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了强化皇权,汉武帝采取了哪些举措?

为了强化皇权,汉武帝采取了哪些举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700 更新时间:2024/1/14 23:49:01

汉武帝登基后,对相权表示不满,因此增加了一个新的机构。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西汉建立之初,各种制度大多承袭秦朝秦始皇定下的规矩制度,比如说,秦朝规定以丞相辅佐皇帝,总领朝政各种事务,以加强中央集权。

但由于西汉建立初期,丞相大多由开国元勋担任,他们地位显赫,作为丞相不仅总领百官,参与朝廷决策,制定律令,还有权任免官吏、考核吏治,甚至是诛杀犯官,乃至对皇帝作出的一些命令都拒不执行。

在这种情况下,相权和皇权之间的矛盾就逐渐显露了出来。比如在汉文帝时,丞相申屠嘉入朝时,汉文帝的宠臣邓通有恃无恐,对申屠嘉傲慢无礼。

申屠嘉当面指责汉文帝说:“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

汉文帝只得好言相劝:“君勿言,吾私之。”(《汉书·申屠嘉传)

汉文帝的意思是丞相别生气说话了,等我回头私下里教育教育他好了。

但是,在罢朝之后,申屠嘉不顾汉文帝的要求,而是直接行使诛罚之权,以不敬之罪昭邓通道丞相府,令左右将邓通处斩,邓通吓得连连磕头祈求饶命,幸亏汉文帝派人持节召邓通,这才救了他一命。

汉朝初期相权超越皇权的现象不少见,汉武帝即位之初,也曾对相权的权力之大表示过不满。

汉武帝登位之初,丞相田蚡掌握着大小官吏任免的大权,可谓是权倾朝野,年轻的汉武帝对此十分不满,他曾经问田蚡:“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汉武帝一语道破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汉武帝作为历史上一位雄心勃勃的帝王,他自然不能容忍相权凌驾于皇权之上。

为此,汉武帝为了强化皇权,他首先把军国大事的决策收归内廷,使以丞相为首的外廷只能承旨听命,成为只是执行内廷决策和处理一般政务的机构。

这样一来,汉初以来的中央机构开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即汉朝中央形成了中、外朝两套朝官的局面。

所谓“内廷”,也叫“中朝”,它是由侍从汉武帝左右的一些尚书和内侍组成。汉初的尚书只是职掌文书、传达诏令的一些闲官,但汉武帝利用它作为中朝的办事机构,尚书并由宦官充任。

同时,汉武帝又通过贤良对策、官员举荐自荐等方式,身边集中了一批近侍之臣,给他们官职为侍中、诸曹、诸吏、给事中等,从而成为入侍汉武帝的内臣。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侍中可以出入禁宫;诸曹受尚书事;诸吏得举法;给事中掌顾问应对诸事。他们名为侍从官,但实际却参与朝政决议,执行中朝的政令,成为显赫一时的官员。

在汉武帝身边发迹的不仅有文职官员,就连我们熟悉的卫青霍去病两人,最初也都是汉武帝身边的侍中,卫青作为侍中有近十年的时间,一直跟随在汉武帝左右,和皇帝一起听闻朝政,足见其才干深得汉武帝的信任。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兴兵南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汉武帝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带兵出击匈奴,卫青乃开始了辉煌的军旅生涯。

这样,汉武帝利用身边的近侍文武之臣,组成中朝,并通过中朝干预朝政大事,左右政局,在这种情况下,以丞相为代表的“外朝”,只能垂手听命,成为了朝堂之上的门外看客了。

汉武帝时期的丞相不仅是权力被大大削弱,地位一落千丈,甚至还连续遭遇到了杀身之祸。汉武帝之前,在任的13位丞相,没有一人因罪而被处死。但到了汉武帝时期,前后出任丞相的同样是13个人,但他们的境遇却截然不同。

汉武帝在位后的30年,丞相更是被任意摆布,被杀戮者层出不穷。当时任丞相的李蔡和严青翟因罪自杀;赵周公孙贺、刘屈髦被下狱处死;只有石庆因谨慎而善终其位,但也经常受到谴责。

公孙贺和石庆被拜为丞相后,都曾先后表示:“愿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汉书·石庆传》)。公孙贺更是“不受印绶,顿首涕泣”(《汉书·公孙贺传》),拒不接受丞相之印。公孙贺最后的结局果然不好,父子二人被同时处斩。

看一看,这么一个曾经显赫无比的丞相之位,在汉武帝时期竟然被视为是危及身家性命的祸源,汉武帝还真是一位雄才大略、极有能力的千古一帝啊!

标签: 汉武帝西汉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吕雉在世的时候,为什么诸侯都不敢动她?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吕雉,汉朝,野史秘闻

    "皇后",这一属于女性的普天之下最尊贵的宝座,始于吕后。"外戚干政",这个中国封建社会几乎从未断绝的局面,始于吕后。"人彘",这种印证了"最毒妇人心"的酷刑,始见于吕后……作为无数现象的开创者,吕雉身上有着太多的"不合常理"。然而正是因为她开拓者的独特身份,所以一切的"不合常理",其实都有着各自的理

  • 亲叔叔都给对手通风报信,项羽注定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项羽,风云人物

    刘邦与项羽注定成为对手,是从啥时候开始的呢?从项羽承诺章邯为“关中王”?从刘邦颁布“约法三章”?从项羽攻破刘邦派人据守的函谷关?还是在鸿门宴之后?也许,在别人眼里,比如范增,对于他而言,刘项之争从刘邦入关就开始了。而对于项羽而言,即便是在鸿门宴上,他竟然还把刘邦当成同盟而非敌人。认识的差距决定了结果

  • 在明初的洪武年间,明朝的手工经济又是如何发展的?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明初,手工业以棉纺织业、制瓷业、矿冶业和造船业等的发展最为迅速。纺纱织布是明初农村的重要家庭副业。洪武年间景德镇有官窑20座,景德镇瓷器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在制瓷工艺方面取得许多新的成就。在矿冶业上,全国官营铁矿有13所。这些铁冶,除炼生铁之外,还炼熟铁和钢。同时明初的造船业曾居世界前列。下面小

  • 鄱阳湖大战如果朱元璋大败的话 陈友谅能不能推翻元朝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史风云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鄱阳湖大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应该说,鄱阳湖之战是朱元璋必须迈过去的坎,对于双方都是一场生死决战。应该感谢双方,他们用生命和因生死搏斗所蕴生的一切文化历史,成为后人考古和诘问的对象。我们不能预卜未来,但历史却能告诉我们未来。一,乱世枭雄一一陈友谅陈友谅本姓谢,祖父入赘陈家,故

  • 她生下了三位开国功臣,最后被逼殉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阿巴亥,清朝,历史解密

    说起清朝的开国功臣,很多人都会想起多尔衮。但是很多人忽视了这位女人的存在,她生下了三位开国功臣,抚养了开国皇帝,但终究躲不过死亡的命运。她就是孝烈武皇后乌拉那拉阿巴亥,一个比孝庄太后还传奇的女人。万历二十九年,乌喇部的首领布占泰为了自保,将阿巴亥作为牺牲品嫁给了努尔哈赤。虽然这是一场政治婚姻,但是阿

  • 司马懿有多厉害?杀退诸葛亮,剿灭曹爽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司马懿,三国,野史秘闻

    《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给我们的是一个智谋高、性格多疑、能隐忍的“奸臣”形象。但不知各位看官是否了解过《晋书》中的司马懿,《晋书》中的司马懿可是光正伟岸的大英雄形象。《晋书》成书于唐朝贞观年间,是唐太宗李世民命房玄龄等人编撰的,其中司马懿的形象最起码是符合唐朝统治阶层对司马懿的印象的。毕竟篡位弄权的

  • 明朝将领盛庸简介:靖难之役的中央军主要将领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中国古代九大禁卫军分别指的是什么?详解古代九大禁卫军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还不知道:中国古代九大禁卫军分别指的是什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就接着往下看吧~禁军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周朝时期便设有常备军由周天子直接管辖,号称【天子六师】、【宗周六师】,后世【六军】一词也代指禁军秦朝时期便设立专门的部队负责保卫皇宫跟京师,汉朝初期设立南、北二军。南军

  • 威海卫之战清军的人数有多少?还不到日军的一半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威海卫之战,清朝,战史风云

    甲午战争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可能主要都集中在了甲午海战了,而遗忘了其实甲午战争是一场打了足足半年多的中日大决战!但是,遗憾的是,从众多史料中,每每发现一种情况真是让国人汗颜,因为甲午大战的主场地明明是我们中国,可是甲午陆战的场景却是,数量远远高于清朝军队的日本军队在中国的大地上横行无忌威海卫之战就是

  • 刘邦当亭长时,为什么又那么多人愿意跟着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亭长,春秋战国,刘邦,历史解密

    刘邦能从一介布衣,成为大汉王朝的开创者,他自己的总结是:“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可以看出,刘邦能战胜贵族出身的项羽、成就帝业,完全是依靠优秀人才的辅佐。但出身布衣的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