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公孙瓒麾下三名大将:曹操刘备各得其一,而最后那个人却无人能降

公孙瓒麾下三名大将:曹操刘备各得其一,而最后那个人却无人能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粒圈主 访问量:3484 更新时间:2023/12/29 8:41:32

东汉末年,一个动荡不安的战争年代,彼时,土地兼并严重,朝廷内部统治腐朽黑暗,各地起义接连不断,群雄割据的局面也愈演愈烈。

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动乱年代,涌现了一批批骁勇善战,足智多谋的英雄人物,公孙瓒便是其中之一,他凭借过人的本领,从一个地方小吏发展成为割据一方的大军阀,而他手下的三名大将更是威名远扬!

豪族小吏公孙瓒的兴衰荣辱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公孙瓒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充满着传奇色彩。

凭着过人的本领,他得到当地太守的赏识,后又师从卢植,使他的才华得以施展,自此,开了他的开挂人生。

早期的公孙瓒能征善战,因常骑白马,又被称为白马将军,他的军队所用马匹也多为白色,因此被称为“白马义从”,他盘踞北方大洲幽州,与少数民族乌桓的战役大获全胜。

如果说,乌桓之战是他开挂人生的开端,那么,黄巾起义便是他人生的巅峰。

黄巾起义是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他使用半渡而击的战略,打得黄巾军措手不及,此战役的胜利,让他威名远扬。

由于公孙瓒与刘虞积怨许久,不久便发动了界桥之战。

由于之前公孙瓒大力屠戮效忠刘虞的部下以及残害当地居民,使得他孤立无援,又加之当时幽州发生了“旱蝗之灾”到了“人相食”的地步,败局已定,最后,公孙瓒以自焚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早期的公孙瓒确实是了不起的人物,他击退黄巾军,镇压匈奴,平定乱党,是一代枭雄。

但后期由于他性格的缺陷,他的过于自负其实反映了他自卑的心理,他迫切想要得到世人的认可。

然而结果却适得其反,也正因他生性多疑的性格,使得他麾下的几员大将都弃他而去,赵云便是其中之一。

忠义之士“常山赵子龙”

赵云作为东汉末年的风云人物,绝不是用一两句话就可以道尽他那辉煌的一生,透过历史的尘埃,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更加形象、立体的赵子龙。

“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应该是我们对他最基本的印象了吧。

他本是公孙瓒麾下的一员猛将,但是由于公孙瓒心胸狭隘,他对于赵云曾在袁绍处做过官,始终心存芥蒂,因此始终未被委以重任。

后来公孙瓒在界桥之战中战亡,他便归顺于刘备,并且得到了重用。

刘备知人善任,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

可以说,刘备和赵云之间是相互成全,刘备给予他足够信任,让他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而他也始终忠于刘备,几次救刘备于危难之中,赵云两扶幼主在历史上成为美谈,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

除此之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体现了他的宅心仁厚,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气量的儒将。

历史上的赵云不仅在军事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为人也十分低调、清廉,对待自己的将士也是体恤有加。

当时与赵云势力不相上下的还有大将田豫,他们同是公孙瓒帐下大将,他最后投奔于曹操。

足智多谋“田豫”

上面说到公孙瓒是东汉末期的一个英雄人物,但他却目光短浅,对于身边的人总是带有提防之心,他虽然知道田豫很有谋略,但始终不重用他,后来在曹操的征召下得以重用。

田豫的仕途是比较坎坷的,开始的时候是追随的是刘备,但是当时刘备的名气和势力都不是很大。

加上刘备在豫州上任,田豫出于孝心就想回家照顾自己年迈的父母,在安顿好父母之后便投奔了公孙瓒,但始终得不到重用。

之后又因为公孙瓒的势力日益削减,他审时度势之后便投靠了曹操,很快便被重用。

田豫遭遇骑兵伏击,临危不乱击退敌军,从而平定代郡,因此升任南阳太守,他治理地方素以宽厚仁爱闻名。

刚到任时,便释放全部囚犯,并且加以劝慰,劝他们改过自新,他们感恩他的大德并且表示愿为他所用。

在那个动荡年代,胡人时常进行骚扰,田豫几次带兵进行围剿,利用声东击西的战略打得胡人措手不及,田豫乘胜追击,胡人的尸体遍布原野,此战役使得他名气大增。

一个人光有蛮力和拼劲那是绝干不成大事的,田豫不仅勇气可嘉且非常有谋略,做事沉稳谨慎,进退有度,他也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他生活简朴清贫,性情孤傲独立。

朝廷所赏赐的财物也都捐献给了有需要的人们,为官期间,也从不收取贿赂,处理问题公正严明。

赵云忠肝义胆,田豫足智多谋,公孙瓒麾下另一猛将严纲则同时兼具他们二人的优点。

“默默无闻”的严纲

史书上对于严纲的记录并不多,但就他那短暂的一生而言,却有道不尽的故事,对于他的籍贯史书上并未有记载,只知道他卒年仅28岁。

他自幼长于塞北苦寒之地,肤白如雪,长一丈,腰十围,日行万里,膂力过人,骁勇无匹。

后来经人引进,投奔于公孙瓒帐下,多次与羌人作战,战功赫赫,他曾孤身入羌,殴打羌人首领,被羌人追杀十万八千里,也因此把大批羌人引到了十万八千里外的荒野之地而不得回。

严纲镇守边界半月,威震八方,羌人不敢来犯,边界从此无忧患,后人提起严纲皆叹息不已,有诗赞之曰: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无刀无马?惟我严大将军!

严纲不同于田豫和赵云,他年纪轻轻就被公孙瓒委以重任,他曾统领的白马义从军更是骁勇善战,就连赵云也曾是严纲军中一员。

严纲不仅在军事领导上能力突出,而且对公孙瓒也是忠心耿耿,在公孙瓒与袁绍战役当中,不幸被俘,袁绍看中他的才能想拉拢他,但是他誓死不从,最后被斩杀。

田豫、赵云、严纲都曾是公孙瓒麾下出了名的猛将,但结局却各不相同。

我们钦佩赵云的胆识,仰慕田豫的智慧,却都无不慨叹严纲的结局,历史的年轮不断向前推进,很多往事也被尘封,愿我们在自己故事里主宰好自己的人生!

标签: 公孙瓒曹操刘备赵子龙袁绍

更多文章

  • ''袁氏之攻,状若鬼神'',聊一聊袁绍与公孙瓒的''易京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袁绍,公孙瓒,易京,曹操,吕布,官渡之战

    袁绍的老对手其实应该是公孙瓒而不是曹操。袁绍和曹操之间只有两次战役——''官渡之战''和''仓亭之战'',两个人的矛盾从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彻底爆发,到建安七年(即公元202年),只有三年的时间。而袁绍与公孙瓒之间的战争,则是从初平二年到建安四年(即公元191年到199年),持续了八年的时间,

  • 鄚州历史故事——公孙瓒骄逸丧高京

    历史解密编辑:互联最热圈标签:袁绍,田楷,董卓,幽州,鄚州,汉朝,公孙瓒

    东汉末年的鄚县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失败后,那些靠镇压黄巾起义起家的地方官吏和豪族军阀各自争抢地盘,扩充实力。在北方,袁绍占据青州,韩馥fù占据冀州,公孙瓒占据幽州。他们之间勾心斗角,互相混乱兼并。汉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七月,幽州公孙瓒以讨伐董卓为名南下,欲攻冀州。青州袁绍伐董卓的大军也回驻延津(

  • ‘白马义从’统领者——‘白马将军’公孙瓒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袁绍,袁术,刘备,刘虞,汉朝,公孙瓒,白马义从,白马将军

    今天来给大家讲讲汉末乱世刚刚开始时出现的那一批军阀中的最强之一,‘白马义从’统领者——‘白马将军’公孙瓒。大家应该都知道,公孙瓒在汉末前期是非常活跃的一位强力军阀,在最初时期他与袁绍相互征战互有输赢,曾经让袁绍吃了好几次亏,要知道袁老板可是统一北方的男人。虽然最后他遇到了丧心病狂的麹义但是不能否认这

  • 白马将军公孙瓒,东汉末年一代枭雄,最后却死得最惨

    历史解密编辑:深秋浅巷白衬衫标签:公孙瓒,白马将军公孙瓒,太守,张纯,袁绍,刘虞

    东汉末年群雄混战,白马将军公孙瓒算是一位特殊的英雄,只是在当时社会环境下,他的结局注定以悲剧而告终。锋芒初露公孙瓒字伯珪,今河北迁安人,出身还算是不错,家里世代都担任过太守这一职位。东汉这个时期如果想要出人头地,顺利步入仕途,那就必须得有知名人士给你做评价,还有一种就是州郡太守每年的推荐名额,“郡察

  • 公孙瓒手下有三位猛将,曹操、刘备各得其一,最厉害的却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公孙瓒,曹操,刘备,赵子龙,袁绍,三国,汉朝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东汉末年,地方割据势力纷纷露头,其中以袁绍、公孙瓒为代表,两人多次交手,前期公孙瓒占据优势,到了后期,却接连战败,最终兵败自焚而亡。彼时刘备、曹操还是无名小卒,天下实力三强还要数董卓、公孙瓒与袁绍。且论实力,公孙瓒又是三股势力中最强悍的一方,但因骄傲自满,公孙瓒却也是最早退出

  • 正史上,赵云骁勇善战,在公孙瓒麾下数年,为何却始终得不到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魁哥说历史标签:公孙瓒,赵子龙,刘备,袁绍

    赵云,在演义中是一个勇冠三军的大将,长坂坡数万曹军之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救出甘夫人和小阿斗。在正史上,赵云也非常厉害,率领常山郡义从投奔公孙瓒。他是公孙瓒的骑兵将领,每次征战都奋勇当先。赵云是公元191年,赵云归顺公孙瓒,公孙瓒于公元199年战死,又过了一年(公元200年),他才归顺刘备,因此

  • 公孙瓒明知赵云很能打,为何愿意让刘备带他走?背后有顾虑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刘备,袁绍,田楷,赵云,蜀汉,三国,公孙瓒,赵子龙,曹操手下

    蜀国五虎上将闻名于世,而赵云更是五虎上将中活得最久的一位。不过在早些年间,赵云其实并不是刘备手下的部将,他本是公孙瓒帐下的一员猛将,是后来公孙瓒送给刘备的。可是这就奇怪了,为何公孙瓒当时不留着这位虎将转而送给实力不济的刘备呢?赵云投奔公孙瓒第一,赵云的来历使得不受公孙瓒的重用。当年赵云投奔公孙瓒的时

  • 看懂了袁绍灭公孙瓒之战,也就明白了为何俄乌冲突,无人能调停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袁绍,公孙瓒,袁术,曹操,刘备,陶谦,汉献帝,田楷,孙瓒,俄乌冲突,汉朝

    一、二袁争锋的时代三国初期,其实是一个双雄并立的格局。再说透些就是,袁绍和袁术,这对同父异母兄弟之间的争斗。袁术是四世三公的袁家嫡子,妥妥压制庶子出身的袁绍。不过袁绍命好,后来被过继给了伯父家。因此袁绍,也就由此拥有了嫡子身份。但可惜袁术却对袁绍,依旧是各种看不起。这点其实很像欧洲看俄罗斯。总认为俄

  • 公孙瓒手下有三位猛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剩下那个才是最厉害的

    历史解密编辑:去闻历史标签:刘备,袁绍,汉朝,三国,公孙瓒,赵子龙,曹操手下

    童话故事里有白马王子,中国史书中也有白马将军。公孙瓒这个人,喜欢白马,长相也与白马很搭配。并且他有着一副与白马很搭配的好皮囊,又声音洪亮、能言善辩,便得到了涿郡太守的赏识,然后就有幸成为了上门女婿。之前因为母亲出身低微的缘故,他在自己家族中不被重视。但他从不放弃能展现自己的机会。抓住了这次机遇,一路

  • 三国最坚固的两大堡垒——董卓的郿坞、公孙瓒的易京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董卓,袁绍,郿坞,易京,汉朝,公孙瓒,皇甫嵩,汉献帝,古装片,三国(电视剧)

    董卓、公孙瓒都是汉末群雄之一,他们都曾是叱咤风云的一方诸侯,然而最终却难逃覆灭下场。今天聊聊这两个“基建狂人”建造的超级堡垒:郿坞、易京。董卓——郿坞郿坞是董卓在迁都至长安后,在长安以西二百五十里处建的院邸。公元189年董卓趁十常侍之乱进入洛阳,把持朝政废立皇帝,结果引起关东联军起兵讨伐。董卓为了避