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延是否被冤杀?陈寿在三国志中说得再明白不过:何时平反?

魏延是否被冤杀?陈寿在三国志中说得再明白不过:何时平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魁哥说历史 访问量:570 更新时间:2024/2/25 13:48:09

公元234年,蜀国发生了一连串重大的事情和变故,第一件事情是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第二件事情是长史杨仪和大将魏延发生火并,魏延被杀,第三件事情是杨仪不满封赏,出言抱怨,被削职流放,不久被逼自杀。

这三件大事中,第二件和第三件都是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引发的。杨仪自尽,属于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但是魏延被杀,在历史上有很大的疑问,到底魏延是否被冤杀?其实陈寿在《三国志》中说得再明白不过:何时平反?

魏延被杀过程

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但是在和司马懿的对战中积劳成疾,最后不幸病逝于五丈原。诸葛亮是蜀汉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是蜀汉真正掌权者,他的死去对于蜀汉来说,如同十级大地震,整个蜀汉上到后主刘禅,下到蜀汉大臣、普通老百姓,感觉就像天塌了一样。

诸葛亮活着的时候,以他的威望能够镇住各个派系,蜀军不至于内讧。但是诸葛亮死后,蜀军的内部矛盾便爆发了,其中长史杨仪和魏延的矛盾最为尖锐,两人剑拔弩张,如果在一个会议室开会都可能直接动刀子。

诸葛亮死后,长史杨仪临时掌管蜀军,他秘不发丧,派出费祎,向大将魏延传达将令,让魏延断后。魏延认为杨仪假传命令,故意报复他,于是拒不服从命令。

杨仪带着大军徐徐撤退,魏延得知后大怒,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之前撤回汉中,占据南谷口,烧绝阁道。杨仪的大军归路被阻隔,他于是派出手下大将王平攻打魏延。王平没有硬碰硬,而是采取攻心战,大骂魏延的先锋部队:“诸葛丞相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你们安敢如此?”

魏延的军队不想打内仗,蜀军和蜀军自相残杀,于是一哄而散。魏延瞬间变成光杆司令,他不得不带着儿子们逃亡,在逃到汉中的时候,被马岱追上斩杀。马岱斩杀魏延后,将其首级献给杨仪,杨仪竟然用脚踩魏延的头颅,并大骂魏延是“庸奴”,他还诛灭魏延的三族。

以上是陈寿在《三国志》中关于诸葛亮病逝后,杨仪和魏延两人火并,魏延被杀的全过程,最后以魏延被杀告终。那么魏延到底有没有冤屈,是不是该杀?其实陈寿在三国志原文中通过一个人的名字早已说得再明白不过。

《三国志》: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

大家注意到没有,魏延派出攻打魏延部队的大将叫“何平”。“何平”是何许人也?许多人感到疑惑,怎么没听说过?

“何平”其实就是蜀汉名将“王平”,巴西宕渠人,也就是现在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人。王平本姓“王”,后来但是由于贫穷等原因,很小的时候在他的外祖父家生活,他的外祖父姓何,因此“王平”又被称为“何平”。王平在长大成人后,才改回本来的王姓,重新继承王家香火。

王平虽然是益州人,但是后来由于张郃强行迁徙巴西郡七姓,王平流落到洛阳,被迫加入曹军。公元219年,汉中之战中,王平跟随曹操大军来到汉中,被刘备击败,于是归顺刘备。王平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他实战经验非常丰富,从士兵逐步成长为一员大将,军事指挥能力超强。尤其是在街亭之战后,王平不但没有被处罚,还升了官,统领无当飞军。

因此,在三国后期,蜀汉只有王平这个级别的大将才可能和魏延分庭抗礼,分化瓦解魏延的军队。王平知道魏延即使有罪,也罪不至死,因此没有追杀魏延,而是让魏延逃走,但是马岱却落井下石,杀了魏延。因此魏延是被冤杀的,他有天大的冤屈。

陈寿在三国志中,在记载这一段历史时,故意将“王平”写成另一个名字“何平”,就是采用春秋笔法告诉我们魏延有冤屈,是被冤杀的,长叹一声:何时平反?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也继承了陈寿的这种春秋写法,也是将“王平”写成“何平”这个名字。

更多文章

  • 刘备称帝,蜀汉100多位大臣支持,为何没魏延、关羽、张飞和赵云

    历史解密编辑:丑哥搞笑社标签:刘备,魏延,关羽,张飞,蜀汉,赵云,三国,赵子龙,曹操手下

    公元214年,刘备派遣手下大将简雍将刘璋劝降,随后将益州占据。此时,“诸葛亮为肱骨,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糜竺、简雍为宾友。”(语出《三国志先主传》)此处,有一点不知大家发现没有,这关羽和张飞原本和刘备是“桃园三结义”的好哥们,但是,却并不是“宾友”,而是“爪牙”。公元221年,

  • 诸葛亮为啥非要除掉魏延! 并非魏延有反骨, 真实原因很残酷

    历史解密编辑:笑话一点就通标签:魏延,刘备,关羽,三国,诸葛亮,司马懿,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事实上,诸葛亮之所以非要除掉魏延,并非魏延脑后有反骨那么简单!真实的原因很残酷!诸葛亮和魏延之间的恩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魏延之间的恩怨,由来已久!早在两人初次见面时,厌恶的种子就已经相互种下了!当时魏延两次主动投靠刘备,还帮助关羽成功拿下了长沙城,令刘备非常感动,就连一向非常高傲的关羽,都对魏延非

  • 张飞被杀之后,为何赵云、魏延、诸葛亮,集体不服刘备号令?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张飞,赵子龙,魏延,诸葛亮,刘备

    从三国鼎立到西晋的统一,魏蜀吴的分疆而治是因为相互牵制、势力均衡;而西晋能够完成统一大业,则是因为此消彼长、一家独大。这一点,时人其实都看得明白,诸葛亮的“隆中对”和鲁肃的“榻上对”目标都是三足鼎立,而曹魏一直都是一副谋取天下的架势。在国家体量方面,曹魏实力要远胜于蜀和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加上疫病流

  • 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杀魏延?如果魏延不死,蜀汉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诸葛亮,魏延,蜀汉,刘备,司马懿

    事实上,诸葛亮曾三次对魏延动杀心,而他之所以非要杀魏延,除了他一开始就不看好魏延,北伐时期魏延公开和他唱反调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魏延坏了诸葛亮的大计,这一系列的行为综合在一起,促成了诸葛亮安排马岱诛杀魏延的计划!诸葛亮第一次对魏延显露杀机魏延原本是刘表的手下,他非常仰慕刘备的仁义,所以

  • 刘备死后,诸葛亮真正忌惮的并非魏延,而是战无不胜的他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刘备,诸葛亮,魏延,刘禅,关羽

    喜欢《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刘备死后,新崛起的大将包括魏延、张苞、关平、杨仪等人都成了蜀军的中坚力量,但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却十分忌惮蜀军中的猛将魏延,因为他觉得魏延脑后有反骨,日后必反;但其实诸葛亮真正忌惮的大将并非魏延,会影响到刘禅帝位的其实另有其人!▲刘封有勇有才干,因身份尴尬,成为诸葛亮真正

  • 张飞被杀之后,为何诸葛亮、赵云、魏延等人,集体不服刘备号令?

    历史解密编辑:张希爱英文标签:张飞,魏延,刘备,赵云,三国,诸葛亮,赵子龙

    关羽被东吴擒杀后,刘备不顾朝中大臣一致反对,执意要挥军征讨东吴替二弟报仇。结果刘备大军还没出发,又传来了三弟张飞被杀的消息。在张飞被杀后,刘备仍然一意孤行,面对孙权的求饶无动于衷,最终吞下了夷陵之战失败的恶果。其实,一开始孙权也是吓得不轻,面对来势汹汹的刘备大军,孙权首先想到的就是跟刘备求和。荆州孙

  • 三国:魏延够不够资格入选五虎上将?如果能,他应该替代哪一位?

    历史解密编辑:人文史旅途标签:魏延,五虎,刘备,黄忠,蜀汉,关羽,赵子龙,古装片,历史片,曹操手下,三国(电视剧)

    《三国演义》是喜好三国历史的朋友们不可不阅读多遍的著作,即便演义中描述的大多不是历史事实。而且三国迷们最喜欢谈论演义中各位武将的优劣,将他们进行比较和排名,蜀汉军中最著名的五虎上将和魏延当然也不会被放过,经常有魏延迷为其打抱不平,认为魏延也应该入选五虎上将。那么,魏延能替代五虎上将吗?如果魏延入选,

  • 魏延是牙门将军,王平是牙门将,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历史解密编辑:姬娴婉趣闻标签:魏延,刘备,蜀汉,炮兵,军衔,火器,赵子龙,诸葛亮,王平(1907年)

    在汉末三国时期,王平和魏延都是蜀汉的大将,并且都担任过汉中都督一职。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升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拔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镇守汉中十年。魏延作战勇猛,性格孤傲,与长史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激化,结果魏延被马超的从弟马岱所斩杀。在魏延被杀后,王平升

  • 赵云得罪刘备失去五虎头衔,有望补缺的不是魏延,而是另外两人?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刘备,魏延,五虎,黄忠,赵云,三国,蜀汉,赵子龙,曹操手下

    很多人说刘备手下没有“五虎大将”,却承认曹营中有“五子良将”,这是典型的双标和臆想——事实上“五子良将”从字面上就解释不通。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在《三国志·卷十七》中合为一传,结尾有评语:“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在《三国志·卷三十六》中合为一传,结

  • 魏延的兵出子午谷是千古奇谋还是馊主意

    历史解密编辑:封子怡说奇闻标签:魏延,魏国,大军,曹真,三国,子午谷,诸葛亮,曹操手下

    我国疆域辽阔万里,长达一千六百公里的大秦岭,如同一条巍巍巨龙横贯东西,自古就被称为南北地域天然分界线。然而也正因为其崎岖绵长,给西北、西南的交通连接带来十分不利影响。“蜀道难,难以上青天,”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直到2008年,西安至汉中的高速公路才开通,2017年底西成高铁才开通,方才初步缓解了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