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保护女性隐私 古代的男医如何给女人看病?

保护女性隐私 古代的男医如何给女人看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765 更新时间:2024/1/6 8:51:41

古代的女性在社会保守的状况下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对于女性患者就医,古代医生诊疗有望、闻、问、切即所谓的“四诊”。在讲究“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男医生如何为女患者看病?

女患者不能随便找医生看病

明太祖朱元璋规定:“宫嫔以下有疾医者不得入宫”

古代医生基本上都是男性,在儒家伦理占主导地位、讲究“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的背景下,古代一直有“女病难医”、“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女人” 的说法。特别是皇帝后宫的女病人,男医生尤其“碰不得”。即使病得再重,也不能随便请男医生进宫去为女患者看病。而且,历朝历代都有规范后宫女人就医行为的规矩。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六月,命礼臣议宫官女职之制时特别规定:“宫嫔以下有疾,医者不得入宫。”可见,嫔妃生病只能根据病情让医生开药方,即所谓“以证取药”。朱元璋如此这般,初衷是“鉴前代女祸,立纲陈纪,首严内教”,根本上还是考虑后宫女人的隐私。即便医生被允许进入后宫看病,也有极严格的规定。

民间有这么一个传说,明成祖朱棣的孝慈皇后患有乳疾,不少名医诊后都不见效,皆因无法直视,诊断困难。有一天来了一位道士,说能治好皇后的病。但这道士只能远远地站在门外,不能进入皇后的房间。如何切脉?这道士想出了一个法子,让人在皇后的手腕缠上一根丝线,通过这根丝线判断皇后的脉象。

朱棣为了测试道士医术的真假,暗中将丝线先后绑在皇后的玉环上和猫脚上,结果都被道士识破了,结果道士真的治好了皇后的病。这个传说既说明道士的医术相当高明,也从侧面反映了古代男医生给高贵妇女看病的难度。

民间女性同样有封建礼教的禁锢,女子生病特别是患了妇科疾病往往羞于齿,或语焉不详。有的女病人宁愿病死也不愿意公开隐私。元明善的《节妇》中,记载了一位乳房生疮溃烂的寡妇马氏,由于拒绝男医生治疗,最终丧命。马氏说:“宁死,此疾不可男子见。”

男医生不能接触女病人肌肤

明代《习医规格》规定:“隔帷诊之亦必以薄纱罩手”

古代看病,有“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就医模式。“走出去”就是去医生家里就诊,但女人生病了,更多是“请进来”,把医生领到家里看,以方便医生的望、闻、问、切。这时候,女病人仍不能直接给医生看,要用东西“隔”一下,以遵从“男女授受不亲”的信条。即便可以出来见男医生,女病人也要用纱巾或扇子“蔽面”。普遍的情况是,家人会在病床前设纱帐,也有的在闺房外挂帷,医生透过纱帐观察女病人的气色、舌象等,完成“望诊”的程序。

光“望”当然不行,“四诊”环节中,最重要的是“切”。切诊,即号脉,又称把脉,摸捏病人的手臂号脉象。而古代女人最忌讳手让别的男人摸,被陌生人摸了算是“失贞”。宋代司马光的《家范》中记载一例子:一妇女带着孩子,背着丈夫的遗体投宿,男店主不准,把她硬拉了出去。这个妇女便认为被污身了,用斧子砍掉了被拉过的手臂。这种行为虽然极端,但说明古代女人的贞洁意识十分强烈。所以古代男医生给女病人诊疗时,是绝对不会直接触碰女病人肌肤的。但不摸如何切诊?医生会戴上手套,或是用薄纱罩在女病人的手臂上,然后才出手号脉。

明代名医李梴在《医学入门·习医规格》中,总结出一套古代医生行医的行为准则,其中提到给女患者看病的如下注意事项:

“如诊妇女,须托其至亲,先问证色与舌及所饮食,然后随其所便,或证重而就床隔帐诊之,或证轻而就门隔帷诊之,亦必以薄纱罩手;寡妇室女,愈加敬谨,此非小节。”李梴还特别指出,遇到女病人家庭困难,医生要“自袖薄纱”。

皇家用女医生为妃嫔“视乳产之疾”

清朝御医为慈禧太后:隔着帷帐“牵线切脉”

李梴所说的,是为一般女病人医治时的注意事项,如对隐私要求更高,隔纱挂帷都不允许,那么怎么办?首先是找女医生。但古代女医生毕竟不多,男医生的水平远远高于女医生,所以对重要女性病人还得请男医生。不过,男医生即便再德高望重,面对女病人也要回避,传说他们常用的诊断方法是 “牵线切脉”,也叫“悬丝切脉”。所谓“牵线切脉”,是用丝线一头固定在女病人的手臂上,另一头由医生远远牵着,通过丝线的信息传导,完成“切诊”过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陆佑:出身农工父母双亡,最后成为华人四大天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陆佑,民国,历史解密

    在香港的皇后大道有一道12层的建筑,名为陆佑行。建设这栋楼的就是香港的著名企业家陆容章,陆容章建这栋楼就是为纪念他的爷爷陆佑。也是陆家的发家之人,陆家如今虽不如当年兴盛,当时依然是香港的富豪家族,家族至今已富过三代人了。说起陆家,就不得不提起陆佑。陆佑当时是跟陈嘉庚、胡文虎齐名的华人企业家中的四大天

  • 匈奴女子真的长得很丑吗 为何没有没有公主远嫁汉朝皇帝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汉朝,匈奴,历史解密

    我们知道,匈奴的可汗经常会向汉朝求娶公主。在整个汉朝期间,有十多位公主嫁给了匈奴的可汗(或者是王爷)。但是,汉朝皇帝从来没有向匈奴求娶过匈奴女子。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匈奴女子长得丑吗?(匈奴和亲)“长得丑”显然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美有丑。如果是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的话,找个美貌

  • 曹操重用贾诩,背后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曹操,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真正有才华的人都是特立独行的,他们的行为往往给人一种与世人格格不入的感觉,其实贾诩就是这样,贾诩是三国时期的反水高手,几乎跟吕布一样,在各个势力中跳来跳去,最终才找到曹操作为最终的归宿。贾诩被称为三国的"毒士",可见他每出一个计谋,基本都是要害人的,而且害人不浅,比如他早年跟着李

  • 徐阶:隐忍20多年扳倒严嵩,却饱受诟病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徐阶,明朝,历史解密

    历史圈里有种“明朝无奸臣,清朝无昏君”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是有失偏颇的,明朝祸乱朝政的奸臣宦官数不胜数,像嘉靖时期的内阁首辅严嵩。当严嵩失宠垮台的时候,奉命抄家的钦差在他家里搜出多达上亿两白银 “家赀亦称亿万”,这还不包括珍玩玉器、名家字画。严嵩残害同僚的本领堪称一绝,不符合他心意的大臣都要诬告陷害

  • 古代当官很难吗 一般主要是通过什么途径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国,秦始皇,历史解密

    自周代起,朝廷就已经很注意官吏的选拔工作。有些官吏可以世袭,但不是所有官吏都能世袭,自产自销者只是一小部分。春秋战国时代,诸侯间的征逐吞并愈演愈烈,各个小国对于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全社会都希望有个客观标准来解决复杂的人事问题。秦国政治家商鞅,大胆否定了“世卿世禄”的世袭弊政,实行以军功选官的崭新制度,

  • 清朝内务府总管什么人都可以进吗 有什么条件需求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内务府总管,历史解密

    官员的起用都要受两个前提条件的约束:一是机构的性质,二是官缺(即编制)。内务府机构的性质决定了内务府官员主要由内务府包衣(包衣是满语音译,意即“家奴”)充任,而将内务府包衣缺设置为内务府包衣的专缺,也为这种需要创造了条件,这就是,“本府人员惟充本府差使”。但是从内务府官员的实际任用情况来看,则表现为

  • 皇帝为何喜欢释放罪犯?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1、显示统治者仁义的胸怀在太子登基和皇帝继承皇位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就要大赦天下。因为这些事情代表着,皇权的更替,是一件于国家有关的大事情。选择在这个时候大赦天下,是为了显示皇帝宽广的胸怀,和仁义的治国理念。他们希望那些罪犯们,可以好好的珍惜难得的机会,好好的改过,做对国家有用的人。皇帝和太子有了权

  • 揭秘:为什么弘光政权仅存在了一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崇祯皇帝,明朝,历史解密

    明末崇祯时期,祖大寿和吴三桂麾下的关宁铁骑、洪承畴麾下的洪兵、卢象升麾下的天雄军、孙传庭麾下的秦军、左良玉麾下的湖广军在严重的内忧外患中锻炼出了强悍的战斗力。凭借这些军队,皇帝朱由检才勉强稳定了局面,甚至在崇祯十一年还一度出现了中兴的景象。但是由于崇祯皇帝在内忧上剿抚失策、在外患上战和两难,最终导致

  • 赵光义用了什么阴暗手段?赵元佐竟气得发了疯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元佐,明朝,历史解密

    晋王赵光义欺世盗名地开创了“金匮之盟”,成功地挤掉赵匡胤的儿子们,如愿以偿地做了宋太宗。宋太祖赵匡胤的儿子们莫名其妙地接连死去,赵匡胤和赵光义的弟弟赵廷美经受不住屈辱和打击也随之而去。现在宋太宗环顾四周,没有任何阻挡他的子孙继承皇位的阻碍了。虽然手段阴暗了些,但前途却是一片光明,赵光义觉得一切都是值

  • 历史上最仁慈的皇帝是谁?五虎将享尽荣华富贵全都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匡胤,北宋,历史解密

    与很多开国皇帝都比较血腥、比较残暴不同的是,尽管也是武将出身,但赵匡胤在当上皇帝后,却从来没有干过杀功臣这种无聊的事儿,也被称为史上第一温情皇帝。其实看一下他当时的处境,就不难明白,他下这个决心有多难。要知道在他建立宋朝之前的五代十国,不仅江湖上是打打杀杀,就连朝堂上也一直是腥风血雨。然而对于和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