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为什么拒绝了琉球大臣帮忙收复国土的要求?

清朝为什么拒绝了琉球大臣帮忙收复国土的要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345 更新时间:2023/12/22 2:34:21

琉球在历史上和日本一样,都是拥有主权的岛国。

不过,琉球由于建国得到了明朝的很大帮助,所以,在明清两朝,琉球都是最忠心的藩属国。

可是到了清朝末年,琉球国却被日本占领。此后,琉球曾多次向清廷求援。迫于国际压力,日本政府曾一度打算将琉球南部岛屿归还。然而,身为清廷外交大臣的李鸿章,却拒绝了这个提议,这是怎么回事呢?

琉球岛位于台湾和日本九州之间,最早在这片岛屿上分布着山南、中山、山北三个小国。

1429年,中山国的大臣巴志发动政变,颠覆了小朝廷,自立为中山,随后率领国民先后灭掉了南山和北山两个小国,琉球国因此初具雏形。

巴志随后派使者从福建登陆,向国力强盛的明朝纳贡称臣。

作为宗主国,明朝对巴志建国在财力和物力上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并赐给他王姓为“尚”。同时,要求凡是继任的国王必须呈报明廷。被明廷册封后,方为正朔。从此琉球岛和明廷就形成了藩属关系。

由于琉球岛地理位置在几国之间,又是东南亚和东北亚的海上枢纽,所以在琉球国建成后,经济贸易得到飞速发展,国家也随之繁荣富强。

然而,琉球国的王位之争,却从未平静过。由于第7任尚德王得位不正,再加上他暴虐好战,最终引发内乱,导致被杀。

随后,在朝中威信极高的内间金丸被推举为王。他以尚德王世子的身份向明朝报丧,并得到册封。

内间金丸为了巩固王权,在进行了一系列行政改革和赋税改革后,又颁布了一条私人禁止拥有兵器的律法。

如此,内乱的威胁得到解除。可是,军队建设却因此废弛衰弱。

当时的日本,正处于战国时期。各大名之间你争我夺,互相争利,大家都想做大做强,然后吞并对方。因此,靠商贸经济发达的琉球岛,便成为大名争夺的一块大肥肉。

起先,一度想攻占朝鲜的丰臣秀吉曾要求琉球国王负责他的远征提供粮草补给。琉球国王不仅拒绝了他的要求,还立刻就将这一情况向明廷奏报。

德川家康统一日本后,琉球国王依然对日本不理不睬,根本不前往致贺。德川家康对琉球国王深为恼恨,派出萨摩大名攻打琉球国。

琉球国王赶紧派使者前往明朝,希望明廷能派兵增援。

可是此时的明廷,因农民起义和关外后金的不断侵扰,已经疲于应付,根本无力解琉球国的危难。

更为糟糕的是,琉球国由于不注重军队建设,所以面对日本萨摩大名强有力的进攻,他们简直是不堪一击。很快,琉球国王便做了萨摩大名的俘虏。在萨摩大名的逼迫下,琉球国王不得不承认日本对琉球国具有管制权。

清廷建立后,不愿意受萨摩大名指手画脚的琉球国王,见到了希望。他们暗中派使者带着贡品前往清朝国都,并向当时的皇帝顺治表达了纳贡称臣的愿望。经过多次恳请,终于得到清廷的同意,建立了藩属关系。

琉球国王为了表达忠心和亲热,年年都不远千里向清廷纳贡。哪怕到了咸丰年间,清朝由于太平天国起义,社会极为动荡,琉球国王还是派使者前来纳贡。

咸丰帝考虑到琉球国使者的安全,曾向琉球国王下谕,表示他们不用来京,直接调转船头回去得了。但一向忠于清廷的琉球国王却坚决要求使者必须完成使命,否则予以问罪。

1871年,日本单方面将琉球国化归日本鹿儿岛县,并宣布拥有琉球岛的主权,并强迫琉球国王与清廷断交。这意味着,琉球国将成为过去式。国王和国民自然百般不愿,所以他们再次将希望寄托在清廷,并暗中遣人到京师知会消息,并请求清廷派兵增援。

此时正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藩国被占,这在身为宗主国的清廷来说,自然有损天子之国威严的,所以慈禧派驻日大使何如璋办理此事。

何如璋向日本做出了抗议,然而,仅仅是抗议而已,再无下

这番轻描淡写,自然让琉球国旧臣不满意。所以他们为了能得到清廷重视,一再在朝臣上朝的东华门外哭泣不止。甚至还有人为能引起清廷的重视,达到救国目的,竟在宫外自杀殉国。

既然到了出人命的地步,慈禧觉得继续装聋作哑已经不是办法了,所以她便让李鸿章操办此事。

李鸿章还是一直再三向日本抗议,就这样抗议了两三年。

1879年,正好美国总统来中国表示建交,李鸿章便请他向日本斡旋此事。

在美国总统的斡旋下,日本终于同意归还岛屿。不过并不是全部,而是南部一带的宫古和八重山等岛屿。日本的意思是,要和中国“分岛而治”。

李鸿章认为这个办法可行,只要给块地,就能让琉球国王重新建国。作为宗主国的面子也就找补回来了,于是他便和日本政府就琉球的问题准备进行接洽。

可是在北京请愿的琉球大臣们却极力反对。据他们说,南部岛屿极度贫瘠,根本不适合生存,所以千万不能接受这个条件。

1880年,李鸿章在和日本政府谈琉球问题的时候,便要求日本不仅归还琉球南部,还应该将中部各岛归还琉球,以让他们建国。

日本当然不同意李鸿章的条件,所以双方谈到最后,不欢而散。

这样又拖到1894年中日开战前夕。琉球国民听闻消息后,纷纷到寺庙里乞求神灵,希望清廷能打败日本,帮他们夺回琉球各岛。

然而,随着清廷战败的消息传来后,琉球国民才明白,想靠清廷复国,简直是痴人说梦,自此才接受了现实的残酷。

标签: 琉球大臣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铁浮屠和拐子马全副武装 宋军又是这么破掉他们的阵型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金国,历史解密

    一铁浮屠和拐子马其实就是女真族的骑兵,只不过铁浮屠这支部队,无论是马还是人,身上都穿有盔甲铸成的衣服,他们几个人为一组,作为先锋部队来进攻敌军的城堡,或者壁垒。拐子马主要是从两翼来配合铁浮屠进攻包抄的。拐子马跑起来比较快,机动性比较好,两者配合,可谓天衣无缝,恰到好处。铁浮屠这支军队因为全身都是穿有

  • 揭秘:古代清朝进京告御状有多难?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相信很多朋友在影视剧或者小说戏文之中,经常看到有人进京告御状,也就是直接向天子告状,最后得以申冤,是皆大欢喜。那么古代社会中,进京告御状真的那么简单吗,今天宋安之就来说说这个问题。一个庞大帝国的建立是很困难的,开国皇帝是需要历经各种苦难加上大气运,才可以打下这片天下。而帝国建立以后的治世其实也很难,

  • 太子洗马怎么读?这个名称的由来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太子洗马,秦朝,历史解密

    在古代的官职中,有一个令现代人很不解的职务:太子洗马。看字面意思应该是给太子洗涮马匹的工作。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职位?难道当了这个官后,必须要去马厩给太子洗马吗?1、太子洗马的正确读音是什么?“洗”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支脚在水中,就是用水洗脚的意思。后来引申为洗涮、梳洗、洗澡、清洁、洗涤。多数人恐怕不知道

  • 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精卫填海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精卫填海,历史解密

    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人们把“精卫填海”神话归于不同的神

  • 康熙如若没杀这人,清朝有可能会独霸全球?历史也将改写!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然而如果当时的康熙皇帝没有杀此人,而是重用此人,那么清朝不但不会被八国联军入侵,还有可能成为全球霸主,近代史也将被改写。戴梓是清初的火器制造家,本人除了擅长诗书绘画外,还精通兵法和天文学,是个难得的才子。少年时,戴梓就喜欢研究机械制造,曾自己制造出多种火器。根据《清史稿》记载,戴梓曾向康亲王“连珠火

  • 李渊最宠爱的嫔妃:宇文昭仪为何不贪皇后之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宇文昭仪,唐朝,历史解密

    宇文昭仪,是李渊最宠爱的嫔妃,她出身于前朝的官宦世家宇文家。在她的哥哥宇文化及被杀了以后,她的另一位哥哥士及就投奔了李渊,还把妹妹嫁给了李渊。唐高祖非常的喜欢这位宇文家的小姑娘,后宫所有的妃子都仿佛失去了颜色,如此受到独宠的宇文昭仪,无论在姿色还是在品格上都不一般。这位昭仪是如何的不一般呢?她居然拒

  • 黎巴嫩内战打了多久 内战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黎巴嫩,穆斯林,历史解密

    过程1975年9月16日爆发的内战使黎巴嫩陷于分裂,贝鲁特的街道变成了一片火海,政府受到威胁。装备精良的穆斯林教徒和基督教徒展开了激战,人行道上堆满了尸体和瓦砾,造成的损失高达80亿英镑。外国资本开始从这个典雅繁荣的首都撤出。 9月上旬,特里波利发生了战斗。很快,战斗波及到贝鲁特。穆斯林教徒和基督教

  • 成语十恶不赦和才高八斗,背后有哪些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古代,三国,历史解密

    成语,大家是再熟悉不过了,无论是日常聊天,还是平时写作,加入一些恰当的成语不仅能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彩,还能使文章在结构上更加完整,表达上生动突出。人们喜欢引用成语还是因为成语自身所持有的多种特性,即形式简洁性、结构固定性、语言文言性、意义完整性和语言书面性。其实对于成语来说,自身特性固然令人喜爱,然而

  • 费伯雄:字晋卿,号砚云子,书室名“留云山馆”,清朝医学家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费伯雄,清朝医学家,历史解密

    费伯雄(1800~1879),字晋卿,号砚云子,书室名“留云山馆”。江苏省武进县孟河镇人。费伯雄生长在世医家庭,家学渊源,先儒后医。悬壶执业不久,即以擅长治疗虚劳驰誉江南。道光年间(1821~1851)曾两度应召入宫廷治病。先后治疗皇太后肺痈和道光皇帝失音证,均取得显效。为此获赐匾额和联幅,称道其“

  • 古代战争以少胜多,战争中的神话不过是利用了集体的弱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巨鹿之战,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一些以少胜多的战争往往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以致有很多关于谋略的神话流传。其实这些战争都是很残忍的,并没有什么美感而言,之所以有些人寻出美感来,那都是兴奋点和智点太低故。尤其是那些迷信谋略神话的人。历史上的牧野之战,直接就美化出了一部《封神演义》,其实牧野之战不过是改朝换代而已,是个循环路,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