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曹营心在汉”这一成语有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关羽,而另一个就是三国时期的谋士徐庶。由于兄长的妻子甘糜二夫人被俘,关羽不得已只好暂时投降曹操以护自己嫂嫂安全。曹操仰慕关羽的义气,故而香车宝马外加美女伺候着,然而无论曹操表现地如何真诚,关羽都不为所动,得知了刘备的下落后带着自己嫂嫂头也不回地走了。而徐庶原本是刘备的军师,一不小心被曹操的谋士程昱以自己母亲的名义骗到了曹营,从此便身陷曹魏,但立下誓言,终此一生都不为曹操谋划半句。因此,虽然徐庶在曹魏有官阶有职位,但人们通常还是把他归入刘备一方。这两个主人公都是因为不得已的原因被迫呆在曹营,但二人的结局却是如此不同。今天我们主要说的主人公是徐庶。
徐庶这个人在三国时代绝对是一个一流的谋士了,至少在刘备的阵营确实是受到重用的,而且当时的刘玄德对于他的倚重,那是非常的严重的,这也就能够说明刘皇叔的阵营谋士的缺乏是真的非常严重了,刘备来到荆州的时候,徐庶就跟刘备碰过面,觉得刘备胸怀大志,也就选择到这个刘皇叔的麾下了,并给予了刘备很大的帮助。
但就在这时,徐庶的母亲在长坂坡被曹军俘获(刘备的两个女儿也被俘获),曹操利用他的母亲要挟他归顺,还写了封信给徐庶招其前来,徐庶是一个大孝子,知道消息后悲痛不已,赶紧向刘备表明,自己本来想和他一起成就大业,但是母亲在曹营,自己要去侍奉,不得以要离开了。刘备虽然不愿意,但是碍于颜面不好驳回孝子之心,就同意让他去了曹营。
徐庶到了曹营,徐母见了儿子对他破口大骂,然后以一根白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大错已铸,老母已逝,徐庶遭遇重大打击,从此不为曹操献一谋一计,诞生了一个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徐母死后,为什么他没有再度回到刘备身边呢?而是在曹营当了个小官。有人说他是被刘备派过去做间谍的,刘备把徐庶当“间谍”使用。刘备知道徐庶即使离开了他,也会心存“知遇”之恩。于是,他充分利用这一点,放徐庶去曹操,其实是想把当他成安插在曹营的一颗棋子,在危急和关键时刻助他一臂之力。果然,日后,徐庶不但不主动为曹操出言献计,而且还时常暗助刘备。而且刘备放他走,就是让天下人看看曹操的阴险,让自己占据道德高位。
说徐庶这个人有才华不假,论能力在蜀汉也绝对算得上一号人物,徐庶是个有才华的人,同时他也是个自命清高的人,他在蜀汉,虽然也得刘备重用,但是并非对其独宠,而是处处要将其与诸葛亮做对比,心里很可能不平衡,这其实让他有些接受不了,还有就是在相处的这段时间,发现了刘备的真实野心,也看破了刘备的真实实力,为自己当初的选择而感到后悔。于是他借口母亲之事离开,一是成全了自己的意想,还维护了孝子形象,二也是成全了刘备的贤达美名。至于上面有人曾提出的他是间谍的说法,并没有太多的根据。
他到了魏国确实没提供什么大谋略,做个小官度日,那是因为曹操不会完全信任他,但也不会杀他。他出身蜀汉,曹操不会任由他的建议左右魏国的大业,让其不被他人使用,放在那里做个摆设就好。如果曾经有暗中帮助刘备,那估计也就是念了旧主情谊而已。其实纵观他这一生,也是挺悲凉的,空有一身的才华,无论最初离开,是被迫的,还是真有阴谋,他最终的结局都算不上太好。如果当初他没有离开,至少在蜀汉的历史上。他能拥有更亮眼的成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