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孙权大笑:曹魏要亡!45年才知他的先见之明

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孙权大笑:曹魏要亡!45年才知他的先见之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新历史 访问量:2269 更新时间:2024/1/16 9:33:08

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孙权大笑:曹魏要亡!45年才知他的先见之明

读史可以知今。今天,笔者继续为大家讲解司马光的旷世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公元220年,曹魏黄初元年,曹丕接受汉献帝刘协的禅让,进位为皇帝,是为魏文帝。其后,曹丕立即确定了三公的人选,前太中大夫贾诩为太尉,前御史大夫华歆为相国,前大理王朗为御史大夫。

据说,贾诩荣膺为太尉后,还有一段小插曲。史书记载,东吴孙权听说这个消息后,竟然“笑之”,还评价说“曹丕的才能比不上曹操的十分之一:“曹魏必将灭亡。”

众所周知,贾诩智谋超群、算无遗策、文武全才,是张良陈平式的人杰。如此厉害的谋士,位立于三公,孙权理应害怕才是,但他为何会“笑之”呢?而这就要从贾诩的身平来说起来了。

贾诩出身于凉州武威的一个寒族世家,在当地并没有什么名气。在注重家世且歧视凉州人的汉末,贾诩原本很难出人头地,但是乱世却给了他机会。

在年轻时,贾诩与数十名同伴不幸被一群氐人挟持。面对这群杀人不眨眼的胡人,贾诩诡称:

“你们听说过大汉太尉段熲吧!他可是我外祖父,如果你们放了我,我一定会给你们很多钱!”

氐人一听,皆面面相觑,因为他们知道,这个段熲可不好惹。当年羌乱时,段熲将氐人的亲戚——羌人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氐人强盗只想劫个财,还不想送个命。因此,氐人赶紧释放了段熲,然后将他的同伴全部杀害了。

在这则惨案中,贾诩表现出了过人的智谋。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贾诩是个只顾自己,不顾同伴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以贾诩的智谋,未必不能救自己的同伴。但是,贾诩似乎连这份心也没有。而他的这种性格,也为他的“乱武”埋下了伏笔。

时间一晃,十多年后。一代暴君董卓为王允、吕布所杀,而他的凉州部下们皆人心惶惶。而在这个时候,王允又发狠说:“要诛尽凉州人。”听到这个消息,凉州军官李傕郭汜赶紧带领着部下,向老家的方向逃亡。

在逃跑的路上,李傕、郭汜正好遇到了入京办事的贾诩。听说王允要诛尽凉州人,贾诩同样大惊失色,因此他给李傕、郭汜出主意:

“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

贾诩认为,如果就这样逃归凉州,王允只需派一个亭长就能杀了你等。还不如率众攻打长安,为董卓报仇。如果幸而成功,我们就可以奉国家而征服天下;如果不成功,在逃也不迟。李傕、郭汜二贼一听,认为非常有理。于是他们重整旗鼓,向长安杀去,结果果然击败了吕布,杀死了王允。

原本,汉末乱世可以就此终结。而贾诩却以一己之力,生生制造出一个更恐怖的乱世。正所谓“千里无鸡鸣,白骨露於野;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李傕、郭汜进入长安后,非但没有济世、安民,反而在长安变本加厉地屠杀百姓,挟持天子,无恶不作。三辅数十万百姓,在李、郭二贼的祸害下,陷入了“人相食”的悲惨境地。

贾诩见此情况,心知不妙。因为李傕、郭汜均为残暴武夫,最终结果肯定是被诛戮。而作为帮凶的自己,肯定也没有好下场。因此,贾诩施展计谋,帮助汉献帝逃离了李、郭二贼的控制,而贾诩自己则先后投奔了自己的同乡——段煨和张绣。

在张绣手下,贾诩将曹操打得几乎仅以身免,还杀死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与爱将典韦。当贾诩发现曹操具有一统天下的潜质,于是赶紧撺掇张绣投降于曹操。

曹操还想统一天下,自然不会公开因为私仇杀掉张绣,但这绝不代表曹操不会在暗处捅刀子。在一次宴会上,曹丕指着张绣大骂:“你杀了我的哥哥,还有脸站在这里?”听了曹丕的话,张绣心知,这并非曹丕不能容他,而是他背后的曹操不容于他,曹丕不过只是杀人的刀。在绝望中,张绣只好自杀了。

在曹操阵营,贾诩还是受到重视的,每当面临重大问题,曹操总要向贾诩问计。但是曹操不问,贾诩从不主动献计,相反他总是将自己关在屋子里,谁也不见,家人一律不许跟高门结合,只想低调,低调,再低调。

贾诩之所以如此低调,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并非曹操的旧臣,而且还和曹操有杀子之仇。曹操之所以不杀他,是因为天下还未统一,贾诩确实还有用。而贾诩明白,天下统一之时,必然就是自己的死期。

在赤壁之战中,贾诩也在军中,曹操像往常一样,向他问计。但贾诩却说:“如今刚刚灭了袁绍和刘表,理应休养士民,不能打。”

实际以当时曹操的实力,消灭孙权和刘备还是有相当胜算的。但是贾诩不仅不献一计,反而要求曹操退兵。由此可见,贾诩根本不希望曹操统一天下。难怪赤壁之战后,曹操怒骂自己的谋臣:“如果郭嘉在,肯定不会让我落到如今的田地”。相比于郭嘉,贾诩的智谋甚至还更胜一筹。但是贾诩,绝对没有郭嘉那样的忠诚。

之后,贾诩帮助曹操平定了马超、韩遂,“解放”了自己的凉州老家。在曹丕和曹植的夺嫡之战中,贾诩又巧妙地站在了曹丕一边,并成功得到了曹丕的青睐。果然曹丕继位后,立即投桃报李,将贾诩封为太尉。

但是贾诩获封太尉之职,真能服众吗?很显然不能!三公是天子旁边的辅星,应该找德行完满无可非议的标杆型人物担任,他们并非具体做事的官僚,而是应是道德、意识形态的代言人,要具有“公心”而非“私心”。只有这样,才能将国家导向好的方向。

有人恐怕要问了,我们不是应该提倡“唯才是举”吗,三公干嘛需要德行?但实际上,毛主席曾经说过:“路线错误,知识越多越反动”。有才无德之人,虽然有平定天下的能力,有着超过常人的见识,却没有不计个人得失、为国为民的高尚品质。他们做人做事的出发点,完全都是为了一己私利。

贾诩这类人之所以归附曹魏,并非为了结束乱世、安辑百姓,而是为了保全性命、猎取富贵。若能让自己获得利益,即使是误国害民的计策,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进献;如果不能获得利益,他们便会意味索然,即使心中已经有了利国利民的方案,他们也会选择缄口不言。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若天下统一,贾诩大可像张良一样闭门自守、不问世事;但在天下还未统一之时,位列三公的贾诩就应积极为国献计献策,以求早日实现统一,让百姓少受涂炭之苦。但是具有如此强大能力的贾诩,却一言不发、一计不献,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毕竟对于贾诩来说,国家维持分裂的状态似乎对他更有利。

贾诩身居高位却尸位素餐,孙权自然会“笑之”。他一笑曹丕所用非人,任命贾诩为太尉,对东吴没有任何威胁;他二笑曹丕给自己政权埋下祸根,将有才无德之人放在朝廷最高位,无异于埋下定时炸弹。因为有才无德之人有奶就是娘,他们毫无忠诚可言。

45年过后,曹魏政权果然为司马氏所篡夺,而曹丕后来托孤的司马懿,也和贾诩一样,是个自私自利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有才无德的小人。而孙权的东吴呢?国祚竟然还比曹魏长了8年。如此一看,孙权确实有先见之明。

看了霍去病自污的故事,大家是否有所感触?为了帮助大家学习历史,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但毕竟普通历史爱好者,没有养成阅读文言文的习惯,所以我们可以用这套《白话资治通鉴》作为过渡。

这套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台湾大学国文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锦鋐领衔主持,集中台湾地区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学者,历时3年,合译而成。本书尊重原文,逐字逐译,不多增一个字,以求贴近、还原《资治通鉴》本义。不以“现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叶。而且是全本。

标签: 曹丕贾诩孙权太尉曹魏东吴三国曹操手下

更多文章

  • 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孙权大笑:曹魏要亡!45年见证他的先见之明

    历史解密编辑:蛙姐观视界标签:曹丕,贾诩,孙权,曹魏,太尉,东吴,汉朝,曹操手下

    公元220年,曹丕在洛阳受禅称帝,改汉献帝为山阳公,食镇万户,汉朝正式结束持续了400多年。随着曹丕称帝,刘备、孙权也相继称帝开国,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正式开启。三国时期名将辈出,魏、蜀、吴三国各有自己的一流谋士和将领。这段历史也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精彩的一幕。而曹丕也继承了他父亲曹操“不拘一格用人”的宗

  • 贾诩一生中三个重要选择,都让他远离灾难一步,不愧是谋身的高手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贾诩,曹操,董卓,袁绍,曹丕,诸葛亮

    提到三国时期的特别受欢迎的人物,诸葛亮应该是热度比较高的。真正的诸葛亮粉丝大概最喜欢的就是诸葛亮的道德,而非诸葛亮的才能。而有一个人与诸葛亮相反,为了自身的生存搅乱天下的局势,就是所谓''毒士''的贾诩。贾诩的道德水平其实并不是特别阴毒,之所以被评价为''毒士''就是来源于''一计乱天下''的行为。

  • 三国著名谋士贾诩,究竟有多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云心似我心呐标签:贾诩,曹操,袁绍,董卓,马超,汉献帝

    在古代,一个君主想要成就一番事业,除开他的能力和财力之外,谋士能力的强弱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上著名的谋士有很多,比如张良,他加入刘邦阵营后制定战略规划以及各种策略,最终覆灭秦朝并击败项羽,助力刘邦建立汉朝,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三国时期也有一个被称为''毒士''的贾

  • 三国里面谁是最聪明的人?并非诸葛亮、郭嘉、贾诩,而是此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郭嘉,贾诩,廖化,关羽,三国,汉朝,诸葛亮,天文学家

    要说三国里面谁最聪明,很多人会说诸葛亮、郭嘉、荀彧、贾诩、司马懿这些人,他们运筹帷幄,搅动了整个天下。可事实上,这些人太高太遥远了,感觉触不可及,不那么真实。今天本文就介绍一下自认为最聪明之人,这个人看起来比较真实,也是我们普通人能到达到了高度。这个人就是廖化!出身乱世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尤其是黄巾

  • 三国甘肃籍文臣谋士,武威和陇南登榜,毒士贾诩搅动三国风云!

    历史解密编辑:田先生读史标签:贾诩,文臣,曹操,董卓,马超,曹魏

    作者:田先生读史温馨提示:笔者此前已盘点完河南、江苏等25个省、直辖市的三国武将、文臣谋士,对往期内容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进入笔者主页查看。欢迎关注“田先生读史”,第一时间尽览五千年云和月!三国时期,甘肃大部分属曹魏,南部的部分地区属蜀汉,隶属凉州,境内设置有陇西郡、北地郡、武威郡和天水郡等12个郡

  • 三国中,曹操为何那么厌恶曹丕?与抢甄宓无关,贾诩一语道破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曹操,曹丕,贾诩,甄宓,袁绍

    因缘眦睚,被以非罪;榜楚参并,五毒备至;触情任忒,不顾宪纲。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擅收立杀,不俟报国。 ——陈琳评价曹操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剧中曹操最喜欢的一个人就是长子曹昂,其次就是曹植和曹冲,至于曹丕排在第几位不清楚,但肯定是“老末”。甚至于可以说,曹操对这个二儿子非常不喜欢,曹植、曹

  • 曹丕让贾诩当太尉,孙权为何要笑?难道“毒士”就不能当大官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小小的雨大大我标签:贾诩,孙权,曹丕,太尉,曹操,刘表

    《魏略》: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有人认为孙权这是在笑贾诩——一个道德风评堪忧的人,怎么能当军界一把手呢。这就好比如果是“戴笠”当上了军委副主席,不是说专业或者能力的问题。而是指两者的画风根本就不搭,好伐?因此,这一段也经常被一堆脑洞专家们用来佐证什么“毒士”“三国大聪明”被识破品性之类的史

  • 害死曹操之子的贾诩,为何还能得到曹操的重用?全凭他的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曹操,贾诩,袁绍,曹丕,袁术

    乱世三国,不少谋士赫赫有名,而这其中,贾诩被列为第一毒士,有“三国第一聪明人”之称,曾经多次易主,在张绣麾下的贾诩,多次为张绣献计以使其在乱世之中站稳了脚跟。且多次出谋划策,击败曹操,就连曹操的儿子也因贾诩的计策而死,贾诩和张绣也因此成了曹操的心腹大患,然而最终归顺于曹操的贾诩却成了曹操身边的重臣,

  • 盘点三国时期十大谋士,郭嘉位居榜首,贾诩荀彧双双上榜

    历史解密编辑:环宇头条世界标签:郭嘉,贾诩,荀彧,曹操,孙权,刘备

    汉末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群雄逐鹿,谋士如云,猛将云集,一幕幕精彩绝伦的历史大剧轮番上演,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本篇文章,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三国时期的十大谋士。第十名 陈宫陈宫,字公台,东郡东武阳人,东汉末年吕布帐下的首席谋士,陈宫性情刚直烈壮,年少时与海内知名之士皆连结,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起

  • 三国第一毒士,文和乱武、献计张绣、离间韩马——贾诩

    历史解密编辑:意默语晨标签:张绣,贾诩,曹操,马超,董卓,王允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郡姑臧县(今甘肃武威市)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军事战略家,汉轻骑将军贾龚之子,曹魏开国功臣。提起贾诩大家都不陌生,被称之为毒士,算无遗策,盘点以下几条毒辣计策。贾诩文和乱武公元192年,董卓被王允用计诛杀。王允不给董卓手下人留活路准备清算董卓余党,当时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