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乱世沉浮:毒士贾诩看似算无遗策,也不过是世俗束缚下的可怜人罢

乱世沉浮:毒士贾诩看似算无遗策,也不过是世俗束缚下的可怜人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良家说说 访问量:658 更新时间:2024/1/30 1:21:54

贾诩之所以被人称为毒士,是因为所献之计,往往损人利己,而且不考虑百姓的死活。还由于他的计策,李傕等人攻伐长安,加速了汉朝灭亡,使得天下大乱,因此有了毒士之称。

根据史料,贾诩所献计策的确阴损,这一点笔者是承认的,但要说因为贾诩而加速了汉朝灭亡,笔者却不是很认同。这是为何呢?

何来独善其身

汉末的乡党情怀是普遍现象,贾诩作为凉州士人亦不能独善其身,只能加入凉州集团,也因此与董卓、李傕等人成了一伙。但在董卓时期,贾诩只不过是中郎将牛辅下属的校尉而已,可谓是人微言轻,自然也没有能力匡正朝纲。

并且当时董卓信赖的人是蔡邕王允等人,与贾诩没什么关系。后来董卓倒台,王允掌权后不愿赦免“凉州人的罪行”,看似是汉朝的大忠臣,其实不然。

王允掌控朝政时,让吕布掌兵权,扶植自己的亲属和亲信占据三辅要职,之后排除异己杀害蔡邕等等事例,都足以说明,王允只不过又是一个,奸臣董卓罢了。

当然,这是按照正史来说的,因为在《三国演义》中,王允不仅出生光鲜亮丽,因为种种事迹,还将他定义为忠臣,但实际上野史和正史差距很大。

李傕时期

李傕把控朝政时期,因为董卓倒台,长安朝廷与关东对立的关系,就此解除。关东诸侯纷纷看准时机,向长安朝廷表忠心,但当时汉献帝还是少年,所以这忠心是表给李傕看的。

根据《武帝纪》和《钟繇传》,当初就连曹操也需要给李傕表忠心,可以见得当时朝堂是多么混乱,君不君臣不臣。所以当时已经是朝廷重臣的贾诩,毅然决然辞去左冯翊、尚书仆射等职务,就是为了避嫌,避免自己卷入这个政治漩涡。

因为李傕、郭汜等人,都是一群没有政治头脑的武夫,解决问题方式只有打打杀杀,所以贾诩对他们并不看好。虽然贾诩曾经给他们献过计,但主要还是为了名节保身罢了。

那么贾诩是怎么名节保身的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指点李傕为政。因为李傕等人实在无能,虽然把持了朝政,但全国各地的割据势力,依旧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所以贾诩很清楚,长安朝廷这个基本盘不能蹦,不然自己也会身陷囹圄,于是只能利用自身的智慧,兵不血刃地解决这些问题。比如李傕想要出兵镇压朱儁的乱军,贾诩却提出用朝廷诏书征调朱儁入朝。事实证明贾诩是对的,朱儁愿意接受招安,率部归降朝廷。

其实贾诩是看出了朱儁的想法,才能“一针见血”招降朱儁,要是让李傕等人来处理,估计好事变都会变成坏事。

所以,这个时期的大汉朝廷能够相对安稳,贾诩出力极多,只是表面上看不出来而已。

献帝东归

之后所谓的“献帝东归”,其实是李郭之乱的开始,因为愿意带皇帝东归的人,并非各个都是忠臣,尤其是李傕和郭汜这等乱臣贼子,各自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当时,东归没多久后,就因为各自都有谋算,让局势一片混乱。其中郭汜第一个退出,而李傕想要劫持献帝,并想拉拢贾诩入伙。

其中杨定被排挤退出,而杨奉则诬陷段煨是乱臣贼子。

其中张绣紧跟着退出东归,并想劝说贾诩离开。

原本贾诩想做个忠臣的,也想让献帝保留些皇帝的尊严,但现实很无奈。贾诩见自己一路促成东归后,不论是武将还是文臣都各怀心思,互相攻讦。

之后贾诩见老乡段煨都被排挤出东归队伍,明白大势已去,献帝最终应当是落在杨奉、董承等人手中。而董承等人不过尔尔,不成大器,因此贾诩心灰意冷,主动离开东归队伍。

投效张绣

之后贾诩暂时栖身在李傕队伍当中,在王师大败后,又及时离去。因为贾诩早已看透,李傕、郭汜等乱臣贼子,迟早会被朝廷清算,而且以他们的智慧,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之后贾诩先是在段煨麾下做事,但由于段煨对贾诩较为防备,贾诩虽然理解,但并不想就此蹉跎岁月,于是转投张绣。贾诩投效张绣后,观天下大势,认为曹操有气吞天下之势,投效曹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便向张绣提出投降曹操的建议。

可惜的是,张绣投降曹操后,曹操却因一个女人激怒了张绣,让贾诩认为曹操也不过尔尔,于是指点张绣背叛曹操,并献计夜袭。贾诩的谋略非常成功,曹操死了长子曹昂,还有近卫长典韦。如果曹操运气差点,估计历史上不会有《武帝纪》了。

而曹操吃了这么大的亏,自然咽不下这口气,多次攻伐张绣,但张绣在贾诩的指点下,曹操并没有讨到什么便宜,可见贾诩的智谋,在三国中能与之比肩者少之又少。

世上哪有什么算无遗策

但这场互相征伐,也让贾诩明白曹操并非浪得虚名,的确是世间少有的枭雄,于是再劝张绣归顺曹操。至此贾诩终于有了一个稳定的安身之所,而曹操也是从这里开始,在“权臣之路”一去不返。

而此时的汉朝,其实已经名存实亡,所以说汉亡的根源与贾诩的关系不大,真正原因反而是曹操、王允、董卓、袁绍等权臣,互相攻伐造成的。反而是贾诩的目的,一直以来都很单纯,有能力的时候会坚持自己的追求,反之,只会名节保身,让自己在乱世中活下来。

贾诩作为三国时期,绝顶聪明的人物,一生算无遗策,所用计谋阴损歹毒,其实都是情非所愿。因为贾诩半生颠沛流离,运气不好,所做出的决定都是以利益优先,所以看似算无遗策,掌控幕后一切,实际上不过是世俗束缚下的可怜人罢了。

标签: 贾诩曹操董卓王允献帝

更多文章

  • 马超韩遂大败曹军,贾诩用反间计,韩遂马超相杀,曹操打败马超

    历史解密编辑:还文楼主标签:马超,韩遂,贾诩,曹军,汉朝,三国,曹魏,曹操手下

    马超接到孔明的书信后,与韩遂起兵二十万杀向长安,长安郡守钟繇打不过马超,凭借长安城坚固壕深,死守长安。马超副将庞德献计,暂时退兵,当长安城中百姓出城取水打柴,庞德引数人扮百姓偷入城内,马超大军又临城下,庞德杀死城门守卫,大开城门,马韩大军攻入城里,得了长安大城。钟繇退守潼关,曹操接到军情,不敢南征,

  • 贾诩-三国谋士之巅峰,操纵乱世独善其身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贾诩,张绣,袁绍,李傕,董卓,郭嘉,郭汜,三国,曹操手下

    贾诩 影视剧形象《三国演义》为什么那么多年还是有那么多人喜欢看,喜欢读?我想应该不只是因为对那段历史感兴趣,更多的是被里面的各种人物形象所吸引,被他们所展现出来的英勇神武、雄才大略所折服。那么三国中,最聪明的人是谁?其实候选人有很多:最先想到的便是诸葛亮;再来就是周瑜;也有人提到过郭嘉,还有不少人说

  • 被低估的贾诩,智慧胜过诸葛亮和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贾诩,诸葛亮,司马懿,曹操,袁绍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帮助刘备夺了益州建立了蜀汉,而司马懿最后是夺了曹魏的政权,使他的孙子建立了西晋。大家都对他们的能力赞叹不已,然而历史上最有智慧的人是贾诩。可能大家觉得很奇怪,贾诩何德何能,怎么成了三国时期最有智慧的人呢?之所以说贾诩是三国时期最有智慧的人,主要是得益于他的三个优点:王允清洗董卓

  • 醉梦三国(十五)为什么超一流谋士贾诩七十岁之后才受到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贾诩,曹操,董卓,刘表,袁绍,吕布

    如果说刘备是三国时代诸侯中的最强流浪汉,那贾诩就是同时代谋士中的最强流浪者。两人的人生经历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甚至于贾诩的人生比刘备还要郁闷一些。刘备虽然四处流浪,好歹有着汉室宗亲的威望,和关张两位兄弟照顾,面子上还是过得去的。贾诩比刘备倒霉多了,他满腹经纶才华,却一直遇人不淑,得不到重用。他一生辗

  • 三国中贾诩的灭国毒计 被美国完善并使用 还瓦解了一个超级大国!

    历史解密编辑:王建军星座塔罗标签:贾诩,曹操,董卓,曹丕,赤壁之战,诸葛亮

    三国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古代最让后人“缅怀”的时代,就在于三国时代有着太多的传奇和风云。而谱写出三国精彩画卷的,除了赵云、关羽、张飞、张辽这些让人热血沸腾“横刀立马”的绝世猛将,还有诸葛亮、庞统、郭嘉、贾诩这些“羽扇纶巾论天下”智谋如妖的谋士。在三国谋士排行榜中,贾诩也许算是争议性最大的一个谋士,甚至

  • 三国军师“毒士”贾诩,到底有多高明?通过这几件事可见一斑

    历史解密编辑:浅意时光标签:贾诩,曹操,诸葛亮,军师,三国,张绣

    导语:说起三国的高智商军师,贾诩是不得不提的一个人,贾诩虽然没有诸葛亮那样天文地理无所不知,但他胜在会揣摩人心,他经常利用人性的漏洞达成自己的目的。因为贾诩解决问题的手段太可怕,所以当时的人称他为“毒士”。“毒士”贾诩的谋略究竟有多高明?为何令世人畏惧?通过这几件事你就知道了。三国是个乱世,弱肉强食

  • 贾诩:被称为三国第一“毒士”,一生究竟献过多少“毒计”?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贾诩,曹操,马超,曹植,曹丕,董卓

    精彩纷呈的三国大戏,如果说最有名的智谋之士,非“卧龙”莫属。那最具有慧眼识英雄的人就非阎忠不可,只因他说出了“贾诩,有良、平之奇”。将贾诩抬到了张良、陈平的高度。说诸葛亮是“三国第一谋士”言过其实,但说贾诩是“三国最聪明的人”实至名归。纵观其一生,可谓“善奇谋算无遗策,计安邦鼎定乾坤”。“三国第一聪

  • 贾诩,三国时期的顶级谋士,一生算无遗策,结局圆满

    历史解密编辑:快乐就是我呦呦标签:贾诩,袁绍,张绣,李傕,马超,三国,汉献帝,曹操手下

    贾诩,字文和,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臣、战略家,曹操麾下五大谋士之一,曹魏的开国功臣。贾诩善出奇计,足智多谋,算无遗策,虽然数次更换阵营却能保全自身,后世有人称赞贾诩为“三国第一谋士”。贾诩举孝廉出身,一开始被任命为郎官,后来成为了董卓的部下。公元192年,司徒王允设下计谋,让吕布除掉了董卓,之后贾诩

  • 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孙权大笑:曹魏要亡!45年才知他的先见之明

    历史解密编辑:小新历史标签:曹丕,贾诩,孙权,太尉,曹魏,东吴,三国,曹操手下

    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孙权大笑:曹魏要亡!45年才知他的先见之明读史可以知今。今天,笔者继续为大家讲解司马光的旷世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公元220年,曹魏黄初元年,曹丕接受汉献帝刘协的禅让,进位为皇帝,是为魏文帝。其后,曹丕立即确定了三公的人选,前太中大夫贾诩为太尉,前御史大夫华歆为相国,前大理王

  • 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孙权大笑:曹魏要亡!45年见证他的先见之明

    历史解密编辑:蛙姐观视界标签:曹丕,贾诩,孙权,曹魏,太尉,东吴,汉朝,曹操手下

    公元220年,曹丕在洛阳受禅称帝,改汉献帝为山阳公,食镇万户,汉朝正式结束持续了400多年。随着曹丕称帝,刘备、孙权也相继称帝开国,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正式开启。三国时期名将辈出,魏、蜀、吴三国各有自己的一流谋士和将领。这段历史也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精彩的一幕。而曹丕也继承了他父亲曹操“不拘一格用人”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