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陈庆之40岁才参军,四个月就拿下32座城池

陈庆之40岁才参军,四个月就拿下32座城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345 更新时间:2023/12/31 12:47:54

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很多次以少胜多的战斗,当中更有一些战斗非常精彩,直到今天在百姓之间都还有很高的传播度。而影响战争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两支军队的指挥官了,一般能够创造很漂亮的以少胜多战役的这会馆都具有超高的谋略,比对方的指挥官要强不少。我们今天说的就是这样一位将军,他没有任何武艺甚至不会骑马射箭,一直到40岁的时候才第一次领兵作战。但是这样一位将军却在自己的从军生涯当中多次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陈庆之

陈庆之从小就有很大的志向希望自己能够出人头地,但是他的家庭条件却非常一般,很难给他提供机会让他能够获得什么成就。虽然家里帮不上什么忙,但是陈庆之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后来他经过多方打听知道了一个叫萧衍的人他特别喜欢交朋友,于是他就想要去投奔萧衍,做他的门客。

为了能够顺利的在萧衍这边混出头来陈庆之特意研究了萧衍很长时间,他发现萧衍对于学和书法非常向往,平常也喜欢下棋,并且对佛教非常迷恋。陈庆之对于佛教没有什么研究,想要在文学和书法方面斩展露自己的才华也并不容易,最好的一个突破口就是下棋了,一是陈庆之每天都会练习下棋,有时间就去找萧衍切磋。萧衍对于下棋非常痴迷,有的时候一下就是一天一夜,除了陈庆之能够这么长时间的陪他,剩下的人都做不到。

就这样靠着下棋他终于和萧衍混的非常熟了,成为了萧衍身边一个重要的助手。等到萧衍登基成为皇帝之后对朝廷当中的大臣进行分封,陈庆之作为他的心腹主要为他负责处理文书。虽然位置不算特别高但是这却代表着皇帝对你的信任并且还能经常在皇帝面前提出自己的意见,这可是很多人想求都求不来的好差事,但是对此陈庆之却不是很满意,因为他的梦想是想要做一个武官能够上阵杀敌,为了实现自己的这个理想他收买了很多大臣在朝廷中给自己说好话,最终他终于在二十年后等到了一个机会。

当时能够和梁国对立的国家就是北魏,违背的皇帝是道武帝。道武帝的玄孙觉得在朝廷当中太过于苦闷和无聊了,并且现在的皇帝身体还不错,不知道皇位传到自己这里会是什么时候,于是他就想要联合朝廷中的几个官员自立为帝感受感受做皇帝的感觉。道武帝知道这件事情非常生气,这是自己的玄孙光明正大的要篡位了,没有任何一个皇帝可以忍受这种事情的发生,即使是亲人皇帝也不能容忍。

在万般气愤之下道武帝下令大军去讨伐自己的玄孙和支持他的几个大臣,虽然说他们有勇气 自立为帝,但是实力却是完全不能和道武帝派来的大军抗衡的。在这个情况之下他们几个人一商量,如果继续呆在这里肯定是必死无疑,只有逃跑才有一线生机。最终他们决定去投靠梁国,萧衍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非常高兴,就派陈庆之去接这几个投降的人了。陈庆之这次虽然只是做了名义上的统帅,但是他还是非常开心,因为自己终于踏上战场了。

而在他的军旅生涯当中最辉煌的成就应该就是带着7000人进行北伐了。他北伐的时候最先进攻的时候睢阳,当时睢阳有七万多的守军,而陈庆之只有区区七千多人,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在这样悬殊的实力差距之下陈庆之是不可能打胜的,但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陈庆之攻破中这七万人防守的城池只用了半天的时间。

取得胜利之后陈庆之的军队士气大振,作战更加勇猛。在陈庆之的指挥之下军队势如破竹,用了很短的时间就攻打到了荣阳。北魏朝廷一看陈庆之这支军队人数虽然不多但是作战却如此凶猛,马上派人带着二十万大军前去支援。被二十万大军包围的情况下大家都认为陈庆之只好进行防守,然后等到来围攻的大军松懈的时候进行突围才有一线生机。但是陈庆之再次让人大吃一惊,他带领四千兵马直接对北魏的军队发起了进攻,这一战打的如火如荼,最终北魏还是没有能挡得住陈庆之进攻的步伐,甚至被打的不得不进行迁都。

我们前面也说过陈庆之是一个没有武力的一个人,并且参军的时候年龄也到了四十岁左右了,这样一个人是怎么带领军队多次以少胜多打败了北魏几十万的大军的呢?

这个主要还是因为他带兵非常擅长,虽然武力不行但是作为一个军队的统帅经常各种奇谋不断,想出很多出人意料的点子,给北魏的军队造成了大量的杀伤。很多时候他都能够根据战场上形势的变化做出准确的推断提前做好防备或者进攻计划。

与此同时他对于手下的士兵非常关怀,经常和士兵同吃同住,生活在一起。长此以往让这支军队当中所有的士兵都对他非常信任和支持,作战的时候这支军队可以上下一心,虽然只有不到一万人但是士气却非常高昂,并且配合非常默契。

正是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窗子啊了陈庆之在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内拿下了北魏32做城池的传奇,因为战功出色,让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更是被后人尊称为“战神”。

标签: 陈庆之南北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鸿门宴中项羽不杀刘邦,背后有何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项羽,汉朝,刘邦,历史解密

    《史记》中鸿门宴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暗战”,项羽的优柔寡断导致刘邦逃脱,以至有了后面的“十面埋伏”。我们有这样的判断,基于2000年的上帝视角,若我们身处其中,便会发现历史从来没有表面上的那么简单。反秦义军中项梁算是早期的那拨人,前期的胜利让项梁轻视章邯,导致自己兵败被杀。项梁一死,楚军群龙无首,按说

  • 佛经中记载的首陀罗是怎样的?和其他种姓地位一样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首陀罗,种姓制度,历史解密

    佛经里面再三强调它不重视种姓差别,一入佛教,就如众流归海,一切差别不复存在。这样一来,又怎样理解沙门和婆罗门的对立呢?不重视种姓差别这件事实本身就是对婆罗门的反抗,因为婆罗门教是十分重视种姓差别而且是只代表婆罗门的利益的。但是,佛教也并不是真对一切种姓一视同仁。它当然首先就会反对婆罗门。在婆罗门教的

  • 郑贵妃为什么可以得到万历的宠爱,后宫争宠的手段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等到万历皇帝继位,朝政大权基本上掌握在张居正手里,张居正和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以及内廷大太监冯保,可以说掌握了整个大明,万历才是只是一个牵线木偶,不可否认在张居正秉政期间,朝政还算清明,特别是推行一条鞭法,极大的缓解了明王朝的财政危机,而且张居正还是万历皇帝的老师。可是等到张居正死后万历下旨,对张

  • 诸葛亮让关羽镇守华容道有何用意?其实有三层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刘备,曹操,历史解密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事件,便是在曹操赤壁之败后,诸葛亮安排相关人员对其进行围追堵截。曹操的败退路线是,先走乌林,被吴军及刘备集团军追杀,乃寻求南郡江陵之近道,而走北夷陵、葫芦口等。但在这些要道上,皆有诸葛亮所安排的伏兵,或者说刘备集团军的重要将领,基本都被诸葛亮调度到了曹操的逃亡必

  • 传说中的马王爷究竟是谁 为何他也有第三只眼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古代,马王爷,历史解密

    我国古代流行一句话:“马王爷头上长着三只眼。”形容这个人神通广大,手眼通天,一切尽在掌握。那么,“马王爷”究竟是谁?为什么会长着三只眼呢?(马王爷画像)马王爷就是马神,顾名思义,马王爷是马的保护神。因此,马王爷又叫做“水草马明王”。明王在藏传佛教里是佛的化身,他佛法无边济世度人,不但能降魔驱邪,还能

  • 皇帝驾崩,皇后要跟着殉葬,结果没死成,反倒成了“千古第一后” !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皇帝,历史解密

    在古代封建社会,女性始终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然而男尊女卑的理论在真正的实践过程中又产生了很多变异,有不少女性精英不仅参与了政治,而且进入了权力的核心,在中国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吕后、武则天、慈禧等,他们都是非常出色的女性政治家,而我们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有着“千

  • 古典乐派: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和谐的音响与严密的逻辑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古典乐派,钢琴家,历史解密

    古典乐派是指那些可以从18世纪最伟大和最著名的作曲家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中听到的风格。常指18~19世纪产生于欧洲的音乐潮流及创作风格。古典乐派讲究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和谐的音响与严密的逻辑。乐曲多以严肃,稳重为主,崇尚理性,而对感情的表现为含蓄内在。器乐曲多是无标题音乐。主要作曲家有:亨

  • 周朝瑞是怎么成为东林六君子的 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周朝瑞,历史解密

    周朝瑞,明朝临清州人氏。他历任中书舍人、吏科给事中、礼科左给事中、太仆少卿等职务。周朝瑞这些官职,级别不算高,但他性格耿直、勇于上谏、嫉恶如仇,因此成为明朝知名人士。周朝瑞的知名多少有些悲剧色彩,他因为嫉恶如仇,看不惯阉党魏忠贤一伙把持朝政,就不断向皇帝上疏弹劾,怪只怪那皇帝昏庸、忠奸不分,最终,把

  • 李世民逼宫时,李渊身边的禁军去哪儿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世民,唐朝,历史解密

    在古时候的中国,我们都知道一个君主的权力是十分大的。一个朝代想要好下去君主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君主是一个好君主,那么这个国家或许会幸福,如果这个群主是一个很昏庸的君主,那么人民也将没有好的生活可以过下去。说到李世民,他其实也是一位十分厉害的人物,他在学识和武功上面都有很好的成绩,其实这样的君主也是很

  • 吴三桂拥有过当皇帝的机会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吴三桂,清朝,吴三桂,历史解密

    在我国古代明朝时期,有一位皇帝名号为崇祯。崇祯皇帝是明朝最后的一位皇帝。崇祯皇帝是一位十分负责任的皇帝。他非常认真的处理大臣们送上来的文件,每天鸡还没叫就起了床,到了深夜还没有睡觉。他也十分的勤劳和节约,宫里从来都没有什么聚会。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他的节约吧,崇祯皇帝曾经把其他国家进献过来的上好的人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