至连具体的内容也很少被提及,可见是两本没有什么价值的书。

从刘伯温的实际从军记录来看,一部分是在元朝官府当军事参谋,镇压农民起义;一部分是投奔农民起义军朱元璋,做起义军的参谋。

从他总共合计在元朝官府三四年的从军经历来看,他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出色的军事才华。

1360年到1363年9月,他做朱元璋的随军参谋,其中还有半年多是回家守孝,实际上从军的时间勉强接近两年,也只是朱元璋众多随军参谋之一,甚至只是一个没有任何官衔的普通参谋之一。1363年9月朱元璋再次出征时已经不需要他随军,而这时朱元璋的仗还远没有打完,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刘伯温这个军事参谋其实对朱元璋来说,几乎是可有可无的。

消灭陈友谅,然后再消灭张士诚是刘伯温制定的“平定天下大计”?

一些书籍都把朱元璋首先消灭陈友谅,然后再消灭张士诚,说成是刘伯温制定的平定天下的大计。甚至还将这一大计等同于诸葛亮的隆中对。

佟平认为,这纯粹是穿凿附会、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说法。

这场大战发生在1363年,刘伯温是1360年初就在朱手下当军事参谋,到这时已经当了三年,可是当陈友谅打上门来的时候,朱元璋才匆忙赶造战船来迎战,哪里有什么先打陈友谅的“平定天下大计”的影子?更加可怕的是,在这场大战中,朱元璋曾被敌军团团包围在一条指挥船上,如果不是部下将官韩成与朱元璋换穿袍服,假冒朱元璋跳水自杀骗过敌军,朱元璋很可能在这场大战中被杀。如果刘伯温真是一名出色的军师,能如此让主帅涉险吗?

这场大战的胜利,基本上奠定了朱元璋夺得天下的大势,如果刘伯温真是这场战争的主要功臣,而不只是一名普通的随军参谋,朱元璋在大封功臣时能不想到刘伯温吗?可是在朱元璋1370年大封功臣的名单中原来根本就没有刘伯温的名字,直到封赏完毕后的二十天,才补封了两位三等伯,其中的最后一名排到了刘伯温。

佟平认为,朱元璋之所以补封刘伯温一个最末一位的伯爵,主要不是看中他的军事贡献,更多的是看中他在筹备登基、修建南京城、担当御史令、修建《大明律》、恢复科举等“建国”方面的成绩,再加上他在元朝的特殊身份、跟着朱元璋十年、这时他也已经六十岁了,所以才象征性地封了他一个爵位。

刘伯温是汉代张良一样功成身退的隐士,这种观点是否站得住脚?

刘伯温的功成身退和多次辞官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亮点,尤其是明清两朝的崇尚儒家思想的文人们,更是刻意把刘伯温打扮成张良一样功成身退的隐士,这是否站得住脚?

佟平在文章中指出,只要略微分析一下刘伯温每次辞官和每次“辞而不甘”的表现中就可以看出:他的每一次辞官都几乎与做隐士没有什么关系。

刘伯温第一次辞官是在1340年,在元朝做了四五年副县长之后,嫌官职太小、没有提升的机会,又与同僚关系不好才辞官的。1349年,第二次辞官是由于他越界举报其他官员受到上司责问不得不辞官。尽管有过两次辞官的经历,却还是看不开,1352年一旦有朋友推荐他去做“平乱”的官,他立刻毫不犹豫地就答应去做了。

刘伯温1358年第三次辞官,是因为一度被升为五品,又被降为七品,还被剥夺了参与军事的资格,才愤而辞官的。也幸亏有此辞官,才后来可能被朱元璋聘去做官。

刘伯温在元朝做了25年的地方官,在朱元璋手下做了十年中央官。虽然刘也属于朱的开国元勋之一,却没有想到只被象征性地补充封在了最末一位,这对于官欲很强的刘伯温来说恐怕是深感失落的吧。正是这种失落感,再加上当时已经六十岁,眼见着继续下去也没有指望得到更大的升迁,于是想试一试辞官这一招,看看朱元璋会不会因此而特别挽留他而给他加官,遗憾的是朱皇帝立刻就毫不在意地让他回家了。

在刘伯温去世139年之后,明朝廷为什么这时会想到去神化他呢?

1514年,在刘伯温去世139年之后,明朝廷却突然加赠刘伯温太师衔,?u文成。说他“慷慨有志,刚毅多谋,学为帝师,才称王佐”、“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为什么明朝皇帝在刘伯温去世139年之后突然想到赠封他?

佟平认为,可能有下列几个因素:

其一,跟随朱元璋的开国功臣中,许多人被朱元璋杀掉了,所以才轮到了刘伯温。据史家统计,1370年所封功臣37人中,在朱元璋去世前或父或子被杀、被充军、被除爵的达到了31人,其中还不包括被暗害死的。既然这些人已经被朱元璋定为坏人,在神化朱元璋的时候自然就不能再用这些人来做陪衬了,这样就将原本排在40名之后的刘伯温一下提到了“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的位置了。

其二,刘伯温在朱元璋手下担当的是太史令,这个官职除了编制历书等,还负责观察天象,同时兼管起草文书、策命、记史事、编史书、国家典籍、祭祀等。通过刘伯温来预测朱元璋是“真命天子”更加具有欺骗性。

其三,刘伯温写了许多文章,这样方便在文人中宣传推广。

其四,刘伯温在朱元璋的开国元勋中学历最高,是前朝的进士,让前朝的进士为没有正规上过学的朱元璋当老师,面子上好看,而且刘伯温比朱元璋大将近20岁。

其五,刘伯温是有文才又有从军经历的人,适合神化成能文能武的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袁崇焕是怎么死的?袁崇焕到底有没有被冤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崇祯三年,镇守边关的辽东巡抚袁崇焕被以“谋叛”大罪论死。“八月,遂磔崇焕于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明史列传147》)这是继南宋赵构冤杀岳飞之后历史上最令人扼腕叹息的一起令亲者痛,仇者快的自毁长城冤狱,其回响会

  • 道光皇帝节俭事例,谁是史上最节俭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道光皇帝是个平庸守旧的皇帝,想要禁烟结果却导致了鸦片战争,不敢对付英国人又搞得中国很丢人,实在是弄得他很无奈,也弄得大清国很无奈。可是他在主观上,不能说没有努力想要成为一个好皇帝,他也为了使国家更好而做出了许多努力。最有名的,除了禁烟,就是他的节俭与吝啬了。作为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自然是想要什么

  • 小龙女被尹志平玷污了吗?“尹志平 玷污小龙女”情节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不论《神雕侠侣》让什么人来拍,始终绕不过去让男生女生都遗憾到捶胸顿足的“尹志平玷污小龙女”情节。今时不同以往的是,由于种种壹读君不能说的原因,观众们从可怜小龙女的情绪转向同情尹志平,哦不,应该是甄志丙。原着和电视剧太经典,壹读君一时都改不过来口。小说中的尹志平因痴恋、奸污小龙

  • 上官婉儿怎么死的?上官婉儿墓室里无棺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上官婉儿,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人,祖籍陇西上邽,唐代女官、诗人、皇妃。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的身份

  • 北宋王朝怎么灭亡的?北宋是如何覆灭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他们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这是英国人赫德《中国见闻录》里的记述。如果不加上时间背景,读者的眼前定会由此出现一幅繁荣大国的美丽画卷,而实际上,那是一个悲惨世界他所说的,是行将就木的晚清。一百年前,国尽可欺的清国咽下最

  • 古今采花大盗第一人花冲,皇帝亲自下旨处以凌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导读:看过小说《三侠五义》的人都知道,这部小说中有一个名叫花冲的采花大盗。只因此人年轻貌美,风流潇洒,又会武功,经常夜入民宅,骗奸良家女子,所以他一生中采花无数。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这个采花大盗还是被开封府包拯手下的号称“御猫”的南侠展昭擒获。当然,这只是小说虚构的情节

  • 水浒好汉中谁第一个脱离梁山?公孙胜先后两次脱离梁山的理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征方腊对于宋徽宗和蔡京、高俅等人来说,绝对是个多赢的结局:以寇制寇,既彻底摧毁了方腊的起义力量,梁山的力量更是大幅度消减,再也不能对朝廷形成威胁。可叹水浒108条好汉,经此一役,枝叶离散,十存二三:阵亡59人,于路病故10人,杭州六和寺鲁智深坐化。到宋江等人回到京师,觐见徽宗时,在世者仅38人。其实

  • 秦可卿身世之谜,红楼梦秦可卿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秦可卿,乳名可卿,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艺术形象,金陵十二钗之一。她有三重身份:在人间,她乳名可卿,谐音“情可倾”,是宁国府重孙贾蓉的原配,营缮郎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温柔和平,被贾母赞为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但因爬灰(贾珍)、养小叔子

  • 杨贵妃秘史怎么死的,杨贵妃究竟死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在电视连续剧《杨贵妃秘史》第一集中,“杨玉环”一句画外音“我在东瀛无尽地等待”泄露了这部电视剧演绎的早已被历史证明了的千古谎言。剧中杨贵妃不是在马嵬坡香消玉殒,而是在遣唐使帮助下逃到日本。而这部电视连续剧的导演对于一反“常识”的

  • 林冲棒打洪教头,水浒中的林冲战力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柴进与林冲正吃酒间,只见那洪教头)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头,必是柴进大官人的师父。”急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那人全不睬着,也不还礼。林冲不敢抬头。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道:“这位便是东京80万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