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史慈知恩图报救孔融,说明他重情重义,却为何投靠敌人孙策

太史慈知恩图报救孔融,说明他重情重义,却为何投靠敌人孙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体验娱乐说 访问量:4203 更新时间:2023/12/17 6:19:01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对东吴大将太史慈都有印象。太史慈原先是刘繇(yáo)的部下,并帮助刘繇攻打孙策,但是不久,太史慈就投靠了孙策。

太史慈为什么要投靠孙策?孙策又为什么能让太史慈投靠他呢?要解开这些谜团,就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1、知恩图报

太史慈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主要源于他母亲对他的教导。太史慈年轻时,以毁坏州吏的奏章这件事而出名了,因此受到了孔融的礼遇。

孔融多次派人去问候太史慈的母亲,并对太史慈的母亲多有照顾。不久孔融在与黄巾军作战时被黄巾军围困了。

这时太史慈的母亲对太史慈说:“孔融对我,比我们的亲戚朋友对我还要好,如今他被围困,你应该去帮助他。”

于是太史慈乘夜冲入重围见到了孔融,要求孔融出兵。但孔融想等待外援,可形势危急,于是孔融想向刘备求救,但是无人敢冲出包围,太史慈于是请求冲出重围,去见刘备。

孔融觉得这样太冒险,太史慈就把孔融照顾他母亲的事说出来了,并说他母亲要他来帮助孔融的,孔融这才答应了。

孔融见到了刘备后,陈述了孔融被围的情形,于是刘备派了三千人随太史慈去救孔融。黄巾军听到孔融的救兵到了,都赶紧撤走了,孔融这才得救了。

这件事可以证明太史慈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但是孙策对太史慈有什么恩呢?孙策对太史慈有不杀之恩,任用之恩。

太史慈在泾县与孙策遭遇了,结果孙策获胜,将太史慈抓了,之后孙策给太史慈松绑,并说他与太史慈要共闯天下,并拜太史慈为门下督。

太史慈为了报恩,因此就投靠了孙策,帮孙策打天下了。

2、未受刘繇重用

太史慈投靠孙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刘繇并不重用太史慈。太史慈年轻时,就出名了,而且帮孔融解围了,因此可见,太史慈还是很有军事才能的,但是刘繇不重用他。

太史慈回辽东后,刘繇的下属,就建议刘繇重用太史慈,封太史慈为大将,来对抗孙策,可刘繇却认为任用太史慈会让许劭(东汉人物评论家)笑话他。

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来,刘繇是看不起太史慈的,认为太史慈的能力水平不够,出身不高贵。

因为刘繇是汉室宗亲,他是齐悼惠王刘肥的后人,皇室贵胄都很看重门第,所以太史慈是不受刘繇看重的。

而且太史慈被孙策抓了后,刘繇就去世了,所以太史慈也没有了去处,投靠孙策是最好的选择了。

3、孙策的信任

孙策对太史慈的信任,让太史慈很感动,并觉得能有人信任他,对他来说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当孙策要太史慈去安抚刘繇的将士时,孙策的部将认为,太史慈去了后,就不会回来了。

孙策却非常肯定地认为太史慈会回来,因为太史慈没有别的选择了。太史慈出发时说六十天后,就回来,果然太史慈最后按期回来了。

孙策主动要求太史慈去北边,说明孙策看人很准,对外界的情况分析很正确,因此他才敢让太史慈出去。

孙策对太史慈的信任,让太史慈第一次有了被人尊重的感觉。他也知道,当时除了孙策能重视他,其他人都不会看重他的,因此他如期而至,赢得了孙策的信任。

东汉末年,各路豪强争夺地盘,都想成为统一中原的主人,因此他们到此招兵买马,抢夺资源,这样就会出现人员交流的现象,因此这时期就会经常出现历史上的名人或名将换主公。

谁重视人才,尊重人才,谁就会得到人才。太史慈得不到刘繇的重用,最后被重视人才的孙策得了便宜。

这就是所谓的千金易得,一将难求。然而还有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伯乐比千里马更难得。

孙策可谓是一个伯乐,他招揽了不少像太史慈这样的将才,给孙权留下了一个很强大的班底。

孙策让我们认识到,一个好的管理者,首先要是一个伯乐,要会识人用人,尊重人才,才能建立一个强大的团队。

标签: 孔融孙策太史慈刘备孙权大将

更多文章

  • 孙吴的山越专家登场(孙策南下追击王朗时,太史慈在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孙策,王朗,太史慈,山越,太守

    王朗逃到东治时,东治长官商升准备借助王朗的名义起兵(时王朗奔东冶,候官长商升为朗起兵)会稽郡南部(主要是现在的福建地区)基本都是山地。这意味着统治这片土地成本极高,汉武帝在征服闽越之后,就将沿海的闽越之族悉数迁往江淮之地,只留下一个据点东冶城(现在的福州市)孙策也不敢贸然举大兵南下,东治已经是会稽郡

  • 三国中,如果孙策、太史慈对战张辽、许褚,哪一方赢的可能性大?

    历史解密编辑:梦回遇景标签:孙策,张辽,许褚,太史慈,韩当

    三国中,如果孙策、太史慈对战张辽、许褚,哪一方赢的可能性大?矜弈2022-07-0515:07山东历史领域创作者关注当然是许褚和张辽的赢面更大些。他们四个人的战斗结果,取决于许褚大战孙策的结果。因为张辽和太史慈的武功修为是不相上下的。我们看《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关云长义释黄汉升、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 曹魏名将张辽是如何一战斩杀太史慈的?张辽最终的结局呢?

    历史解密编辑:唐唐剪辑标签:张辽,太史慈,孙权,孙策,曹操,乐进

    三国太史慈,通常被认为其勇武不亚于吕布、关羽等人,乃是东吴的的顶级战将。而张辽呢,可谓是曹营中,除去曹氏、夏侯氏之外的将领中,排名第一的将领。那为什么张辽能够一战斩杀了太史慈呢?原因并不复杂,因为张辽是武力、智力比较均衡的将领,堪为帅才。而太史慈,虽然谋略也不差,但是对于行军打仗,相对张辽而言还是差

  • 曾经在神亭岭和孙策一战的太史慈,为何籍籍无名呢?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孙策,太史慈,神亭岭,籍籍,东吴,甘宁

    太史慈和江东小霸王的神亭岭一战,大飞熊已经写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一战可不是小说虚构的,而是正史上提到为数不多的单挑事例之一,由此可见太史慈确实是历史上的猛将之选,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在历史上籍籍无名呢?但是,太史慈确实不像五虎上将,五子良将那样让人津津乐道,这又是为何?这其实还真不怪《三国演义》对其

  • 太史慈为什么没有被列入“江表虎臣列传”?源于他短暂的军阀生涯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太史慈,孙策,袁术,孙权,刘表,太守

    宿刘温书斋(张乔)不掩盈窗日,天然格调高。凉风移蟋蟀,落叶在离骚。回笔挑灯烬,悬图见海潮。因论三国志,空载几英豪。太史慈是江东名将,虽然去世得很早,但也为孙策、孙权兄弟立下很多功劳。在《三国志·吴书十》中,记载一批江东虎将,被后人称为“江表十二虎臣”。太史慈却没有被列入在内,而是列入《三国志·吴书四

  • 【公众号专属】三篇实测战报:蜀智、太史慈平替吴骑、紫将朱儁小群弓

    历史解密编辑:绝影笔记标签:太史慈,朱儁,凌统,周泰,法正,庞统

    战报无九八 纯野战第一篇蜀智战报 实测对象:诸葛:夺魂挟魄+杯蛇鬼车兵书:胜而益强+文韬执锐庞统:太平道法+士别三日兵书:后发先至+鬼谋将威法正:无当飞军+八门金锁兵书:援其必攻+励军掩虚评价:能玩,法正给S更好。第二篇:‍没有孙尚香用太史慈平替的吴骑队伍(非碰瓷虎) 实测对象:‍‍‍‍‍‍‍‍周泰

  • 周瑜接应孙策渡江,从此所向披靡,降服太史慈、祖郎靠得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周瑜,孙策,太史慈,王朗,袁术,曹操

    刘繇趁孙策率主力兵围攻庐江时,赶走了孙策的叔叔吴景、堂兄孙贲。有困难找朋友,孙策的一生知己周瑜正在江南岸,手下还有兵。刘繇赶走孙家人后,就任命周瑜的叔叔周尚做丹阳太守。周瑜正是在此时去丹阳投奔周尚。孙策给周瑜写了一封信。周瑜接到书信带兵来迎。孙策成功渡江。刘繇的长江防线彻底瓦解。防线很多时候是被从内

  • 读三国2:孔融滴水恩,太史慈涌泉报

    历史解密编辑:田先生读史标签:孔融,北海,东莱,东汉,汉朝,诗人,太史慈,读三国,三国演义,建安七子

    作者:田先生读史每天只读1页《三国演义》,轻松养成读书好习惯!这回说到黄巾残军管亥突然来攻北海孔融,敌军势大,孔融抵挡不住,被其围困,正在此紧急时刻,突然城外一猛人,单枪匹马杀入管亥军阵,如入无人之境,直杀到城下叫门。待到相见时,才发现是东莱太史慈,来报孔融照顾家中老母之恩的。原来“孔融与太史慈虽未

  • 神亭岭,孙策和太史慈大战至少一百回合,不分胜负?其实胜负早分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太史慈,孙策,神亭岭,袁术,东吴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精彩绝伦的单挑,展现了武将的超强战力。其中的神亭岭大战,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因为此战的主角,一个被称为江东小霸王,一个被称为东吴第一猛将!没错,这场单挑的主角便是孙策和太史慈!两人在神亭岭至少打了一百回合,不分胜负?其实胜负早已分晓。神亭岭大战神亭岭大战发生在孙策扫荡江东期间!孙策原

  • 为何高顺不属于八健将,太史慈不在十二虎臣之列?道理其实都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安静的翻阅标签:太史慈,高顺,吕布,臧霸,孙策,张辽

    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三国时期颇有一些比较出名的名将组合,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五虎上将,其次是五子良将,其他诸如四大都督,江东十二虎臣,吕布八健将,曹操八虎骑,袁绍河北四庭柱等等名气也不小。除了组合之中的名将外,有些人对一些游离在这些组合之外的名将为何不能位居其中有点不理解,其中议论最多的就是为何高顺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