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徐庶为何执意要离开刘备,只因母亲被曹操软禁?真实原因不简单

徐庶为何执意要离开刘备,只因母亲被曹操软禁?真实原因不简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慢聊的历史 访问量:2979 更新时间:2024/1/28 12:02:29

“身在曹营心在汉”这一成语有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关羽,而另一个就是三国时期的谋士徐庶。由于兄长的妻子甘糜二夫人被俘,关羽不得已只好暂时投降曹操以护自己嫂嫂安全。曹操仰慕关羽的义气,故而香车宝马外加美女伺候着,然而无论曹操表现地如何真诚,关羽都不为所动,得知了刘备的下落后带着自己嫂嫂头也不回地走了。而徐庶原本是刘备的军师,一不小心被曹操的谋士程昱以自己母亲的名义骗到了曹营,从此便身陷曹魏,但立下誓言,终此一生都不为曹操谋划半句。因此,虽然徐庶在曹魏有官阶有职位,但人们通常还是把他归入刘备一方。这两个主人公都是因为不得已的原因被迫呆在曹营,但二人的结局却是如此不同。今天我们主要说的主人公是徐庶。

徐庶这个人在三国时代绝对是一个一流的谋士了,至少在刘备的阵营确实是受到重用的,而且当时的刘玄德对于他的倚重,那是非常的严重的,这也就能够说明刘皇叔的阵营谋士的缺乏是真的非常严重了,刘备来到荆州的时候,徐庶就跟刘备碰过面,觉得刘备胸怀大志,也就选择到这个刘皇叔的麾下了,并给予了刘备很大的帮助。

但就在这时,徐庶的母亲在长坂坡被曹军俘获(刘备的两个女儿也被俘获),曹操利用他的母亲要挟他归顺,还写了封信给徐庶招其前来,徐庶是一个大孝子,知道消息后悲痛不已,赶紧向刘备表明,自己本来想和他一起成就大业,但是母亲在曹营,自己要去侍奉,不得以要离开了。刘备虽然不愿意,但是碍于颜面不好驳回孝子之心,就同意让他去了曹营。

徐庶到了曹营,徐母见了儿子对他破口大骂,然后以一根白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大错已铸,老母已逝,徐庶遭遇重大打击,从此不为曹操献一谋一计,诞生了一个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徐母死后,为什么他没有再度回到刘备身边呢?而是在曹营当了个小官。有人说他是被刘备派过去做间谍的,刘备把徐庶当“间谍”使用。刘备知道徐庶即使离开了他,也会心存“知遇”之恩。于是,他充分利用这一点,放徐庶去曹操,其实是想把当他成安插在曹营的一颗棋子,在危急和关键时刻助他一臂之力。果然,日后,徐庶不但不主动为曹操出言献计,而且还时常暗助刘备。而且刘备放他走,就是让天下人看看曹操的阴险,让自己占据道德高位。

说徐庶这个人有才华不假,论能力在蜀汉也绝对算得上一号人物,徐庶是个有才华的人,同时他也是个自命清高的人,他在蜀汉,虽然也得刘备重用,但是并非对其独宠,而是处处要将其与诸葛亮做对比,心里很可能不平衡,这其实让他有些接受不了,还有就是在相处的这段时间,发现了刘备的真实野心,也看破了刘备的真实实力,为自己当初的选择而感到后悔。于是他借口母亲之事离开,一是成全了自己的意想,还维护了孝子形象,二也是成全了刘备的贤达美名。至于上面有人曾提出的他是间谍的说法,并没有太多的根据。

他到了魏国确实没提供什么大谋略,做个小官度日,那是因为曹操不会完全信任他,但也不会杀他。他出身蜀汉,曹操不会任由他的建议左右魏国的大业,让其不被他人使用,放在那里做个摆设就好。如果曾经有暗中帮助刘备,那估计也就是念了旧主情谊而已。其实纵观他这一生,也是挺悲凉的,空有一身的才华,无论最初离开,是被迫的,还是真有阴谋,他最终的结局都算不上太好。如果当初他没有离开,至少在蜀汉的历史上。他能拥有更亮眼的成就吧。

标签: 徐庶刘备曹操关羽蜀汉

更多文章

  • 徐庶能指挥关羽,为何诸葛亮指挥不了关羽?第二个原因是重点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关羽,刘备,三国,诸葛亮,徐庶能,天文学家

    诸葛亮指挥不了关羽其实主要表现在诸葛亮出山的第一战,博望坡之战时。此战中,关羽确实不满诸葛亮,不听从诸葛亮的调令,最后在刘备的劝说下,关羽才勉强听令!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有两个原因。三国演义中,徐庶是最先加入刘备的谋士,和众将关系相处也是十分的融洽,不过随着徐庶的大展才华,曹操用计将徐庶给骗

  • 刘备得知徐母自杀后,说了四个字,徐庶立马决定不再跟随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飞雪的涟漪标签:刘备,徐庶,曹操,诸葛亮,庞统

    如果说曹操旗下人才济济,刘备旗下的能人也不少,比较出名的就是:诸葛亮、徐庶、庞统等,诸葛亮一生为了蜀汉鞠躬尽瘁,也享受了极高的待遇。庞统却不幸早早地在战争中牺牲。而徐庶一生却比较曲折。他离开了刘备,投靠了曹操,但是终身不肯为曹操献计。徐庶投靠刘备后,就给刘备出谋划策,献出了不少好的计谋,因为刘备特别

  • 徐庶离开刘备时,才想到推荐诸葛亮,为何不早推荐?原因很复杂

    历史解密编辑:我的葡萄有点辣标签:徐庶,刘备,诸葛亮,曹操

    导语:三国的舞台上,有过很多聪明过人的谋士,他们用智力为诸侯服务,以到达自己功成名就的理想。其中刘备手下就有过两位十分著名的谋臣,他们分别是徐庶和孔明。我们知道,此二人早在还未出山时就是好友,但令人奇怪的是,徐庶率先得到重用,为何却一直没有推荐自己的好友诸葛亮,直到自己离开刘备后才想起来推荐他呢?原

  • 三国时期的徐庶到底有多强大!为何不愿归顺刘备呢?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徐庶,刘备,曹操,庞统,诸葛亮,曹仁,三国,三国(电视剧),古装剧

    自古忠孝两难全,元直岂能再归汉。徐庶,字元直,刘备首席谋士,后因其母归顺曹操,从此再没归顺刘备。他归顺曹操后,终生未给曹操出一计一策,心中时刻想着蜀汉。那么徐庶的能力有多强?有多厉害?徐庶本名徐福,出身贫寒。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拜师学艺。 三国时期正逢乱世,徐庶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

  •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真实来历:徐庶不是最出色,关羽表现也不拔尖

    历史解密编辑:邮寄雪兔标签:徐庶,关羽,曹操,刘备,曹营心,袁绍

    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身在曹营心在汉,用来比喻某人虽然身子在此,心里却是想的另外一个地方,只是他身不由己而已。那么,问题来了,这句话的出处到底是在哪儿呢?历史上真正有此经历的又是哪些人呢?咱们今天就来跟大家好好探讨一下这个问题。首先从这句话的字面意思不难理解,“曹营”是指三国时期曹操的

  • 三国徐庶的最后归宿如何?比诸葛亮和司马懿都好得多

    历史解密编辑:金黄的枯草PLUS标签:徐庶,诸葛亮,司马懿,刘备,曹操

    东汉末年的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轰轰烈烈的的黄巾大起义正在进行中。河南颍川郡内,发生了一起凶案。一个横行霸道的当地恶霸,被一个手持利剑的年轻人一剑刺死。案发之后,官府派出大量捕快捉拿凶手,到处画影图形,悬赏缉拿。这个勇敢的年轻人最终未能逃脱追捕,落到官府手中。官府在审理这个年轻人之时,无论威胁利

  • 刘备的第一位谋士-徐庶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侦查号标签:刘备,徐庶,关羽,刘表,蜀汉,汉朝,三国,诸葛亮,曹操手下

    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有着这一句谚语叫做“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话多数人都知道是在说关羽当年被曹操所擒并予以厚待,但是关羽依然没有投降的故事,但其实这句谚语还包含了另外一个人的故事,他就是刘备第一位谋士——徐庶。徐庶字‘元直’,本名徐福,后来因为犯法所以改名字避祸。他出生寒门,早年有习武,喜欢行侠仗义,

  • 刘备需要人才,而徐庶有机会离开曹操后,为什么不再次投奔刘备呢

    历史解密编辑:开心一点桥标签:刘备,徐庶,蜀汉,东汉,诸葛亮,曹操手下

    徐庶一生其实很坎坷,年轻时他为了帮人,险些丧命,后来结识了诸葛亮,两人成为了朋友。徐庶在刘备南下荆州后,投奔了刘备,然而曹操迫使徐庶去了曹营。不久,曹操要攻打在樊城的刘备,并派徐庶领军。因此徐庶是有机会再次投奔刘备的,为什么他却没有这样做呢?其原因有两点。1.面子徐庶很要面子,当刘备提出来,要徐庶留

  • 正史之中的徐庶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没有为曹操服务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徐庶,曹操,刘备,诸葛亮,蜀汉,关羽,正史,三国,汉朝,东汉,曹操麾下

    小说的内容其实都不是真实的,作者也会编造出虚假的部分,毕竟小说的内核就是想象力,如果写的内容都是真的,那它就是纪实文学而不是小说了。《三国演义》作为一本讲述三国时期群雄纷争的小说,其实其中的一些内容就是作者罗贯中虚构的,同时他还带入了自己的私心,对于蜀汉过多的偏爱,还把曹操给塑造成了奸臣的形象。导致

  • 徐庶离开刘备,是因为曹操劫持了他的母亲?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徐庶,刘备,曹操,诸葛亮,曹魏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是演义里的经典桥段。徐庶原本是刘备帐下的谋士,但是曹操想要拉拢徐庶这一人才,于是派人把他的母亲给劫持了,徐庶为了尽孝,无奈之下离开了刘备,投靠到了曹操的帐下。但是他投靠过去之后,从来没有给曹操献过计策。徐庶对母亲的孝顺和对刘备的忠诚,成了人们口中的一段佳话。但是在历史上,这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