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贾诩:被称为三国第一“毒士”,一生究竟献过多少“毒计”?

贾诩:被称为三国第一“毒士”,一生究竟献过多少“毒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秀才吃瓜 访问量:3449 更新时间:2024/3/11 5:38:51

精彩纷呈的三国大戏,如果说最有名的智谋之士,非“卧龙”莫属。

那最具有慧眼识英雄的人就非阎忠不可,只因他说出了“贾诩,有良、平之奇”。将贾诩抬到了张良陈平的高度。

说诸葛亮是“三国第一谋士”言过其实,但说贾诩是“三国最聪明的人”实至名归。

纵观其一生,可谓“善奇谋算无遗策,计安邦鼎定乾坤”。

“三国第一聪明人”贾诩,贾文和。

从智救自己,到计谋长安。智谋无双的他,却生生让后人安上了“毒士”的称号。

“众生误我,苦乐随缘。”他的计谋真的毒吗?未必。

只要看看他这一生的五大计谋就能明白。

一:智谋至计,计谋长安。

历史上的董卓灭亡是必然的结果,其横征暴敛的下场可以预见,但贾诩挑动的李郭之乱,却让人不得不佩服毒士出山的第一计。

“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

各位同伴,朝廷现在要杀光凉州人,你们一个个单着走,随便碰见一个小亭长就能让你们死无葬身之地。

“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

一路向西,收编兵马,打出为董卓报仇的旗号。

“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

万一事成了,就是以国家的名义征战天下,哪怕最坏的结果,事败,到时候再撤也来得及。

就上面这一番话,将利害剖析得明明白白,前有进路,后有退路,他直接将人性中那一点侥幸心理放大了无数倍。

任何人都做过皇帝梦,但是有几个人能真正将这梦付诸行动呢?

况且最差也不会比现在差,已经是谷底,再往下,又如何?

这将人性揣摩到透彻的话听得人热血沸腾。你知道有漏洞,你也知道有问题,但是你就是忍不住。

为什么?

因为他给了你希望,你已经知道了最坏的结果,并且不会比现在更坏,那你干嘛不去试一试呢?

于是,李傕郭汜用行动证明贾诩的话是对的。

果然,事成。

之后,他却急流勇退,由此可见其对尺度的把握有多精准。

“傕等欲以功侯之,诩曰:“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固辞不受。”

看看这境界,是不是觉得高风亮节?

错了,以贾诩的智慧怎能看不出这些棒槌的下场?李郭两人因为既得利益分配不均大打出手,祸乱长安数年,最终一位被斩首,一位被灭三族,不可谓不凄惨。

而长安城数以万计百姓流离失所,只因贾文和一条计策导致,或者,这就是他“毒士”之称的来源。那他错了么?不,他只是没有选择。

二:计退曹操

对曹操这位未来的老板,贾诩以计谋证明了自身的价值。

南阳,张绣和刘表联盟征讨曹操。贾诩曰“不可追也,追必败。”张绣自信心膨胀到另一个高度,根本听不进去。

有自信是好事,过头了,就是打脸教做人的下场“绣不从,大败而回。”

这时你再看贾诩的操作,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

傻愣着干啥,追呀?

张绣都蒙圈了:“今已败,奈何复追?”

“兵势有变,亟往必利。”

“锈信,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说明什么?毒士看人的眼光准到吓人。

开始不让追是因为什么?他知道以曹操多疑的个性,一定会亲自殿后,以张绣的实力,硬碰硬吃亏的必然是他,为什么大败而回还要去追?他有实力杀你,却任由你离去,一定是后方出了变故让他应接不暇,再一个,你已经来过一次了,他认为你不会再来,但你这回再去他就是腹背受敌,定然大败。

这见微知著的实力以及算无遗策的计谋,除了佩服我想张绣也说不出别的话来,经历过,他才懂,往后对于贾诩也更是敬重。

三:战前劝谏

建安七年,自归降曹操之后,贾诩的政治生涯高光时刻开,但他为人低调,纵有不世之材,也绝不人前显阔,他深知杨修、许攸的下场,低调,才能活的长久,同时他也没忘记自己谋士的身份,在曹操已经膨胀到忘乎所以时给他提个醒。

“太祖欲吞江东,定赤壁。”

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大致是说,只要曹操安心发展,一定能兵不血刃拿下江东。

曹操却根本听不进去,率大军顺江东下,于是惨遭人生中的滑铁卢

“赤壁之败”。

自此,他这一生都再没跨过长江。吃一堑长一智,经此一役,曹操愈发敬重贾诩,事无大小,总要问一下贾诩的意见。

四:离之而已

在曹操一统天下的进程中,西凉是绕不过去的坎,这位“锦马超”和韩遂的事情更是困扰曹操头疼不已。于是向贾诩问计,贾诩淡然说出四个字:“离之而已”。

曹操灵光闪过,茅塞大开。

马超和曹操有杀父之仇,但是韩遂与曹操是有情谊的,两人一起做过官,既然如此,一招离间之计便将阴谋转成了阳谋。

后人看来如此简单的一个计策,为什么马超会中计呢?只不过是曹操和韩遂的表现过分亲密了些,来往的书信有些疑似的字迹,马超便断定韩遂投曹了么?并不是,这是贾诩继续人性的角度来考虑的。

首先马超对于韩遂根本就不放心,两人虽然说是结盟,但都是各自领头势力的实际掌权者,马超想要报仇,韩遂和曹操却没有利益冲突。这就给离间计的成功提供了足够的土壤,再加上曹操的演技在线,一招堂而皇之的阳谋便牢牢套住了两人。

仅四个字,便对人性了解得如此深刻。对贾诩计谋得厉害理解的又深刻了一层。

五:一言定江山

历朝历代,关于继承人的问题不仅困扰着统治者,底下的臣子一样担心自己站错队,这样的后果可是家破人亡。

不像一千多年之后的朱佑樘,就一个太子朱厚照,铁定的下一任皇帝,众人毫无压力。

但是以当年曹操强大的身体素质和喜好人妻的程度,拥有25个儿子的曹操估计也头疼继承人的问题。

最爱的毋庸置疑定是曹冲,但他十三岁就夭折。

大孝子曹昂,薨。曹衮,薨。曹勤,薨。曹乘,薨。

简单点说,他儿子里有一半死在了他前头。

最有竞争力的只有两位:“曹丕”“曹植”。

曹植当年所受的宠爱不在曹冲之下,而且他的文采堪称一绝:“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骨气奇高,词彩华茂”,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这顶级的评价无一不是将曹植放到了一个凡人不能企及的高度。

就连曹操都动过易储的念头。

“太祖问诩,诩嘿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

诩曰:“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

太祖曰:“何思?”

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

曹操听罢大笑,太子遂定。

为什么在听到贾诩说出了思考袁绍、刘表父子之后,曹操本来还摇摆不定的想曹植的事,就直接定了太子呢?

就是两人的后果,一样的势力庞大,一样的废长立幼,一样的最终下场不好。

一个被曹操吞并,一个归降,说到这,曹操秒懂了贾诩的立场。也直接定了太子的人选。

不废长立幼是遵循祖制,更是安定朝堂。只有内部安定团结,国家才能持续发展。

结束语

在三国这样的乱世中,得了善终的人不多,贾诩,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以个人而言,最欣赏的莫过于这位“毒士”贾诩,或许他也有改变乱世的心,或许也曾以梦为马,奈何现实如此,以他一己之力能改变的事物少之又少。

就像曹丕称帝之后想灭吴,贾诩依然苦口婆心的劝诫。可曹丕不听,一意孤行,最终大败而回。而贾诩依旧守着自己的初心做事“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

将低调做人贯彻始终,所以大多数人一提起聪明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低调的“毒士”,而他所献的所谓“毒计”,不过是安身立命的手段罢了。

标签: 贾诩曹操马超曹植曹丕董卓

更多文章

  • 贾诩,三国时期的顶级谋士,一生算无遗策,结局圆满

    历史解密编辑:快乐就是我呦呦标签:贾诩,袁绍,张绣,李傕,马超,三国,汉献帝,曹操手下

    贾诩,字文和,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臣、战略家,曹操麾下五大谋士之一,曹魏的开国功臣。贾诩善出奇计,足智多谋,算无遗策,虽然数次更换阵营却能保全自身,后世有人称赞贾诩为“三国第一谋士”。贾诩举孝廉出身,一开始被任命为郎官,后来成为了董卓的部下。公元192年,司徒王允设下计谋,让吕布除掉了董卓,之后贾诩

  • 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孙权大笑:曹魏要亡!45年才知他的先见之明

    历史解密编辑:小新历史标签:曹丕,贾诩,孙权,太尉,曹魏,东吴,三国,曹操手下

    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孙权大笑:曹魏要亡!45年才知他的先见之明读史可以知今。今天,笔者继续为大家讲解司马光的旷世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公元220年,曹魏黄初元年,曹丕接受汉献帝刘协的禅让,进位为皇帝,是为魏文帝。其后,曹丕立即确定了三公的人选,前太中大夫贾诩为太尉,前御史大夫华歆为相国,前大理王

  • 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孙权大笑:曹魏要亡!45年见证他的先见之明

    历史解密编辑:蛙姐观视界标签:曹丕,贾诩,孙权,曹魏,太尉,东吴,汉朝,曹操手下

    公元220年,曹丕在洛阳受禅称帝,改汉献帝为山阳公,食镇万户,汉朝正式结束持续了400多年。随着曹丕称帝,刘备、孙权也相继称帝开国,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正式开启。三国时期名将辈出,魏、蜀、吴三国各有自己的一流谋士和将领。这段历史也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精彩的一幕。而曹丕也继承了他父亲曹操“不拘一格用人”的宗

  • 贾诩一生中三个重要选择,都让他远离灾难一步,不愧是谋身的高手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贾诩,曹操,董卓,袁绍,曹丕,诸葛亮

    提到三国时期的特别受欢迎的人物,诸葛亮应该是热度比较高的。真正的诸葛亮粉丝大概最喜欢的就是诸葛亮的道德,而非诸葛亮的才能。而有一个人与诸葛亮相反,为了自身的生存搅乱天下的局势,就是所谓''毒士''的贾诩。贾诩的道德水平其实并不是特别阴毒,之所以被评价为''毒士''就是来源于''一计乱天下''的行为。

  • 三国著名谋士贾诩,究竟有多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云心似我心呐标签:贾诩,曹操,袁绍,董卓,马超,汉献帝

    在古代,一个君主想要成就一番事业,除开他的能力和财力之外,谋士能力的强弱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上著名的谋士有很多,比如张良,他加入刘邦阵营后制定战略规划以及各种策略,最终覆灭秦朝并击败项羽,助力刘邦建立汉朝,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三国时期也有一个被称为''毒士''的贾

  • 三国里面谁是最聪明的人?并非诸葛亮、郭嘉、贾诩,而是此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郭嘉,贾诩,廖化,关羽,三国,汉朝,诸葛亮,天文学家

    要说三国里面谁最聪明,很多人会说诸葛亮、郭嘉、荀彧、贾诩、司马懿这些人,他们运筹帷幄,搅动了整个天下。可事实上,这些人太高太遥远了,感觉触不可及,不那么真实。今天本文就介绍一下自认为最聪明之人,这个人看起来比较真实,也是我们普通人能到达到了高度。这个人就是廖化!出身乱世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尤其是黄巾

  • 三国甘肃籍文臣谋士,武威和陇南登榜,毒士贾诩搅动三国风云!

    历史解密编辑:田先生读史标签:贾诩,文臣,曹操,董卓,马超,曹魏

    作者:田先生读史温馨提示:笔者此前已盘点完河南、江苏等25个省、直辖市的三国武将、文臣谋士,对往期内容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进入笔者主页查看。欢迎关注“田先生读史”,第一时间尽览五千年云和月!三国时期,甘肃大部分属曹魏,南部的部分地区属蜀汉,隶属凉州,境内设置有陇西郡、北地郡、武威郡和天水郡等12个郡

  • 三国中,曹操为何那么厌恶曹丕?与抢甄宓无关,贾诩一语道破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曹操,曹丕,贾诩,甄宓,袁绍

    因缘眦睚,被以非罪;榜楚参并,五毒备至;触情任忒,不顾宪纲。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擅收立杀,不俟报国。 ——陈琳评价曹操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剧中曹操最喜欢的一个人就是长子曹昂,其次就是曹植和曹冲,至于曹丕排在第几位不清楚,但肯定是“老末”。甚至于可以说,曹操对这个二儿子非常不喜欢,曹植、曹

  • 曹丕让贾诩当太尉,孙权为何要笑?难道“毒士”就不能当大官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小小的雨大大我标签:贾诩,孙权,曹丕,太尉,曹操,刘表

    《魏略》: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有人认为孙权这是在笑贾诩——一个道德风评堪忧的人,怎么能当军界一把手呢。这就好比如果是“戴笠”当上了军委副主席,不是说专业或者能力的问题。而是指两者的画风根本就不搭,好伐?因此,这一段也经常被一堆脑洞专家们用来佐证什么“毒士”“三国大聪明”被识破品性之类的史

  • 害死曹操之子的贾诩,为何还能得到曹操的重用?全凭他的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曹操,贾诩,袁绍,曹丕,袁术

    乱世三国,不少谋士赫赫有名,而这其中,贾诩被列为第一毒士,有“三国第一聪明人”之称,曾经多次易主,在张绣麾下的贾诩,多次为张绣献计以使其在乱世之中站稳了脚跟。且多次出谋划策,击败曹操,就连曹操的儿子也因贾诩的计策而死,贾诩和张绣也因此成了曹操的心腹大患,然而最终归顺于曹操的贾诩却成了曹操身边的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