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炀帝开挖运河之谜,修大运河为社稷还是私欲?

隋炀帝开挖运河之谜,修大运河为社稷还是私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806 更新时间:2023/12/8 20:51:44

隋炀帝杨广于仁寿四年(604)弑父自立。第二年,他便下令开凿运河。整个工程前后共分四段进行:大业元年(605),在北方修通济渠,从洛阳西苑通到今天的江苏淮安;同年,又疏通扩大了山阳邗沟,这条宽四十步的运河的修成,仅用了半年时间;大业四年(608),开凿了永济渠,这条河流是通济渠向北的延伸,主要利用沁水的河道,南接黄河,北通涿郡;大业六年(610)又在长江以南开了一条江南河,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引江水穿过太湖流域,直达钱塘江边的余杭(今浙江杭州)。整条大运河的开通,前后只用了不到六年的时间。它沟通了海河、黄河、长江、淮河、钱塘江五大水系,以东都洛阳为中心,西通关中盆地,北抵华北平原,南达太湖流域,长达千里。这样巨大的工程,在古代科学技术并不很发达的情况下,是很难想像能够快速完成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隋炀帝要开凿这条大运河?多数人认为,隋炀帝开通运河的直接目的是想去巡游他向往已久的江都风光,附带的目的是加强对不久前征服的东南地区的控制和转输该地富庶的物资以增强中央政权的力量。运河开通以后,首先就是供炀帝荒淫奢靡的巡游。持这种看法的人指出炀帝不但喜欢扬州这个雄藩大郡,而且嗜好扬州的春江花月。他的《春江花月夜》诗说:“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写出了扬州临江的秀丽风光。有人认为唐代诗人若虚著名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就是受了他的影响。炀帝另有《江都宫乐歌》、《泛龙舟》、《幸江都作》、《迷楼歌》等诗篇,都是他留恋江都、欣羡江都的作品。

持这种观点者都比较强调隋炀帝一贯奢侈的生活作风。因为开凿这条大运河动用了全国大量的劳动力,是当时隋朝徭役繁重的主要因素,其间甚至出现男丁不够,以妇女充数的现象。史书上也用“力竭转输,身填沟壑”这样严重的词语来形容当时劳动人民的苦难。而且,运河开通之后,隋炀帝先后三次巡幸江都,每一次都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一路上的穷奢极欲为许多民间小说和戏剧所津津乐道。

但不同意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炀帝开河并不见得只是为了游幸江都。根据《隋书》记载,炀帝并不仅仅巡游过江都,还曾巡游过西北各地,到过突厥与吐谷浑边境。这种巡游有玩的成分,但主要应是出于政治与军事的考虑。难道他为了好玩就愿意到沙漠地里去走一遭?隋炀帝曾三下江都,但绝不是单纯的去看琼花,而是着眼于扬州所具有的重要经济政治地位。认为炀帝开河仅是为了玩,恐怕是说不过去的。

一些人认为隋炀帝开凿运河的主要目的是出于当时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需要,与杨广个人贪图享乐无关。他们指出,隋代开运河,炀帝并非首创。早在开皇四年(584),国家仓廪空虚,隋帝希望在水旱之年,国家能有充足的粮食储备。为了方便漕运,他在下令建造大量仓库的同时,从潼关到长安,引渭水,开凿了广通渠。开皇七年(587),为了进一步扩大漕运,隋文帝又开凿了山阳渎。由此可见,国家当时的确需要开凿运河,而隋炀帝开运河仅仅是隋文帝开运河的继续。开通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沟通京师洛阳与江淮的交通,便利漕运。

江淮以南地区经过三国以来几百年的发展,已经逐渐在全国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荆州和扬州均富甲一方,整个南方也成为全国鱼盐杞梓以及丝麻布帛的主要供应地,但当时全国的政治中心却在洛阳。所以,运河一旦开通,就能把全国的政治重心与经济重心联系起来,把富庶的江南财富以田赋的方式加以征集,并通过运河转输到洛阳。另外,在隋朝建立以前,中国长期处于南北朝分裂的阶段。江南从东晋开始就形成了门阀士族的特殊势力。隋朝建立以后,陈朝的残余势力一度与中央对抗。开凿大运河有助于中央对南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

也有人认为隋炀帝鄙夷江东诸帝“多傅脂粉,坐深宫,不与百姓相见”,终至亡国,因此自己反其道而行,“东行西幸,靡有定居”。在运河开通后,他的确曾经三次巡游江都,但是这三次都有其军事和政治上的动机。

第一次巡游江都,隋炀帝是想要通过文化的联络巩固政治的统一,有一定的文化性质。这次巡幸,他的船队前后二百余里,挽船的士兵有八万人。自己御乘龙舟高45尺,长200丈,上下4层。如此不惜巨资造船,其目的是在向尚有离心意志的南方宣扬中原朝的“皇威”。他的随从中有大批僧尼、道士、蕃客等政界、宗教界人士和宿学鸿儒。第二次巡幸则是杨广追求军事征服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军事意义。当时隋朝打算兴兵辽东,炀帝想从南方补充军事人才,征调南方的经济为辽东战争服务。而他第三次巡幸江都究其原因实属于政治逃难。这一次的巡幸没有了以往巡幸的显赫和狂热,其时隋朝政治动乱即将到来,炀帝征高丽失败,政治意志消沉,在江都他的确十分荒淫。史书说:“炀帝至江都,荒淫益甚,宫中百余房,各盛供张,实以美人,日令一房为主人。江都郡丞赵元楷掌供酒馔,帝与萧后及幸姬历就宴饮,酒卮不离口,从姬千余人也常醉。”但若仔细地翻阅史书,就不能说炀帝的巡幸纯粹是为了寻欢作乐的,开凿运河的主要目的应该也不在此。

隋炀帝开凿运河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个人一己之欲,还是为了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三言两语是很难争辩清楚的。不过,如果我们看到运河在历史上的贡献,看到运河直到今天仍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那么我们对炀帝开河目的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标签: 隋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商鞅变法变了什么 对当时的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商鞅,秦国,历史解密

    孝公六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副总理),全权负责国家体制的改革。对于商鞅这样一个并非王族大臣的外姓人,秦孝公能封他为左庶长,把行政大权都交托给他,一方面可以看出秦孝公对于商鞅的信任,另一方面则表露出他力图变法、富国强兵的执着信念。商鞅变法,对秦国现行体制作了很大

  • 隋朝是怎么走向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隋朝,隋朝,历史解密

    萧皇后失宠以后内心痛苦异常,既然自己不能像婆婆独孤皇后那样雷厉风行管制住皇上,还不如完全想开些,做一个善解人意的皇后,一心为皇后着想,使他不再为后宫琐事烦恼。他向杨广妥协了,派人接回了宣华夫人,把她安置在了金凤苑,杨广自然欢喜,对她的态度也缓和了很多,后宫又恢复了以往平静的生活。可惜红颜薄命,半年之

  • 征南将军葛婴,陈胜称王后为何要处死功臣葛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葛婴,秦朝,历史解密

    秦二世元年七月,也就是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一时间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几成燎原之势。在随后的战役中,义军首席名将葛婴表现出众,并先后攻占了陈、蕲二县,为陈胜军队开辟了良好的势头。可是葛婴的结局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在攻占蕲县后,陈胜派遣葛婴南下攻取九江。当其南下之后,陈胜正式称王并且

  • 欧洲列强那么多,慈禧为什么就单单看不清意大利?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慈禧,清朝,历史解密

    慈禧太后是清朝末年实际的统治者,主宰晚清长达半个世纪,在这半个世纪之中,清朝的土地是越来越少,不平等条约也是越签越多,特别是1894年的甲午一战,堂堂大清帝国,居然被自己一贯看不起的东洋小国击败,更是让普通百姓唉声叹气,满朝文武捶胸顿足,面对日本人提出的停战条件,甚至连慈禧太后也大骂日本人贪婪无耻。

  • 清朝规定后妃只能有一个封号,这个妃子却换了3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按照清朝的规定,后妃只能有一个封号,为何她一生换了3次封号?不得不说大清时期一直以来虽然说各项制度基本上都会发生变化,但大部分情况下不会有太大改变的就是后宫之中。不管妃子地位的高低,都是会有皇帝专赐的封号的,就比如说我们在清宫剧里会看到后妃被冠上某个称号,此后无论是坐到哪个位置,都会使用同一封名在嫔

  • 揭秘:鸿门宴上刘邦为什么能逃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邦,汉朝,刘邦,历史解密

    鸿门宴上真正想杀刘邦的是项羽的谋士范增,项羽至始至终都没有下定决心杀刘邦。可以说鸿门宴上项羽就是故意让刘邦逃走的。所以鸿门宴上刘邦成功逃走的根本原因就是项羽对他至始至终都没有起杀心。下面我们来对鸿门宴的过程做个具体的分析。项羽和刘邦的矛盾起因是,刘邦比项羽先攻入秦国的都城咸阳。这时又恰逢刘邦帐下的左

  • 皇帝得了美人不独享,邀请大臣一起欣赏,从此产生一个令人遐想的成语?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南北朝,历史解密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可以说是很久远的历史轨迹。古代有非常多的王朝,这些王朝有的统治时间很长,有的却非常短,但是都是一直在不断变化的,今天要说的这个故事是一个只存在了28年的王朝,但是有6帝王却非常的有名气,现在提起来还有很多人议论,除了齐孝昭帝高演还算是一个英明君主外,其他的几位皇帝都比较昏庸了,

  • 朱元璋最终能够当上皇帝,还要归功于他爷爷朱初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初一,宋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自古开国皇帝,很多都是贵族出身,唯独刘邦跟朱元璋两人是贫民出身。而这两个人比起来,刘邦好歹也是个泗水亭长,并且怎么说他也吹嘘自己是赤帝子,是天命所归。朱元璋当年不过是个要饭的,后来怎么会奋斗成为皇帝呢?所以,很多人对这一点很不理解,于是,就有人说:朱元璋最终能够当上皇帝,是因为他家风水实在太好,而这

  • 于禁:三国中的一代名将,最后一战却导致自己身败名裂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于禁,三国,历史解密

    自古以来,将军征战沙场,若说一生处于不败之地,那只是神话传说,而我们眼中的战神,虽说打过败仗,但也不影响他们在我们眼中的地位与名气。然而三国之中,有一大将,本可成为不败战神,然而却在他一生中最后一仗失败了,而这一仗不仅他被打败了,还改变了他的一生。导致他在晚年名声不保,直接身败名裂,沦为后人的笑柄。

  • 隋炀帝时期的三场战争 彻底动摇了隋朝的根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隋朝,杨广,隋朝,历史解密

    天下大势,一直都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这是万年不变的真理,而中华民族几千年更替的历史正好证明了这一点。有人说,我国最为强大的时代是秦朝,有人说是汉朝还有人说是唐朝,元朝,明朝。但他们却忽略了一个强大的朝代,那就是隋朝。隋朝的时候,经济军事实力都十分的强大,那时候各国都向隋文帝俯首称臣,北部的突厥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