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为什么要御驾亲征噶尔丹,康熙为什么还连续三次亲征

康熙为什么要御驾亲征噶尔丹,康熙为什么还连续三次亲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765 更新时间:2023/12/13 6:37:01

与其它朝代相比,清朝的皇帝都算得上是勤勉敬业,至少是没有出过昏君。在这些皇帝中,康熙的地位无疑是最高的,这与他在位时所建立的丰功伟绩不无关系。不过他在开疆拓土方面,基本上都是坐镇京师运筹帷幄,即便对头是吴三桂也毫不例外,唯独对于噶尔丹时,选择了连续三次御驾亲征,这究竟是为呢?

首先,我们有必要对噶尔丹的身份有个基本的了解。他可以说是大有来头,顶着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温萨活佛四世的身份!要知道偌大的西北,都笃信藏传佛教。就连满清以及与他们利益攸关的蒙古权贵,也都对佛教相当的信奉。由此可见,噶尔丹的地位使得康熙不敢掉以轻心。

其次,就与当时的战事密切相关。事实上在康熙御驾亲征之前,清军已经在交手中吃了败仗,被教训得灰头土脸。当时噶尔丹的大军,几乎就是所披靡、无人能敌,已经杀到了距离京师不到1000公里的地方。对于康熙来说,他已经不允许军队再败了,御驾亲征无疑是提振士气最好的办法。

可能有人就纳闷了,这个噶尔丹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有这么大的能量呢?其实对于康熙来说,他毕生所遭遇的敌人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但真正能够给他造成威胁的,也唯有噶尔丹一人而已。因为噶尔丹的特殊身份,使得他在信教群众中的拥戴和影响,是相当大的。

再加上他当时还得到了两股势力的支持:其一就是西藏的达赖喇嘛,其二就是沙皇俄国。有了这些人的支持,噶尔丹的军队不同于其它游牧民族,他的军队装备着相当先进的火器,甚至比此前平定天下不久的满清八旗战斗力都要强大。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噶尔丹所控制的领土,已经达到了大半个中国。

与之相对应的,清朝所控制的面积只不过两京十三省,也就是700万平方公里而已。仅从所占地盘的角度来看,噶尔丹此时无疑是志得意满,他并不满足于与清廷分庭抗礼。因为在他的心里,做的是类似成吉思汗那样的美梦,想要取代满清坐天下。

也正因为这个对手如此强大和凶残,才使得康熙皇帝不敢像对待以往任何的对手,选择了御驾亲征。事实上噶尔丹也确实值得康熙如此,清军即便取胜,也都不足言喜,因为基本上都是惨胜,就连康熙的大国舅佟国纲都战死沙场。在康熙之后,雍正乾隆又相继用兵,先后长达70余年,才把这一盘踞西北的大患彻底消除。

--

免责声明:凡未注明原创的内容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清朝康熙噶尔丹

更多文章

  • 有关于雍正继位说法众说纷纭,雍正继位到底合法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雍正

    历史上的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是一位勤政的皇帝,他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康乾盛世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对于他的即位,野史上有很多传说和猜疑,历来是清史研究中的重大谜案之一。不少学者认为雍正是篡位,说他在康熙病逝前精心策划了夺位的阴谋,非法夺得了皇位,也有不少专家说是康熙钦定的雍正,雍正是合法继承了

  • 清朝铁帽子王有实权吗,他们的实力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铁帽子王

    清朝铁帽子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称号,它代表着皇帝的亲弟弟拥有最高的权力和地位。然而,这个称号是否真的有实权呢?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清朝的制度。清朝是一个封建王朝,皇帝是最高统治者,而其他官员则按照等级和职位分工负责管理国家事务。在这个制度下,铁帽子王虽然拥有很高的地位

  • 慈禧太后生前死后的那些秘密:身世之谜及尸身不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慈禧

    慈禧太后,清朝末期实际执掌朝政近50年的女人,清朝最风光的女人,也是清朝最受争议的女人之一。她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死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人物。然而关于她的出生,历史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正式的记录,因为没有人能料到这个普通人家的女子,竟会一跃成为大清最尊贵的女人、

  • 历史上的刘墉真的是罗锅,样貌也其丑无比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刘墉

    刘墉,清朝的政治家、书法家,父亲曾是清乾隆时期的重要之臣刘统勋。刘墉学识多才,在乾隆十六年中了进士。历任了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等诸多职位。为人在工作期间奉公执法,廉洁清明。他的书法也是一绝,造诣深厚,还是清朝著名的帖学大家。在民间流传一个关于他书法的名号“浓墨宰相”。刘墉的一生也并不是像电视剧那

  • 朱元璋晚年杀人的罪名为什么都是“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朱元璋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声名赫赫的皇帝,后世对他的评价两极分化严重。作为一位皇帝,他起于微末而一统中国,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都不低。然而另一方面他铁血专断,晚年的时候大杀功臣,成为“飞鸟尽,弹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典型。朱元璋晚年大杀功臣,历来为人所诟病。虽然对于朱元璋而言,他是出于巩固皇权的统治需

  • 被黄袍加身后,宋太祖赵匡胤为何选择“宋”作为国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朝,北宋,宋太祖

    一说到南京,许多人会想到江苏的南京。其实,宋朝时期的南京不在江南,而是在河南,也就是如今的商丘。现在它虽然只是个地级城市,但是在宋朝时却是个超一流的大都市。因为它不仅是赵匡胤的龙兴之地,也是宋朝国号的发源地。宋朝时,商丘名为宋州,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因为事发突然,没有太多准备,所以对新国号没有太多考

  • 蒙古帝国西征为什么可以一路横扫欧洲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蒙古,欧洲,蒙古帝国西征

    蒙古帝国是人类有史以来疆域最为庞大的帝国,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在50多年的时间里,以总数不到40万人的军队,先后灭亡70多个国家,征服720多个民族,消灭各国军队人数超过千万,征服各民族人口数目达6亿多。公元1206年,蒙古各部落首领在斡难河畔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国家。

  • 赵普为宋朝做了很多贡献,为什么后世评价却不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朝,北宋,赵普

    作为一个“习吏事、寡学术”的半吊子书生,赵普在宋初政坛上的建树却是令人惊讶的,他的贡献远不止对内佐治制定政策制度方面,就是剿灭周边各国的军事扩张战略,竟然也是出自他的“襄赞定策”。明人刘浚有一幅著名的《雪夜访普图》,描绘的就是赵匡胤雪夜上门访问赵普,共商“先南后北”扩张计划的故事。司马光的《涑水记闻

  • 历史上明朝为何会发生夺门之变,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夺门之变

    土木堡之变后,被俘的明英宗被明朝接回来,他的弟弟景泰帝不愿把皇位还给他,把他囚禁起来,后来在大臣徐有贞、石亨和太监曹吉祥这几个人的帮助和拥戴下,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从病重的弟弟手里抢回皇帝之位,对明英宗来说,徐有贞、石亨和曹吉祥这三人毫无疑问功莫大焉。英宗大封功臣,徐有贞不但进了内阁,还以文臣的身份

  • 赵光义真的对赵匡胤下手了吗?大臣为何没有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朝,北宋,宋太宗

    虽然没有正史记载是赵光义杀了赵匡胤上位,但从种种蛛丝马迹来说,这件事与赵光义脱不了关系,这里就要从烛影斧声与金匮之盟两件事说起。记载烛影斧声的宋代笔记很多,这里我们以著名历史学家《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留下的《涑水记闻》里边的记载简单来说一下。作为历史学家的司马光在《涑水记闻》留下的记载是相对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