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文人墨客最喜欢的便是‘组团出道’,如曹丕就被称为建安七子,曹操称霸北方后,给五位上将军安了一个五子良将的名头,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称关羽赵云等人为五虎上将,张国良评三国中,将河北袁绍手下四位名将合称为河北四庭柱,然而与袁绍对抗数年的公孙瓒手下有何名将,很多人说来说去,张口便是赵云。
实际上公孙瓒起兵远比袁绍早,如果不是袁绍四世三公的背景,统一河北的极有可能是公孙瓒,早在光和年间,也就是公元178年左右,距离广义上的东汉乱世开始时间190年还有12年,此时的袁绍还是大将军何进手下的马仔,而公孙瓒此时便已经威震北方了,手下能征善战者无数。1.田豫田豫本来是刘备的人,后来刘备投奔了公孙瓒,田豫一直得不到重任,也是也是正常的,虽然刘备很看重田豫,在田豫离开刘备时,《三国志》记载:备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看重和重用是两码事,此时的刘备手下猛将如云,但是地盘却不大,再加上新得了赵云,田豫觉得自己在刘备手下出头的可能性愈发渺小。
于是田豫在处理完母亲的丧事后并没有去找刘备,反而是在家乡投奔了公孙瓒,不过此时的田豫还很小,再加上新人来投,自然得不到重用,公孙瓒被袁绍击败后,田豫劝说鲜于辅投奔曹操,在曹操处才开始发光发热,最后威震北疆,《三国志》记载田豫晚年时,剿灭羌人叛乱甚至不需要一兵一卒,只需要坐镇一方,所辖的并州境内羌人部落无不投降。2.赵云赵云就更不用多说,赵云在公孙瓒账下时和田豫的状况差不多,甚至更差,因为太年轻一直得不到重用,投奔刘备后凭借着长坂坡救主一战成名,《三国志·赵云传》记载: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从那以后赵云便成为了刘备的心腹。
因为足够年轻,刘备起家的将领中赵云是最后死的,在关羽、张飞、黄忠等一系列刘备入蜀之前收拢的旧部相继或去世、或被杀后,赵云已然成为了蜀汉最后的支柱,在诸葛亮北伐中大放异彩,被称为常胜将军,已擅长断后救场闻名,最终由于晚年蜀汉独木难支太过劳累,在公元226年时因病去世。3.严纲田豫、赵云都是公孙瓒起家后才加入的将领,严纲不同,他最早的记载里,公孙瓒在光合年间起家时,严纲就是公孙瓒的大将了,素来以勇武著称,年纪轻轻就率军评定羌人叛乱,二十几岁的年纪,赵云还在刘备手下当贴身侍卫,田豫还在当东州县令的时候,弱冠之龄的严纲就已经是冀州刺史了,相当于如今一省的一把手。
然而到了东汉末年的乱世的严纲却因为公孙瓒的错误指挥被杀,以至于很多人都觉得严纲只是一个跑龙套的角色,实际上严纲一直都是公孙瓒手下第一猛将,这点从公孙瓒的安排上就能看出来,《三国志》记载:公孙瓒之冀州刺史。公孙瓒以纲为冀州,田楷为青州,单经为兖州,置诸郡县。单经、田楷都是公孙瓒手下的老将,严纲以一介弱冠能与两位老将相提并论,本身便是一种称赞,起码证明公孙瓒严重,严纲胜过赵云和田豫,而严纲兵败的记录里也能看出一二,《三国志》记载:瓒与袁绍战,绍军广川,令将麴义先登与瓒战,瓒轻其兵少,纵骑腾之,义兵伏楯下,一时同发,瓒军大败,斩纲,获甲首千余级。
不难看出白马义从之所以败给麴义,主要原因是公孙瓒的轻敌,和严纲实际上关系不大,而严纲此时年仅21岁,却能被公孙瓒任命为白马义从的首领,如果没有本领能被公孙瓒给予如此高的厚望吗?可惜最终死于公孙瓒用骑兵正面冲击克制骑兵冲刺的戟步兵,想不败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