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见孙权和刘备都被嫌“长得丑”,他若投靠曹操,结果会如何?在这篇文章,笔者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我们有时候会遇到一个提问:“在三国人物中,有谁曾经与曹操、孙权、刘备三人都有过交谈?”
乍看起来,三国人物那么多,与三位枭雄都曾经说过话的人物肯定不少。其实不然,这样的人非常之少,如果检点起来,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孙坚,孙权是他儿子,父子俩聊几句天是正常现象;宛城之战中,孙坚曾与刘备在朱儁(jùn)麾下并肩作战,一同立功;十八路诸侯会盟时,孙坚与曹操同在一帐之中,寒暄几句也是理所当然的。
还有一个人,就是庞统。
大家都知道,“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大师的一句评判。说的就是诸葛亮与庞统。诸葛亮的能耐大家都看到了,火烧博望,草船借箭,赤壁东风,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可谓是智略深远,奇计百出,正如周瑜所言:“有夺天地造化之功,鬼神不测之术!”
而庞统能够与诸葛孔明齐名,他的能耐难道能差得了?正所谓“盛名之下无虚士”,庞统性情奇诡谲诈,头脑机敏,智虑精详,他的能力不在诸葛亮之下。
诸葛亮是个大帅哥,风度翩翩,优雅英俊,“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而庞统这人虽有才华,但外貌非常丑陋,见之令人生厌。以庞统这样的人,如果到了曹操帐下,会受到重用吗?
咱们来回忆一下庞统与三大枭雄会面的情景,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
一、庞统见孙权
东吴大都督周瑜英年早逝,病故于柴桑,临终前留下遗言,向孙权推荐鲁肃继承他的职位,统领三军。而鲁肃为人忠厚,诚实无私,受到孙权的信重。鲁肃就向孙权推荐人才,将庞统举荐给孙权,希望孙权能给予重用。
鲁肃带着庞统来见孙权,孙权看到庞统相貌丑陋,“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里本来就很不高兴。问起庞统的才华与已故都督周瑜相比如何,庞统笑对:“某之所学,与公瑾大不相同。”
孙权心中勃然大怒,他这辈子最欣赏周瑜,“姿容秀丽”,英挺儒雅,雄志远略,精通音乐,还会跳舞。庞统长得那么难看,言语中又对周瑜颇为不敬,孙权拂袖而去,坚决不用庞统。
二、庞统见刘备
庞统在孙权那里碰了钉子,在诸葛亮的举荐下到荆州去拜见刘备。刘备早在水镜先生那里就听说过庞统“凤雏”的大名,于是就出来迎接,结果大失所望。
刘备出迎庞统,“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他也嫌弃庞统的外貌。这是个什么怪物,在孙权那里没受到任用,就跑到我这里混饭来了?于是言语中就暗带讥讽:“足下远来不易?”干脆把庞统打发到耒(lěi)阳县去当了个县宰,“屈公任之,如后有缺,却当重用。”
后来得到汇报,说庞统整日醉酒,不理政务,刘备大怒,“竖儒焉敢乱吾法度!”派性情暴躁的张飞去巡视,很明显,刘备知道张飞脾气不好,是想让张飞去胖揍他一顿。
三、庞统见曹操
庞统见曹操是在赤壁之时,两军隔江对峙,庞统受周瑜之托,往见曹操巧施连环计。
庞统渡江来到曹操寨中,曹操久闻凤雏先生之大名,“亲自出帐迎入”,寒暄之后,立即向庞统请教,并陪着庞统去视察水陆两军的阵势。回帐之后,庞统献上连环计,曹操立即采纳,“下席而谢”。庞统说愿意为其招降东吴将士,曹操表示,若成大事,愿意“奏闻天子,封为三公之列。”曹操还向庞统承诺,攻下东吴之后,决不杀戳百姓,并关心庞统的家人,“命写榜佥押付统”,写下禁止滥杀的榜文交给庞统,保障他家人的安全。
我们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实际上孙权和刘备都曾经歧视过庞统的相貌,而只有曹操没有丝毫在意庞统的丑陋。而偏偏受庞统伤害最深的就是曹操。
看来,其实曹操对待人才的态度可比刘备和孙权都要开明得多。哪怕是像徐庶这种终生不肯为其献上一谋半计的人都能够容忍,仍然好吃好喝花钱养着他。而像蒋干这种智力和才能都低劣愚昧的谋士,屡次犯错,曹操仍然不怪罪,没有拿他出气。
许攸之死,是因其狂悖无礼,欺主忘形;荀彧、崔琰之死,是因为他们立场站到汉室一方;杨修之死,是因为他搅入到了诸王子之间的政斗中去。
而庞统这个人本身对汉室没有什么好感,出谋划策只考虑实际效果,而从来不在乎政治立场,和贾诩颇有相似之处。所以说,庞统如果归附到了曹操麾下,肯定会受到重用。而且,以曹军的作战风格,对谋士的保护还是相当严密的,不会让庞统亲身临阵,冒矢石之险。
作为乱世中的雄主,心胸决定高度,高度决定视界,视界决定最终能走多远。曹操三分天下有其七靠的可不仅是雄才大略,更是广博开阔的心胸与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