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袁氏之攻,状若鬼神'',聊一聊袁绍与公孙瓒的''易京之战''

''袁氏之攻,状若鬼神'',聊一聊袁绍与公孙瓒的''易京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金牌娱乐酱酱 访问量:4761 更新时间:2024/3/20 6:18:06

袁绍的老对手其实应该是公孙瓒而不是曹操。袁绍和曹操之间只有两次战役——''官渡之战''和''仓亭之战'',两个人的矛盾从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彻底爆发,到建安七年(即公元202年),只有三年的时间。而袁绍与公孙瓒之间的战争,则是从初平二年到建安四年(即公元191年到199年),持续了八年的时间,双方进行了多次战役,有''界桥之战''、''龙凑之战''、''巨马水之战''、''鲍丘之战''、''易京之战''这些较大规模的战役,也包括一些没有名字的拉锯战。其中''易京之战''发生在建安三年到建安四年(公元198年到199年),是袁绍与公孙瓒之间的决战。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次战役。

''易京之战''的历史背景

''易京之战''的时间是在建安三年。这个时候北方的三个力量袁绍、公孙瓒、曹操之间的态势、关系都逐渐明朗了起来。从初平二年开始,袁绍、公孙瓒、曹操之间的关系大概是这样的:袁绍和公孙瓒是死对头,曹操是袁绍的小弟的性质,帮助袁绍对付公孙瓒,包括公孙瓒的小弟陶谦,但是自己也得到很多好处。随着时间的发展,三方各自的态势都发生了明显变化。

首先来说袁绍和公孙瓒。在初平二年的时候,公孙瓒的实力还要强于袁绍。然而经历了''界桥之战''等多次战役后,双方维持着一种均势。结果在初平四年(即公元193年)公孙瓒杀死幽州牧刘虞之后,双方的形势调转过来,公孙瓒处于劣势。因为公孙瓒这个举动失去太多的人心,对幽州的统治出现浮动,鲜于辅、阎柔以及乌桓人开始反叛公孙瓒。在兴平二年(即公元195年),鲜于辅等人联合袁绍与公孙瓒在鲍丘大战,结果公孙瓒大败,退守易京。另外袁绍的长子袁谭也击败公孙瓒所置的青州刺史田楷,占领青州,将公孙瓒的势力完全压缩在河北。

再来看曹操与袁绍之间的关系。曹操作为袁绍小弟这种情况,在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的时候就戛然而止。因为曹操掌控了汉献帝刘协,成为东汉朝廷的代言人,反过来可以对袁绍发号施令。袁绍让曹操把汉献帝往北边挪一挪,好让自己触手可及。曹操当然不同意。这个时候曹操和袁绍可以说是开始决裂,小摩擦不断,但是双方都没有彻底撕破脸皮。因为袁绍手边有一个公孙瓒,曹操手边有一个吕布(徐州的局势是陶谦、刘备、吕布)。而袁绍和公孙瓒之间的''易京之战''与曹操和吕布之间的''下邳之战''都是在建安三年进行的。从整个的历史背景上来看,''易京之战''可以看做是袁绍与曹操决战之前的前奏,是为了保证河北地区安稳的必要的一战。

''易京之战''的过程

首先介绍一下''易京之战''的环境,就是公孙瓒精心设计的大本营易京。当初在当地有一种童谣,叫:''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惟有此中可避世。''因为这个童谣,公孙瓒就把自己的大本营建立到易县。易县属于冀州河间郡,不过位置也比较偏北方一些,与涿郡很近。公孙瓒在与袁绍的战争中处于下风,又听信''惟有此中可避世''的童谣,决定建筑坚固的易京,囤积足够的粮食,坐观天下形势变化而已,是一种比较消极的想法。

公孙瓒建筑了至少十层壕沟,在这些壕沟之间堆积土山,都是五、六丈高,上面建筑城楼保卫;在这些土山中心有一个最高的土山,足有十丈高,这是公孙瓒自己居住的地方,用铁门封锁,男子超过七岁以上不允许进入,文书等办公用品都悬挂而上,令身边的妇人大声说法宣达命令,囤积了三百万斛的粮食。另外根据《后汉书·孝献帝纪》中的记载,易京还有''其城三重,周回六里'',可以说公孙瓒的求生欲非常强了。

在建安三年,袁绍开始进攻易京,''易京之战''爆发。在这个过程中,公孙瓒分布在外的一些将领无法对抗袁绍的军队,而公孙瓒本人又不轻易救援这些人,公孙瓒自己的说法是不能让他们产生依赖性,小编认为公孙瓒大概是害怕了,有些意气消磨。这么做的结果就是这些军队要么被袁绍击败,要么直接投降袁绍,不为公孙瓒卖命。于是袁绍轻松地来到易京的近前。

公孙瓒一方也采取了动作。公孙瓒让儿子公孙续去向黑山军求援,黑山军也算是公孙瓒对抗袁绍的老战友了,不过在初平四年(即公元193年)被袁绍修理一顿后老实了一些。公孙瓒自己也想突围到袁绍的后方,和易京形成掎角之势,不过被长史关靖劝止。后来公孙瓒失败的时候,关靖认为是自己出了馊主意,于是冲向袁绍军队自杀。

公孙续这边和黑山军准备支援易京,另一方面袁绍正在紧锣密鼓地攻城。袁绍的手段很有意思,他在正面用云梯等攻城器具强攻的同时,也使用了挖掘地道和火攻的方法。袁绍派人在土山底下挖地道,通往公孙瓒的城楼之下,先用木头稍微支撑一下,挖到一半后,把这些木头柱子烧毁,城楼就失去平衡。大概外面那些土山上的城楼就是用这种方法解决的。公孙瓒给公孙续的书信中描述袁绍的攻城手段''状若鬼神'',可见袁绍的攻城是很有效率的。

公孙续果然和黑山军来支援公孙瓒,史料中记载为十万之众,然而一点效果都没有。因为公孙瓒给公孙续写的信让袁绍截获了。里面有约定的信号,公孙续举火为号,然后公孙瓒自己率军出击。袁绍将计就计,自己放了一把火给公孙瓒勾出来,结果可想而知。公孙瓒失败了,他很憋屈地放火自杀,好像还没有成功,被袁绍的士兵''登台斩之。''

''易京之战''的影响

''易京之战''的直接影响是公孙瓒这个汉末三国时期曾经跋扈一时的军阀彻底覆亡,袁绍初步控制了河北青、并、幽、冀四州,野心膨胀,终于有南下与曹操决战的资本和环境;另一方面在袁绍和公孙瓒相持的时候,曹操已经消灭吕布,他外托帮助袁绍,实则打算偷袭邺城帮助公孙瓒牵制袁绍,而且已经有实际行动,打了倾向袁绍集团的河内军阀眭固。没想到袁绍也及时消灭掉公孙瓒,曹操才没有贸然动手。不过这件事也可以视为袁绍和曹操彻底决裂的标志,随后就爆发了知名度更高的''官渡之战''。总的来说''易京之战''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不过其中很多部分都与''官渡之战''的爆发有关,就被''官渡之战''的光芒掩盖过去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中国历史地图集》、《汉末英雄记》

标签: 袁绍公孙瓒易京曹操吕布官渡之战

更多文章

  • 鄚州历史故事——公孙瓒骄逸丧高京

    历史解密编辑:互联最热圈标签:袁绍,田楷,董卓,幽州,鄚州,汉朝,公孙瓒

    东汉末年的鄚县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失败后,那些靠镇压黄巾起义起家的地方官吏和豪族军阀各自争抢地盘,扩充实力。在北方,袁绍占据青州,韩馥fù占据冀州,公孙瓒占据幽州。他们之间勾心斗角,互相混乱兼并。汉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七月,幽州公孙瓒以讨伐董卓为名南下,欲攻冀州。青州袁绍伐董卓的大军也回驻延津(

  • ‘白马义从’统领者——‘白马将军’公孙瓒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袁绍,袁术,刘备,刘虞,汉朝,公孙瓒,白马义从,白马将军

    今天来给大家讲讲汉末乱世刚刚开始时出现的那一批军阀中的最强之一,‘白马义从’统领者——‘白马将军’公孙瓒。大家应该都知道,公孙瓒在汉末前期是非常活跃的一位强力军阀,在最初时期他与袁绍相互征战互有输赢,曾经让袁绍吃了好几次亏,要知道袁老板可是统一北方的男人。虽然最后他遇到了丧心病狂的麹义但是不能否认这

  • 白马将军公孙瓒,东汉末年一代枭雄,最后却死得最惨

    历史解密编辑:深秋浅巷白衬衫标签:公孙瓒,白马将军公孙瓒,太守,张纯,袁绍,刘虞

    东汉末年群雄混战,白马将军公孙瓒算是一位特殊的英雄,只是在当时社会环境下,他的结局注定以悲剧而告终。锋芒初露公孙瓒字伯珪,今河北迁安人,出身还算是不错,家里世代都担任过太守这一职位。东汉这个时期如果想要出人头地,顺利步入仕途,那就必须得有知名人士给你做评价,还有一种就是州郡太守每年的推荐名额,“郡察

  • 公孙瓒手下有三位猛将,曹操、刘备各得其一,最厉害的却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公孙瓒,曹操,刘备,赵子龙,袁绍,三国,汉朝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东汉末年,地方割据势力纷纷露头,其中以袁绍、公孙瓒为代表,两人多次交手,前期公孙瓒占据优势,到了后期,却接连战败,最终兵败自焚而亡。彼时刘备、曹操还是无名小卒,天下实力三强还要数董卓、公孙瓒与袁绍。且论实力,公孙瓒又是三股势力中最强悍的一方,但因骄傲自满,公孙瓒却也是最早退出

  • 正史上,赵云骁勇善战,在公孙瓒麾下数年,为何却始终得不到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魁哥说历史标签:公孙瓒,赵子龙,刘备,袁绍

    赵云,在演义中是一个勇冠三军的大将,长坂坡数万曹军之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救出甘夫人和小阿斗。在正史上,赵云也非常厉害,率领常山郡义从投奔公孙瓒。他是公孙瓒的骑兵将领,每次征战都奋勇当先。赵云是公元191年,赵云归顺公孙瓒,公孙瓒于公元199年战死,又过了一年(公元200年),他才归顺刘备,因此

  • 公孙瓒明知赵云很能打,为何愿意让刘备带他走?背后有顾虑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刘备,袁绍,田楷,赵云,蜀汉,三国,公孙瓒,赵子龙,曹操手下

    蜀国五虎上将闻名于世,而赵云更是五虎上将中活得最久的一位。不过在早些年间,赵云其实并不是刘备手下的部将,他本是公孙瓒帐下的一员猛将,是后来公孙瓒送给刘备的。可是这就奇怪了,为何公孙瓒当时不留着这位虎将转而送给实力不济的刘备呢?赵云投奔公孙瓒第一,赵云的来历使得不受公孙瓒的重用。当年赵云投奔公孙瓒的时

  • 看懂了袁绍灭公孙瓒之战,也就明白了为何俄乌冲突,无人能调停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袁绍,公孙瓒,袁术,曹操,刘备,陶谦,汉献帝,田楷,孙瓒,俄乌冲突,汉朝

    一、二袁争锋的时代三国初期,其实是一个双雄并立的格局。再说透些就是,袁绍和袁术,这对同父异母兄弟之间的争斗。袁术是四世三公的袁家嫡子,妥妥压制庶子出身的袁绍。不过袁绍命好,后来被过继给了伯父家。因此袁绍,也就由此拥有了嫡子身份。但可惜袁术却对袁绍,依旧是各种看不起。这点其实很像欧洲看俄罗斯。总认为俄

  • 公孙瓒手下有三位猛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剩下那个才是最厉害的

    历史解密编辑:去闻历史标签:刘备,袁绍,汉朝,三国,公孙瓒,赵子龙,曹操手下

    童话故事里有白马王子,中国史书中也有白马将军。公孙瓒这个人,喜欢白马,长相也与白马很搭配。并且他有着一副与白马很搭配的好皮囊,又声音洪亮、能言善辩,便得到了涿郡太守的赏识,然后就有幸成为了上门女婿。之前因为母亲出身低微的缘故,他在自己家族中不被重视。但他从不放弃能展现自己的机会。抓住了这次机遇,一路

  • 三国最坚固的两大堡垒——董卓的郿坞、公孙瓒的易京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董卓,袁绍,郿坞,易京,汉朝,公孙瓒,皇甫嵩,汉献帝,古装片,三国(电视剧)

    董卓、公孙瓒都是汉末群雄之一,他们都曾是叱咤风云的一方诸侯,然而最终却难逃覆灭下场。今天聊聊这两个“基建狂人”建造的超级堡垒:郿坞、易京。董卓——郿坞郿坞是董卓在迁都至长安后,在长安以西二百五十里处建的院邸。公元189年董卓趁十常侍之乱进入洛阳,把持朝政废立皇帝,结果引起关东联军起兵讨伐。董卓为了避

  • 公孙瓒手下有3大猛将,曹操刘备各得其一,剩下一人才是最厉害的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公孙瓒,曹操,刘备,赵子龙,袁绍

    东汉末年的战乱局面,即便是到了现如今提起也是令人唏嘘不已,所谓乱世出英雄指的就是这样的时期,无论是后续的三国鼎立局面,还是各位英雄将领的存在,都已经说明那个时代创造了大量的英雄出现。给后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赵子龙、关羽等人,但是对于赵子龙有所了解的就会知道,赵子龙最初的主公并非是刘备,而是在其前主战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