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初期的后妃生育情况怎么样?母凭子贵的影响很大吗?

明朝初期的后妃生育情况怎么样?母凭子贵的影响很大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04 更新时间:2024/1/15 20:14:44

在传统社会中,在传宗接代思想的影响下,生儿育女是最重要一项的妇职。特别在宫廷之中,为了使皇室血统延续下去,视多子为多福,鼓励后妃生育。太祖有二十六子十女,惠帝有两子,成祖有四子五女,仁宗十子七女,宣宗二子三女。特别是洪武朝,朱元捧的四十多位子女,分别由多位后妃多生。在洪武朝,必须生育皇子才有资格晋升为妃,李氏、葛氏、刘氏母凭子贵晋升为妃。而诸子女的地位也因其母地位不同而有所差别,皇后所生皇子皇女地位尊于其他妃嫔。此外,母妃有宠者,皇子和皇女的地位也要优于其他妃嫔,这种情况就是子凭母贵。朱元璋后妃众多,现在可考的就达二十二名之多,而朱元璋的子女也繁盛,是明朝皇帝中子女最多的。

其中承宠最早的有马皇后、李淑妃、孙贵妃、郭惠妃,其中郭惠妃所生育子女最多,共生育五位皇子皇女。明太祖晚年宠爱李贤妃、刘惠妃、葛丽妃,她们因生皇子而封妃。建文帝有皇子两人,太子朱文奎、少子朱文圭均为马皇后所生成祖朝,徐皇后生太子朱高炽、汉王朱高胞、赵王朱高燃、永安公主、安成公主、咸宁公主。即便是承宠的王贵妃、权氏也没生下子女。朱棣幼女生于洪武二十四年左右,之后再无子女出生。朱棣的身体状况可能出现了状况。

明仁朝,皇后张氏生皇太子朱瞻基、越王朱瞻墉、襄王朱瞻増、嘉兴公主;李贤妃生郑王朱瞻垵、蕲王朱瞻根、淮王朱瞻塽、真定公主;郭贵妃生滕王朱瞻培、梁王朱瞻堆、卫王朱瞻诞;张顺妃生荆王朱瞻垌。另外,庆都公主、清河公主、德安公主、延平公主、德庆公主生母不详。宣宗子嗣并不算多,仅二子三女。其中孙皇后“生”皇太子朱祁镇、常德公主,废后胡氏生顺德公主、永清公主;吴贤妃生鄉王(即景帝)朱祁钰。传统社会中帝王广置后宫,除了满足帝王的淫欲之外,更重要的是绵延子嗣。因此,生儿育女是后宫女子获得晋封的捷径之一,这就是所谓的母凭子贵。

而另一方面,皇子皇女的地位也与他们生母的地位和获宠情况息息相关。朱元瑋后妃中,除崔惠妃、永贵妃、汪贵妃,翁妃之外,全部生育了皇子皇女。崔惠妃本身生平无考,仅仅是根据溢号而推测此人的存在性,而且惠妃之号很可能是狗葬太祖后追赠。众所周知,朱元璋对孙贵妃的宠爱,甚至不惜在她死后改变丧制,孙贵妃和郑安妃无子而获封妃很可能与两妃受宠有关。两位妃子都是建国之前或者建国之初就侍奉朱元璋的,她们很可能在洪武初年就获封,至洪武十七年册封李淑妃时。

还有一些妃子是生育皇子或皇女之后,由于其子女地位尊崇而册为妃。洪武朝的李淑妃便是一例,李淑妃是最早侍奉朱元璋侍妾之一。李淑妃至少生育了懿文太子、秦王、晋王三位皇子。李淑妃也许并不受宠,也许早早就已失宠。比李淑妃稍晚入侍的孙氏早在建国之初就被册为贵妃,列众妃之上,而生育皇太子、皇二子、皇三子的李淑妃直至洪武十七年马皇后服除才被册为淑妃,摄六宫事。一直默默无闻的李淑妃因为皇太子生母的身份而接替马皇后管理六宫,这就是典型的母凭子贵。明宣宗后宫中争斗比较激烈,生育子嗣则是宫斗中的重要妹码。明宣宗即位后,立胡氏为皇后,不过她并未得宠,宣宗专宠于美艳的孙贵妃。加之胡氏未生育皇子,而孙贵妃则私下里将宫人所生的皇子作为自己所生,不久该皇子被立为太子,孙氏自然而然的以太子的“生母”的身份代替胡氏成为中宫皇后。

还有一些生育皇子的妃娱虽然未能代替中宫,但地位也随着所生皇子地位的变化而变化,宣宗吴氏因生皇子朱祁钮而被册为贤妃。朱祁钱登基后吴氏被尊为皇太后。在皇位的传承上,传统社会奉行嫡长子继承制,正宫皇后所生的皇子皇女地位高于其他子女。明太祖没有嫡子,马皇后仅生育宁国、安庆两公主。诸子中最宠爱太子朱标,朱标去世后,立朱标次子为皇太孙。朱元瑋对朱标的宠爱,并不源于生母李淑妃,而是源于朱标帝国继承人的身份和他仁厚的性格。皇六子朱桢生母为胡充妃,他出生之际之值其母专宠之时,他刚出生,朱元障大喜之下许诺以楚封之。朱元璋虽然对待妃娱残暴,但对于子女非常慈爱,除了早输的子女,即便是有罪妃嫔所生的皇子均封亲王、诸女均下嫁功臣子。

被迫害致死的郭宁妃、胡充妃、葛丽妃之子也没有受到其母的牵连。整个洪武朝子凭母贵的情况不显著。只是太祖最幼女、王美人所生宝庆公主,靖难之役后由成祖徐皇后抚养。除此之外,马皇后所生的宁国公主、安庆公主,孙贵妃所生的永嘉公主、汝阳公主,无论婚嫁和赏赐均无异。成祖四子中唯一没有参与争储位的就是庶出的朱高燧。最后朱棣延续了嫡长子继承制,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次子为汉王、三子为赵王。朱高煦和朱高燧敢规觎太子之位,这大概与他们嫡出的身份,底气十足有关。

标签: 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南岳夫人魏华存是谁?魏晋著名女道士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魏华存,魏晋,野史秘闻

    魏华存(公元252-334年),字贤安,人称魏夫人。西晋任城(今山东济宁市)人,乃司徒(承相)魏舒的女儿。自幼爱好道家气功,性静恭谨,喜读《老子》、《庄子》等书,不愿交往,常想独居。父母不许,二十四岁时嫁与京城(洛阳)太保椽刘文为妻,但练功学道的志气不变,待所生二子稍大,即与丈夫分居,专心练功。精诚

  • 一代帝王汉高祖,五十岁之前为何无所事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邦,汉朝,风云人物

    汉高祖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前,只是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负责为秦始皇押送徭役,并且坑蒙拐骗,整日生活的浑浑噩噩。后来在一次押送徭役的过程中,有几名徭役逃走,如果不能如期将所有徭役送到咸阳,那么刘邦将会受到非常严重的惩罚,他见有人逃跑之后,便不再继续押送徭役,他自己也落草为寇。后来秦始皇去世之后,陈胜吴广等

  • 宋徽宗号称道君皇帝,哪样技艺可与陆羽、蔡襄并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徽宗,技艺,文史百科

    宋徽宗赵佶是个天生的艺术玩家,不适合当皇帝,却可以冠以双料头衔:出色的大艺术家、蹩脚的皇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徽宗懂书画,创制瘦金体,花鸟人物都画得精美无比;他懂园林设计,在汴京开封大建园林,建材选了最具艺术空灵想象的太湖石,不惜劳民伤财,到太湖里打捞,还要一路运到汴京,

  • 延津之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三国演义是如何描述的?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战史风云

    汉末三国时期,在黄河沿岸发生了一场战事,此战发生在白马之战后不久,也是引发200年敌对军阀袁绍和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决战的一系列战役之一,史称“延津之战”。继袁绍大将颜良在白马之战中阵亡后,袁绍军又一员名将文丑之死更是在官渡之战前大伤了袁绍军的士气。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背景19

  • 精绝国:西汉时期中国西部一个比较小的城邦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精绝国,汉朝,历史解密

    精绝国是西汉时期中国西部一个比较小的城邦国家,位于尼雅河畔的一处绿洲之上。精绝国以农业为主,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商贾云集,繁华富庶。东汉后期,精绝国被日益强大的鄯善国兼并。后来,受魏晋王朝节制。唐朝时其都城尚存,称尼壤城,清代称为尼雅城。尼雅在清代为于阗县所属村庄, 《和阗州总图》称作尼牙八札。1

  • 慈安陵多花40万两,慈禧不服重建最后结果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慈禧,清朝,野史秘闻

    慈禧太后是晚清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无名无分地统治了中国近半个世纪。尽管史学界对她褒贬不一,但对于她生前的奢靡生活,正史当中是有着详细的记载的。有人算过一笔账,慈禧一天的生活费是纹银4万两,宫廷一个月的生活费就能够买两艘“吉野号”战舰。当时晚清王朝已经是风雨飘摇,国库空虚,内忧外患,然而慈禧依旧固执自

  • 为何说唐文宗是中晚唐历史上最悲催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文宗,唐朝,风云人物

    在中国古代历史之中,盛唐时代可以说是一个最为值得后世的我们去不断追忆的时代。因为,华夏文化在那个时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可是唐朝并非只有盛世,历史上的唐王朝朝实际上也有着长达一百多年的衰败,这段衰败便是中晚唐时期。在这段衰败的历史时期中,唐朝皇帝所要面对的则是内忧外患的局面。而细数唐玄宗之后的中

  • 明清时期的举人是怎样的地位?在现在是什么级别?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举人,明清,文史百科

    说到举人,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举人在明、清时,则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亦称为大会状、大春元。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习惯上举人俗称为“老爷”,雅称则为孝廉。在1905年废科举之前,乡村长期藏有一些精英,一部分是退居二线的高官,一部分是考入秀才或举人但无法做

  • 马陵之战中,齐国是如何成功设伏歼敌取得胜利的?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史风云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马陵之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马陵之战是历史上的一次著名的战役,众所周知,孙膑在这次战役中杀死了庞涓,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了这次战役。魏国与赵国联合在公元前343年末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第二年,齐魏王为救韩国而派大将田忌、军师孙膑,发兵攻打魏国。这场战争中

  • 吕布最好的兄弟是谁?义气或比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吕布,吕布,历史解密

    三国是个英雄的时代,英雄辈出,尽管传统的忠孝仁义等在这乱世期间,被不少人轻飘飘的抛弃了,但这并不妨碍许多英雄人物为了道义,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挺身而出,甚至不惜搭上性命。其中有许多人的事迹,至今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比如关羽千里走单骑,就是为了兄弟情分,为了君臣大义,可以抛弃荣华富贵,抛弃高官厚禄,虽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